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课程设计
《电路基础课程设计》课件
![《电路基础课程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918f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a.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VS
详细描述
在模拟电路设计案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 设计连续系统的电路,包括放大器、滤波 器、振荡器等。这些电路在信号处理、通 信和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这 些案例,学生将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 、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
数字电路设计案例
总结词
数字电路设计案例主要涉及离散时间的电路 设计,包括逻辑门、触发器、寄存器等。
详细描述
在混合电路设计案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模拟和数字电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更复杂 的功能。例如,学生可以设计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这些电路在信号处理、通信和 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将掌握混合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
法和设计技巧。
CHAPTER 05
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的收获与不足
《电路基础课程设计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设计简介 • 电路基础知识回顾 • 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 • 电路设计的实践案例 • 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课程设计简介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2 3
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 本原理、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总结词
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是实现电路设计的重要步骤。
详细描述
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等效分析法、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性能和特点,为电路设计提供依据。
CHAPTER 03
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总结词:明确目标
详细描述: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了解电路的功能、性能指标、限制条件等 任务和要求,以确保设计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9c591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b.png)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一、前言在电子信息时代,电路是任何电子设备的基础,因此学习电路理论是电子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的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电路分析中的杂散元件。
3.熟练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熟悉开关电路、传感电路等特殊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能够使用上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6.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本定律通过学习电路基本定律,使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基本定律的应用。
学生也将熟悉电路分析中所使用的符号和表示法。
2. 电路杂散元件分析理解电路杂散元件的特性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电容、电感、互感等元器件在电路中的运用。
3. 直流电路分析掌握纯电阻电路、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等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学生将运用基本定律和戴维南定理等分析方法解决直流电路问题。
4. 交流电路分析学生将理解交流电路基本概念和分析法,掌握电压、电流、功率、重要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对单相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掌握相位、功率等概念的应用,学会解决交流电路问题。
5. 特殊电路分析通过分析开关电路、传感电路等特殊电路,学生将掌握这些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了解瞬态时间常数、放大器等概念,学生将理解电路分析中的其他因素。
四、课程要求1.学生应练习大量的电路计算和分析题目,并通过实验和作业掌握电路分析和计算方法。
2.学生应通过本课程设计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应以一定的分析角度和思考方法解决电路问题。
五、课程评估1.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实验、课堂表现评估。
2.期末考试:笔试和实验。
六、参考教材1.《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全国高等院校电工系基础课微型课程组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电工电课程设计
![电工电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434d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9.png)
电工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掌握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如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3.学习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5.学会使用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3.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工实验,掌握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工电子参考书,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路理论课程设计
![电路理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e540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4.png)
电路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仪器进行电路实验,并准确读取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电路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电路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路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电路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及单位,电路元件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欧姆定律:定律内容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计算。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3. 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电路图的组成,识别电路元件及其连接方式,简单电路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串并联电路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串并联电路,并进行电路搭建与测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电路实验操作:使用仪器进行电路实验,学会读取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教材章节:第三章6.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电路问题。
教材章节:第四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及单位。
电路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电路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ad913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a.png)
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二、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设计了以下电路课程设计方案。
三、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 培养学生电路设计和制作能力;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内容1. 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等;2. 常用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等;3. 电路设计:电路图绘制、PCB设计、元件选型等;4. 电路制作与调试:电路焊接、组装、调试等;5. 课程实践:完成设计任务,进行实物制作与调试。
