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质量模型的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软件质量模型的对比
J. A. McCall等人将质量模型分为三层:因素、衡量准则、度量,并对软件质量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软件质量是正确性、可靠性、效率等构成的函数,而正确性、可靠性、效率等被称为软件质量因素,或软件质量特征,它表现了系统可见的行为化特征。

每一因素又由一些准则来衡量,而准则是跟软件产品和设计相关的质量特征的属性。

例如,正确性由可跟踪性、完全性、相容性来判断;每一准则又有一些定量化指标来计量,指标是捕获质量准则属性的度量。

McCall认为软件质量可从两个层次去分析,其上层是外部观察的特性,下层是软件内在的特性。

McCall定义了11个软件外部质量特性,称为软件的质量要素,它们是正确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可使用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灵活性、可移植性、重复使用性和连接性。

同时,还定义了23个软件的内部质量特征,称之为软件的质量属性,它们是完备性、一致性、准确性、容错性、简单性、模块性、通用性、可扩充性、工具性、自描述性、执行效率、存储效率、存取控制、存取审查、可操作性、培训性、通信性、软件系统独立性、机独立性、通信通用性、数据通用性和简明性,软件的内部质量属性通过外部的质量要素反映出来。

然而,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结果会有一些问题。

例如,本质上并不相同的一些问题有可能会被当成同样的问题来对待,导致通过模型获得的反馈也基本相同。

这就使得指标的制定及其定量的结果变得难以评价。

Boehm模型是由Boehm等在1978年提出来的质量模型,在表达质量特征的层次性上它与McCall模型是非常类似的。

不过,它是基于更为广泛的一系列质量特征,它将这些特征最终合并成19个标准。

Boehm提出的概念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包含了硬件性能的特征,这在McCall模型中是没有的。

但是,其中与McCall模型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

ISO9126质量模型主要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即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这三者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

其中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六个特征,它们还可以再继续分成更多的子特征。

这些
子特征在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时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并且会成为内在的软件属性的结果。

另一方面的使用质量主要有四点: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这个模型中第一层(质量特性)和第二层(准则)关系非常清楚,没有像McCall模型和Boehm模型的那种交叉关系。

下面是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给出的软件的六个质量特征:
(1)功能性(Functionality):软件是否满足了客户功能要求;
(2)可靠性(Reliability):软件是否能够一直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上满足可用性;
(3)使用性(Usability):衡量用户能够使用软件需要多大的努力;
(4)效率(Efficiency):衡量软件正常运行需要耗费多少物理资源;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衡量对已经完成的软件进行调整需要多大的努力;
(6)可移植性(Portability):衡量软件是否能够方便地部署到不同的运行环境中。

成员:杨军廖占山白希策覃虎金吕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