第十四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03
通常所说的地热资源是指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 下,地壳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具备现实或潜在开发利 用价值的已经勘查和待勘查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 伴生有用组分的总和。 根据地热流体温度及开发利用目的 , 可将水热型 地热资源分为高温 (>150℃) 、中温(90~150℃)和低 温<90℃)地热资源。前者主要用于地热发电,而后者 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 供暖、制冷、工农业用热和 旅游疗养等)。
28/103
(一)确定地热水成因与热储温度范围
绝大部分地热系统中的地热水来自于大气降水, 因此在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热水起源时,首先要探讨其 与大气降水的关系。可以通过地热水同位素组成在 δ D——δ 18O 图上的位置,特别与大气降水线的关系 来判断。
一般来说,高温热储中地热水的δ 18O值较大,即 存在“氧漂移”现象。这是由于高温下地热水与岩石 发生同位素交换所致,而且温度越高,地热水从岩石 中获得的18O越多,氧漂移现象越明显。可据此初步判 断热储温度的范围。
13/103
二、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
我国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以及江西、湖南和 浙江,胶辽山地和汾渭地堑边缘。这些都是新构造活 动强烈的地区,活动断裂发育。
14/103
图14-4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概念模型
15/103
我国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分布有如下特点: 其一是没有特殊的附加热源,主要靠正常或略微偏高 的区域大地热流供热和维持,这是与高温地热系统的 主要区别。 其二是这类地热系统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和一定的循 环深度,这样水在经由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入渗 时才能从围岩中汲取热量成为中低温热水。一般情况 下,地热背景越高,下渗(或循环)深度越大,地下 热水温度亦越高。 其三是这类地热系统多出现在断裂破碎带或两组不同 方向的断裂的交汇部位,岩体本身的渗透性能很差, 主要靠裂隙和破碎带导水,在地形高差和相应的水力 压差下形成受迫对流,构成地下热水环流系统。
32/103
用同位素法确定各种来源水的混合比例时,必须 具备下列条件: ①参加混合的两种以上的水中 D 或 18O 含量必须存在明 显差异; ②同位素含量必须在时间上保持稳定; ③水的同位素成分不因同含水层岩石相互作用而发生 改变。
33/103
三、地热流体的放射性同位素
利用地热水中溶解的3H和14C,36Cl、81Kr等放射 性同位素可以测定热水的年龄,计算公式如下:
地热地球化学方法可用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划 分地热系统的成因类型、确定补给源、估算热储温度、 计算地热水年龄、研究地热水与其它天然水之间的相 互关系、研究与地热水成份的形成与演化有关的水热 化学作用等。 另外,将地热地球化学方法和地质、水文地质、 现代数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建立地热系统的热储概念模 型和数学模型。
10/103
图14-4 西藏的地热显示
11/103
研究表明,藏南-川西-滇西地热带总的发电潜力 为 5817.60MW 。其中西藏为 3040.04MW ,占整个地热带 的 52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总的装机容量为 5.18MW,只占西藏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的1/121。
12/103
台湾地热上属全球“环太平洋地热带”,即火山 学上的“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高温地热资源丰 富。台湾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屯现代火山区和 中央山脉变质岩带。 大屯火山群有 13 处温泉区;中央山脉及其周边 地区有 83 处,其中变质岩区共有温泉 70 处,而其周 边的沉积岩温泉区共计 13 处。另外在绿岛与龟山岛 也各有1处温泉区。 目前台湾已在中央山脉地区的清水和土场建造了 两座地热发电厂。
4/103
China Sweden USA Iceland Turkey Austria Hungary Italy New Zealand Brazil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Heat(GWh)
图14-1 世界地热直接利用排名
5/103
第一节 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
25/103
地热水溶解有某些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有一 定的矿泉医疗价值,如 H2S 、 CO2 能刺激皮肤引起反射 性治疗作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 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而使血压下降。 西安华清池、北京小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庐 山等都是全国闻名的温泉,有着长久的温泉文化,在 现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17/103
图 14-6 天津 地区 地温 场分 布图
1ຫໍສະໝຸດ Baidu/103
