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辩证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辩证治疗

航天中心医院李红梅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一组重要疾病,由于其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已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挑战性的问题。体温(口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临床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对这一类疾病的诊治中西医都感到很棘手。中医理论注重整体观念,对这类疾病从辨证论治,而不只是辨病论治,往往取得一定疗效。

根据FUO起病多较缓,病程长,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有时为高热的特点。符合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病因病机:

内伤发热主要由劳倦、饮食、情志等因素而引起,少数始为外感,久则导致脏腑亏虚而引起。其共同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过度劳累、饮食失调致脾胃气虚,气虚而虚阳外越、或气虚而阴火上冲;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生血,或因失血过多致营血亏虚,血属阴,阴血不足以敛阳而发热;素体阴虚,热病日久伤阴,或误用、过用燥药致阴精亏虚,阳亢乘阴而发热;寒证日久或脾肾阳虚,火不归元,虚阳外越而发热;外感热病,正虚邪恋,邪留半表半里,正邪相争而发热;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久则郁而化热;情志郁结,恼怒过度致气郁化火,肝火炽盛发热;情志、劳倦、外伤、出血致瘀血产生,阻滞经络而发热,亦有疮毒内炽,郁而发热,或湿热蕴而生毒,聚而不散,发为瘰疬、症瘕等。

以上病因病机中,气、血、阴、阳诸虚所致均属虚证,而邪留半表半里、气郁、血瘀、湿滞、疮毒等属实证。部分患者可由两种病机同时引起发病,或互相转化,治疗中不可拘泥。

1诊断与鉴别诊断

首先鉴别内伤、外感发热,以明确诊断。(见表1)

表1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的鉴别诊断

辩证分型(见表2、表3)

表2虚证发热的鉴别

表3实证发热的鉴别

2辨证治疗

根据发热的病机治疗,是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对于治疗有几点注意事项,虽然内伤发热各型间病因病机不同,但其间常互相关联,可互相转化,或互相夹杂。如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可发展为阳虚发热,症状由头晕乏力,倦怠气短,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发展为畏寒肢冷,倦怠嗜卧,腰膝酸软,五更泻泄或完谷不化,治疗初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后加以温补肾阳;气郁发热,热邪伤阴耗津,则兼见阴虚的表现,症状可见发热,胸胁胀痛,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治疗上不仅要疏肝清热,并要滋阴壮水,因此治疗中不能生搬硬套,拘泥一法,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处理病情。

2.1虚证

2.1.1气虚发热治以甘温除热,补脾益气之法。

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2g、白术12g、柴胡6g、升麻3g、陈皮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自汗多可加浮小麦20g、牡蛎20g、以敛汗;汗出畏风可加白芍15g、桂枝6g以调营;大便溏薄可加扁豆15g、苡仁15g、山药12g。以纳差、面黄肌瘦、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手心发热等脾气不足为伴随症状亦可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2g、炙甘草9g、山药15g、扁豆20g、黄芪9g、粳米20g、生姜3片、大枣5枚。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9g,每日3次。脾胃虚弱引起的伴见饮食不化,恶心呕吐,便溏,不思饮食,可用人参健脾丸,每次12g,每日2次。

中成药应用简便易行,但因组方固定,起效较汤剂缓慢,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临床可配合汤药使用,或于服汤剂不便时替代使用,应用时根据病情可几种中成药配合使用。

针灸、选穴: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丙俞.

手法:平卧,或侧卧。放松调呼吸,补法进针,留针半小时,出针。

2.1.2血虚发热治以益气养血。

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味。党参12g、黄芪12g、白术9g、茯苓15g、当归15g、白芍12g、熟地12g、远志9g、五味子9g、陈皮9g、桂圆肉9g、酸枣仁15g、生姜3片、大枣5枚。慢性失血可加三七粉3g、仙鹤草20g、茜草9g、棕榈炭9g;发热重可加银柴胡9g、白薇9g;血虚重可加枸杞子12g、何首乌15g,对伴有乏力气短,食少便溏,也可选用八珍汤加味。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2g、炙甘草6g、黄芪12g、当归12g、川芎9g、白芍15g、熟地黄20g、阿胶12g、生姜3片、大枣5枚,随症加减。

中成药:养血饮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或八珍颗粒,每次8g,每日2次。

针灸:取背俞、督脉及足少阳、阳明经穴。

选穴:膈俞、肾俞、足三里。心悸加内关;失眠加神门。

手法:补法进针,留针半小时,出针

2.1.3阳虚发热治以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杜仲9g、菟丝子9g、当归12g、鹿角胶15g、桂枝6g。五更泻泄加五味子9g、肉豆蔻9g;便溏或完谷不化加干姜6g、白术12g;遗精腰酸加补骨脂9g、续断9g、芡实12g、金缨子9g;气短加人参6g。还可选用肾气丸。桂枝9g、熟地15g、山萸肉9g、山药12g、茯苓12g、丹皮9g、泽泻12g,随症加减。

针灸、选穴:肾俞、命门、太溪。五更泻泄或便溏、完谷不化加中脘、天枢、足三里;遗精腰酸气海、志室。

手法:补法进针。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6g,每日3次。

2.1.4阴虚发热治以滋阴清热。

方药:秦艽鳖甲汤。秦艽12g、鳖甲15g、地骨皮12g、柴胡9g、青蒿9g、当归12g、知母9g、乌梅9g。盗汗重去青蒿,加煅牡蛎20g、浮小麦20g、五味子9g;失眠加酸枣仁20g、柏子仁12g、合欢花12g;发热重加银柴胡12g、知母12g、胡黄连9g;阴虚重可加玄参12g、炙首乌12g、生地12g;干咳、痰少、声嘶、咳血可加麦冬12g、五味子9g、杏仁12g、桔梗12g、百合15g、枇杷叶12g;大便干结加玄参12g、麦冬12g、生地12g。眩晕,肌肉动,可加用白芍20g、熟地12g。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3次。大补阴丸,每次6g,每日2~3次。或左归丸,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