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
遥感原理与应用_第2章_2遥感物理基础-辐射传输基础
• 米氏散射:如果介质中不均匀
颗粒的直径a与入射波长同数 量级;(气溶胶)
• 非选择性散射(均匀散射):
当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λ时
发生。(大粒子尘埃)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遥感影像判读
遥感平台特点
遥感
影像识别分类
遥感物理基础
遥感技术应用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SWJTU
遥 1 2感 3物 4 5理 6基 7 础
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辐射传输基础
地物波谱特性与遥感光学基础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SWJTU
大 大气成分 气 不变成分:氮、氧、氩、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氢; 对 这些气体在80km以上的相对比例保持不变,称为不变气体。 1 2 电 可变成分:臭氧、水蒸气、液态和固态水(雨、雾、雪、 3磁 4 冰等)、盐粒、尘烟;这些气体的含量随高度、温度、位置 5辐 6 射 而变,称为可变成分。 7 的 气溶胶:固体或液体分散在气体中的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 影 比如,烟、尘、雾、云等都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气体和在重 响 力场中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较小沉降速度的物质颗粒组成的混
散射影响:使原传播方向的辐射强度减弱,而增加向其他各方向
的辐射。尽管强度不大,但太阳辐射在照到地面又反射到传感器的 过程中,二次通过大气,在照射地面时,由于增加了漫入射的成分, 使地物反射的成分有所改变。 对遥感图像来说,增加了信号中的噪声成分,降低了传感器接收 数据的质量,造成图像模糊不清。 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大气的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遥感物理基础
X
10-6m 1nm 0.38m 0.76m 3m 6m 15m 1mm 1m
紫可近中远超微无
射射 外 见 红 红 红 远 波线
线线 线 光 外 外 外 红
电
外
波
1mm=1000 m;1m=1000nm
电磁波谱的划分
紫外波段 可见光波段
紫色光 蓝色光 青色光 绿色光 黄色光 橙 色光 红色光 近红外(摄影红外)波段 近红外(反射红外)波段 中红外波段(热红外)
❖ 灰体:0< α <1,α不随波长而变 化。
❖ 选择性辐射体: 0< α <1,α随 波长而变化。
概念——辐射度量
❖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 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
辐射能量,Φ=dW/dt,单位W。辐射通量是波长 的函数,总辐射通量是各谱段辐射通量之和或 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 积的辐射能量,E=dΦ/dS,单位W/M2,S为面 积。
普朗克公式表示出了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 度的关系及按波长分布的情况。反映黑体 辐射的三个特性:
E0
6000K 3000K
❖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温度一定 时,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只有 一个最大值
1000K 200K
❖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不同温
度下的曲线不相交。
❖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 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由上式可见(在遥感技术上的意义): ❖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
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于一般物体, 可用上式概略推算出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 关系。 ❖ 黑体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而随温度的增加迅速增大——红外测温的 理论依据。
2遥感物理基础
遥感的基本出发点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2、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黑体 普朗克公式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Stephen Boltzmann Law) 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 基尔霍夫定律 地物的发射光谱
100-106cm >106cm
用于无线电通讯,分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冯新伟
常用的遥感波段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
紫外线:波长范围0.1---0.38μm,太阳辐射只有0.3--0.4μm到达地面,能量较少;可探测的高度在2000m以 下,目前多用于探测碳酸岩分布,油污染的监测,能提 供土壤水份和作物病类信息。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该波段具有 敏锐的分辨能力,是鉴别物质的主要波段。遥感技术中 主要用摄影和扫描方式接收和纪录地物对可见光的反射 特征,是现在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 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其能 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 密度和温度极高。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 与氦(质量约占27%)。
RS 第2章 思考题及答案 9page 08年用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复习题:1 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情况、各电磁波谱段的稳定性以及大气传输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导致大气窗口的存在)等几方面的原因,目前遥感技术使用的电磁波集中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光谱段,这几个谱段主要特性如何?紫外线的主要特性紫外线:波长范围0.01-0.38(或0.4)µm。
太阳辐射含有紫外线,通过大气层时,波长小于0.3µm的紫外线几乎都被吸收,只有0.3-0.4µm波长的紫外线部分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并能使溴化银底片感光;但因散射严重,故大多数地物在该波段反差小。
紫外线在遥感中的主要用途:(1) 探测碳酸盐分布(因碳酸盐在0.4µm以下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2) 水面油污染监测(因水面漂浮的油膜比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3) 石油普查与勘探(除石油外,荧石与周围其它地物的反差也较大)紫外遥感的使用条件: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米高度以下范围进行,高空遥感不宜采用。
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0.38~0.76 µm ,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成分大致属于如下的波长区间:红:0.62~0.76µm橙:0.59~0.62µm黄:0.56~0.59µm绿:0.50~0.56µm青:0.47~0.50µm蓝:0.43~0.47µm紫:0.38~0.43µm(或0.40~0.43µm )可见光的主要特性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4)~ 0.76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可见光是遥感中最常用波段之一,原因:(1)人眼不但可直接感受可见光的全色光,且对不同波段的单色光也具有这种能力;(2)此波段大部分地物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性;尽管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但此波段大部分地物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性,不同图像易于区分,故此,可见光是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
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技术是建立在物体电磁波辐射理论基础上的。
由于不同物体具有各自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性,才可能应用遥感技术探测和研究远距离的物体。
理解并掌握地物的电磁波发射、反射、散射特性,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大气层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是正确解释遥感数据的基础。
