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作者:周小青陈刚
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9年第03期
[摘要]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有其独有的特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文章通过分析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该模式下的办学原则,包括合作共赢和以产助教。

同时,从资源和产权配置、管理机制建设、成本分摊和收益分成、课程与实训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关系解除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同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二级学院; 混合所有制; 产教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周小青(1974- ),男,江苏海安人,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陈刚(1964-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教授。

(江苏; 南通; 226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混合所有制下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B-a/2016/03/13,课题主持人:周小青、陈刚)和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悉尼协议》下的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研究——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17JSJG296,课题主持人:周小青、肖红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5-0024-07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作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破除高职院校办学封闭、校企分离、缺乏特色等弊端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也把推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的一个主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上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以解决高职教育的发展困境,促进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各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与其他模式不同,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有鉴于此,有必要分析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该模式下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实现路径,从而为高职院校探索同类模式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范畴
所谓二级学院,从狭义上讲,是指学校内部的二级办学单位;但从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层面来看,广义的二级学院也可以是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平台)、研发中心,甚至是重大建设
项目、重点专业等。

因此,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指学校内部从二级学院、实训基地、研发中心、专业、具体项目等层面,与行业、企业共同出资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模式,也有学者将其归类为“小混合”型混合所有制。

值得指出的是,还有一种“二级学院”是指一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教学单位,已脱离院校内部管理,具有独立核算、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教学管理并实施学历教育等资格。

此种层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需要注意区分。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往往发生在优质公办高职院校或者困难相对较小的公办高职院校。

学校以现有资源或较少的资本吸引行业、企业的资源和资本,一方面可以激发学校内部各部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做强、做大学校专业建设或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校办学成本,达到以小博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二、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典型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学校二级学院整体与企业合作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

例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与民营企业以混合所有制共同建设软件学院、物联网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院企共同体”;类似的还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学校建筑学院为基础,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建设混合所有制建筑学院。

二是以学校原有实训基地为基础发起混合所有制办学。

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梯实训基地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建设“行企校”三方联合管理的实训基地,以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

三是以重大建设项目为契机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

例如,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项目,与中兴通讯合作建设混合所有制“中兴通讯互联网学院”。

与这些做法相似的还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海天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瑞安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产业学院、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北京通用航空学院和京东电商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互联网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淘宝影视学院等。

总结上述做法,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具有不同于其他模式的鲜明特点:首先,这种模式是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即所谓的“后发型”;其次,这种模式的社会投资方主要是企业;最后,从发起方的法人特性和主动性来看,这种模式下发起主体没有独立法人地位且处于主动位置。

这有助于院校从内部促进产教融合的推进,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权配置关系不明晰
从学校投资方来讲,由于二级学院是学校内部二级部门,其投入的资源往往是場地、设备、人员等类型的资源,而资金类资源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入资源在学校内部不是独立资源,常与其他部门的使用纠缠在一起,属于“半产权”性质,在投入和
使用过程中必然受到学校层面和其他部门的制约。

二是由于二级学院不是法人层面,在产权处理和评估上缺乏足够的支持和经验。

如何处理学校方投入资源的多重属性、界定产权类型、确定资产评估方法和流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企业投资方来说,投入的资金、设备和人员等相对独立,且主要从法人层面进行,其资源配置和评估要简单得多。

因此,从二级学院层面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角度来讲,学校方在产权配置上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相关资源配置和产权评估机制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之初未能获得各方认可,则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势必产生成本分摊、收益分配、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纠纷,从而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项目本身的生存。

(二)日常管理机制欠完善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日常管理机制问题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实际运行、成本分摊和收益分配等几个方面。

在管理机构上,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管理机构常采用董事会、监理会、建设委员会等形式,由学校方和企业方的主要领导担任名义上的负责人,而日常的实际管理则由学校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企业二级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

由于实际管理人员在资源配置、利益和成本分配、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并无实际决定权,在项目日常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职责不明、监管缺失的情况。

为规避相互之间的管理冲突、利益冲突,在实际管理中往往采用各管各块、校企分离的方式,导致“双主体”办学模式成为一句空话,背离了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

在成本分摊上,与其他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同,相关成本不能完全按照纯法人实体方式进行比例分摊。

一方面,二级学院投入的资源受到学校法人层面和学校其他部门的制约,有较强的公益性,企业利用校方资源开展生产、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活动产生的成本不能完全按照营利性方法来计算。

另一方面,二级学院利用企业投入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其产生的成本也不能按照纯法人身份进行支付。

这两方面产生的成本如何进行抵消计算,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在收益分配上,各自收益各自管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学校方在利益获得上处于不利地位。

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校企双方除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外,还会利用双方投入的资源进行诸如产品生产、技术服务或对外培训等营利性工作,必然产生较大收益。

