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情感和社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婴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
归纳:6个月前为早期单纯性社会化反应阶段; 1-2岁为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2-3岁为伙伴关 系发展阶段。 A出生-6个月——早期单纯性社会化反应阶段 表现:用哭、笑发出信息,激起育婴师 的抚慰和亲近;
B 1-2岁——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 表现:婴幼儿已经能从整体上整合母亲的 个别特征,在 各种场合下区分母亲 与他人,产生依恋行为。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 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 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 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 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 致。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 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 才哭的。
C 对婴幼儿发脾气的处理:
婴幼儿大发脾气时,育婴师应认识到与婴幼 儿也需要适当的情绪宣泄。
因此采用三种处理方法: 一是保持中立,不表示态度,也不批评; 二是给婴幼儿换一个环境,转移他们的情绪; 三是育婴师暂时回避,不正面冲突等。
2)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是:
婴幼儿的脸是“六月的天”形容婴幼儿的 情 绪变化来得快去得快。
所以老百姓有句话:嫁女或娶媳妇要先看 其母亲的人品。
2) 父婴交往的特点和作用:
父婴交往的特点:父亲会更经常的带着婴幼儿进 行带有刺激性的身体游戏。 比如:我们家雪地里照相片,爸爸就是把孩子 往雪地里一推,就说“开始照”。我就在边上责怪 心 疼孩子。而不像母亲更多的是言语,教导性或带有 玩具的游戏。
保持良好情绪情感的具体作用:
A 适应性价值: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社会生存的重 要心理工具。即婴幼儿利用先天就有的情绪反应能力与母 亲传递身体信息,获得最恰当的哺育。 B 驱动作用: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情绪激活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直接驱动他们做或不做某事。 例如:良好愉快的情绪,驱使婴幼儿做什么他都是积极主 动,乐意学习,听话。(理解解释:大人也是情绪好时就会 做某事 不好时就不想做。婴幼儿一样的道理)
关于依恋——
依恋是人的社会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最早的表现。 依恋的关键期及其意义: a 一岁前的婴幼儿会与母亲或主要照料者建立依恋关系,这 个关系能否稳定健康的发展,在1-3岁是关键期。 b 早期的母婴依恋的质量对日后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 适应都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情感影响着婴幼儿整个心理发 展,包括:社会性,交往,情绪情感,行为,心理健康, 认知,智力等方面。 • 所以婴幼儿的 依恋情绪是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补充:情绪的运动模式(情绪的外部表现) 三种——面部表情,声调和身体姿势。 A 什么是积极情绪:那些能带来幸福相守的感 觉,使主题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情绪状态 是积极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对婴幼儿有 重要的意义。
B 什么是消极情绪:相反那些不能使人感到幸福,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的情绪状态是消极 的情绪。比如,哭喊、叫嚷、耍赖、坐地下打滚、 不合作发脾气等。
婴幼儿另一个社会性行为发展是:
第三 、能简单的生活自理。
——当婴幼儿会简单的生活自理了,则表示他们正在到达适 应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
婴幼儿生活自理包括:行走,穿衣,吃饭,梳洗等行为 技巧,也反应了智力发展水平。
同时,婴幼儿生活自理是一种社会适应性,是驾驭生 活,完善自我的能力,也是智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尽 管他们很多事情做得不好,还是应当循序渐进的耐心的对待 婴幼儿,并给以充分的时间尝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帮 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D 人际交流功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是人际交流的有力手段。
通过对成人情感性应答,与成人进行信息交流。 在婴幼儿会语言之前——是用表情作为交流工 具的。
2)良好情绪情感培养的目标:
A 让婴幼儿感受爱
B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 C 通过游戏和活动体验积极情感。
第二、良好社会性行为培养