中低温传导型热水的赋存,受区域地质构造、地 层组合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控制。传导型中低温储 热构造的地质要素可概括为:远离补给区,具有深循 环径流特征的地下水系统;导热性和导水性均相对较 差,连续性较好和一定空间发育范围的盖层;下伏热 导率相对较高的地质体或沉积基底。地下水在含水构 造中运动,并在运移过程中不断升温且能得以有效保 持。 地下热水的运动规律总体符合地下水运动的基本 规律,但热能的传输、聚集则遵循热力学定律。
7/103
一、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
我国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南 -川西滇西地热带以及台湾地区。
从全球地热系统及地球资源分布来看,藏南 - 川 西 - 滇西地热带 ( 或称“喜马拉雅地热带” ) 实际上是 地中海地热带的东延部分,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 物。
8/103
图14-3 西藏羊八井热田的概念模型
T1 / 2 A0 t ln ln 2 At
式中:t为地热水的年龄,a;
T1/2 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14C 为 5730±40a , 3H 为 12.26a;
A0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初始浓度,%; At为放射性元素t时刻的浓度或实测的浓度,%。
34/103
从定义来看,由于弥散、混合、源汇等多个因素 的影响,At的值是多个因素影响后的结果。因此,应 用放射性同位素计算地热水年龄时要注意适用条件, 通常只有能概化为无混合的活塞流(“活塞模型”) 或沉积层中的封存水计算出的年龄才有意义。 对于均值含水层,若能同时判断两个点上的年龄 值,则可以计算两点间地热水运移的速度。
根据开发利用目的,可将水热型地热资源分为高 温 (>150℃) 及中低温 ( 中温 90-150℃,低温 <90℃) 两 类,而从热量传递的方式又可将上述地热资源分为传 导型和对流型。据此,将我国地热资源分为:高温对 流型地热资源、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中低温传导 型地热资源三大类。
6/103
图14-2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
29/103
(二)确定地热水的补给高度
大气降水的氘和氧 -18 值随地形高程增加而降低, 称之为高程效应。借助研究区内大气降水的高程效应 可以推测地下水补给区的位置和高度。
为避免“氧飘移”的影响,常用 δ D 来估算地下 水补给区的高程。地热水补给区的海拔高度可用下式 加以确定:
H
S - P
9/103
在西藏南部,地表共有 600 多处高温地热显示,包 括间歇喷泉、沸泉、喷气孔、冒汽地面、水热爆炸 等,目前确定的西藏境内高温地热系统有129个。 四川西部有 38 个热储温度超过 150℃的水热活动区, 其中 34 个分布于甘孜藏族自治州, 4 个分布于凉山 彝族自治州。
滇西地区有88个水热活动区初步可定为高温地热系 统。
26/103
二、地热水的稳定同位素 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地热系统中地热水氢氧同位素 组成特征级相应的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地热水的 氘( δ D )值接近大气降水表明它的大气起源特征, 而地热水中的氧 -18 ( δ 18O )较高则是热水在较高温 度下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的结果。
27/103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有多个作用过程影响着其 同位素组成。对它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热水 的起源与补给源,确定热储温度范围,研究混合作用 等。
24/103
地热水的矿化度一般较高 , 当地热水从热储层向 地面运移或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 化,其中溶解的某些固体物质析出并沉积在井管或管 线上而发生结垢现象,在地热水利用过程中最普遍存 在的是碳酸钙垢。因此可以说地热水中碳酸钙的溶解 平衡决定着其结垢倾向,由碳酸钙的饱和状态可以粗 略预测其在地热水中的结垢趋势。
23/103
地下水的基本化学类型在热水中均可见到。不同 的是,地热水由于温度比较高,与围岩反应强烈些, 因而溶解的化学物质总量较大,成分也比普通地下水 复杂。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影响着地热水利用方式与类 型,如地热水的腐蚀性、结构性,医疗矿泉价值等。 地热水常见离子有 Na+ 、 K+ 、 Ca2+ 、 Mg2+ 、 Cl- 、 SO42-、HCO3-、Si02,另外还有H+、溶解氧、NH+等。其 中的 Cl- 、 SO42- 、 H+ 、 NH+ 、溶解氧等都对管材等地热 开发设备有腐蚀作用,尤其是以Cl-的腐蚀性为最强, 在开发前需对地热水的腐蚀性进行评价,采取必要的 防腐措施。
31/103
(三)计算不同补给源之间的混合比例
假设地热水是由两个不同补给水源的水混合而成。若已知 两补给源的同位素组成,按照质量守恒原理可计算两补给源各 自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D1 - 混合 混合比(补给源 1:补给源2) D2 - 混合
式中的 δ D 混合、 δ D1 、 δ D2 分别为地热水和两个 补给源的δ D值,‰。
2/103
按照形成机理与传热属性,地热能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水热型地热能,即地壳浅处 ( 地下 100-4500m) 暴露 的热水或蒸汽; ②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含油气盆地深处 (3-6km) 存蕴含着的高温高压热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 ③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 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蕴含的热能,需用人工注水 的方法才能将其热能取出; ④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 (700~1200℃ )熔融岩浆 体中的巨大热能 , 但如何开发利用这类地热能源目前 仍处于探索阶段。
