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运行业分析报告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2007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
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2.28亿人、旅客周转量77.7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7%,增速分别回落5.4个和2.9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0.4%。
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
继2007年10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6年总量后,1-11月突破1亿TEU,提前3年完成了2010年目标,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TEU,达1.14亿TEU,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5亿TEU,增长22.0%,内河港口完成974万TEU,增长24.6%。截至2007年11月,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0万TEU的港口共计6个:上海港完成2385万TEU,深圳港完成1881万TEU。青岛港864万TEU、宁波-舟山港859万TEU、广州港838.8万TEU、天津港648.5万TEU。
十一五"中央将筹集至少400亿元的资金,重点用于内河和沿海航道、水上支持保障系统等项目的建设,比"十五"期翻了一番。其中,用于内河航运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加强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征管,增收部分主要用于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中央、地方、企业形成合力,加强沿海港口的公用深水航道和集疏运通道建设。
三、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原煤、原油、钢材等能源、工业原料的运输需求持续旺盛。从各子行业来看,油轮运输低位徘徊,集装箱运输维持缓慢上升态势,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三大板块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走势。
(一)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高涨,BDI指数持续走强
2007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持续走高,从2007年初4000点一直上升到11月1日的11033点创出前所未有的高点,11月15日报收于10938点。
我国航运比重变化图
“十一五”期间我国航运业得到国家的重点投资,处于加速扩容阶段,建设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投资额逐年增加。
2007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886.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2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沿海建设完成投资720.11亿元,比上年增加12.14亿元,同比增长1.7%;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66.37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同比增长3.2%。
2007年至今的BDI均值在6700点左右,高出上年一倍以上,干散货运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国际干散货运输中,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的运输就占了60%以上,BDI指数的走势,与这几种货物的需求增长较为相关。全球85%的铁矿石运输增量都来自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际航运业。1-10月份,外贸进口铁矿石完成3.13亿吨,同比增长16.6%,铁矿石需求增速下降但依然旺盛,推动了干散货指数的走高。另外,由于我国对煤炭的需求增长,出口煤炭减少,1-10月,煤炭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4230万吨和4326万吨,同比分别为增长43.9%和下降17.6%;由此原先从中国进口煤炭的亚洲国家只能从其他远距离国家进口,运距加长,也消耗了一定运力。
尽管钢材、煤炭等货物的进出口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但需求并未出现下降势头,运力供不应求依然存在,运价处于一路向上的态势。
(二)油品运输:原油运输疲态依旧,成品油运输略有回升
国际原油运输由于运力供给的投放快于需求的增长,显现出低位徘徊的走势。
如VLCC新增运力增长速度加快,超过了原油轮船队增长的平均水平;而原油产量与需求增长有限,运输需求明显不旺,原油运价持续低靡,除3月与5月因法国的石油码头工人罢工等使市场运价出现短暂的反弹外,运费指数都在低位徘徊。2007年1-10月我国原油进口13668万吨,同比增长13.8%;1-10月份原油出口量总计为291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42.8%。
加快调整船队结构,扩大五星红旗船队规模,加快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等专业化大型船队发展,明显提高海运船队的技术水平,提升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海运船舶运力规模达1亿载重吨,进入世界前三位。完善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政策措施,加强标准船型研发、现有船型比选以及落后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进长江、京杭运河、西江等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优化运力结构,促进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内河航运竞争力。
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42亿吨,增长14.5%;内河港口完成23.68亿吨,增长16.1%。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49亿吨,比上年增长14.6%,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91亿吨,增长14.6%;内河港口完成1.58亿吨,增长14.1%。
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8.12亿吨、货物周转量64284.8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5.9%,增速分别回落0.1个和加快4.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1%和62.7%,分别比上年回落0.1个和提高0.3个百分点。
成品油方面,全球油价在2006年9月开始下跌,2007年上半年油价同比分别下降4%左右,但近期的产油区政治局势变化、石油库存情况等显示石油供应短缺,全球油价出现不断走高态势,达到了98美元/桶的高位,这与低位徘徊的运价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成品油运力增长较慢,而在2010年前单壳油轮的逐步淘汰将会降低运力增长,运价水平下降中渐趋稳定。2007年1-10月我国成品油进口2902万吨,同比降低8.9%;1-10月成品油出口1299万吨,同比增长30.4%。预计年底油运市场会因季节性需求增长,而有所反弹。
摘要
一、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变化
航运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Hale Waihona Puke Baidu已成为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国货物周转量的比例基本保持逐年增长。2007年我国水运在货物周转量中占64.88%,在进出口货物中占90%;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亿吨,有14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
