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5-12-03T16:04:55.4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3期供稿作者:黄锦丽[导读]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第三初级中学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可以把它创设为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动漫情景。
黄锦丽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第三初级中学537800
摘要: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热情。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可以把它创设为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动漫情景。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生动、活泼、真实,能给人带来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产生广泛的兴趣和联想。
关键词:生活情景问题情境动画情景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等的优秀教学功能,其有效的音画模拟功能,能给人带来清晰的文字,灵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多媒体模拟教学能演示动画的教学图片,丰富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生动地再现出来,建构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记忆感官,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一、化学课堂生活情景的创设
所谓生活情景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创设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如: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评定方案的可行性。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讨论交流中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相关知识的欲望。
二、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起疑,将教学问题的情景引入相关的问题之中,启迪思维,激发兴趣。通过多媒体动画、文字等多元的媒体导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讲到初中化学“溶解度”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有哪几个方面的因素?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固体物质在某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涉及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溶液和溶解的溶质克数四个因素。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我们讲到“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探究。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同学们,屏幕上给大家展示的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告诉老师和同学。
【投影展示活动内容】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1mL水的质量大致为1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硫酸铜。
【设疑】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三、化学动画情景的创设
化学动画情景的导入就是利用直观的色调或形象来创设“图像情景”,以换取学生对教学内容想象。感受溶液颜色的美感,从溶液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学习溶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钠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各种颜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感受溶液颜色的美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兴趣,借此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是否具备溶液相关知识。通过对不同溶液的观察,使学生产生探究溶液知识的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比较,新知识所特有的性质作为引起问题的出发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轻松、自愿、愉快地走向新知识。如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我利用三只相同的气球内充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做成等大,创设比较情境,放手后,上升的气球内盛什么气体,性质如何?下降的气球内的气体性质又如何?再把下降气球放入大烧杯中,向里充二氧化碳,通过比较现象,二氧化碳的密度自然揭晓,用途也应蕴而生。入情入理,便于掌握,又体现了过程性。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化学》(全一册)九年义务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