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硫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硫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梁 鹏,吴晓萍,廖爱琳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湛江 524025)
作者:梁鹏(1985~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通讯作者:吴晓萍
摘 要:金属硫蛋白是一种富含金属和半胱氨酸的低分子蛋白质,主要包括A g、A u、B i、C d、H g、Z n等硫蛋白,具有在体内可被金属和其他因素诱导合成的生物学特性。本文综述了目前7种常用的金属硫蛋白检测方法。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金属结合法;电化学法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约6500D a)金属结合蛋白,富含半胱氨酸,又叫金属硫氨酸甲基内盐,能被金属诱导。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肾脏、胰腺和小肠中。近年来,很多实验表明,金属硫蛋白参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储存、转运和代谢,具有拮抗电离辐射、清除自由基以及对重金属解毒的作用,还与机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及某些疾病有关。到目前有几种方法已用于生物组织和体液中M T的定量,但尚无标准方法。本文重点综述7种方法,介绍其特点,有助于在进行有关研究时选择和建立适宜的检测方法。
1 金属结合法
金属结合法(Metal binding )主要基于MT对金属的高亲合力、且不同金属的亲合力具有差异性及其热稳定性而建立。主要通过测定M T结合金属—竞争性替换金属含量来检测M T中金属含量的增高,从而计算出MT的含量。
1973年,P i o t r o w s k i等首先建立了金属结合法(203H g-T C A法)用于测定组织中的M T。由于H g 2+在酸性环境下不仅可与M T结合而且还可置换其他金属离子(如p H=2.1时,分别有98%的H g 2+和1%的C d 2+与M T 结合)。因此,本法适用于在利用酸沉淀其他蛋白而将M T分离出来时的测定[1]。但此法的203H g的加入量极其重要,如加入量过小,反应体系中尚有未与203H g结合的M T,而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相反,加入量过大, 则
203
H g呈游离状态或与不被T C A所沉淀的低分子量组分
相结合,又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张保林等[2]运用银饱和分析法结合原子吸收光谱(A A S)检测了兔肝Z n-M T,具体方法为:向含M T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 g +,待反应完全后,再逐次加入血红蛋白,以结合剩余的A g +,加热使血红蛋白沉淀,与M T结合的A g +则完全存在于上清液中,通过A A S测定其中A g +含量,便可计算出M T的浓度。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不需要去除样品中共存的其它蛋白质和含S H基剂,可直接计算出M T含量,且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该法检测的最低限为1μg/ml。
金属结合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如H g饱和法中H g +
除与M T结合外, 还与其他一些小分子量化合物结合;A g +不能置换已与M T结合的H g,且由于利用金属含量间接推算MT含量,特异性较差。
2 电化学法
电化学方法(Electrochemical )是利用巯基(-SH)在汞滴电极表面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出现的电位变化建立的,通过测定巯基以计算M T的含量。运用检测M T 的电化学方法有:示差脉冲极谱法(DPP)、微分脉冲极谱法、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 和循环伏安法(CV)等。1979年Olafson等建立了示差脉冲极谱法[3]测定M T,检出限为10-8M,且不受分子中金属含量的影响。因此, 此法或许更能特异地反映M T而不是金属的量。1992年,Bebianno等人应用差分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了贻贝组织中MT的浓度[4];后来Bordin等通过改变体系的p H值,利用D D P方便的检出了多种形式的M T,并快速分析出还原型的M T;B e b i a n n应用微分脉
2010年第09期
No.09,2010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冲极谱法测定了贻贝整个软件组织中的C d-M T浓度。铁峰[5]报道用电化学分析仪单扫极谱法测定-S H基含量,李明春[6]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用简化的巯基试剂(DTNB)测定-SH含量。