五、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 实践教学: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3. 课程考核:平时成绩、设计报告、实物制作与调试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材名称];2. 辅助教材:[辅助教材名称];3. 实验室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电源、电子元器件等;4. 软件资源: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等。
七、教学实施1. 理论教学:教师讲解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 实践教学: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教师巡回指导;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4. 课程考核:教师根据平时成绩、设计报告、实物制作与调试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电路设计和制作能力;3. 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九、课程总结本电路课程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制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电子电工基础课程设计
![电子电工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11dd5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0.png)
电子电工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元件特性、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熟悉常见的电子电工应用实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能够使用常见的电子电工工具和仪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电子电工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电路的定义、电路元件的分类和特性。
2.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节点电压分析法、回路电流分析法等。
3.电子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4.电子电工应用实例:传感器应用、电机控制、通信原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巩固电路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电子电工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源。
2.参考书:提供一些电子电工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教学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一些基本的电子电工实验设备和器材,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电路基础分析课程设计
![电路基础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86f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电路基础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3. 学生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进行实验操作;2. 学生能够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路设计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和实验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后续学习。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路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电路元件的认识。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与理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电路实验技能:设计串联和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分析实验数据。
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节:电路基本概念,认识电路元件;- 第二节:串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第三节: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学习与应用;- 第五节:电路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如下:- 教材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 教材第二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材第三章:欧姆定律。
教学进度按以上大纲安排进行,每节课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点,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电路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电路原理课程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d853a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1.png)
电路原理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实验器材进行电路实验。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进行故障排查。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路原理,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以电路原理为主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组成要素。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电路的特点、工作原理及电路图表示,欧姆定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3. 欧姆定律: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4. 电路故障分析与排查: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教授故障排查方法。
5. 实践操作:使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实验器材进行电路搭建和测量,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路基本概念,认识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组成要素。
第二课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工作原理。
第三课时:欧姆定律的学习,进行实验验证。
第四课时:电路故障分析与排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动手搭建电路,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路的基础知识”、“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及应用”、“电路故障分析与排查”等章节相关联,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
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第四版课程设计
![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第四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762a1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5.png)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第四版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档为《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电路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面向本科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
课程大纲1.电路基础知识–电路的定义和分类–电路元件和符号的介绍–电压、电流、电功率和电阻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2.电路分析方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简化电路3.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和信号的概念–正弦波–复数表示–相位角和频率4.电路定理和电路分析技术–电容与电感器件–电压源和电流源–线性电路的等效性原理–电压和电流的缩放定理5.传输线和滤波器–传输线的原理和特性–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滤波器网络的设计和分析6.二阶电路和频率响应–二阶电路和其特性–二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响应–二阶电路的频率响应7.三相电力系统–三相电路和相位关系–三相功率和功率因数–三相电力转换器和控制器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解、课件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实验操作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技术和器件的使用方法。
每位学生需要完成多项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
3.课程设计:学生通过指定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电路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模拟实现(或实际布线实验)。
