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维浅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德育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加强爱国主义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改革恩想政治课的教学、探索思想品德评价的新办法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因而德育工作的总体形势是好的。
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与人们对德育的关注程度相比,与对德育工作的各种资源投入和产生的实际效果相比,与社会、时代对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要求相比,德育低效或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尚未根本改观。
(1)德育实效性差,不仅意味着投入的德育资源无法产生应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校培出来的人才的质量。
必须看到,不讲求实效,是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这样的德育不会有生命力,而且会使人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c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管理中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
目前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德育目标存在偏差。
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
当前,学校德育目标设定的不合理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过高,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过高,致使学生丧失了季践的信心、兴趣和动机,甚至养成言不由衷地说假话和说空话的习惯。
二是顺从取向,即把是否“听语’“顺
从”作为衡量学生品行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德育的被动受体,导致他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不可否认,我国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存在着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体系化和逻辑化的倾向,而将很多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又很感兴趣的社会道德现象排斥于课堂之外。
这样,由于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割裂,德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3)德育方法过于简单。
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简单化的基本定式,其主要表现为:注重单向灌输而轻视启发引导,突出统一要求而忽略个别差异,强调外在管理而弱化主体作用。
这种简单化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道德认知的积极性,难以引起道德情绪体验,进而直接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4)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与转型期社会发展对德育的要求相比,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德育工作观的滞后,与学生平等对话、提高学生道德选择力、引导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和洞察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欠缺,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德育工作者身上的主要问题,这也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旨在增进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管理措施,包括:①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规律,在
德育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为此,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德育科研l推动德育工作的改进。
②抓紧德育的质量管理。
德育爷予寸。
/,/理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要克服“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的错误思想,重点抓好如下工作:制定具体l明确的德育工作质量指标;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③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为此学校管理者要把好德育工作者选聘关,提高他们的1起点素质,并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及合理的待遇,同时向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④完善德育工作网络。
德育工作网络除了校内德育组织机构外,还包括社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居(村)委会教育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
要在校内外形成一种沟通机制,实现校内外联动的德育格局。
⑤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摸索出来的新经验,值得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