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概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论

一. 社会问题的概念:(社会问题,也称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常或社会失调。)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1. 社会病态论:主要受到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其一,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现象,或者社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社会。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其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早期社会病态论者多半侧重于从社会道德的重整以及个人品德的陶冶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

2. 生物社会论:其一,强调人的自然的、生物的和机体方面的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强调人的先天生理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其二,试图从生物和人类的生理方面来解释社会问题的成因,认为人们行为上的千差万别是由人的生物或生理本能决定的,一些人先天的生理因素使其行为造成社会问题,换言之,社会问题即由一些人先天生理因素所导致的某些行为现象。

3. 社会解组论:其一,社会解组就是传统秩序的解体,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规矩乱了”。其

二,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而社会解组的原因在于社会缺乏规范。其三,社会解组论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4. 文化失调论:(奥格本)其一,社会问题就是文化失调的问题,是文化变迁中由于文化

的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文化失调现象。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速度不一致的社会文化变迁。

5. 亚文化论:亚文化论认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问题。当社会中

存在的某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即产生社会问题,或社会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即是社会问题。

6. 价值冲突论:其一,社会问题即是某些群体之间的价值不能相容共存的社会状况。其二,

当代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其三,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其四,价值冲突论主张以三种方式来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和价值的分裂状况,即交涉、达成协议和使用权力。

7. 群体冲突论:冲突理论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平等角度考察社会

问题,认为社会问题是和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社会上存在着利益冲突,就会有社会问题存在。

8. 偏差行为论:(罗伯特·默顿)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偏差行

为并非完全是价值冲突的结果,也不是由社会解组造成的,而是社会为其成员所提供的达到其个人目标的机会不均等的结果。第二,偏差行为虽受社会解组的影响,但根本上是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

9. 标签理论:标签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人、某

些行为、某些现象所作的主观性社会反应。标签理论认为,统治集团出于统治的需要,将某些标准和规范强加到其他群体身上,把一些行为贴上了异常和偏差的标签,社会问题就这样被人为地制造出来。

第二章社会控制与社会问题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广义)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其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社会控制主体、社会控制对象、社会控制目标、社会控制工具

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社会秩序的概念:社会秩序是指社会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合理、社会功能协调以及社会生活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定的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也即所有社会成员都被纳入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系;各种社会规范得到正常的遵守和维护;无序和冲突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第四章社会失范与社会问题

社会规范的概念:社会规范是协调人们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与社会共同生活,调节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规矩与准则。(它主要有习俗、道德、宗教、纪律与法律五种基本类型)

第六章社会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自然环境的变化:一是自然灾害;二是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

(二)人口增速的影响:人口增速不当和人口素质低下

(三)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合理的经济制度、新旧体制的冲突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四)政治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仍在探索中,政治体制不健全,容易滋生腐败、经济犯罪等问题

(五)社会文化的变迁:盲目吸收外来的社会思潮,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六)社会问题的产生尚有价值观根源:社会转型时期,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就有价值观体系逐渐瓦解、重组,并将最终让位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体系,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于社会发展、暂时混乱、局部失序的情况,从而加剧了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产生和蔓延。

第七章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概述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趋势,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做出了预测。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预测(2003)表明,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5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1.27%~32.73%。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在表述形式上没有什么不同,其重要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口环境截然不同,政府制定的人口方针政策不同,从而使人口老龄化在形成的时间、过程及社会经济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争论

如何看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种观点:

一是中国超前起飞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或称“人口红利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老龄化的过快推进,尤其是未富先老的情况,会导致劳动力短缺,抚养指数升高等难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化速度快: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的平均速度,也快于我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只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二)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三)未富先老现象突出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一)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老龄人口作为被抚养人口,其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提高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二)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波动以及社会保障缺陷等社会性的影响,也会给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带来变化,传统的家庭模式在老龄化的冲击下,必然会产生变动。

(三)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

针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的老年产业,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八章失业问题

1、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2、失业问题的治理方法:

(一)实行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

第一,通过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大限度吸纳劳动力就业,防止失业的恶化。

第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将其转变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