学生需要撰写设计报告和汇报课程设计成果。
教材本课程采用以下教材:•Alexander, C. K., & Sadiku, M. N. (2017).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5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此外,还需要以下参考书:•Dorf, R. C., & Svoboda, J. A. (2016). Introduction to Electric Circuits (9th ed.). Wiley.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学科考试:一次闭卷笔试,占总评成绩的 50%。
电子电工系列课程设计
![电子电工系列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cfd3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5.png)
电子电工系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电子电工基础知识,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欧姆定律、电路图的识别等。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学生能理解并解释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电子电工知识,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实际的电路搭建。
2. 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测量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3. 学生通过课程项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电工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理解电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责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注重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路基础”2. 常见电子元器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3. 数字逻辑电路:讲解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数字逻辑电路基础”4. 电子测量与仪器:介绍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路参数的测量。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子测量与仪器”5. 实践项目: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路,如照明电路、报警电路等,进行实际操作与调试。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d945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b.png)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作用、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习并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利用其分析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及电阻,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 能够设计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实验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已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电路原理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索电路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基本元件的作用、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电路元件及其符号》2. 电路连接方式: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连接方式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电路的连接方式》3. 欧姆定律:阐述欧姆定律的定义、应用及其在分析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欧姆定律》4. 实验操作: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设计并搭建串联和并联电路,观察电路现象。
教材章节:实验部分《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研究》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电路理论基础下册课程设计
![电路理论基础下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1a95d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2.png)
电路理论基础下册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电路理论基础的下册内容,主要介绍电路的稳态与暂态分析、交流电路分析、元件参数确定方法与实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和设计简单电路的方法,为后续电子学、通信工程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戴维南等效电路、基尔霍夫定律、诺顿定理、超前超后电容、相移等理论知识和相关计算和分析方法;2.熟悉交流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阻抗、相角、功率、谐振电路等概念和计算方法;3.理解电路元件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4.掌握电路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分析、设计、实验等过程,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三、课程内容1.稳态电路分析 1.1 戴维南等效电路 1.2 基尔霍夫定律 1.3 诺顿定理 1.4 电容和电感的稳态分析2.交流电路分析 2.1 阻抗与相角 2.2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2.3 谐振电路分析3.电路元件参数实验 3.1 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 3.2 功率的测量方法3.3 实验误差分析4.实验设计 4.1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4.2 实验器材的选择与使用 4.3实验方法的论述 4.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电路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掌握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操作并体验电路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过程,学习实践操作和实验方法,加深理解电路理论知识。
3.互动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电路理论和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在探究与讨论中逐步理解和掌握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40%):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电子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7c01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7.png)
电子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基础的电子电路图,识别常用的电子元件符号。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串并联电路的特性及其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如简单的放大器、滤波器等。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
3. 让学生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学会查找电子元件资料,阅读和理解电子电路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应把握知识深度的适宜性,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要求:结合电子设计的前沿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确保课程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础元件的原理、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2. 电路分析基本方法: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基本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 电子电路设计原理:教授如何阅读电路图,分析电路工作原理,设计简单的放大器、滤波器等电子电路。
4. 电子电路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搭建、测试和调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5. 课程项目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从选题、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制作和调试等方面进行实践。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件及符号。
电路分析基本课程设计
![电路分析基本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0fc9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8.png)
