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塑性变形

合集下载

金属塑性成形

金属塑性成形

02
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01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金属塑性成形是通过外力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
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0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塑性变形
金属的晶体结构是影响其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因素。金属的晶体结构决
定了其塑性变形的机制和特点。
03
温度对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
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缺陷与控制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裂纹、折叠、夹杂等缺陷。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 品,需要了解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03
金属塑性成形的方法
自由锻成形
总结词
自由锻成形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过锤击或压力机等 工具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 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金属塑性成形技术逐渐兴起,如精密锻造、精密轧制、精密冲压等 ,这些技术能够制造出更高精度、更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
数值模拟与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数值模拟与智能化技术在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 术可以对金属塑性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 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详细描述
挤压成形适用于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管材、棒材和异型材等。由于其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因此具有较 高的生产效率。但挤压成形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对原材料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化学成 分等要求严格。
拉拔成形
总结词
拉拔成形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 过拉拔机对金属坯料施加拉力,使其发 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 的金属制品。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回弹性能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回弹性能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回弹性能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回弹性能是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关乎到金属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可塑性和稳定性。

塑性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永久性变形的能力,而回弹性能则是指金属材料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本文将从塑性变形和回弹性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塑性变形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塑性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由于晶体结构的滑移和位错的运动而发生的永久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塑性性能以及应力的强度,可以通过应变值来进行表征。

影响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缺陷,材料的成分和结构等。

晶体结构的滑移是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而晶格缺陷如位错则会影响晶体的滑移过程。

此外,材料的成分和结构也会对塑性变形起到重要的影响,例如晶粒尺寸的大小、材料的纯度等都会对材料的塑性变形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回弹性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回弹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撤除后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回弹性能的好坏反映了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程度。

金属材料的回弹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外力加载的速率以及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等。

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指标,高弹性模量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

外力加载的速率越快,金属材料的回弹性能越差。

此外,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也会影响回弹性能,通常情况下,塑性变形越大,回弹性能也会相对较差。

三、控制塑性变形与回弹性能的方法为了控制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回弹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合理选择材料和处理工艺: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采取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回弹性能。

例如,通过热处理可以优化材料的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回弹性能。

2.控制外力加载的速率:外力加载的速率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回弹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适当控制外力加载的速率,可以减小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提高回弹性能。