第十四章 地热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第一节
第二节
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
研究地热资源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103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越向地球深部,温 度就越高。这种以热能为主要形式储存于地球内部的 热量就是地热能。 地热能一部分来源于地球深部的高温熔融体,另 一部分来源于岩石中放射性元素( U 、 Tu 、 40K )的衰 变。
16/103
三、中低温传导性地热资源
我国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是一类能源潜力巨大 的地热资源,主要埋藏在华北、松辽、苏北、四川、 鄂尔多斯等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中。
据估算,我国10个主要沉积盆地的可采资源量可 达到 18.54 亿吨标准煤的量级。目前北京、天津、西 安等大中城市及广大农村开发利用的就是这类地热资 源。
21/103
以上各类项目按照性质可划归两类,并分别有不 同的用途:一类在地热水上涌至采样点的过程中基本 保持不变,可以用作标记物或示踪剂;另一类对于地 热系统内部发生的作用,如温度变化、水 - 岩反应、 蒸气分离、混合作用等的影响十分敏感 , 这种特性使 它们适合于充当这些作用过程的指示剂。
22/103
19/103
图14-7 中低温传导性地热系统概念模型
20/103
第二节 研究地热资源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地热地球化学研究是以地热水中各种常量和微量 元素及其同位素化合物(液态和气态)化学成分的分 析测试为基础的。地热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必测的基 本项目包括: pH , Na+ , K+ , Ca2+ , Mg2+ , Cl- , SO42- , HCO3-,Si02,δ D和δ 18O;选测项目包括: Li+,Rb, Cs , B , 3H 和硫化物中的 δ 18O ,对有气体逸出者还应 包括: CO2 , H2S , H2 , He , Ar , O2 , N2, CH4 以及 C02 中 的δ 13C和H2S中的δ 34S。
K
h
30/103
式中:H为同位素补给高度(补给区标高),m;
h为取样点标高,m;
δ S为地下水的δ D值,‰;
δ P为大气降水中的δ D值,‰;
K 为同位素高度梯度,相当于海拔高度每变化 100 m 时的 δ D 值变化量, δ D 高度梯度约为 -2.5‰/ 100m~-2.0‰/100m。 计算出补给高程后,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和地 质构造就可判断地热田的补给区范围。
通常所说的地热资源是指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 下,地壳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具备现实或潜在开发利 用价值的已经勘查和待勘查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 伴生有用组分的总和。 根据地热流体温度及开发利用目的 , 可将水热型 地热资源分为高温 (>150℃) 、中温(90~150℃)和低 温<90℃)地热资源。前者主要用于地热发电,而后者 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 供暖、制冷、工农业用热和 旅游疗养等)。
28/103
(一)确定地热水成因与热储温度范围
绝大部分地热系统中的地热水来自于大气降水, 因此在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热水起源时,首先要探讨其 与大气降水的关系。可以通过地热水同位素组成在 δ D——δ 18O 图上的位置,特别与大气降水线的关系 来判断。
一般来说,高温热储中地热水的δ 18O值较大,即 存在“氧漂移”现象。这是由于高温下地热水与岩石 发生同位素交换所致,而且温度越高,地热水从岩石 中获得的18O越多,氧漂移现象越明显。可据此初步判 断热储温度的范围。
13/103
二、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
我国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以及江西、湖南和 浙江,胶辽山地和汾渭地堑边缘。这些都是新构造活 动强烈的地区,活动断裂发育。
14/103
图14-4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概念模型
15/103
我国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分布有如下特点: 其一是没有特殊的附加热源,主要靠正常或略微偏高 的区域大地热流供热和维持,这是与高温地热系统的 主要区别。 其二是这类地热系统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和一定的循 环深度,这样水在经由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入渗 时才能从围岩中汲取热量成为中低温热水。一般情况 下,地热背景越高,下渗(或循环)深度越大,地下 热水温度亦越高。 其三是这类地热系统多出现在断裂破碎带或两组不同 方向的断裂的交汇部位,岩体本身的渗透性能很差, 主要靠裂隙和破碎带导水,在地形高差和相应的水力 压差下形成受迫对流,构成地下热水环流系统。
32/103
用同位素法确定各种来源水的混合比例时,必须 具备下列条件: ①参加混合的两种以上的水中 D 或 18O 含量必须存在明 显差异; ②同位素含量必须在时间上保持稳定; ③水的同位素成分不因同含水层岩石相互作用而发生 改变。
33/103
三、地热流体的放射性同位素
利用地热水中溶解的3H和14C,36Cl、81Kr等放射 性同位素可以测定热水的年龄,计算公式如下:
地热地球化学方法可用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划 分地热系统的成因类型、确定补给源、估算热储温度、 计算地热水年龄、研究地热水与其它天然水之间的相 互关系、研究与地热水成份的形成与演化有关的水热 化学作用等。 另外,将地热地球化学方法和地质、水文地质、 现代数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建立地热系统的热储概念模 型和数学模型。
10/103
图14-4 西藏的地热显示
11/103
研究表明,藏南-川西-滇西地热带总的发电潜力 为 5817.60MW 。其中西藏为 3040.04MW ,占整个地热带 的 52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总的装机容量为 5.18MW,只占西藏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的1/121。
12/103
台湾地热上属全球“环太平洋地热带”,即火山 学上的“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高温地热资源丰 富。台湾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屯现代火山区和 中央山脉变质岩带。 大屯火山群有 13 处温泉区;中央山脉及其周边 地区有 83 处,其中变质岩区共有温泉 70 处,而其周 边的沉积岩温泉区共计 13 处。另外在绿岛与龟山岛 也各有1处温泉区。 目前台湾已在中央山脉地区的清水和土场建造了 两座地热发电厂。
4/103
China Sweden USA Iceland Turkey Austria Hungary Italy New Zealand Brazil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Heat(GWh)
图14-1 世界地热直接利用排名
5/103
第一节 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
25/103
地热水溶解有某些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有一 定的矿泉医疗价值,如 H2S 、 CO2 能刺激皮肤引起反射 性治疗作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 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而使血压下降。 西安华清池、北京小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庐 山等都是全国闻名的温泉,有着长久的温泉文化,在 现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17/103
图 14-6 天津 地区 地温 场分 布图
1ຫໍສະໝຸດ Baidu/103
中低温传导型热水的赋存,受区域地质构造、地 层组合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控制。传导型中低温储 热构造的地质要素可概括为:远离补给区,具有深循 环径流特征的地下水系统;导热性和导水性均相对较 差,连续性较好和一定空间发育范围的盖层;下伏热 导率相对较高的地质体或沉积基底。地下水在含水构 造中运动,并在运移过程中不断升温且能得以有效保 持。 地下热水的运动规律总体符合地下水运动的基本 规律,但热能的传输、聚集则遵循热力学定律。
7/103
一、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
我国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南 -川西滇西地热带以及台湾地区。
从全球地热系统及地球资源分布来看,藏南 - 川 西 - 滇西地热带 ( 或称“喜马拉雅地热带” ) 实际上是 地中海地热带的东延部分,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 物。
8/103
图14-3 西藏羊八井热田的概念模型
T1 / 2 A0 t ln ln 2 At
式中:t为地热水的年龄,a;
T1/2 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14C 为 5730±40a , 3H 为 12.26a;
A0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初始浓度,%; At为放射性元素t时刻的浓度或实测的浓度,%。
34/103
从定义来看,由于弥散、混合、源汇等多个因素 的影响,At的值是多个因素影响后的结果。因此,应 用放射性同位素计算地热水年龄时要注意适用条件, 通常只有能概化为无混合的活塞流(“活塞模型”) 或沉积层中的封存水计算出的年龄才有意义。 对于均值含水层,若能同时判断两个点上的年龄 值,则可以计算两点间地热水运移的速度。
根据开发利用目的,可将水热型地热资源分为高 温 (>150℃) 及中低温 ( 中温 90-150℃,低温 <90℃) 两 类,而从热量传递的方式又可将上述地热资源分为传 导型和对流型。据此,将我国地热资源分为:高温对 流型地热资源、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中低温传导 型地热资源三大类。
6/103
图14-2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
29/103
(二)确定地热水的补给高度
大气降水的氘和氧 -18 值随地形高程增加而降低, 称之为高程效应。借助研究区内大气降水的高程效应 可以推测地下水补给区的位置和高度。
为避免“氧飘移”的影响,常用 δ D 来估算地下 水补给区的高程。地热水补给区的海拔高度可用下式 加以确定:
H
S - P
9/103
在西藏南部,地表共有 600 多处高温地热显示,包 括间歇喷泉、沸泉、喷气孔、冒汽地面、水热爆炸 等,目前确定的西藏境内高温地热系统有129个。 四川西部有 38 个热储温度超过 150℃的水热活动区, 其中 34 个分布于甘孜藏族自治州, 4 个分布于凉山 彝族自治州。
滇西地区有88个水热活动区初步可定为高温地热系 统。
26/103