电路分析基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作用和符号表示;2.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的串并联特性,能正确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电压和功率;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4. 能够阅读并理解电路图,对给定电路进行初步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电路计算;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搭建简单电路,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3. 学会使用电路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提高电路分析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路分析的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实验中互相协作、共同进步;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路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实践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路分析基本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电路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路基本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作用、符号表示及特性参数,并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路分析方法: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方法,引入欧姆定律,关联教材第二章。
3. 基尔霍夫定律:阐述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三章。
4. 电路图阅读与分析:教授如何阅读电路图,分析电路连接方式,识别各元件参数,关联教材第四章。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搭建简单电路,进行实际测量,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关联教材第五章。
6. 电路分析软件应用:指导学生使用电路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提高电路分析效率,关联教材第六章。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电路基本元件及特性;第二周:串并联电路分析;第三周: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第四周:电路图阅读与分析;第五周:实践操作及电路搭建;第六周:电路分析软件应用。
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电路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cc54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7.png)
电路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元件的功能、电路图的识别及电路分析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电路的特点,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设计软件或工具进行电路图的绘制和仿真。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3. 学生通过电路设计实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学生能够关注电路设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路设计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物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与应用。
3.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4. 电路设计软件介绍:介绍并学习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电路图绘制、仿真等。
5.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进行测试和调试,观察电路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
6.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路,如照明电路、报警电路等。
7. 电路设计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典型电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西安邮电
![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西安邮电](https://img.taocdn.com/s3/m/c64d15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e.png)
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西安邮电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电路,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公式进行电路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电路原理。
2. 学生能够使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工具进行电路测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电路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路产生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勇于探究的科研态度。
3. 学生认识到电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西安邮电年级的电路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电路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该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需具体、可衡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电路元件的识别与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元件”2. 电路类型及其特性: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路的类型与欧姆定律”3. 电路图设计: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实验操作。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路图的设计与实验”4. 电路测量:使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参数的测量”5. 电路故障分析与排查:学习分析电路故障,掌握排查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路故障分析与排查”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电路搭建、测量及故障排查。
电工课程设计家庭电路
![电工课程设计家庭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6dd1ca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9.png)
电工课程设计家庭电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家庭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家庭电路中常见的电路故障及其原因。
3.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安全用电知识,了解家庭电路安装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进行家庭电路的布线、安装及简单维修。
2. 学生能够阅读并绘制简单的家庭电路图,进行电路设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家庭电路中的一般性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电工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年级知识深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设计围绕家庭电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电路基础知识:- 电路元件:介绍常用的电路元件,如开关、插座、电灯、保险丝等。
- 电路图识别:学习家庭电路图的绘制方法,识别电路中的元件及其符号。
2. 家庭电路布线与安装:- 布线原则:讲解家庭电路布线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 安装方法:学习开关、插座、电灯等设备的安装方法。
3. 家庭电路故障分析与维修:- 常见故障:分析家庭电路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 维修方法:学习家庭电路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
4. 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规范:了解家庭电路安装规范,防止电路安全隐患。
- 应急处理:学习触电、短路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
5. 实践操作:- 家庭电路设计与布线:分组进行家庭电路设计与布线实践。
- 故障排查与维修:模拟家庭电路故障,进行排查与维修操作。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家庭电路的相关知识。
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技能。
电路课课程设计
![电路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cd9b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1.png)