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塑性变形
孪生机制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金属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轴进 行镜像对称的移动,形成孪晶。
扩散机制
金属在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增强,通过原子间的相互移动实现塑 性变形。
应力-应变关系与曲线分析
应力-应变关系
描述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所受应力 与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关系。应力是单 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是物体形状或 体积的改变程度。
热处理工艺改进
退火处理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其组织结 构和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正火处理
正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细化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提高其 强度和塑性。
回火处理
回火处理可以消除淬火应力,稳定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一 步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微观组织调控手段
热处理工艺对塑性影响
01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组织结构,提高其塑性。
例如,冷加工后的金属经过退火处理,可以恢复其塑性和韧性。
02
正火处理
正火处理可以使金属获得细化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从而提高其塑性和
韧性。正火处理常用于改善中碳钢的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
03
淬火处理
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
金属的塑性变形
目 录
•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原理 • 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 •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能力因素探讨 • 金属塑性变形实验方法及技术应用 • 提高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策略探讨 • 总结:金属塑性变形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趋势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
01
原理
塑性变形定义及特点
塑性变形定义
利用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和 高放大倍数,观察金属的微观 组织和结构缺陷,如位错、层 错、孪晶等。这些信息有助于 深入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和强化机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相反,原来硬取向旳滑移系,将逐渐趋于软位向, 易于滑移,称为“取向软化”。
可见在滑移过程中“取向软化”和“取向硬化”是 同步进行旳。
三、多晶体旳塑性变形
工程上使用旳金属材料大多为位向、形状、大小 不同旳晶粒构成旳多晶体,所以多晶体旳变形是 许多单晶体变形旳综合作用旳成果。多晶体内单 晶体旳变形仍是以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进行旳, 但因为位向不同旳晶粒是经过晶界结合在一起旳, 晶粒旳位向和晶界对变形有很大旳影响,所以多 晶体旳塑性变形较单晶体复杂。
所以对冷变形金属进行旳这种低温加热退火只能用在 保存加工硬化而降低内应力改善其他旳物理性能旳场 合。
例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利用加工硬化现象产生旳高强 度,另外,因为残余内应力对其使用有不利旳影响, 所以采用低温退火以消除残余应力。
2 .再结晶
经过回复,虽然金属中旳点缺陷大为降低, 晶格畸变有所降低,但整个变形金属旳晶粒 破碎拉长旳状态仍未变化,组织仍处于不稳 定旳状态。
1. 晶界和晶粒位向旳影响 2. 多晶体金属旳变形过程
1. 晶界和晶粒位向旳影响
晶界旳存在会增大滑移抗力,而且因多晶体中 各晶粒晶格位向旳不同,也会增大其滑移抗力, 所以多晶体金属旳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 。
金属旳晶粒愈细,金属旳强度便愈高 ,而且塑 性与韧性也较高
1.晶界和晶粒位向旳影响
为了确保变形金属旳再结晶退火质量,取得细晶粒, 有必要了解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旳原因。
二、影响再结晶粒大小旳原因
变形度影响 退火温度旳影响
1.变形度影响
当变形量很小时,因为晶格畸变很小,不足以引 起再结晶,故加热时无再结晶现象,晶粒度仍保 持原来旳大小,当变形度到达某一临界值时,因 为此时金属中只有部分晶粒变形,变形极不均匀, 再结晶晶核少,且晶粒极易相互兼并长大,因而 再结晶后晶粒粗大,这种变形度即为临界变形度,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弹性阶段
在应力作用下,金属首先发生 弹性变形,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屈服阶段
当应力达到金属的屈服强度时, 金属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应 变曲线出现屈服平台或屈服点。
强化阶段
随着应变的增加,金属的加工 硬化效应逐渐显现,应力随之 上升,呈现强化现象。
断裂阶段
当应力达到金属的抗拉强度时 ,金属发生断裂。
03

多晶体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构特点
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晶体(晶粒)组成,晶粒之间存在晶界。
影响因素
晶粒大小、晶界结构、第二相粒子、温度、应变速率等。
晶界在塑性变形中作用
要点一
阻碍位错运动
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障碍,使位错在晶界处塞积,引起应力 集中。
要点二
协调变形
晶界能协调不同晶粒之间的变形,使多晶体能够保持连续 性变形。
新型塑性变形机制的探索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塑性变形机制。探索这些新型塑性变形机 制将有助于拓展金属及合金的应用领域并提升其性能。
THANKS.
加工硬化现象及机制
加工硬化现象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而塑性 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机制
加工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位错增殖、晶粒细化和相变等。其中,位错增殖是金 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位错密度增加导致金属强化。
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
02

单晶体滑移与孪生过程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目录
•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原理 • 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 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及特点 • 塑性变形对金属及合金性能影响 • 总结与展望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机制与特点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机制与特点