1)良好社会性行为培养的意义: A 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内容 B 是为了适应社会,良好社会行为是全面认识社 会的基础 C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身心 愉悦。
——是婴幼儿好奇心,求知欲的内在动力来源。推动 智力的发展。 婴幼儿感兴趣时 的表现: 扬起眉头, 睁大眼睛或眯起眼睛, 嘴巴微张, 注意力集中的看或倾听。
兴趣在婴幼儿时期的发展阶段:
1-3个月: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表现:婴幼儿接触外界后,由视、听、触、运动 刺激吸 引持续的反应性。 比如:给个摇铃,婴幼儿会应想响声或色彩而兴趣朝向 摇铃。 4-9个月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 表现:视、听的适宜刺激重复出现,能引起婴幼儿感兴趣, 并有意做出活动,使有趣的情景得以保持,伴有快乐 感。——逗孩子时的一切方式都是引起孩子兴趣。 9个月后 新异性探索阶段。 开始对新异事物感兴趣。
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 了。” 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 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 即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 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 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 情。
3)兴趣:是一种先天性情绪
引起痛苦的原因:疼痛,寒冷,饥饿,身体不适,与亲人分 离,噪声等。
哭的发展过程: ●一出生就会哭,新生儿的哭是:反应饮食、睡觉等生理要求。 ● 1-2个月时,哭常因大人离开或拿走玩具。 痛苦是消极的情绪,但是有适应价值。 婴幼儿哭的适应价值:当其哭闹时,则表示:他处于不良的 状态,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概括为: 易变化:指哭笑无常,极易变化; 易感性: 指情绪极易受周围人的感染; 易冲动: 指外露,不掩饰,不控制。
第二、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其表现:
1)快乐:笑是表示快乐的基本方式。
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 最普遍的社会刺激, 是人际交往的纽带。
婴幼儿经常体会到快乐,处于快乐的情 绪,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和乐观个性的形成。
0-3个月:无区别无顾虑的依恋阶段; 4-6个月:有选择的依恋阶段;
6-12个月:明显的母子依恋阶段;
1岁左右 :依恋扩展阶段;
1-3岁:依恋行为开始向社交行为转化, 包括:吸引成人注意; 利用成人帮助; 领着或跟着同伴玩
C 2岁—3岁为伙伴关系发展阶段
表现: 能够忍受与依恋对象暂时的分离,逐渐习 惯于与同龄伙伴和其他育婴师之间交往。
恐惧:
是一种压抑作用的情绪(即害怕)。 可引起逃避、退缩、肌肉紧张而僵化不动等现象
面部表情:额眉平直,额头有平行皱纹,眼 睛张大,眼脸肌紧张,口微张, 唇紧张后拉。
婴幼儿恐惧的发展阶段:
A 本能恐惧:出生就有的本能的反射性反应。
B 与知觉和经验相关联的恐惧,大约从4个月开始 以往曾经的不愉快经历的刺激都能引起恐惧情绪 例如:打过针,则看得穿白色大褂的人就恐惧。 C 怕生 6-8个月起,当陌生人接近时,会特别警觉, 并表示拒绝。 D 预测性恐惧。1.5岁-2岁,会因想象,预测,推理 能力的发展,开始对黑暗,动物等故事中的暇想 的人物害怕。比如害怕听到“大灰狼来了”
D母婴关系影响着婴幼儿以后诸多的社会关系。在 母亲的要求指导下,婴幼儿习惯了大量的社会行 为规范,许多良好的社会行为。习得了最初的社 交技能,积累了初步的交往经验。
比如:
a 分享、谦让、团结、友爱地相处,关心他 人、帮助他人,与同伴轮流、合作、协商, 尊敬长辈、讲礼貌等社会化行为规范。 b学会了参与交往,主动发起,邀请交往,并 学习如何维持交往,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冲突,使交往顺利进行。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婴幼儿出生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
第一年末——开始把自己跟周围客体区分开来,认 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也认识到了 自己的力量。 这种区别自己与周围 、 的现象: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出现。
第二年——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意识到自己的身 体感觉。比如:会对着镜子去触摸鼻子 上的“红点子”;会观看自己的身体。
情感和社会性
一、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 发展特点
1、婴幼儿情绪情感特点及其表现 第一、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婴幼儿的需要能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和 生理反映。(情绪情感的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 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婴幼儿先天就具有情绪反应能力,其基本情绪 大约为8-10种。(如快乐,痛苦,兴趣,恐惧,愤 怒,惧怕,悲伤,厌恶,惊奇等)其中,快乐和兴 趣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痛苦和惧怕是最基本的消 极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的内部体验和外部表 现。