电路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电路元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4. 学生能解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计算相关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符号,绘制基本的电路图。
3. 学生能够运用多用电表等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4.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电路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电路实验时能够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4. 培养学生认识到电路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电路知识的掌握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电路的闭合与开路状态。
2. 电路元件:电阻器、电容器的种类及特性;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感器的基本概念。
3. 串并联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关系。
4.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导和应用;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5. 实验操作: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搭建串并联电路,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6. 应用拓展: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分析;电路知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电路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
![电路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4888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2.png)
电路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以及基本电路定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搭建并测试简单的电路。
3. 学生能够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电路现象,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形成实验报告,提升科技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电路实验活动,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分享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物理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将围绕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电路元件的认识:介绍电路中常见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路元件”2. 电路图的识别:教授学生如何读懂电路图,理解电路连接方式。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路图识别”3. 基本电路定律: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定律”4. 电路搭建与测试:指导学生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实际测试。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路搭建与测试”5. 电路现象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电路中出现的现象,探讨电路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六章“电路现象分析”6. 课程设计与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路设计,撰写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uA
四、单元电路设计
2、直流电压档电路计算举例(MF-50D型)
1、若接入点为100uA处
2、直流电压灵敏度=1/I极限=1/100uA
=10KΩ/V
3、各档串联电阻
B
Rm
Rs
100uA/3K
A
表头与第一支路并联电阻
R4
R3
R2
RS =8.3KΩ//2.344KΩ=1.83KΩ 电压档表头等效电阻
RS’ =(R8+R9)//(R10+1.83) = 16.87KΩ //2.73KΩ=3KΩ
250
50
10
2.5
R1 V
-
+
R1(2.5V)= 2.5V ×10K Ω/V - 3KΩ =22KΩ R2(10V)= 10V ×10K Ω/V - (22+3)=75KΩ R3(50V)= 50V ×10K Ω/V - (22+3+75) =400KΩ R4(250V)= 250V ×10K Ω/V - (22+3+75+400)=2MΩ
选用转换开关要求: 触点接触紧密、“刀”为 正确,旋动时轻松且具弹 力,定位时能听到“嗒” 声,旋转时不会停在二档 之间。
四、单元电路设计
1、直流电流档电路
一只表头只能测量小于其灵敏度的电流,为了扩大被测电流的量限,应使 用分流电阻。考虑到兼顾直流电压档和电阻档的灵敏度,设计方法如下:
①首先根据极限灵敏度电流计算出分流总电阻 RS= Im×Rm/ I–Im ②计算直流电流的电压降 Im×(Rm+Rs)
第一条标度尺
hFE
0~200
PNP型管第四条标度尺 NPN型管第五条标度尺
Li
0~145 mA(Ω×1) 0~14.5 mA(Ω×10) 0~1.45 mA(Ω×100) 0~145 u (Ω×1K)
第六条标度尺
Lv
1.5~0V(Ω×1 Ω×10 Ω×100 Ω×1K)
dB
-10~+22~+36~+50~+62 dB
课程设计目的
• 了解并熟悉万用电表 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设 计方法;
• 掌握电子电路的焊接 装配工艺及调试方法;
• 学会正确使用万用电 表。
一、课题名称
• 《MF50D型万用电表》
二、主要技术指标
功能 直流电流 直流电压 交流电压
量程
0~100uA~2.5~25~250mA 0~2.5A
0~2.5~10~50~250V 0~1000V 0~10V
=270 Ω
RS(100uA)= 0.75V/0.1mA-(0.3+ 2.7+ 27+270)= 7200Ω
A +100uA
四、单元电路设计
• 2、直流电压档电路(MF-50D型)
一只灵敏度为I,内阻为R的电流表,本身就是一只量程为U的电 压表。通过串接电阻可以扩大量程。
直流电压灵敏度:电压表测量每伏直流电压需要的内阻。(电流 表灵敏度的倒数)
第七条 第八条
C
0~0.03~0.1~0.5uF
L
2~200~2000H
三、整机结构
Rm
万用表是电工及电气
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多用途
Rs
便携式仪表。可用来测量
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
流电压、电阻、电容、电
感、音频电平、晶体管放
大倍数等参数。
万用表主要由:表头、
转换开关、测量电路、表
Ω
壳、表笔及电池等构成。
I :欲扩量程
I1 +
四、单元电路设计
1、直流电流档电路计算举例(MF-50型)
RS= RAB =Im×Rm/ I–Im =83.3uA×1503.6 Ω /100uA - 83.3uA =7500Ω 直流电流的电压降=Im×(Rm+Rs)= 83.3uA ×(1503. 6 Ω + 7500Ω )=0. 75V
mA
V
V ~
+ ¯
本次实习重点介绍 表头部分、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交流电压档、电阻档
三、整机结构
表头电路万用表表头为磁电式电流表。其结构见图1所示。根据设
计MF50型万用表表头灵敏度电流为83.3uA,表头回路压降为0.75V
MF50D型万用表表头灵敏度电流为64uA,表头回路压降为0.15V 表头灵敏度是指满标
③计算各量限的分流电阻 Rn=直流电流电压降/In
I ×Rs = Im×(Rm+Rs)
(I1-Im)×Rs1 = Im×(Rm+Rs-Rs1)
I1×Rs1 = Im×(Rm+Rs) = C
Rm
RM
IM
RS
IS
Im:灵敏度电流
I
Rm:表头内阻
I1 - Im B
Rs – Rs1
Im
_
A
+
Rs:分流电阻
Rs1
• 为了兼顾交流电压测量电路,直流1000V测量电路与交流电压档 共用,因此忽略表头等效电阻时,
() R5(1000V):接入点电流为 I=1
000V/4MΩ=250uA
(4MΩ电阻为交流电压档分压电阻)
根据直流电流测量原理:
R5=0.75V/250uA-(0.3+ 2.7+ 27+270)= 2.7KΩ • 电阻档电池最高电压为12V(9V、1.5V串联) 故电流最大值为I=12V/100K(10K档中心值)=120uA R6=0.75V/120uA-(0.3+ 2.7+ 27+270+2.7)= 3.3KΩ • 电阻档电池最低电压为9V(9V、1.5V串联) 故电流最大值为I=9V/100K(10K档中心值)=90uA R7=0.75V/90uA-(0.3+ 2.7+ 27+270+2.7+3.3)= 2KΩ
度(满量程)时所通过的 电流,电流越小、灵敏度 越高,测量方法见图2所示。 图中A1为待测表头,A2为 标准表,标准表的精度不 低于1.5级。
A
A
1
2
R
E
RP
三、整机结构
转换开关
转换开关是用来选择 测量项目及量限的,主要 有一只分线式转换开关或 二只分线式转换开关。 MF-50D型万用表转换开 关如图3所示。
直流电压灵敏度越高,测量直流电压分去的电流(接入点电流) 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直流电压各档设计方法如下:
①首先决定接入点 ②计算直流电压灵敏度=1/I极限 ③计算各档串联电阻
2.344k 8.3K
82uA/1..83k
R8
R9
82uA R10
图中: (R8+R9)/(1.83+R10+R8+R9)100=82uA
83.3
1503.6
uA
各档计算如下:
B
R1(2.5A)= 0.75V/2.5A =0.3Ω
R2(250mA)= 0.75V/250mA-(0.3)
=2.7Ω
RS
RS
RS
RS
RS
1
2
3
4
5
250
25
2.5
mA
R3(25mA)= 0.75V/25mA-(0.3+ 2.7) *
+
=27Ω
+2.5 A
R4(2.5mA)= 0.75V/2.5mA-(0.3+ 2.7+ 27)
0~50~250~1000V
准确度
±2.5% ±5.0% ±2.5% ±2.5% ±5.0% ±5.0%
灵敏度 或中心值
10KΩ/V 4KΩ/V 4KΩ/V
标度尺 第二条标度尺
第二条标度尺 第三条标度尺 第二条标度尺
电阻 Ω×1 Ω×10 Ω×100 Ω×1K Ω×10K ±2.5% (弧长)
1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