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最新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最新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已知点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是-20,点B对应的数是80.现在有一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

(1)与、两点相等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

(2)两动点、Q相遇时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3)动点P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动点Q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

(4)当动点P运动秒钟时,动点P与动点Q之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长度.

(5)经过________秒钟,两动点P、Q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

【答案】(1)30

(2)20;40

(3)52

(4)25

(5)12或28

【解析】【解答】(1)AB的中点C所对应的数为:;(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2+3)t=80-(-20) 解得:t=20(秒)

80-2t=80-2×20=40,或-20+3×20=40

∴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点为40;(3)22-(-20)=42, 80-42÷3×2=52

∴动点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Q所对应的数为52;(4)∵20秒相遇,∴(2+3) ×25-[80-(-20)]=25(5)P、Q两点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两种情况

AB=80-(-20)=100

①相遇前,(100-40) ÷(3+2)=60÷5=12(秒)

②相遇后,(100+40)÷(2+3)=140÷5 =28(秒)

∴经过12或28秒钟,两动点、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

【分析】(1)根据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为a、b,则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可以用

公式计算;(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为总路程,列方程求解即可;用80-2t即可求得此时两动点对应的数;(3)先求出动点P对应的点是22时运动的时间,再根据Q和P运动时间相等计算Q点运动路程,进而求得点Q对应的数;(4)根据题意P、Q两点25秒运动的路程和减去总路程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5)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 ①相遇前相距40个单位长度,②相遇后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

2.如图,为原点,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且满足关于的整式与之和是是单项式,动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

(1)求的值.

(2)当时,求点的运动时间的值.

(3)当点开始运动时,点也同时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若

,求的长.

【答案】(1)解:因为m、n满足关于x、y的整式-x41+m y n+60与2xy3n之和是单项式

所以

所以m=-40,n=30.

(2)解:因为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40和30,

所以AB=70,AO=40,BO=30,

当点P在O的左侧时:

则PA+PO=AO=40,

因为PB-(PA+PO)=10, PB=AB-AP=70-4t

所以70-4t-40=10

所以t=5.

当点P在O的右侧时:

因为PB

所以PB-(PA+PO)<0,不合题意,舍去

(3)解: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

因为AP=4t,BQ=2t,AB=70

所以PQ=AB-(AP+BQ)=70-6t

又因为PQ= AB=35

所以70-6t=35

所以t= ,AP= = ,

②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

因为AP=4t,BQ=2t,AB=70,

所以PQ=(AP+BQ)-AB=6t-70,

又因为PQ= AB=35

所以6t-70=35

所以t=

所以AP= =70.

【解析】【分析】(1)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相同,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O的左侧时:当点P在O的右侧时.即可得到答案.(3)结合题意分别计算: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

3.如图1,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12和4.

(1)直接写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P= PB,求点P表示的数.

(3)如图2,现有动点P、Q,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当点Q到达原点O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求:当OP=4OQ时的运动时间t的值.

【答案】(1)解: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12)=16

(2)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AP= PB,

∴x+12=(4﹣x),

解得x=﹣8;

②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

∵AP= PB,

∴﹣12﹣x=(4﹣x),

解得x=﹣20.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8或﹣20

(3)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t≤2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

此时Q点表示的数为4﹣2t,P点表示的数为﹣12+5t,

∵OP=4OQ,

∴12﹣5t=4(4﹣2t),

解得t=,符合题意;

②当t>2时,点Q从原点O开始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

此时Q点表示的数为3(t﹣2),P点表示的数为﹣12+5t,

∵OP=4OQ,

∴|12﹣5t|=4×3(t﹣2),

∴12﹣5t=12t﹣24,或5t﹣12=12t﹣24,

解得t=,符合题意;或t=,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OP=4OQ时的运动时间t的值为或秒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线段AB上;②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根据

AP= PB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点Q的运动方向分两种情况:①当t≤2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②当t>2时,点Q从原点O开始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根据OP=4OQ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4.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多项式6x3y-2xy+5的二次项系数为a,常数项为b

(1)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数轴上点P对应的数为x,若PA+PB=20,求x的值

(3)若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移动;同时点N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移动,到达A点后立即返回并向右继续移动,求经过多少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答案】(1)﹣2;5

(2)解:①当点P在点A左边,由PA+PB=20得: (﹣2 ﹣x )+(5﹣x)=20, ∴

②当点P在点A右边,在点B左边,由PA+PB=20得: x ﹣(﹣2 )+(5﹣x)=20,

∴,不成立

③当点P在点B右边,由PA+PB=20得:x ﹣(﹣2 )+(x﹣5), ∴ .

