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与冰冻土地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结构构造
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亦无 层理。 有时具有粗略的分层:下部为致密的滞碛 ,上部为松散的含较大砾石的消融碛。 冰川的融水造成的透镜状层理、斜层理。
在微弱切割的分水岭及高原上,发育面积较 大,地面平坦或下凹的冰体。面积几百Km2。
B、冰帽
随着冰雪的积累,冰原表面由下凹转变为穹形 上凸,称为冰帽。面积最大可达5万Km2 。
C、冰盖
面积超过5万Km2的冰体称为冰盖。
(2)大陆冰川
按照冰川的年均温度来分,可将冰川划分为 海洋性(暖型)冰川、大陆性(冷型)冰 川。
• (2) 塑性流动
– 由于冰川自身的压力(厚度> 30m)而导致 的冰晶向前位错,产生冰川的定向蠕动。
– 发生在冰川内部,无地质学来自百度文库义。
2、冰川的运动
冰川是否运动可以用AAR来衡 量:
AAR=ACZ/ABZ
AAR<0.3:冰川强烈退缩 AAR>0.6:冰川持续前进
3、冰川的地质作用
(1)剥蚀作用 (2)搬运作用 (3)沉积作用
(1)冰川的剥蚀(刨蚀)作用
(2)冰川的搬运作用
• 冰川主体、冰下、冰川末端均可搬运。 • 多种搬运的结果使冰川不可能形成单一
的搬运结构。
(3)冰川的沉积作用
产生于冰川的停顿、消融时期。 搬运过程中的碎石不能叫冰碛物,只能 叫岩屑,只有堆积下来后才能叫冰碛物。 冰碛物形成后往往受到后期冰川作用的 改造,越老的堆积物改造越显著,越新的 原始结构保存越好。
一、冰川运动与冰川地质作用
1、冰川的类型 2、冰川运动 3、冰川地质作用
1、冰川的类型
(1)山岳冰川
A、冰斗冰川及悬冰川 B、山谷冰川 C、山麓冰川
(2)大陆冰川
A、冰原 B、冰帽 C、冰盖
(1)山岳冰川 A、冰斗冰川及悬冰川
冰斗冰川:雪线附近占据着圆形谷源洼地
或谷边 洼地的小型冰川。消融区和积累区
(一)冰碛物及冰碛地貌
1、冰碛的成因分类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3、冰碛的形态类型及冰碛地貌
1、冰碛的成因分类
根据环境、作用力的不同来划分 (1)滞碛:冰川前进时,冰下高压环境,通过滞
卸作用形成的冰碛物。致密坚硬、定向构造。
(2)流碛:冰川中融出的饱水岩屑或岩屑层在重
力作用下,作粘滞性蠕动或流动,在低洼处堆积而形 成的冰碛。常压下,因具有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分 选、斜层理,下粗上细,砾石叠瓦似排列ab面平行 流动面。
刃脊 相邻的两个冰斗冰川或山谷冰川的
后壁或侧壁发生节节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 山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侧陡
陵、顶部尖锐的山脊,又称鳍脊。
角峰 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
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冰斗的后壁不断后退 ,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最终围成一个 尖锐、似金字塔形的山峰。
3、冰槽谷与悬谷
海洋性(暖型)冰川
年均温度0 ℃ 左右,补给快,流动快,消融快,破
坏性大,冰碛物发育。
大陆性(冷型)冰川
年均温度<0 ℃,积累慢,消融慢,破坏性小于暖 型冰川,发育在气温很低的极地和内陆高山区。
2、冰川的运动
• (1) 滑动
– 冰川借助冰与床底岩石界面上融水的润滑和浮 托作用,沿冰床向前滑动。
– 原因:冰自身强大的压力,降低冰的熔点。 – 冰川中含有砾石,对基岩产生破坏作用。
不易分开。 悬冰川:冰斗内积雪量大于消融量,冰从 冰斗挤出,呈小型冰舌悬挂于冰斗口外的 陡坎上。
(1)山岳冰川
B、山谷冰川:冰斗口外的悬冰川不断伸长 达到山谷中,并沿山谷流动形成山谷冰川。 C、山麓冰川:一条或几条巨大的山谷冰川 从山地流出,在山麓扩展或汇合成广阔的冰 川。
(2)大陆冰川
A、冰原
(1)冰槽谷: 山谷冰川塑造的线型谷地。
A、纵剖面上:起伏较大,冰蚀湖盆,串珠状湖泊 B、横剖面上:呈“U”型 C、平面上:较平直 D、谷壁:光滑,形成三角或冰溜面,其上发育擦 痕或刻痕。
(2)悬谷:支谷冰川谷底高悬于主冰槽谷的
坡上,称为悬谷。
青海巴颜喀拉山“U”型谷
4、羊背石
冰槽谷的底部和大陆冰川的冰床上,由于 冰川的磨蚀作用与拔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 丘。
主支流成分不相混合。
研究意义:确定运动方向、划分冰川地层和识别 冰碛物。
(2 )粒度特征
粒度差异悬殊:巨砾、角砾、砾石、砂、粉 砂和粘土。 分选差:标准差>3,属于分选极差类。 频率曲线特征:不服从一般的正态分布,多 数冰碛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型(曲线 图) 双变量分析:标准差、平均值(画图) 磨蚀指数:粉砂/砂,0.24~0.46(泥石流为
二、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1、冰斗 2、刃脊、角峰 3、冰槽谷与悬谷 4、羊背石
1、冰 斗
定义: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型基岩洼地。 组成:峻峭的后壁、深凹的斗底、冰坎。 与积水漏斗的区别:冰斗坎,具反向坡 与雪蚀洼地的区别:平坦指数(F=a/2c)小 研究意义:古雪线位置、古温度波动的重要标
志。
2、刃脊、角峰
1、冰碛的成因分类
(3)融出碛:冰川在停顿过程中,冰消 融,在表面或下面沉积下来的碎屑物质。常 压下堆积而成无沉积构造。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岩性 (2)粒度 (3)结构构造 (4)砾石磨圆度 (5)砾石形状及表面特征 (6)石英砂表面特征
(1 )岩性特征
既有远源成分,又有近源成分,以近源为主。山 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一 致,大陆冰川的冰碛物成分复杂, 含不稳定矿物:花岗岩、石灰岩砾石;细粒碎屑 中不稳定的成分较多,含有辉石、角闪石、长 石。
(1)冰川的剥蚀(刨蚀)作用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 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 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刨蚀作用。
其方式有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两 种,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一种机械 破坏过程。
(1)冰川的剥蚀(刨蚀)作用
挖掘作用又称拔蚀作用,是指冰川 在运动过程中,将冰床基岩破碎并拔起 带走的作用。
磨蚀作用又称锉蚀作用,是指冰川 以冻结在其中的岩石碎屑为工具进行刮 削、磨蚀冰床的过程。
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不对称, 迎冰面平缓,带有擦痕、刻痕及新月形的磨 光面;背面较陡,由阶状小陡坎及裂隙组 成。
4、羊背石
三、冰川堆积物
(一)冰碛物及冰碛地貌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三、冰川堆积物
由冰川直接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称为冰水,经冰 水搬运后,沉积在冰川内部或附近的堆积 物,称为冰水沉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