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九版血栓与止血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止血、血液凝固活性增强或抗凝系统、纤 溶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栓前状态或血栓形 成;反之出现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病。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两 个
常方
止面
血四
机个

因 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vWF在血小板粘附、聚集中的作用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GPIb
GPIIb/IIIa
FVIII
vWF
内皮细胞 内皮下胶原
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是由第 12号染色体的短臂所编码的糖蛋白。 vWF可同时与胶原纤维和血小板结合,当血管破裂时大 量血小板以vWF为中介,粘附在胶原纤维上,形成血栓, 得以止血。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绝大部分由内皮细胞合 成,其余则由巨核细胞生成。前者产生后多储存在W-P小 体(Weibel-Palade body,WPB)内, 后者则储存在血 小板的颗粒中。它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等均关系密切。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 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出血点
[参考值]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10个为异常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 常见于:①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② 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③ 缺乏vWF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nd fibrinolytic)
血液凝固
• 血管损伤后出血 • 止血过程:
1. 血管收缩 ● 血管变窄 ● 目的是减少血液流向受损区域
2. 血小板堆积 ● 血小板快速流向创伤处 ● 粘附在血管壁上 ● 凝血因子促进血小板堆积
3.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 在血小板堆上形成紧密的纤维蛋白网 ● 通过凝血因子的交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 该作用类似“多米诺骨 牌”
› • vWF :A

vWF :A g
0.7
• •
› FⅧ:C
vWF :A g
0.7
vWD1型
• 3. 若( vWF :A )/( vWF :A g)比值低于0.7, ( FⅧ:C )/( vWF :Ag )比值大于0.7,可以诊断vWD2A、2B、2M三个亚型。

‹ • vWF :A

vWF :A g 0.7
变、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等。
• (3)BT还用于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药物的监 测。
2、束臂试验 (capillary fragility Test, CFT)
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原 理]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异常 血小板质与量
脆性 通透性
压力
易出血
[方 法]
3. 5分钟有效解聚率:表示血小板聚集成 团后又发生了分散反应的程度。解聚 率高说明血小板聚集功能低。
4. 血小板聚集曲线:正常、增高、减低、 解聚图例,见图1。
聚 集 率 100
(%)
80
60
40
20
0
聚 集 双 峰
2分聚集 率(2’A)
4 分 聚 集 率 (4’A)
最 大 聚 集 率 (MA)
(五)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流式细胞术)
PS (六)血浆血栓烷B2(TXB2)测定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血栓和止血检查
三三.. 凝凝血血因因子子检检测测
1. 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实验
CT APTT
CT、APTT延长常见于参 与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 因子缺乏:血友病、DIC、严重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临床应用
几个概念
• 出血:血管损伤后,血液自血管内溢出或 滚出称为出血
• 凝血:血液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称 为凝血
• 血栓形成: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活体血管 内或心腔中形成纤维蛋白块或出现血凝块 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 血栓:血栓形成所产生的纤维蛋白或血凝 块称为血栓。
对活体而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中止就是血栓,因而止血 是发生血栓的基础。
二、诊断试验
•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 定 vWF :Ag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 一,本试验是诊断vWD的重要确诊试验及 分型指标。多数患者vWF :Ag减低,少数 可正常(vWF分子结构异常)。
血管性血友病(vWD):
是由于构成因子Ⅷ复合物中的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D )基因合成与表达缺陷而导 致vWD的质、量异常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vWD是仅次于血友病甲的另一种常见的出 血性疾病。
• ③纤溶亢进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
• ④严重凝血因子缺乏: FⅡ、FV、Ⅶ、FⅨ(血浆凝血酶 原时间检测的因子)或纤维蛋白原缺乏等。
• (2)BT缩短见于: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妊
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心梗、脑血管病
最常用的诱导剂是二磷酸腺苷,还有肾上腺素、 胶原、瑞斯脱霉素等。常用浓度如下。 (1)二磷酸腺苷(ADP):5、10、20、30μmol/L (2)肾上腺素(adrenaline):300-400μg/L (3)胶原(collagen):10-30mg/L (4)瑞斯脱霉素(ristocetin):5-15g/L
•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一、筛检试验 1、出血时间测定(BT)(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bleeding time,BT)
[原 理]
测定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至自然止血所需
时间,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方法 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加压。成人维
持在40 mmHg,儿童维持在20 mmHg。 在上臂肘弯下两指处常规消毒,将出血时 间器置于皮肤表面,揿动按纽、弹出的刀 片刺入皮肤,血液流出,同时计时。每隔 30秒用消毒滤纸吸取流出的血液至出血自 然停止,按停秒表。
• Ⅱ型:主要是结构异常所致。根据不同的异常 结构分为4个亚型(A、B、M、N)。多数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轻-中度皮肤、黏 膜出血倾向。
• Ⅲ型:vWF的抗原性和活性均极度减低或缺如。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出血严重。
• 【临床意义】
• 结合vWF :Ag、 FⅧ:C检测,主要用于vWD 的分型诊断
实验二、 血小板聚集试验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1.原理
PRP
富血小板血浆
致聚剂
PLT发生聚集
将光浊度变化 记录于图纸上
血浆浊度减低 透光度增加 血小板聚集曲线
光束
透过的光
1
PRP
2 致聚剂
光束
致聚剂
光束
PRP
血 小 记录光浊度变化 板 聚 集 曲 线
常用诱导剂
• 3. 若( vWF :A )/( vWF :A g)比值低于0.7 , ( FⅧ:C )/( vWF :Ag )比值大于0.7,可 以诊断vWD2A、2B、2M三个亚型。
• 2.若vWF:Ag、 vWF :A和FⅧ:C三项中有一项降低,应该计算( vWF :A )/( vWF :A g)比值和( FⅧ:C )/( vWF :A g ),比值 大于0.7可以诊断为vWD1型。
• 【临床意义】 • 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是诊断和分型的
重要依据. • 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
征(ACS)、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
(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vWF:A)
• 【原理】

