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术型社团工作简报(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第11教学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已开展的工作
1.学术型社团数量。截至5月17日,学术型社团411个(其中,文科129个、理科45个、工科147个、医科73个、综合17个)。另,非学术型社团开学至今达到217个。全校社团总数达到628个。
2.推动教授茶座学院全覆盖的工作。目前,32个学院中已举办至少1次教授茶座的学院扩大至20个学院,另有12个学院已列入计划,在本学期内完成。已举办的教授茶座仅限于面向本学院学生开放,未来要鼓励向全校学生开放,促进学科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
3.协同学校宣传部,在校园网主页、校报、校微信平台上加强对学术型社团的介绍等宣传推广工作。
4.为满足学校学生社团工作需要,就现有网站如何进行功能升级征求各社团意见和建议39条。
二、下一步工作要点
1.制作并发放第二批次新成立学术型社团的指导教师聘书。
2.完成2014年本科教学奖中学院学术型社团建设情况的考核。
3.整理教务处、学院对《四川大学学生学术型社团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馈,提交学术型社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查。
四川大学学术型社团
工作简报
指导: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 党委学生工作部 教务处
编写:社团工作部 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第11教学周
4.制作学术型社团宣传册初稿,以提交学校随录取通知书寄发川大新生。
三、典型社团微推送
1.竞赛历练学生、创新驱动发展
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技园(E-garden)成立于2000年9月,主要负责协助学院和老师为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四川省电子设计大赛、“锦电杯”和“挑战杯”电子竞赛等大型比赛培养和选拔学生后备力量。
电子科技园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学生加入社团后,将定期接受“科技园”的技术学习和实践培训,主要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科技园”定期举办科技讲座,邀请知名人士主讲,内容涉及IT行业以及电子产品的制作知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等。
与学院其他学生兴趣组织相比,在学校、学院支持下,“科技园”已拥有资源上的优势:电子科技园拥有三间独立实验室,60余万元的实验仪器,极其丰富的电子元件库。实验室里装备齐全,能初步满足社团学生的实验需求。
2.抓好“本研”联合培养、搭建学术“练兵”平台
化学工程学院依托学院褚良银教授等多个研究生课题组,成立“多相流技术与设备研究会”、“清洁化工研学社”、“生物质资源利用协会”等学术型社团。以组会为载体,搭建研究生与本科生学术研讨新平台。从成立至今,以“清洁化工研学社”为代表的多个社团开展了主题为“Science Today ”的系列拓展组会。组会邀请课题组成员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以研究课题为方向,依托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分享科研思路和经验,启发创新思维,让部分本科生得以“现场参与、现场聆听、现场观看、现场讨论”,增添了常规组会的活力。以实验室为基础,开展“我与教授面对面”茶座活动。已举办“我与教授面对面”系列茶座活动6期,开拓“参观实验室+教室茶座”的活动流程,创新“圆桌讨论”式的轻松氛围,围绕“学术+专业+就业+行业”的茶座内容,实现有教育意义的师生面对面。以研究生为引领,推进欢乐的电子科技园大家庭 信息安全与仪器开发大赛
电子科技园教授茶座
“九洲杯•水上之星”船模
本科生创新实验水平提升。社团学术顾问、研究生会员定期组织召开“创新实验宣讲会”,在院内围绕“创新实验”建立了以宣讲、指导、组队、帮扶为主的工作活动体系。活动范围覆盖大二、大三全体学生,通过研究生团队、教授的经验分享、作品展示、课题讨论和申报讲解,为“创新实验”宣传、申报工作积蓄了力量。
圆桌式“我与教授面对面”在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中获银奖
分送:校领导校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及各学院等相关单位
2015年5月18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