第三章 塑性变形
单击添加副标题
3.1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机制与特点
单击添加副标题
3.1.1 金属晶体塑性变形的机制 3.1.2 多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特点
3.1.1 金属晶体塑性变形的机制
定义 fcc: {111} <110>; bcc: {110} {112} {123} <111> 滑移系 hcp: {0001} 定义 hcp 滑移系少,故常以孪生方式进行 fcc bcc 孪生变形量是很有限的,它的作用改变晶体取向,以便启动新的滑移系统,或使难于滑移的取向改变为易于滑移的取向。
位错运动速率与外力有强烈依存关系。
01
02
03
屈服现象产生与下述三个因素有关:
冷变形金属的真应力-应变关系
颈缩条件分析
韧性的概念及静力韧度分析
3.3真应力-应变曲线及形变强化规律
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之后,塑性变形并不像屈服平台那样连续流变下去,而需要继续增加外力才能继续进行,于是应力-应变曲线上表现为流变应力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形变强化现象。材料在形变强化阶段的变形规律用其应力-应变曲线(也叫流变曲线)描述。
物理屈服现象首先在低碳钢中发现,尔后在含有微量间隙溶质原子的体心立方金属,如Fe、Mo、Nb 、Ta等,以及密排六方金属,如Cd和Zn中也发现有屈服现象。
01
对屈服现象的解释,早期比较公认的是溶质原子形成Cottrell气团对位错钉扎的理论。以后在共价键晶体如硅和锗,以及无位错晶体如铜晶须中也观察到物理屈服现象。
则定义二者的比值: α——软性系数, α↑→τmax↑→应力状态越软,金属易于 先产生塑性变形。 α↓→应力状态越硬→金属易于产生脆性 断裂。
测硬度时,其应力状态相当于三向不等压缩,因此,硬度试验时的加载方式属于很软的应力状态。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变形速度得到恰当配合。
主要工艺:微细晶粒超塑性、相变超塑性
小结
1.认识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的主 要特点;
2.认识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和晶界与晶粒位 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3.掌握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结构、组织与性能 的变化规律,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和实际意义;
滑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
孪生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 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的变形过程。
孪生的特点
金属晶体中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在孪生面
两侧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发生孪生的部分(切变部分)称为孪生带或 孪晶。
孪生带的晶格位向发
生变化,发生孪生时 各原子移动的距离是 不相等的。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单晶体
弹性变形
滑移变形
孪生变形
滑移变形在晶体表面留下变形痕迹 孪晶变形在晶体内部留下变形痕迹
滑移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 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滑移示意图
机械工程材料
滑移的特点
滑移与位错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各个晶粒位向不同,且存在许 多晶界,变形复杂。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各个晶粒位向不同, 且存在许多晶界,变形复杂。
(A)晶界的影响
晶界起强化作用
( B)晶粒位向的影响
轴向拉力F,试样横截面积A , 外力F作用在滑移面上,沿滑 移 方向的分切应力为:
晶界的影响
金属在热轧时变形和再结晶的示意图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⑴
①改善铸锭组织,表现在: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塑性加工性能及影响 因素
应力状态的影响
塑性加工性能及其指标
金属材料通过塑性加工获得优
质零件毛坯的难易程度。
塑性 、变形抗力 ,塑性加工
性能 。
塑性加工性能的影响因素
1.金属的本质
一.
化学成分的影响
2.
金属
组织
的影

2.加工条件
变形温度的影响
挤压时金属应力状态
(2)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速度较小,热效应小,以强化为
3.3 塑性变形金属在加 热时组织和性能变化
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再结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而是发生在一个温度范 围之内。能够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温 度。
~ T再( 0.350.4 纯金0 )属T的熔 再结点 晶温度与该金属的熔点有如下关系: 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
金属的纯度。
加热速度。
残余应力: 金属表层与心部的变形量不同会形成表层与心部之间
的宏观内应力; 晶粒彼此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变形不均匀会形
成微观内应力; 因位错等晶格缺陷增多而引起的内应力称为晶格畸变
内应力。
残余应力的危害: (1)降低工件的承载能力 (2)使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3)降低工件的耐蚀性
1 回复
主, 塑性加工性能变差; 变形速度较大,热效应起主导作用,
塑性加工性能变好. (3)应力状态的影响 压应力的数目越多,金属的塑性越好。
拉拔时金属应力状态
1.滑移
滑移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滑移面) 和晶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 分发生的滑动。
外力(F)在某晶面上产生的应 力可分解为正应力(σ)及切应力 (τ)。
正应力只能引起晶格的弹性伸 长,而切应力则可使晶格在发生弹 性歪扭之后,进一步使晶体发生滑 移。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课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课件

热轧工艺
总结词
热轧工艺是一种在高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 行轧制,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详细描述
热轧工艺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塑性变形温度范围后进行轧制。在轧制过程中,金 属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形状和尺寸发生改变。热轧工艺可以生产出大尺寸、形状简单的 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的加工。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
滑移
金属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 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移动

