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

作者:张菁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10期

【摘要】文章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理论灌输教育、榜样示范、激励教育;其特点是:以动员抗战为工作中心、以土地政策为切入点、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的启示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民思想;围绕农民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要灵活多样。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在大革命时期,创立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对组织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农村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土地革命时期,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从而联合了农民;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存亡,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我党深入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革命实际,动员农民群众,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人口上的绝对优势,农民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当时一个最大的现实是,农民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思想保守封建并且愚昧,要想争取到他们加入抗战,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摆脱封建思想对他们的束缚,并且勇于奋起反抗,认识到民族存亡,他们是挽救国家的希望,人民团结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了,我党深入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建立的强大工农联盟抓住了抗战的关键,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理论灌输教育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1]而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要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理论灌输教育

法,要求必须讲求科学性,注意运用的具体条件,讲求方法和技巧。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考虑到一个现实,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农民是不识字的,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强行灌输理论,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就是农民党员,“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2]党长期在农村发展,且处于战争环境之中,不加强思想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具备优良的作风,更不可能赢得群众支持并取得革命胜利。

2、榜样示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榜样示范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培养其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的抗日英雄,他们的事迹就可以作为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的事迹可以真真切切生动形象地激励身边的农民去了解抗日、投身抗日。但是,当时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想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生动、形象、被普遍接受就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因此就有了一大批歌颂英雄人物的歌曲、舞蹈的产生,使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也使那些英雄人物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提高了大家抗战的热情,鼓舞了抗战的士气。

3、激励教育

抗战时期在农村,除了激励动员广大农民参军加入抗战之外,还有对妇女这个群体的激励,她们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封建半封建的社会里,妇女地位普遍低下,文化水平低,她们的社会地位从来都没有得到彰显。进入抗战以来,在农村我党开始重视对妇女的解放,解除封建的包办婚姻,鼓励妇女学习文化知识,敢于反抗封建社会对她们的束缚,吸收她们进入革命队伍,鼓励她们走出自家的大门为抗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救会”,纳军鞋筹军粮、或者传送情报、或者送亲人参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力量。

三、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以动员抗战为工作中心

在抗战爆发之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农民思想被封建思想严重束缚,且处在闭塞的农村,信息交通不方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对民族危亡毫无察觉,當日本人的飞机炮弹落下之时,他们才意识到国家危亡。辛亥革命以及之前革命的失败都告诉我们,不去放手动员群众最终都会导致革命的失败,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抗战时期我党深入农村去动员全国人口最多的农民,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民族的危亡,只有把农民这一人口众多的阶级团结起来,形成工农联盟,抗战才有希望。事实证明,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深入农村动员抗战,是完全正确的战略,挽救了我们整个民族。

2、以土地政策为切入点

在抗战爆发后,我党工作的中心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加抗战,当时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必须动员的一个群体,在深入农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之时,必须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来拉近与农民的距离获得他们的信任,这个切入点就是农民最关心的土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领导过许多地方农民团结起来减租减息,在抗战爆发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开始全面实行减租减息,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既调动了他们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又照顾了地主和富农的利益,使解放区的地主减少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政策是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3、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

毛泽东曾经指出:“抗日而没有民主,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与民主是一件事的两方面”。[3]因此,在抗战时期我党在建设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制定了“三三制”政权,既体现了农民是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同时照顾了中间阶级。“三三制”制定之后,我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向农民耐心讲解,鼓励他们积极参政,农民的参政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甚至那些从没出过家门的妇女也开始去“投豆子”,这一政策在文盲人口占多数的农村的实行无疑是一项壮举,也正是这一政策使得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提升,促进了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促使他们成为抗战的主力军。

4、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

抗战爆发之时,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多数,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思想上的愚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阻碍。毛泽东在1925年创办韶山农民夜校时曾说:“欲开展斗争,必先启迪民智”,要动员广大农民抗战首先要擺脱封建思想对他们的束缚,因此,在根据地我党创办了各种补习学校、识字班、夜校,一家老小都可参加,贫农、中农、富农均可加入,通过传授他们文化知识、教授抗日歌曲,把农民的抗日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在扫除文盲开启民智的同时,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传播,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抗战觉悟,激发了民众的抗战意识和民族意识。

四、对当代启示

1949年,新中国成立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我们国家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力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我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4]这充分体现了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党中央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