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水平就能够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水平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动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专心听教师讲课;学生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理解。就其局限性来说,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动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所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的学生年龄小,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来说之,创设情境,能够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展开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能够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个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

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水平,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实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持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理解特点出发,巧妙地使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实行了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实行相互切磋,共同提升。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很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能够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动者。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能够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实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因为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能够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所以而建立起来。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协助中持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有的善于倾听,有的善于捕捉信息,有的善于澄清事实,有的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组织活动,有的善于缓解冲突,有的善于组外外交。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理解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展开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展开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绝大部分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水准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并作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