孪生
金属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 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较大的相 对移动,但不改变晶体的对称性
的变形方式。
晶界滑移
晶界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 移动,使整个晶体发生变形。
形加工,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05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挑战与展 望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挑战
01
加工硬化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 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 和硬度逐渐提高,导致继续变 形所需的应力不断增加。这使 得金属的塑性变形变得困难, 甚至可能导致加工中止。
02
温度影响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受温度影 响较大。在低温环境下,金属 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会显著降 低,可能导致脆性断裂。而在 高温环境下,金属可能会发生 氧化、腐蚀等反应,影响其力 学性能。
锻造工艺
总结词
锻造工艺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材 料发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通常在高 温或室温下进行。
VS
详细描述
锻造工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自由 锻、模锻等。在锻造过程中,金属材料被 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 需的形状和性能。锻造工艺可以生产出高 强度、高韧性的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航 空、汽车、船舶等领域的金属加工。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04
亚结构形成 金属经大量的塑性变形后,由于位错密度的增大和位错间的交互作用,使位错分布变得不均匀。大量的位错聚集在局部地区,并将原晶粒分割成许多位向略有差异的小晶块,即亚晶粒。
孪生与滑移变形比较
孪生:均匀切变。滑移:塑性变形是不均勺的。 孪生:各晶面移动量与其离孪晶面距离成正比,相邻晶团相对移动距离通常只是原子间距的几分之一。滑移:变形时,滑移距离则是原于间距的整倍数。 孪生:晶体变形部分的位向发生变化,并且孪晶面与未变形部分对称。滑移时,晶体位向并不发生变化。 孪生和滑移一样并不改变晶体的点阵类型。 孪生临界分切应力值大,因此,只在很难滑移的条件下,晶体才发生孪生。 滑移系少的密排六方金属,常以孪生方式变形。
σ—ε形式与材料塑性有关
有机玻璃:硬而脆 纤维增强热固塑料: 尼龙:硬而韧 聚四氟乙烯:软而韧
退火低碳钢 正火中碳钢 高碳钢
三 弹性模量与刚度
σ=E·ε;τ=G·γ;----弹性模量
意义:
拉伸曲线上,斜率;
弹性变形难易;
组织不敏感:取决于原子间结合力
材料种类;晶格常数;原子间距
刚度
构件刚度:A·E ——弹性变形难易
φ =45°时: 取向因子获最大值1/2 取向因子大——软取向 φ 或λ=90°时: 取向因子为0 , τ=0, 取向因子小——硬取向
cosλ· cos φ=cos(90°-φ)· cos φ
与τK对应的σ即为σs σs的影响因素: 与τk有关; 与外力取向有关: σs= τK/(cosλ· cos φ)
第二相塑性优于基体,则:↑δ而↓σ; 硬脆相: 分布合理,则 → 阻碍位错 → ↑σ 不合理 ,则→ 不能塑变 → 应力集中 → 开裂 →↓δ、ak甚至σ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课件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课件

金属的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
屈服准则
描述金属开始屈服的条件,常用的有Von Mises屈服准则和 Tresca屈服准则。
流动法则
描述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的变化与变形的关系,常用 的有Prandtl-Reuss流动法则和Coulomb-Mohr流动法则。
02 金属塑性变形的过程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比较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金属构件的疲劳寿命
02
研究金属其疲劳寿命,为金属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金属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
03
研究金属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对材料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的影
响,为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加工硬化在金属材料的改性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 加工硬化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磁性能和热性 能等。
加工硬化在金属材料连接技术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连接技术
加工硬化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中,如通过焊接、铆接和粘 接等工艺,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
金属材料连接工艺
加工硬化在金属材料的连接工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通过控制焊 接温度、焊接速度和焊接压力等,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
弹性变形
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金属能够恢复原状。
塑性变形
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金属不能恢复原状。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滑移
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切向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滑移。
孪生
金属晶体中的一部分原子或分子的位置发生改变,以适应外力作用下的形变。
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
纳米尺度实验技术
利用纳米压痕、原子力显微镜等纳米尺度实验技 术,研究金属在纳米尺度下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 化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金属的塑性变形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断裂。

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

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对材料组织、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弹-塑性阶段的塑性变形部分。