在待检枸橼酸抗凝血浆中,加入吸附
于胶乳颗粒上的特异性单抗,该单抗直接
针对 vWF的血小板结合位点(GPIb受体)
1.增高: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ⅫI缺陷症
2.减低(<40%)---退缩不良:见于
a) 血小板功能异常或量(尤其<50109/L) b)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c)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二、诊断试验
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 原理:有多种方法,如玻璃珠柱法、玻璃漏
斗法、玻璃球法。 当血液通过玻璃固体时,血小板黏附
[原理]
血凝块
血小板 血栓收缩蛋白
纤维蛋白网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 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百分比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参考值]
2h
开始退缩
18h-24h 完全退缩
退缩完全:
析出的血清
全血量 55-77%
[意义]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试验
• •
› FⅧ:C
0.7
vWF :A g
vWD2A、2B、2M三个亚
区 分
瑞斯托霉素 诱导
血小板 凝集试 验RIPA
vWF多聚体 分析
3. 若( FⅧ:C )/( vWF :Ag )比值低于0.7,( vWF :A )/ ( vWF :A g)比值大于0.7,可以诊断vWF 2N亚型和血友病A,再加 FⅧ抗原( FⅧ:Ag)检测,可将vWD2N亚型与血友病A相区别。
报告中指标的意义
1. 最大聚集率:是反应血小板聚集功能高 低最主要的指标。是在测定时间内血 小板发生最大聚集时曲线的高度所占 PPP、PRP两基线距离的百分率。
2. 斜率:是反应血小板聚集速度快慢的指 标。是沿着聚集曲线上升时最陡峭部 分作一切线,切线与PRP基线所成的 角度。角度大,说明血小板聚集速度 快,聚集功能强,反之速度慢,聚集 功能弱。
分析参数
2’A
4’A
MA
TMA
T50%
2 T50% 4 最大聚集时间(TMA)
BPL聚集曲线参数分析
6 时间(min)
血小板聚集曲线图例
% 100 75 50
25
0
1
2
增高 正常
降低
解聚
3
4
5 min
临床意义
– 1.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血小
板无力症、贮存池病),肝硬化、尿毒症、特
与玻璃表面,接触过玻璃的血液中血小板 数量减低。比较接触玻璃前后血小板数之 差,计算出血小板的黏附率。
参考值: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同
玻璃珠柱法 62.5%±8.6% 临床意义
1、 PAdT降低: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管性 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 白血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等。
2. PAdT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如心梗、脑 血栓、动脉硬化等,
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服用抗
血小板药物等。
– 2.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心、脑
血管性疾病等,糖尿病、心肌梗死、脑血
管病变、静脉栓塞、肺梗死、妊娠高血压
症、高血脂、人Baidu Nhomakorabea瓣膜、口服避孕药等。
血栓和止血检查
诊断试验
二. 血小板检测
(四)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酶标法) GMP-140

(三)6-酮-前列腺素F1a测定
• 6-酮-前列腺素F1a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和分泌,起抗凝作用。
• 减低: • 见于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
脑栓塞、周围血管血栓,糖尿病、肿瘤转 移肾小球病变等。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 (一)血小板计数
一、筛检试验 血块退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参考值
6.9±2.1min
临床意义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 (1)BT延长见于:BT>9min
• ①血小板缺陷: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尿毒症、 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 ②血管缺陷: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乳胶颗粒在单抗作用下和待检血浆中的
vWF发生聚集,受检血浆出现浊度变化, 反应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vWF:A )。
【临床意义】 结合vWF :Ag、 FⅧ:C检测,主要用于
vWD的分型诊断
• 临床大体将其分三型:
• Ⅰ型:vWF量减少,结构基本正常。本型患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出血较严重。
• 1.若vWF:Ag、 vWF:A和FⅧ:C均正常,基本可 以排除血友病A和vWD(血管性血友病)。
• 2.若vWF:Ag、 vWF :A和FⅧ:C三项中有一项降 低,应该计算( vWF :A )/( vWF :A g)比值 和( FⅧ:C )/( vWF :A g ),比值大于0.7可以 诊断为vWD1型。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定
【原理】 含vWF抗体的琼脂糖凝胶板 中加入一定受检血浆(含vWF 抗原), 应用免疫火箭电泳法方法,出现Ag-Ab 反应形成的沉淀,其高度与受检血浆中 vWF的浓度呈正相关。可以测定其在血 浆中的含量。和参考值比较,是否缺乏。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