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调查性报道的叙事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调查性报道的叙事技巧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1-16 12:29:00 ] 作者:李铁锤编辑:studa20 摘要调查性报道一般文本较长,涉及的新闻线索繁杂,这就需要在调查性报道的写作中讲究叙事技巧。本文从叙事切入口,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其技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叙事技巧
新闻作品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对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的叙事过程,但如何叙事,则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对于叙事的过程模式,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各布逊曾以图标的形式列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模式:
在这六个要素中,其中代码指信息所表现的意思,情景指信息所涉及到的词语所指的对象,联系指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的基本过程把这个模式引用到新闻报道中,就是记者如何把新闻信息与新闻发生的场景等联系起来进行叙事,从而实现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模式。
一、调查性报道叙事的切入角度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有鲜明报道主题的新闻报道,既然强调主题,就必然要选择好写作时的叙事切入口从而恰当地反映主题。同时,多数调查性报道的写作,面对的是十分庞杂的材料,如何找到叙事的切入口也是颇费脑筋的事,再就是如何简要地把新闻真相陈述出来,也需要找准叙事切入几。在叙事切入口上,调查性报道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到叙事切入口能揭示新闻发生的本质与背后的原因,这个切入口要能抓住本质,一针见血地直指问题的核心。如“新华视点”记者对2000年江西萍乡爆炸案的三篇报道就找准了叙事切入几,记者先后写了《愿悲剧不再重演——江西萍乡“3.11”爆炸事故追踪》、《有人收钱物理监管——“3.11”事故的追踪与反思》、《中小学安全教育及管理现状堪忧》,后来又以通讯的形式写了《愿悲剧不再重演——江西萍乡“3.11”爆炸事故追踪》。这几篇报道组合起来既揭露了新闻真相又揭示了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是叙事的切入角度要能为选题服务。在叙事的切入口上,要注意如何把握指向与批评的度。同时,还要有对受众的考虑,叙事的切入口要使读者感兴趣。《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说自己的编辑方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说明了选题首先要自己感兴趣,你自己都不感兴趣的新闻线索,又怎么可能让读者感兴趣?
三是叙事切入口要符合新闻事件或现象的本身特性。这样进行切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叙事效果,有利于写作的展开与写作结构层次的清晰,这样,就能很恰当便捷地陈述好新闻真相。
如何做到上述这种好的叙事切入口,一般可以从受众立场选择角度,从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选择角度,从容易被受众忽视的角度来选择角度。调查报道是为了揭露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以有利于社会稳定这一总体目的。那么,从本质原因与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找角度就是很好的办法。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切入口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叙事来展现事实。
二、调查性报道写作的叙事视角
任何文字作品的成型都涉及一个叙事的过程,叙事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事件、情境、人物等的描述则需有一个看待所有这一切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将所看到的内容陈述出来。对于这一视角,常用的称谓就是“聚焦”。
雅恩曾把聚焦划分为四种类型:1、固定式聚焦,叙述事件通过一个单个的聚焦者持续的视点表现出来;2、不定式聚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通过几个不同的聚集者的眼光表现出来;3、多重式聚焦。每一次都通过不同的聚焦者的眼光来看;4、集体式聚焦。通过复数的叙述者(“我们”叙述)或者通过一组人物(“集体反映者”)来进行。这其中还分为第一叙述者,还有第二叙述者。在调查性报道中,记者以自己的采访线索作为贯穿的红线,那么,里面采用的当事人话语,就成了第二叙述者或第二三第四叙述者。热奈特将叙述聚焦区分为三类: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第一种是无所不知的全能角度叙事,内聚焦就是作者自己的参与叙事,外聚焦就是一种客观的叙事,这种叙事者知道的少于人物所知道。从这些对聚焦类型的分析,也就是作品的叙事视角而言,调查性报道的叙事视角,一般采用的就是内聚焦和外聚焦这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中,兼有不定式聚焦和多重式聚焦的特征。
1内聚焦叙事视角
在新闻报道中,内聚焦的叙事者一般就是文中的人物。一般而言,调查性报道写作上展示调查过程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把调查者本人的调查经历写入调查性报道的正文,二是运用大量的引语和背景描写把调查过程反映出来。
内聚焦一般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也可以不是以第一人称,例如常用的“记者经采访得知……”“XXX告诉记者”等方式,都是属于记者用自己的亲身采访经历来展开叙事,这在调查性报道中经常用到,因为很多调查性报道就是记者艰难取证的过程或者暗访调查的过程,那么,用记者用第一人称来作为叙事的视角,就很容易组织整篇报道的结构,同时,也能使受众在这种体验中了解新闻真相,并具有现场真实感。
当然,内聚焦的叙事者虽是文中的人物,但这个“我”并不一定都是作者,这个叙事者也可以用第一人称,但这个“我”不是记者,也就是记者用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写当事人的经历,这往往也能达到上面同样的传播效果。如《三甲医院就诊记》就是用第一人称来写一个病人的求医经历,反映三甲医院一心向钱看及医疗服务马虎的真实现象。这样,借当事人作为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经历的叙事方式,读者读起来十分具有故事感,也十分具有真实感。
内聚焦叙事在有些情况下,还包括“集体式聚焦”的叙事方式,通过复数的叙述者(“我们”叙述)或者通过一组人物(“集体反映者”)来进行报道的展开。如《惊心动魄的6天》就是采用“我们”的叙事视角来展开叙事。内聚焦视角的好处:一是可以作为叙事的贯穿红线,来组织叙事的展开。二是内聚焦叙事能给读者以真实感,现场感。
2外聚焦叙事视角
在调查性报道中,另一种叙事视角就是外聚焦叙事视角。外聚焦就是客观叙事,即记者用局外人的形式客观叙事,在这种叙事中,记者的身份一般是隐性的,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客观陈述新闻事件,这种视角是一种有限的视角,就是叙事者所知要小于新闻事件中人物所知,调查性报道因为采访的阻力,基本都是处于这种状态,因而,这种叙事视角对凋奄性报道的写作具有很广泛的用途。
外聚焦叙事,在写法上相对容易把握,可以通过所调查的新闻事实的特征,找关键点或因果关系或时空关系等,理清层次线索,然后客观叙事即可,如《钟志斌撞人案》就是采用这一叙事视角,对于一个扑朔迷离的撞人案,如果用内聚焦视角来写,很容易走人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