如: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压等生产上的许多加工方法,都要求使金属产生变形,一方面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及尺寸,另一方面可引起金属内部组织和结构的变化,从而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因此研究塑性变形特征与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1.1 弹性变形特征(Character of Elastic Deformation)1.变形是可逆的;2.应力与应变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符合Hooke定律:σ=Eε,τ=Gγ,G=E/2(1-ν) 3.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1.2 弹性的不完整性(Imperfection of Elastane)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内部存在各种类型的缺陷,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的发展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现象,称为弹性的不完整性,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等。

1.包申格效应(Bauschinger effect)现象:下图为退火轧制黄铜在不同载荷条件下弹性极限的变化情况。

曲线A:初次拉伸曲线,σe=240Pa曲线B:初次压缩曲线,σe=178Pa曲线C:B再压缩曲线,σe↑,σe=278Pa曲线D:第二次拉伸曲线,σe↓,σe=85Pa可见:B、C为同向加载,σe↑;C、D为反向加载,σe↓。

定义: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然后同向加载则σe升高,反向加载则σe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对承受应变疲劳的工件是很重要的。

2.弹性后效(Anelasticity)理想晶体(Perfect crystals):实际金属(Actual metal):弹性后效示意图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

3.弹性滞后(Elastic hysteresis)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σ-ε曲线上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为内耗,大小=弹性滞后环面积。

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有的要求高内耗,有的要求低内耗,如制作钟、乐器的材料,乐器低内耗,消振能力低,声音好听;制作机座、汽轮机叶片的材料,要求高内耗,以消除振动。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金属一般是由无数单个晶粒构成的多晶体。

要了解晶体的塑性变形机理必须先了解单个晶粒或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机制。

塑性变形时变形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大量原子群多次地、定向的从一个稳定平衡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在宏观上便产生不能恢复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孪生和扭折等方式进行。

1.滑移(Slipping)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滑移面)和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另一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ττ→完整晶体滑移特点(Characteristics):1) 滑移后,晶体的点阵类型不变;2) 晶体内部各部分位向不变;3) 滑移量是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的整数倍;4) 滑移后,在晶体表面出现一系列台阶。

滑移系(Slip Systems):滑移是沿着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因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面间距最大,点阵阻力小,因而容易沿着这些发生滑移;滑移方向为原子浓度最大的方向是由于最密排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位错b最小。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为一个滑移系。

可用{hkl}<uvw>来表示。

可见:构成滑移系必须满足两条,1)必须是密排面和密排方向;2)向一定在面上。

实验表明:滑移系越多,滑移越容易,塑性越好。

BCC与FCC的滑移系数相同,但滑移方向对塑性变形的作用比滑移面大,所以FCC的塑性比BCC的塑性好。

如Cu的塑性比α-Fe好。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of slipping):不是有切应力作用就能产生滑移,只有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发生滑移。

能引起滑移的最小分切应力称为临界分切应力,用τk表示。

设单晶体中只有一组滑移面,试样横截面积为A,轴心拉力为F,滑移面的法线与F夹角为φ,滑移方向与F的夹角为λ,滑移面面积Aˊ=A/cosφ。

外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向分力为:Fτ=Fcosλ外力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τ=Fτ/ Aˊ= Fcosλ/( A/cosφ)=Fcosλcosφ/AF/A=σ,当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其临界分切应力值而开始滑移时,σ=σS,此时τ=τk,所以τk=σS cosλcosφ cosλcosφ称为取向因子。

单向拉伸(Simple rension):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取向因子最小,σS为无限大,不可能产生滑移,此时的位向称为硬位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夹角都接近45°时,取向因子最大,σS最小,容易滑移,此时的位向称为软位向。

滑移时晶面的转动(Therotary of crystal face in the slipping):单晶体滑移时,除滑移面发生相对位移外,还伴随着晶面的转动。

拉伸时,晶体转动力求使滑移系转到与力轴平行的方向;压缩时,晶体转动力求使滑移系转到与力轴垂直的方向。

由于晶体的转动,使原来有利于滑移的晶面滑移到一定程度后,变成不利于滑移的晶面;而原来不利于滑移的晶面,则可能转到有利于滑移的方向上,参与滑移。

所以,滑移可在不同的滑移系上交替进行,其结果造成晶体的均匀变形。

2.孪生(Twinning)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生面)为对称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切变的现象。