∴或11.5

(3)解:设经过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由运动知,AM=t,BN=2t,

① 当点N到达点A之前时,

Ⅰ、当M,N相遇前,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1+2t=5+2,

所以,t=2秒,

Ⅱ、当M,N相遇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2t﹣1=5+2,

所以,t=秒,

② 当点N到达点A之后时,

Ⅰ、当N未追上M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2t﹣(5+2)]=1,

所以,t=6秒;

Ⅱ、当N追上M后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2t﹣(5+2)]﹣t=1,

所以,t=8秒;

即:经过2秒或秒或6秒或8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解析】【解答】(1)∵多项式6x3y-2xy+5的二次项系数为a,常数项为b,

∴a=-2,b=5,

故答案为:-2,5;

【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相关概念即可得出a,b的值;

(2)分①当点P在点A左边,②当点P在点A右边,③当点P在点B右边,三种情况,根据 PA+PB=20 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

(3)设经过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故AM=t,BN=2t,分① 当点N 到达点A之前时,Ⅰ、当M,N相遇前,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Ⅱ、当M,N相遇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② 当点N到达点A之后时,Ⅰ、当N未追上M 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Ⅱ、当N追上M后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几种情况,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5.把具有某种规律的一列数:1,-2,3,-4,5,-6,...,排列成下面的阵形:

........

探索下列事件:

(1)第10行的第1个数是什么数?

(2)数字2019前面是负号还是正号?在第几行?第几列?

【答案】(1)解:∵第1行第1个数1=(-1)2×(02+1);

第2行第1个数-2=(-1)3×(12+1);

第3行第1个数5=(-1)4×(22+1);

第4行第1个数-10=(-1)5×(32+1);

∴第10行第1个数为(-1)11×(92+1)=-82,

(2)解:由以上数列可知,绝对值为奇数的为正,绝对值为偶数的符号为负,

∴2019前面是正号;

∵第45行第1个数为(-1)46×(442+1)=1937,

第46行第1个数为(-1)47×(452+1)=-2026,

且2019-1937+1=83,

∴2019在第45行,第83列

【解析】【分析】(1)由每行的第一个数可知,第n行第一个数为(-1)n+1×[(n-1)2+1],据此可得;(2)根据题意知绝对值为奇数的为正,绝对值为偶数的符号为负;求出第45行第1个数为1937,第46行第1个数为-2026知2021在第45行,再由每行中每个数的绝对值依次加1可得列数.

6.阅读材料:

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也就是说表示在数轴上数与数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

表示数轴上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例1:已知,求的值.

解:容易看出,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2的点的对应数为-2和2,即的值为-2和2.

例2:已知,求的值.

解:在数轴上与的距离为2的点的对应数为3和-1,即的值为3和-1.

仿照阅读材料的解法,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1)

(2)

(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

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3的点的对应数为-3和3,即的值为-3和3

(2)解:,在数轴上与-2距离为4的点的对应数为-6和2,即的值为-6和2;

(3)解: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

理由是:

∵理解为:在数轴上表示到3和6的距离之和,

∴当在3与6之间的线段上(即)时:

即的值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解析】【分析】(1)由阅读材料中的方法求出的值即可;(2)由阅读材料中的方法求出的值即可;(3)根据题意得出原式最小时的范围,并求出最小值即可.

7.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如,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2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为,所以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x 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⑴发现问题:代数式的最小值是多少?

⑵探究问题:如图,点分别表示的是,.

∵的几何意义是线段与的长度之和

∴当点在线段上时, ;当点点在点的左侧或点的右侧时

∴的最小值是3.

⑶解决问题:

①.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

②.利用上述思想方法解不等式:

________

③.当为何值时,代数式的最小值是2________.

【答案】6;设A表示-3,B表示1,P表示x,∴线段AB的长度为4,则,的几何意义表示为PA+PB,∴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PA+PB>AB,∴P

不能在线段AB上,应该在A的左侧或者B的右侧,即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故答案为:或.;设A表示-a,B表示3,P表示x,则线段AB 的长度为,的几何意义表示为PA+PB,当P在线段AB上时PA+PB取得最小值,∴∴或,即

或;故答案为:或 .

【解析】【解答】解:(3)①设A表示的数为4,B表示的数为-2,P表示的数为x ,

∴表示数轴上的点P到4的距离,用线段PA表示,

表示数轴上的点P到-2的距离,用线段PB表示,

∴的几何意义表示为PA+PB,当P在线段AB上时取得最小值为AB,且线段AB的长度为6,

∴的最小值为6.

故答案为:6.

【分析】(3)①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变成数轴上的点到-2的距离和到4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②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确定出所求不等式的解集即可;③根据原式的最小值为2,得到3左边和右边,且到3距离为2的点即可.

8.已知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为,且 G 为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沿方向同时运动,设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运动时间为 .

