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公开课_公平、正义怎样做才对(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受欢迎的哈佛新生公共课--关于公平与正义
该讲座以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入门课》为基础,是对道德和政治哲学的系列入门介绍。
这套讲座共有12集,邀请观众们带着批判的观点来思考正义,公平,民主和公民权等基础问题。在哈佛大学,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去听教授兼作家的Michael Sandel开设的这门课程,渴望藉此扩充对政治和道德哲学的理解,并从中检验长期秉持的信仰。学生们学到了过去的伟大哲学家们的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学到的东西运用来思考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反歧视行动,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
演讲者:Michael Sandel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目录
Michael Sandel:哈佛最受欢迎的教授 (2)
迈克尔.桑德尔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拷问“正义” (3)
关于公正--哈佛最受欢迎的课 (6)
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7)
第2讲《同类相残案》 (12)
第3讲《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 (19)
第4讲《如何衡量快乐》 (25)
第5讲《自由选择》 (28)
第6讲《我属于谁?》 (33)
第7讲《这片土地是我的土地》 (40)
第8讲《满合法年龄的成年人》 (45)
第9讲:《雇枪?》 (51)
第10讲:《出售母亲》 (56)
第11讲:《考虑你的动机》 (61)
第12讲:《道德的最高准则》 (66)
第13讲:《谎言的教训》 (71)
第14讲:《协议就是协议》 (76)
第15讲:《什么是公平的起点?》 (82)
第16讲:《我们该得到什么?》 (87)
第17讲:《讨论反歧视行动》 (92)
第18讲:《目的是什么?》 (97)
第19讲:《好公民》 (101)
第20讲:《自由与适应》 (106)
第21讲:《社会的需求》 (111)
第22讲:《我们的忠诚在哪里》 (118)
第23讲:《辩论同性婚姻》 (124)
第24讲:《美好生活》未完 (129)
Michael Sandel:哈佛最受欢迎的教授
『访谈』良品杂志 @ 2010-3-23
哈佛学生最爱上什么课?不是财经、管理,而是“公正,应该做什么正确的事?”Michael Sandel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道德课是首个在互联网和公共电视上免费开放的课程,创下了哈佛有史以来累计学生人数和单学段参与人数(2007年秋季1115名学生参与)最多的纪录。很多中国学生自发翻译,配好中文字幕在网上流传。原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也可以迷人。
《周末画报》×迈克尔·桑德尔
MW=《周末画报》
MS=迈克尔·桑德尔
MW:您觉得是什么使你成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MS:我的教学不是仅仅一个讲座,我把问题交给学生,邀请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参与并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合我的教学科目——道德和政治哲学。这门课本身就有很多有争议的理论和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同意一种观点。批判性地表达不同的观点,是学习的一部分。让我吃惊和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来,提出问题,提供他们的观点,为他们的观点辩护,即使在1000多人面前。
MW:为什么您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政治哲学还是保持它的重要性,或者说甚至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MS:我们要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政治问题。那就是,怎样处理穷国和富国的差距。全球化加剧了这些穷国和富国的差距。一方面是国家之间,另一方面在一个社会之内,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样,就提出了社会中的社会凝聚力,以及国际合作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正义和公平的问题,包括分配的公平。所以,我认为政治哲学一直在对全球的公平进行讨论和研究,平等、不平等在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存在,对公平、公正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还有就是对于军事力量的正义和非正义的使用。
MW:那么您认为存在一种普世价值观吗?如果存在,那是什么?
MS: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关于什么是正确、公平的讨论,应该是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从来不能担保在哪个特定时期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努力说服对方。比如说,也许你喜欢巧克力,我喜欢香草,我们可能很难辩论巧克力和香草哪一个更好。这是个人的喜好的不同。但是对于公平的讨论和这个不同,并不是你恰好认为酷刑是不合理的而我恰好赞同,就像你比较香草和巧克力那样。当讨论民族、战争的合理性、酷刑或者贫富不均的时候,这些辩论的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我不排除对于某一特定的道德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观的这种可能性。但是,对于某一特定时期,我们是否得到了那个正确的答案,却是很难知道的。
MW:那么,您怎样看待东西方的道德标准?
MS:西方哲学更强调个人主义,东方哲学更强调家庭、社区和传统。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区别恰恰是我们讨论的起点。比如北大的学生讨论约翰·密尔的个人主义理论以及儒家的传统思想,学生们有很丰富的观点。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的跨文明、跨文化的对话。这样的对话,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的观点和认识,同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不要通过臆想来开始这些对话,觉得一个是西方哲学,一个是东方哲学,就没有对话的可能。相反,我认为有很丰富的对话的可能,同时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在中国的讲座,最主要的目标是学习,而不是向中国的学生传授什么,我认为教学和学习是同时的。
MW: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东西演变为很强的物质主义。很多学者认为,缺少一定的道德标准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应该开始重建社会道德。您怎么看?
MS:在最近几十年中我们认识到的是,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仅仅靠市场,不足以为公共利益服务。市场必须有补充的手段,同时被道德价值观所约束。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只能来自于其他的资源,其他的社会机构,包括家庭、社区、教育机构、宗教组织以及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