特点(Characteristics):1) 点阵类型不变但晶体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2)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每层原子面的位移量与该原子面到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相等,且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即孪生时切变量是原子间距的分数倍;3) 孪生变形速度很快,接近声速。

滑移与孪生的区别(Distinction between slipping and twinning):晶体位向位移量切应力塑变量变形速度滑移不变整数倍小大慢孪生改变分数倍大小快从而可促进滑移产生。

相同点:切应力作用产生、点阵不变、位错运动来实现。

3.扭折(Kink)对那些既不能进行滑移也不能进行孪生的地方,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当外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产生局部弯曲,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扭折。

见图4.20,变形区域称为扭折带。

ABCD区域的点阵发生了扭曲,其左右两侧区域则发生了弯曲。

扭折是一种协调性变形,它能引起应力松弛,使晶体不致断裂。

扭折后,晶体取向与原取向不再相同,有可能使该区域内的滑移系处于有利取向,而发生滑移。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s)多晶体是由许多大小、外形和取向不同的晶粒组成的,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界,晶界上的原子排列不同于晶内,不规则,这样使多晶体的变形较单晶体变形复杂得多,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晶界在变形中的作用(Action of grain-boundary in the deformation)主要作用是提高变形抗力。

比如:两个晶粒构成的试样,做拉伸实验时,试样往往呈竹节状,晶界处较粗,变形小,因为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是杂质原子或各种缺陷集中的地方,使该处在滑移时,位错运动的阻力较大,难以发生变形。

2.晶粒在变形中的作用(Action of grain in the deformation)÷反映在晶粒大小对变形的影响上。

多晶体的屈服强度σS与晶粒平均直径d的关系可用著名的霍尔-佩奇(Hall-Petch)公式表示:σS=σ0+Kd-1/2式中,σ0反映晶内对变形的阻力,相当于单晶体的屈服强度;K反映晶界对变形影响系数,与晶界结构有关。

霍尔-佩奇公式适应性甚广。

①亚晶粒大小或者是两相片状组织的层片间距对屈服强度的影响;②塑性材料的流变应力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③脆性材料的脆断应力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④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硬度与其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都可用霍尔-佩奇公式来表达。

由此可见:σS∝d-1/2即d↓,σS↑。

实验表明:晶粒越细,不仅强度高,而且塑韧性也好。

强度高,是因为晶粒细,单位面积上的晶粒数多,晶界的总面积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大;塑韧性好,是因为晶粒细,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越多,变形可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且比较均匀,减少了应力集中,使金属发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也不断裂。

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Proces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s)多晶体是由单晶体组成的,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不同晶粒滑移系上的切应力不一样,处于软位向的首先开始滑移,如:A晶粒,它周围的晶粒B、C处于硬位向,未发生塑性变形,只能以弹性变形来协调已变形晶粒A,因而限制了A的继续发展;当外力进一步增加时,位错在A晶粒晶界附近堆积,这样就产生了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变形就会越过晶界,传到它附近的晶粒B、C中,A晶粒也可能发生转动,转到硬位向,不再继续变形,另一批B、C晶粒开始发生变形。

总之,多晶体塑性变形总是一批一批晶粒逐步地发生,从少量晶粒开始逐步扩大到大量的晶粒,从不均匀变形逐步发展到比较均匀的变形。

特点:①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②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合金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of alloy)合金是在纯金属的基础上又加入其它元素,使相结构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基体金属的变形抗力,使强度、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

按合金组成相不同,主要可分为单相固溶体合金和多相合金,它们的塑性变形具有不同的特点。

1.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phase solid solution alloy)与纯金属相比其区别在于单相固溶体合金中存在溶质原子。

溶质原子对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固溶强化作用上。

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存在及其固溶度的增加,使基体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

2. 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of multiphase alloy)多相合金与单相固溶体合金的不同之处是除基体相外,还有第二相存在,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形状和分布不同,使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更加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