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书院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书院位于西安南城门内宝庆寺东,书院门古文化街中段,今陕西师范学校所在地。

为明代官办的地方性学术机构,明清以来享有盛名,是当时学术知识分子云集之地,西北五省的最高学府。

书院建筑形制宏大,环境宜人。

院内房屋总计370余间,占地面积130.36亩。

建有池塘假山、亭阁石桥,风景秀丽。

抗日战争时期,以关中书院学子为代表的陕西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学潮,宣传、支持抗战工作,彭德怀总司令曾在此作报告,肯定了陕西青年学子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驻西安代表林伯渠,中共中央驻陕西代表李初犁等都曾在此参与世界学联活动。

院中两株合抱古槐至今仍然印证着书院的久远历史。

1991年兴修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时,恢复修建了石牌坊,匾额上书“关中书院”,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中书院虽未完整保留下来,但关中文人学子的精神却流淌在每一位关中学子的血液里,形成了其独有的气质。

(365字)
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石鼓书院主要是由武侯祠、李忠杰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组成。

石鼓书院立有约两米的石鼓,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

书院屡经扩建修葺,苏轼、周敦颐、朱熹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王夫之、曾国藩、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除了以文化著世以外,石鼓书院八景也是历来为人所诵道,分别是东岩晓白、西豀夜蟾,绿阁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八景。

(280字)
白鹿洞书院简介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

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

宋仁宗皇佑五年,孙琛在故址建学馆十间,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石鼓、岳麓、应天府并为“四大书院”。

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宗儒祠、先贤祠、忠节祠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一直到明代的正统元年才修复,以后又有所扩建。

(298字)
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脚,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弘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等等。

(286字)
应天书院简介
应天府书院亦称睢阳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

始建于后晋,北宋时得到光大。

最初为戚同文讲学之地。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就其地筑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

使应天府书院扬名的另一位人物是范仲淹。

范仲淹在此求学时连岁苦读,春夏秋冬都是闻鸡起舞,然后苦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当时应天府书院的学风非常刻苦和严谨,他身体力行,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授课法值得今天借鉴。

应天府书院的原址在现在的商丘故城,完整的书院已不在,只留下一些残存的建筑。

(253字)
嵩阳书院简介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仁宗景祜二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

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曾在此讲学,且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在此撰写。

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

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科举历程。

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

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次焕发青春,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

(350字)
茅山书院简介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位于现在江苏句容的茅山,被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故称茅山书院。

侯氏自筹经费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

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书院因此声名远播。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只可惜,茅山书院的旧址早已无存,后人亦少有茅山书院的记载,近世茅山书院之名几乎销声匿迹。

今日探究茅山书院之兴衰,既能体察中国书院历史的变迁,也可重温金坛崇文尚学的古风。

(240字)
龙门书院简介
龙门书院,寓“鱼跃龙门”之意。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由苏松太兵备道丁日昌在上海创建。

时借蕊珠书院湛华堂为学舍,延顾广誉主讲。

两年后继任者应宝时在吾国废址上兴建新校舍,规模始备。

书院规章较完整,每年录取住读生30名,由道台甄别。

宗旨以躬行为本,以专经为业,以先儒语序为入门之要。

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旁通时务,辅以文辞,兼及举业。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改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堂。

1912年,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27年,与在今陆家浜路迎勋路口的江苏省立商业学校合并成立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1933年,上海中学在吴家巷占地约500亩的新校舍落成,上海中学即迁往新址至今。

龙门书院旧址,于1935年建成了民居,名龙门村。

现该村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予以保护。

(312字)
徂徕书院简介
徂徕书院位于泰山东南侧徂徕山上,北宋著名学者石介(公元1005年—1045年)在家乡服丧期间,于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在徂徕山长春岭创建,与泰山书院相邻而建、一脉相承。

泰山徂徕书院是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历史上,南宋宰相范成大最早的提出了古代四大书院之说,并且首举徂徕书院。

泰山徂徕书院的创始人孙复、石介二人既是著名的古文家、教育家,也是宋代理学的先驱。

二人以儒家理学精神为先导,培养了一批富有成就的人才,树立了一代严谨学风,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

(3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