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领导模式个人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摘要:罗伯特·坦南鲍姆(R.Tannenbaum)和沃伦·施密特(Warren H. Schmidt)于1958年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他们认为,经理们在决定何种行为(领导作风)最适合处理某一问题时常常产生困难。他们不知道是应该自己做出决定还是授权给下属做决策。为了使人们从决策的角度深刻认识领导作风的意义,他们提出了“领导模式连续分布场”的概念。文章结合罗伯特·坦南鲍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领导者授权、决策进行具体阐述,并提出领导者在市场化竞争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际调整领导模式,时刻保持其领导力。

关键词:领导模式领导模式连续分布场授权领导力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个企业经理或在其他组织中担负领导责任的人对于如何实施领导差不多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有的领导者认为:大部分工作问题都应由下级自己去找到答案并据以实际采取行动,领导者的作用只是像催化剂一样促进工作的开展,并对下属的想法和感觉作出适当的反应,以便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环境和任务。有的领导者认为:由一个人独自作出牵涉到众人的决定是愚蠢的,领导者首先必须广泛征询下属的意见,同时又必须明白无误地保留最后拍板的权力。有的领导者则认为:领导的主要任务在于作出决定后用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命令的方法去动员大家支持自己的决策并积极行动起来。还有的领导者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进行领导,如果领导者不作决策而让许多别人来替他进行决策,那就是失职。那样的领导没有存在的价值。更有些领导者认为:重要的是完成工作任务,别的统统是废话。把时间花在各种讨论和会议上完全是浪费。总得有人站出来发号施令和定调子,领导者责无旁贷,只能当仁不让。对于上述每一种想法,都可以找到大量事实和理论根据来证明其合理性,但它们又互相矛盾,使人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经理们不免时时陷于困境:一方面他们觉得必须发扬民主,得到整个群体或整个组织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又确实感到自己看得更全面、更深入、更长远。这时候往往很难区分真正的群体参与同领导者为了推卸责任而走走“民主”的形式。

二、领导行为模式的分类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领导模式连续分布场”的概念。他们按照领导者运用职权的程度和下属享有自主权的程度(自由度)把领导模式看作一个连续变化的分布带,以高度专权、严密控制为其左端,以高度放手、间接控制为其右端。当然,这两个极端也都不是绝对的,二者都有一定的限度。即使是最专权的领导,也不能不让下属保持一点自由度。

从高度专权的左端到高度放手的右端,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划分出7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领导模式加以描述,它们分别是:

(一)领导者做出决策并宣布实施

这种领导方式的特点是由上司识别和确认问题或任务,设想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择定其中之一,然后向下属宣布自己的决定以便实施。

(二)领导者提出计划并征求意见

同前一种模式类似,这里仍由领导者确定工作任务(问题)和作出决策。但领导者不是用强迫命令的方法而是用说服的办法让下属接受其决定。这样做的原因是一项决策往往牵涉到许多人、许多方面,其中有些人可能抱反对态度,应当尽量减少这种阻力。

(三) 领导者说服下属执行决策

这种领导模式仍然是由经理作出决策,但他们希望下属充分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所以邀请职工们提出问题,由他们加以解释,以利大家接受。在这一过程中,经理们还可以与下级一起深入探讨某项决策的作用和影响。

(四)领导者提出可修改的计划

这种领导方式允许下级人员对决策发挥一些影响,但识别和判定问题的主动权仍在上级手里。

(五)领导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做决策

同上述4种模式不同,这里是经理作出决策前先请大家提意见。经理的责任是识别问题,确定任务.

(六)领导者界定范围集体做决策

领导模式演变到这一点,决策权已由上级经理个人手中转移到下属和集体手中了。但是,待决问题或任务的范围及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先决条件和限度须由领导者事先明确给定。

(七)领导者允许下司在上司规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这是一种最大限度的群体自由,在正式的组织里很少遇到这种情形,但是科研单位等常常采用这种模式。

三、领导者如何授权

(一)领导者不应当通过授权他人来规避自己理当承担的责任。

领导必须对下属作出的决策负责,尽管在作出该项决策时依据的是集体意见。领导者向下级授权(下放决策权)时必须准备好承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一切风险。授权决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此外,任何一级经理授予下级的自主权都不能超越上级授予他自己的职权范围,这样

他才能在必要时站出来承担责任。

(二)领导者在授权下级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参与决策。

在引导下属作为群体或个人进入决策过程之前,领导者必须仔细考虑好这一问题。他首先要弄清自己继续参与是否有利于解决问题。有些情况下,领导者最好彻底放手,不要在授权之后再去多所干预。但是一般来说,领导者或上级经理总可以对决策有所贡献,所以不必故意绕着走。只是这时领导者最好只起一名普通“成员”的作用。

(三)领导者应当让下属明确自己采用何种领导模式。

完全应当。如果领导者不解释清楚自己打算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上下级关系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领导者实际上要自己作出决策,但又让下属误解为他已经将决策权下放,结果势必引起混乱、困惑和不满。又如,领导者表面上十分“民主”,实际上心中早已有既定主张,只不过希望大家把它当作共同的决策接受下来而已。即所谓“让他们觉得这似乎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同样是十分危险的。极其重要的是,经理人员和领导者必须十分诚实,有勇气说清楚哪些权力他想留给自己,他要求下属起什么作用。

四、选择一种领导方式

领导风格与领导者运用权威的程度和下属在做决策时享有的自由度有关。在连续体的最左端,表示的领导行为是专制的领导;在连续体的最右端表示的是将决策权授予下属的民主型的领导。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使用的权威和下属拥有的自由度之间是一方扩大另一方缩小的关系。一个专制的领导掌握完全的权威,自己决定一切,他不会授权下属;而一位民主的领导在指定决策过程中,回给予下属很大的权力,民主与独裁仅是两个极端的情况,这两者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种领导行为。通常,管理者在决定采用哪种领导模式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领导者的特征——包括管理者的背景、教育、知识、经验、价值观、目标和期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