二级学院受非法人身份的限制和其他部门的制约,再加上也无相关成熟的收益分配办法可供参考,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往往对收益分配机制考虑不周,为后续利益分配留下较大的漏洞。

为了维持合作关系、避免纠纷,双方采取自己主持所获收益自己管理的方式,二级学院也采取默认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方利用学校资源产生的收益就不能合理地分配给学校方,某种程度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由于不能合理地分配收益,必然对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三)产教内容体系难对接
在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合作企业通常是代表地区产业、行业的重点企业,其带来的生产任务、经营方式、设施设备、技术文件、培训项目等具有很强的产业性,投入的资源也以此为基础。

而对于二级学院来说,其投入的资源与教学紧密相关,以此为基础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训体系、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社会服务等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校企双方投入资源的迥异特点,带来了企业所能提供的资源无法应用到二级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学校所提供的资源无法为企业生产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多支持等问题,也就产生了“产教内容体系难对接”的困境。

如果在项目运行中无法解决对接问题,就会导致校企双方在建设和工作目标上出现矛盾和冲突,最终也就失去了产教融合的意义。

三、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主要原则
(一)合作共赢原则
合作共赢是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所遵循的共有原则,在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显得尤其重要。

对二级学院来说,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入企业资金、设备、人员、生产任务、社会服务项目和管理模式等,在课程体系和内容、实训设备技术水平、师资素质、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升专业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对于企业方来讲,主要目的是通过校企双方投入的各项资源,在付出更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促使企业参与教育的原动力,这种优势已被职教先进国家一再证明。

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只有以合作共赢原则为基础,充分融合校企双方的目的和需求,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合作状态,才能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二)以产助教原则
以产助教原则是指二级学院引入混合所有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也就是完成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特别强调发挥该模式的教育公益性。

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需求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在构建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时,应牢牢把握“教”这条主线。

二级学院在签订混合所有制建设相关协议和合同时,应对企业参与课程、师资、实训、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类型、内容(包括数量、质量等)制定具体的、可考核的强制性规定。

校企双方还应制订企业人员教学方法培训计划和制度、基于企业投入资源的课程和实训教学方案,以完成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

在签订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协议时,还应加入未能履行相关教学目标和任务则要求相关投入方退出的强制性条款。

通过上述措施,充分体现“以产助教”原则,避免为“混”而“混”、本末倒置的情况。

四、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基于多方评估和监督的资源和产权配置
在二级学院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时,校方投入的主要是场地、教学设备、教师等“实物”类型的资源,也包括小部分的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往往较少。

如前所述,二级学院在投入上述资源时,应尽量选择与其他部门瓜葛较少、能独立使用、适应企业实际需要的资源。

同时,场地、设备等资源应具有良好的状态、较高的技术水平,以达到互惠互利、吸引企业投入的目的。

企业投入的资源类型应以资金、生产设备、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与产品、技术开发和人员培训有关的专利、軟件著作权、技术资料、培训材料等)、企业人员等为主,尤其以前三者最为重要。

校企双方投入资源的产权值认定需要符合权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项目在以后的建设和运行中留下隐患。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产权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机构:一是产权值评估机构,应选择经过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各投资方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个人。

二是会计审计机构,应选择具有高等级资质的、具有相关混合所有制办学财务审计经验的会计审计机构,进行产权值审计、成本和效益核算等工作。

三是法律机构,应选择具有产权评估相关资质的法律机构,对合作协议和合同的条款进行审核、认证。

在上述评估机构中,产权值评估机构处于关键地位。

由于二级学院投入资源的特殊性,产权评估方法与企业资源评估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同。

因此,要多选几个评估机构,通过多方比较,寻找各投资方的意见共同点,以达成统一的评价方法。

在确定了产权评估机构后,可在政府、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的监督下,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产权评估:首先由產权评估机构对各投资方的投入资源进行产权值评估,其次由会计审计机构对各分项具体值、成本、收益等进行核算审计,最后由法律机构对产权配置协议或合同条款进行审核、修改、认证。

各步骤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前后的步骤中,从而及时修正,优化产权配置方法。

在完成产权值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校企产权比例,为后续的管理机构组建、项目建设运行奠定基础。

如果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投资方所投入的资源发生变化,仍需要通过上述流程重新评估并修改相应条款。

在产权评估完成之后,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向社会发布资产评估报告;二是成立资产管理机构;三是按产权比例确定校企双方在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话语权,并确立重大事项投票表决制度。

(二)基于股份制模式的管理机制建设
针对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日常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的情况,应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制度。

其中,股份制因对产权、利益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较强的约束力,可作为项目日常管理制度建设的参考和借鉴。

根据股份制模式,应按照产权比例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或股东会等,组成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管理团队。