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2.28亿人、旅客周转量77.7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7%,增速分别回落5.4个和2.9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0.4%。
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
继2007年10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6年总量后,1-11月突破1亿TEU,提前3年完成了2010年目标,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TEU,达1.14亿TEU,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5亿TEU,增长22.0%,内河港口完成974万TEU,增长24.6%。截至2007年11月,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0万TEU的港口共计6个:上海港完成2385万TEU,深圳港完成1881万TEU。青岛港864万TEU、宁波-舟山港859万TEU、广州港838.8万TEU、天津港648.5万TEU。
十一五"中央将筹集至少400亿元的资金,重点用于内河和沿海航道、水上支持保障系统等项目的建设,比"十五"期翻了一番。其中,用于内河航运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加强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征管,增收部分主要用于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中央、地方、企业形成合力,加强沿海港口的公用深水航道和集疏运通道建设。
三、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原煤、原油、钢材等能源、工业原料的运输需求持续旺盛。从各子行业来看,油轮运输低位徘徊,集装箱运输维持缓慢上升态势,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三大板块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走势。
(一)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高涨,BDI指数持续走强
2007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持续走高,从2007年初4000点一直上升到11月1日的11033点创出前所未有的高点,11月15日报收于10938点。
我国航运比重变化图
“十一五”期间我国航运业得到国家的重点投资,处于加速扩容阶段,建设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投资额逐年增加。
2007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886.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2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沿海建设完成投资720.11亿元,比上年增加12.14亿元,同比增长1.7%;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66.37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同比增长3.2%。
2007年至今的BDI均值在6700点左右,高出上年一倍以上,干散货运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国际干散货运输中,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的运输就占了60%以上,BDI指数的走势,与这几种货物的需求增长较为相关。全球85%的铁矿石运输增量都来自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际航运业。1-10月份,外贸进口铁矿石完成3.13亿吨,同比增长16.6%,铁矿石需求增速下降但依然旺盛,推动了干散货指数的走高。另外,由于我国对煤炭的需求增长,出口煤炭减少,1-10月,煤炭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4230万吨和4326万吨,同比分别为增长43.9%和下降17.6%;由此原先从中国进口煤炭的亚洲国家只能从其他远距离国家进口,运距加长,也消耗了一定运力。
尽管钢材、煤炭等货物的进出口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但需求并未出现下降势头,运力供不应求依然存在,运价处于一路向上的态势。
(二)油品运输:原油运输疲态依旧,成品油运输略有回升
国际原油运输由于运力供给的投放快于需求的增长,显现出低位徘徊的走势。
如VLCC新增运力增长速度加快,超过了原油轮船队增长的平均水平;而原油产量与需求增长有限,运输需求明显不旺,原油运价持续低靡,除3月与5月因法国的石油码头工人罢工等使市场运价出现短暂的反弹外,运费指数都在低位徘徊。2007年1-10月我国原油进口13668万吨,同比增长13.8%;1-10月份原油出口量总计为291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42.8%。
加快调整船队结构,扩大五星红旗船队规模,加快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等专业化大型船队发展,明显提高海运船队的技术水平,提升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海运船舶运力规模达1亿载重吨,进入世界前三位。完善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政策措施,加强标准船型研发、现有船型比选以及落后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进长江、京杭运河、西江等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优化运力结构,促进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内河航运竞争力。
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42亿吨,增长14.5%;内河港口完成23.68亿吨,增长16.1%。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49亿吨,比上年增长14.6%,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91亿吨,增长14.6%;内河港口完成1.58亿吨,增长14.1%。
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8.12亿吨、货物周转量64284.8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5.9%,增速分别回落0.1个和加快4.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1%和62.7%,分别比上年回落0.1个和提高0.3个百分点。
成品油方面,全球油价在2006年9月开始下跌,2007年上半年油价同比分别下降4%左右,但近期的产油区政治局势变化、石油库存情况等显示石油供应短缺,全球油价出现不断走高态势,达到了98美元/桶的高位,这与低位徘徊的运价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成品油运力增长较慢,而在2010年前单壳油轮的逐步淘汰将会降低运力增长,运价水平下降中渐趋稳定。2007年1-10月我国成品油进口2902万吨,同比降低8.9%;1-10月成品油出口1299万吨,同比增长30.4%。预计年底油运市场会因季节性需求增长,而有所反弹。
摘要
一、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变化
航运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Hale Waihona Puke Baidu已成为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国货物周转量的比例基本保持逐年增长。2007年我国水运在货物周转量中占64.88%,在进出口货物中占90%;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亿吨,有14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