(1)点对应的数为________,点对应的数为________;

(2)若,试求为多少时,两点的距离为;

(3)若,点为数轴上任意一点,且,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4;11

(2)解:∵,且 ,

∴,

解得:

解得: ,

(3)解:①当点H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

设,

∵,,

∴,,

∵,

∴,

∴,

∴,

②当点H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

∵,

∴,

故答案为:或

【解析】【解答】(1)∵,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平方与绝对值的和为0,可得平方、绝对值同时为0,可得答案;(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② 分别列式计算即可;(3)也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H在点B的左侧时,设,列式计算即可;②当点H在点B的右侧时,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9.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

(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B=________,AC=________,BE=________;

(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

①设AF长为 x,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BE的值(结果需化简);

②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

(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原来一半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8),求t为何值时,P、Q 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答案】(1)16;6;2

(2)解:∵点F是AE的中点,∴AF=EF,

设AF=EF=x,∴CF=8﹣x,

∴BE=16﹣2x=2(8﹣x),

∴BE=2CF.

故答案为① 16-2x,② BE=2CF.

(3)解:①当0<t≤6时,P对应数:-6+3t,Q对应数-4+2t,

解得:t=1或3;

②当6<t≤8时,P对应数, Q对应数-4+2t,

解得:或;

故答案为t=1或3或或

【解析】【解答】(1)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

∴AB=16,

∵CE=8,CF=1,∴EF=7,

∵点F是AE的中点,∴AF=EF=7,

,∴AC=AF﹣CF=6,BE=AB﹣AE=16﹣7×2=2,

故答案为16,6,2;

【分析】(1)由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別是-4、12,可得AB的长;由CE=8,CF=1,可得EF的长,由点F是AE的中点,可得AF的长,用AB的长减去2倍的EF的长即为BE 的长;(2)设AF=FE=x,则CF=8-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BE,即可得出答案(3)分①当0<t≤6时;②当6<t≤8时,两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得解

10.阅读理解:

若A,B,C为数轴上的三点,且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好点。

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好点,但点D是【B,A】的好点。

知识运用:

(1)如图2,M,N为数轴上的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

①在点M和点N中间,数________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好点;

②在数轴上,数________和数________所表示的点都是【N,M】的好点。

(2)如图3,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则经过几秒后,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答案】(1)2;0;-8

(2)解:由题意设PB=4t,AB=40+20=60,则PA=60-4t,

点P走完所用的时间为60÷4=15(秒)

分四种情况:

①当PA=2PB时,即2×4t=60-4t,t=5,P是【A,B】的好点;

②当PB=2PA时,即4t=2(60-4t),t=10,P是【B,A】的好点;

③当AB=2PB时,即60=2×4t,t=7.5,B是【A,P】的好点;

④当AB=2AP时,即60=2(60-4t),t=7.5,A是【B,P】的好点,

即当经过5秒或7.5秒或10秒时,点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解析】【解答】解:(1)①设设所求的数为x,由题意得:

x-(-2)=2(4-x)

解之:x=2;

②在数轴上,数0和数-8所表示的点都是【N,M】的好点。

故答案为:2,0,-8

【分析】(1)①设所求的数为x,再根据好点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 的值;②根据好点的定义可以得到结论。

(2)由已知条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PB,AB,PA的长,再求出点P走完所用的时间,然后分情况讨论:①当PA=2PB时;②当PB=2PA时;③当AB=2PB时;④当AB=2AP 时,由此分别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即可。

11.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分割成7个部分,部分②是部分①面积的一半,部分③是部分②面积的一半,以此类推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受此启发,你能求出1+ 的值吗?

【答案】(1)解:部分①的面积为:,

部分②的面积为:,

以此类推,部分的面积,

∴阴影部分面积为或;

(2)解:由图可得,原式=1+1? =2? =1 .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部分①的面积为:,部分②的面积为:

,…,部分的面积; ,据此规律解答即可.(2)由图可得,1+ + + +…+ 的值,即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部分⑦的面积.

12.已知式子M=(a+5)x3+7x2-2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

(1)a=________,b=________.A,B两点之间的距离=________;

(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第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会不会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位置,使点P到点B的距离是点P到点A的距离的3倍?若可能请求出此时点P的位置,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5;7;12

(2)依题意得:?5?1+2?3+4?5+6?7+…+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5+1009?2019,

=?1015.

答: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1013;

(3)解: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p,

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PA=?5?p,PB=7?p,

依题意得:

7?p=3(?5?p),

解得:p=?11;

②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PA=p?(?5)=p+5,PB=7?p,

依题意得:7?p=3(p+5),

解得:p=?2;

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PA=p?(?5)=p+5,PB=p?7,

依题意得:p?7=3(p+5),

解得:x=?11,这与点P在点B的右侧(即x>7)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1和?2.

【解析】【解析】解:(1)∵式子M=(a+5)x3+7x2?2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

∴a+5=0,b=7,

则a=?5,

∴A、B两点之间的距离=|?5-7|=12.

故答案是:?5;7;12.

【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项及次数的定义得到a+5=0,由此求得a、b的值,然后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可求线段AB的值;(2)根据题意得到点P每一次运动后所在的位置,然后由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即可;(3)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p,分情况进行解答:点P在点A的左侧,点P在点A、B之间、点P在点B的右侧三种情况,根据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表示出PA,PB的长度,进而根据点P到点B的距离是点P到点A的距离的3倍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