校企双方应赋予管理团队人员充分的决策权,尤其是学校方要赋予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员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如管理团队的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监督、收入分配及信息披露机制等,形成“双主体”下的日常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日常运行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在股份制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项目在分配建设和工作任务时,可参照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常用的项目组形式,实施项目化管理。

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管理团队应根据教学、实训、生产、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建立包括项目组人员组成方法、人员聘用和考核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各项目组负责人和成员应由二级学院的骨干教师、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共同担任,根据项目化管理制度,细分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强绩效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内部抵消和比例分成的成本分摊与收益分成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主要成本类型包括:一是水、电、气等公有成本;二是二级学院的非公有成本。

对于二级学院来讲,非公有成本是指使用企业资源而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租用成本、设备折旧成本、设备维修和保养成本、材料成本、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培训的课时费成本、企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教学的课时费成本、知识产权使用成本等。

三是企业的非公有成本。

对于企业来讲,非公有成本来自于使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相关成本,主要包括设备和场地租用成本、设备折旧成本、设备维修和保养成本、材料成本、学校为企业人员提供培训的课时费成本、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工时费成本、学校教师参加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工时费成本、知识产权使用成本等。

由于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由学校二级部门出面负责,除公有成本外,非公有成本不能简单地从项目账户中直接扣除,而应通过内部抵消计算后向学校或企业账户单向支付成本资金。

具体来说,一是由校企双方选择各自的财务人员组成成本核算小组,以年度为单位分别核算公有成本、使用对方资源所产生的非公有成本。

二是公有成本按产权比例从项目账户中直接扣除。

三是将两个非公有成本总额进行抵消计算,得出成本差额。

如果企业成本多出,则企业向学校账户转移支付相应差额的资金;如果学校成本多出,则学校向企业账户转移支付相应差额的资金。

显然,这种方法只需要单向支付成本资金,简化了校企双方的财务处理环节,减少了税金支出,使校企双方都能获利,适应了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成本的类型、数量、单价的约定要符合各类法律法规,并在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多方协商下,通过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审计机构、法律机构进行评估,并将相关内容以协议或合同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双方共同遵守的条例。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的收益主要有产品生产收益、技术服务收益、人员培训收益等几个方面,总收益分成可按两大部分进行比例分配:第一部分的收益打入混合所有制项目公共账户。

此部分的分配比例应不低于总收益的50%,收益首先要用于支付项目的公有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维持项目的持续和良性发展。

第二部分收益(剩余的收益)可按校企的产权比进行比例分成。

通过收益的比例分成,除用于支付非公有成本外,二级学院不仅能在教学方面获益,而且可盘活本部门资产,获得的收益也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降低办学成本。

对于企业来讲,收益分成也可用于支付非公有成本,且获得较好收益,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这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四)基于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的课程与实训体系重构
二级学院在建设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时,要把利用企业资源改革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的工作放在核心地位,解决“产教内容体系难对接”问题,以达到以产助教、产教深度融合的目的。

首先,二级学院要对照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结合地区行业、产业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的要求,从专业群或专业集群角度出发,梳理和重构能力递进、个性与共性共存的课程及实训项目衔接体系。

其次,利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的生产任务、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技术资料、知识产权、职业资格标准、培训项目等,更新课程和实训内容,优化教学标准,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最后,与合作企业共同对课程和实训体系实施模块化、标准化改革,形成可选择、可组合、可细分的体系结构,对接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

基于企业生产过程或经营过程的特点和需求,借鉴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如《悉尼协议》),贯彻产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开展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例如,可根据企业生产任务要求、日常管理要求、售后服务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标准;可根据企业对不同岗位员工培养方法和要求,确定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可根据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员工素质的考核体系,建设PDCA模式(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处理Action)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形成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内外结合式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立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和质量文化。

(五)基于校企互嵌的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互嵌是指校企双方人員相互进入对方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形成校企混编形式的项目团队结构,避免出现双方人员互不往来、相互隔断的情况,这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的参与人员主要包括二级学院教师、合作企业员工或社会招聘人员。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根据人员各自的原有身份、工作岗位和技术特长,力求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共同承担项目的相关工作和任务。

对于二级学院来说,应制定教师赴合作行业企业工作的制度,在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成果上做出明确的要求,并由企业根据自身的考核标准对工作业绩做出考核。

这样一来,学院教师不仅能承担传统的专业教学任务,还能作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提升二级学院教师的“双师素质”。

对于企业人员或社会招聘人员,也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岗位聘用、培训和考核制度,鼓励企业员工承担学生、社会人员的教学或技能培训任务,形成稳定的二级学院兼职教师队伍。

此外,还要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的社会收益,建立项目参与人员利益分配制度,规定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均能获得参与教学、生产、管理、社会服务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提高项目团队成员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