3 免疫法
免疫法具有灵敏、特异的优点,所以近年来许多学者们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用于MT的检测。
Mallie等人于1979年首先应用RI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M T。此方法的检测范围在0.1~100n g/m l之间,但此方法要用到放射性同位素,另外需时过长(3d),给常规检测带来不便。
1986年T h o m a s等首先建立了E L I S A,测定速度快、无需接触放射性同位素,与R I A无显著差异,灵敏度可达100pg/ml,与RIA相似,但ELISA的测定相对迅速,且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和接触放射性同位素。郑军恒[7]等于1999年用E L I S A法测定人血液中的M T,直接型E L I S A检测范围为1~10n g,竞争性E L I S A[8]检测范围为50~500ng。随后Anderse等人采用二抗改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检测限可达1ng。任宏伟[9]等用E L I S A测定鱼类体内的M T,结果表明比金属C d血红素饱和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检测范围为10~40ng/ m l;黄波[10]等用竞争型E L I S A法测定人尿中的M T,检测限为20n g/m l。对免疫检测方法,有学者[11]认为M T 具有较多的二硫键易被氧化,从而使共免疫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免疫法的测定结果。
4 色谱分析法
对M T中不同亚型的检测,色谱分析法(L a w chromatography)较为适合, 应用的色谱分析法主要有H P L C、R P H P L C、H P L C-I C P-M S、H P L C-A A S。Hunziker等[12]使用RPHPLC从兔组织样品中分离出7种亚型, 通过A A S来检测样品的金属含量,对M T定量测定。鉴于常规色谱层析法分辨力差, 洗脱费时,Suzuki 使用凝胶渗透柱的H P L C将C d诱导大鼠的肝组织样品的M T分离出来,经直接联于A A S来检测样品的金属含量,对M T定量测定。本法可在1h内检出浓度小于1μg/m l的1m l上柱样品中的M T含量,而且,可分别测定不同型的M T。J i n等[13]利用H P L C分离M T,然后根据样品对250n m紫外吸收特性来直接对M T定量。该法的灵敏度小于1μg/ml。5 蛋白质印迹分析法
1986年,Aoki等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检测MT,检测限为0.6ng, 不仅可检测M T,而且可检测其它与镉结合的蛋白质。随后,A n d e r s e n等建立了以兔抗鼠M T抗体为一抗,过氧化物酶联羊抗兔I g G为二抗,4-氯-萘酚作显色剂的蛋白质印迹技术用于检测M T,其检测限可达1n g[14]。本法主要用于M T同分异构体的特性以及M T与各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15]。
6 巯基显色法
巯基显色法(SH Color Code)适合于检测MT含量较高的样品,对含量较低的样品灵敏度较差。李立丽等[16]用Z n S O
4
诱导猪肝产生M T,然后将M T粗提液加入巯基试剂(1:1),在分光光度计420nm处读取吸光度A 值。用自制的M T纯品制作标准曲线,根据A值可在标准曲线上读出M T浓度。诱导后的猪肝中因M T含量较高采用其它方法均不能灵敏地进行检测,相对而言更适合采用巯基显色进行检测,并且巯基显色法操作简单、特异性较好,又可以避免放射性接触。
7 偶联技术
金属饱和分析对单一M T亚型缺乏选择性:免疫学分析不能定量混合物中单一M T亚型,不能给出原始金属组成,根据U U信号或染色定量灵敏度相对较低, 不能测定非诱导M T s。若将高效分离技术和灵敏特异的选择性检测器联合起来, 将是一种理想的M T s检测策略。最近发展的电喷离子化M S、碰撞诱导分离(C I D) M S和离子喷射源加强片段分别根据分子量、氨基酸序列、金属含量给出MT的详细特征。偶联技术(coupled techniques)是快速灵敏、全面定性定量生物标本中MT 亚型的一种最具吸引力的工具,未来能有效代替金属饱合分析、免疫分析而进入生化和临床实验室[17]。高效的分离技术与灵敏的检测技术“杂交”形成的偶联技术,恰能克服以前各种方法的缺点,快速、有效测定M T。因此,偶联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必将成为未来MT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灵敏性(即最小检出量)是选择检测MT 方法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测定组织器官中的M T的含量,首推HPLC-AAS法,测定体液(如血液、尿液等)中的MT含量,选用RIA和ELISA法为佳。每种检测方法其结果
57
梁鹏等:金属硫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