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作用问题,历来是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遗传和环境的概念。

所谓的遗传(heredity)是指经过受孕到个体生命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基于此,在我们认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首先,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正是遗传素质,使人类的个体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一个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饿、渴的内脏感觉等。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变成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其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活动的差异,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的差异。例如一个是父母近亲结婚而生下来的婴儿,另一个是白种人和黑种人结婚生下来的婴儿,给他们于同样的生长环境,那二十多年之后他们会怎么样呢?结果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最后,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总之,遗传在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

二、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在身体方面遗传的影响大与环境,而在心理的发展方面则恰恰相反。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到个体趋于成熟的阶段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是环境。

首先,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人类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就不会变为现实。心理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通过对外界环境的观察而进行学习,环境通过对人的榜样的塑造,从而塑造出与这个榜样有一定一致性的人来。如此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榜样或范式给人学习,那么人的心理发展将向着这个范式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遗传只能提高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心理的发展。谁都知道,一个语言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孩子,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所谓“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印度的东北部发现了一个狼孩,因为从小与狼一同生活,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口不会吸,两手不会抓东西,甚至连声带也发生了变化,夜晚常常不睡觉,只是不断地嚎叫,不会站着走路,只会爬行。这个事例说明狼孩虽然有人类遗传的素质,但他从小和狼生活在一起,没有在人类的环境中长大,也就发展不出人类的特性。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社会生活条件是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个儿

童生来听觉器官是健全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环境或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

三、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一方面,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遗传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蓝图,同时也依赖与外部环境并会受其影响。环境不仅提供了“建筑材料”,如食物和水,而且是有机体的特殊环境经历也会与遗传指令交互作用而影响发展的精确过程。遗传和环境对任何行为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能说某个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另一个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如父母不希望孩子讲粗口,小孩子居然朗朗上口,完全是他自己从环境中学来的;一个生长在英语系国家的孩子,他家附近住着许多西班牙人,孩子的父母对西班牙文是一窍不通,而他却能说得极为流利,实际上成人们谁也没有教他,那也完全是他自己从环境中自然学来的。

另一方面,遗传素质与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例如,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父母的翻版-如外貌或脾气。“他很像他爸爸。”当然,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可以被归结为遗传或环境的影响。因为父母通常既给孩子提供了遗传基因又给他们提供了成长的环境。所以,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是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的。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被收养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很小就被收养的孩子,他们具有亲生父母的遗传基因,但成长的环境却是由养父母提供的。那么,他们长大以后更像谁呢?如果环境因素更重要的话,他们应该更像养父母,如果遗传基因更重要的话,他们应该更像亲生父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先天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所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应重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