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一类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典型HUS和非典型HUS。典型HUS又称腹泻相关性HUS,主要是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HUS(STEC-HUS);非典型HUS(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指补体旁路调节蛋白的异常。补体调控蛋白包括H因子、I因子、B因子、C3、膜辅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及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HBD)等。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随着近几年对HUS 发病的认识,对于病因的治疗大大改善了患儿的预后。
目前国际上陆续发布了HUS治疗的指南和共识[1,2,3],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儿童非典型HUS的诊治专家共识[4],但目前国际上对于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典型及非典型HUS尚存在一定争议,为规范我国儿科医师对HUS的PE治疗,本课题组查阅了文献,结合我国HUS治疗的现状,单就PE治疗儿童HUS制定了共识。现就共识解读如下。
1 关于典型HUS的PE的解读
典型HUS常有腹痛、呕吐及腹泻(脓血便)病史,与大肠杆菌O157型产生的志贺毒素有关。近些年也发现除O157型大肠杆菌感染外,其他病原也可分泌志贺毒素产生HUS表现[5]。志贺毒素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分
泌过度的VW因子,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及黏附。体内及体外实验证实志贺毒素也可诱导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6]。
PE可降低升高的VW因子及志贺毒素,抑制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目前的研究显示,STEC-HUS患者血中未检测到游离的志贺毒素,也无足够证据表明PE治疗可使STEC-HUS患者获益。在2011年德国爆发的STEC-HUS中,PE被用来治疗251例患者,但未观察到明显的获益[7]。在2013年及以前的美国血浆置换治疗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ASFA)颁布的指南[8,9]上,PE治疗STEC-HUS的推荐等级均为Ⅳ级。但近年有研究显示,PE对典型HUS 的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10,11]。在2016年ASFA颁布的新版指南进行了调整,将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STEC-HUS推荐等级列为Ⅲ级[12]。但若不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STEC-HUS,仍不推荐应用。
2 关于aHUS的PE的解读
主要是指由补体旁路途径调节蛋白的异常导致的aHUS,如H因子、I 因子、MCP等基因缺陷或自身抗体的产生,约60%的患者可以检测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的缺陷[13,14]。血浆治疗包括PE和血浆输注(plasma infusion,PI)。PE可以有效地清除抗体及功能异常的补体调节因子,同时补充缺乏的正常补体调节蛋白。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补体调节蛋白异常因其分布、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对PE治疗反应不同,应该区分对待。
H因子是aHUS的重要调控因子,CFH基因突变在先天性aHUS占比最高,为20%~30%[15]。而获得性aHUS被认为与抗H因子抗体相关,
抗H因子抗体可见于CFH1/3蛋白基因异常[16,17]。欧美国家aHUS患者6%~10%抗H因子抗体阳性,而亚洲aHUS患者这一比例高达40%~60%[18,19,20]。PE对抗H因子抗体阳性的患儿疗效显著,诱导缓解率高达70%以上[20,21,22,23],在2010年至2016年ASFA的指南中,抗H 因子抗体相关的aHUS均为Ⅰ类推荐。治疗方案参考欧洲儿科协会2009年颁布的指南,对于血浆治疗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争议,有观点认为,在血浆治疗后完全缓解,并且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无并发症及血浆不耐受的患者,可继续进行血浆维持治疗[3]。有英国学者观察了一个CFH基因突变的家系,发现每2周1次的维持性PI对于该家系患者能够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他们认为H因子的半衰期为6 d,故诱导缓解后可尝试将PI过渡到每2周1次,但由于CFH基因突变的多样性,该治疗手段可能并不适合所有CFH基因突变患者[24]。也无证据表明aHUS患儿必须接受终生治疗,部分患者在停止血浆治疗后达到长期缓解[25]。
除CFH基因突变外,补体调控蛋白基因还包括CFI、CFB、THBD、MCP等,由于发病率低,尚缺乏大样本PE治疗的临床研究[26,27,28]。有小样本文献报道,血浆治疗CFI基因突变相关的aHUS,疗效欠佳,仅约25%的CFI基因突变患者获得缓解。而血浆治疗可能有益于C3和THBD 基因突变的患者,一项研究显示对于THBD基因,PE治疗6例患者总计8次发病,其中7次成功诱导缓解[13]。然而,因样本量所限,不能明确PE治疗有益于THBD基因突变相关的aHUS。MCP被认为是表达在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理论上PE对其治疗无效,该型复发频率较高,但相比其他先天型预后尚好,既往指南不推荐应用PE治疗[10]。但近3年,有
报道PE可以诱导MCP相关的aHUS,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并且未监测到严重的不良反应[29],2016年ASFA的新版指南中认为在基因突变的aHUS患儿中,PE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决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延误治疗是HUS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一旦临床怀疑aHUS,应首先开展经验性的血浆治疗,待志贺毒素、ADAMTS13、抗H因子抗体及基因等结果回报后,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依库丽单抗通过结合补体蛋白C5,阻断其裂解,从而阻止了末端补体成分C5a和膜攻击复合物(MAC) C5b-9的生成,阻止了其对内皮细胞的破坏,已经被大量应用于治疗aHUS,获得了不错的疗效。其对aHUS患儿肾功能恢复,以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优于PE。因此发达国家已推荐依库丽单抗作为aHUS的一线治疗,并提出采用PE治疗的患者明确诊断aHUS 后停止PE改为依库丽单抗治疗的方案[2,3]。对于PE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PE不能耐受的患者,也推荐应用包括依库丽单抗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在无依库丽单抗的情况下,应首选PE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依库丽单抗虽然可以抑制补体的过度激活,却不能清除体内过多的抗H因子抗体,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25],且目前价格昂贵,应用仅局限于部分发达国家。
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aHUS国际共识[3]中指出,对抗H因子抗体阳性患儿PE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在疾病确诊的24~48 h尽快行PE治疗。根据病情可以采用PE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印度的队列研究显示,在早期应用PE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抗H因子抗体阳性aHUS患儿,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在PE治疗后的缓解期,配合激素和吗替麦考酚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