二、地热水的稳定同位素 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地热系统中地热水氢氧同位素 组成特征级相应的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地热水的 氘( δ D )值接近大气降水表明它的大气起源特征, 而地热水中的氧 -18 ( δ 18O )较高则是热水在较高温 度下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的结果。
27/103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有多个作用过程影响着其 同位素组成。对它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热水 的起源与补给源,确定热储温度范围,研究混合作用 等。
24/103
地热水的矿化度一般较高 , 当地热水从热储层向 地面运移或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 化,其中溶解的某些固体物质析出并沉积在井管或管 线上而发生结垢现象,在地热水利用过程中最普遍存 在的是碳酸钙垢。因此可以说地热水中碳酸钙的溶解 平衡决定着其结垢倾向,由碳酸钙的饱和状态可以粗 略预测其在地热水中的结垢趋势。
23/103
地下水的基本化学类型在热水中均可见到。不同 的是,地热水由于温度比较高,与围岩反应强烈些, 因而溶解的化学物质总量较大,成分也比普通地下水 复杂。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影响着地热水利用方式与类 型,如地热水的腐蚀性、结构性,医疗矿泉价值等。 地热水常见离子有 Na+ 、 K+ 、 Ca2+ 、 Mg2+ 、 Cl- 、 SO42-、HCO3-、Si02,另外还有H+、溶解氧、NH+等。其 中的 Cl- 、 SO42- 、 H+ 、 NH+ 、溶解氧等都对管材等地热 开发设备有腐蚀作用,尤其是以Cl-的腐蚀性为最强, 在开发前需对地热水的腐蚀性进行评价,采取必要的 防腐措施。
31/103
(三)计算不同补给源之间的混合比例
假设地热水是由两个不同补给水源的水混合而成。若已知 两补给源的同位素组成,按照质量守恒原理可计算两补给源各 自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D1 - 混合 混合比(补给源 1:补给源2) D2 - 混合
式中的 δ D 混合、 δ D1 、 δ D2 分别为地热水和两个 补给源的δ D值,‰。
2/103
按照形成机理与传热属性,地热能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水热型地热能,即地壳浅处 ( 地下 100-4500m) 暴露 的热水或蒸汽; ②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含油气盆地深处 (3-6km) 存蕴含着的高温高压热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 ③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 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蕴含的热能,需用人工注水 的方法才能将其热能取出; ④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 (700~1200℃ )熔融岩浆 体中的巨大热能 , 但如何开发利用这类地热能源目前 仍处于探索阶段。
第十四章 地热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第一节
第二节
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
研究地热资源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103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越向地球深部,温 度就越高。这种以热能为主要形式储存于地球内部的 热量就是地热能。 地热能一部分来源于地球深部的高温熔融体,另 一部分来源于岩石中放射性元素( U 、 Tu 、 40K )的衰 变。
16/103
三、中低温传导性地热资源
我国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是一类能源潜力巨大 的地热资源,主要埋藏在华北、松辽、苏北、四川、 鄂尔多斯等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中。
据估算,我国10个主要沉积盆地的可采资源量可 达到 18.54 亿吨标准煤的量级。目前北京、天津、西 安等大中城市及广大农村开发利用的就是这类地热资 源。
21/103
以上各类项目按照性质可划归两类,并分别有不 同的用途:一类在地热水上涌至采样点的过程中基本 保持不变,可以用作标记物或示踪剂;另一类对于地 热系统内部发生的作用,如温度变化、水 - 岩反应、 蒸气分离、混合作用等的影响十分敏感 , 这种特性使 它们适合于充当这些作用过程的指示剂。
22/103
19/103
图14-7 中低温传导性地热系统概念模型
20/103
第二节 研究地热资源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地热地球化学研究是以地热水中各种常量和微量 元素及其同位素化合物(液态和气态)化学成分的分 析测试为基础的。地热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必测的基 本项目包括: pH , Na+ , K+ , Ca2+ , Mg2+ , Cl- , SO42- , HCO3-,Si02,δ D和δ 18O;选测项目包括: Li+,Rb, Cs , B , 3H 和硫化物中的 δ 18O ,对有气体逸出者还应 包括: CO2 , H2S , H2 , He , Ar , O2 , N2, CH4 以及 C02 中 的δ 13C和H2S中的δ 34S。
K
h
30/103
式中:H为同位素补给高度(补给区标高),m;
h为取样点标高,m;
δ S为地下水的δ D值,‰;
δ P为大气降水中的δ D值,‰;
K 为同位素高度梯度,相当于海拔高度每变化 100 m 时的 δ D 值变化量, δ D 高度梯度约为 -2.5‰/ 100m~-2.0‰/100m。 计算出补给高程后,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和地 质构造就可判断地热田的补给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