C 组织功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组织,推动婴幼儿的认知加工过程。 即良好的情绪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推动,促进或抑 制,延缓的作用。不同情绪下,对认知活动的作用 不同。
• • 比如:与婴幼儿愉快情绪相联系的人和物,则婴 幼儿很快记住,还不会忘记,更不会混淆 例如 :晨晨记性很差,但是记一些动画片里的 人物动物不会忘记。
做到:动作轻柔;言语温和;笑容亲切;应答及时。
具体:当婴幼儿哭闹时,则要了解原因:是饿?尿 湿?身体不适?除此仍哭闹,要抱起安抚, 保持温和态度,并用语言与其交流。
2-3岁——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称呼 “我”,为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点。 1.5-2.5岁——出生第一反抗期。表现:希望 自己得到认同;希望自己的探 索活动不受限制或干扰。—— 为反抗期,是自我意识的标志。
这个时期是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 时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敏感期。
因此: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整婴 幼儿的“反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 婴幼儿周围的社会性交往
包括:母婴、父婴、同伴等的交往。
1)母婴交往的特点和作用: 婴幼儿在早期社会交往中,与母亲的交 往占最重要的地位:
因为:
A 母亲是其生活的主要照料者。 B母亲对婴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全面 发展,起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C在婴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母婴交流最多,最丰 富,最有力地指导和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2)良好社会性行为培养目标:让婴幼儿感受周围 人的关爱;建立稳定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社交 意识和能力。
良好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培养 的途径与方法
1.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培养的原则: 第一:满足情感需要,给予母亲般的关爱。(满足 情感关爱原则)观察了解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情 绪特点,善于关注捕捉婴幼儿在情绪方面的新 行为,尊重和满足婴幼儿爱抚、亲近、搂抱等 感情需求。
c 依恋分类: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其中安全型是良好的依恋;回避和反抗型是消极的 依恋。 稳定的安全依恋指: 婴幼儿与教养者乐于亲近和信赖,又对客观事物表 示出极大的关注和探索欲望。 这种安全型依恋一旦 建立,婴幼儿就会更加自由自在的去探索周围的新 鲜事物,愿意尝试与别人交流,广泛的适应社会。
d 依恋的形成阶段, 有五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婴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表现:
出现:
自我意识萌芽和第一反抗期开始社会 性交往:母婴、父婴、同伴 可以简单的生活自理
第一婴幼儿的自我意识萌芽和第一 反抗期
自我意识概念——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 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婴幼儿来说,影响着他社会性其他方面的 形成和发展。
笑有一个发展过程:
0-5周:自发的笑,即没有任何刺激发生笑。
5周-3.5个月: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即无论 谁的声音,面孔,特容易引起 他的微笑。
3.5个月以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即对不 同人不同的笑。——才是真正 意义的社会性笑。
2)痛苦:哭是痛苦的基本表达方式 ——是持续的超水平的刺激的结果
所以:父婴交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
3) 同伴交往的作用:
早期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婴幼儿社交技能 及策略的获得。
社交技能: 又称社会性交往技能或人际交往能力。 包括: 理解与交流的能力 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合作的能力
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逐步学 习社交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社交行为,丰 富社交策略。而同伴的交往,促进了婴幼 儿作出更积极的、友好的社会行为,减少 和降低了其消极的、不良的、不友好的行 为。 比如 :洋洋与邻居同龄小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玩耍,就 是一会好,一会不离不玩了,一会又会好, 就是在调整交往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