本章重点是掌握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机理,以及地物波谱特征。
图2-1第一节电磁波与电磁波谱2.1.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 电磁波一个简单的偶极振子的电路,电流在导线中往复震荡,两端出现正负交替的等量异种电荷,类似电视台的天线,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在电路中不断的补充能量,以维持偶极振子的稳定振荡。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2. 电磁辐射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称为电磁辐射。
1887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由两个带电小球的火花放电实验,证实了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验证了电磁辐射的存在。
装载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系统,接收来自地表、地球大气物质的电磁辐射,经过成像仪器,形成遥感影像。
3. 电磁波谱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微波、短波、中波、长波和超长波等)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目前遥感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谱区间。
可见光区间辐射源于原子、分子中的外层电子跃迁。
红外辐射则产生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是由电容、电感组成的振荡回路产生电磁辐射,通过偶极子天线向空间发射。
微波由于振荡频率较高,用谐振腔及波导管激励与传输,通过微波天线向空间发射。
由于它们的波长或频率不同,不同电磁波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点。
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就是利用不同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与地物相互作用特点与过程,是遥感成像机理探讨的主要内容。
图2-2电磁辐射的性质4. 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性和量子性两重特性。
遥感原理与方法习题库
遥感原理与方法习题集第一章遥感概述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5、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1、大气对通过其中传播的电磁波的散射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3、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请绘出小麦、湿地、沙漠、雪的典型光谱曲线图,并分别对这些光谱反射率曲线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出说明。
5、遥感某火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温度梯度为90-50度),试问在哪个波段、选用何种传感器,在每天什么时刻及天气状况下,遥感最为有利,为什么(b=2.898×10-3m.K,计算精确到0.1um)。
6、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
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7、光的合成怎样推算新颜色?用色度图说明。
8、加色法和减色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加色法,什么时候用减色法?9、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第三章遥感图象获取原理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何特征?3、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第四章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1、按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航空摄影可公为哪几类?2、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像片的比例尺?3、比较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4、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五章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1、试从技术特性和应用两方面,对航天(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作一比较。
2、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4、简述卫星图像的主要特征。
遥感的物理基础
反射现象: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两种介 质的交界面时会出现反射现象,反射现象出要 出现在云顶(云造成噪声)。
遥感基础与应用
大气窗口
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受到大气的衰减作用轻重不 同。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 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传感器选择的探测波段应包含在大气窗口 之内。
(2) 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同一地物,其表面粗糙或颜色较深的,发射率 往往较高,反之,发射率则较小。
比热大,热惯量大,以及具有保温作用的地物, 一般发射率大,反之发射率就小。
例如水体,在白天水面光滑明亮,表面反射强 而温度较低,发射率亦较低;而夜间,水的比 热大,热惯量也高,故而发射率较高。
遥感基础与应用
结果输出(图、表)
接收 预处理
用户处 理应用
遥感基础与应用
太阳辐射曲线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 在可见光,其中0.38 ~ 0.76 µ 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 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 度位于波长0.47 µ m左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 集中在0.3 ~ 3.0 µ m波段,
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在 水的各个吸收带(1.4um、1.9um、2.7um处附近 区间),反射率的下降尤为明显。
遥感基础与应用
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在干燥环境下的光谱曲线
水的吸收带(1.4um、1.9um、2.7um) 干燥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 与土壤物质组成(成土矿 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 反射率就会下降,
遥感基础与应用
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遥感基础与应用
《遥感概论》word版
遥感概论第一章绪论一、遥感(狭义):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二、遥感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三、遥感的原理:1.物理依据: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
2.原理:利用传感器接收地物反射或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分析电磁波的特性区分不同的地物及其环境,主要基于两点: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四、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五、遥感技术特点:1.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便于发现和研究宏观现象(平台越高,视角越广,同步探测范围越大)2. 时效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有利于发现地球表面事物的动态变化,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的灾害监测等非常重要。
3.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综合性包括:自然和人文信息的综合、多层空间的综合、多波段的综合、多时相的综合;可比性指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并且不同传感器具有兼容性。
4. 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局限性:一方面,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段很有限;另一方面,已利用的电磁波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不能准确反映。
六、遥感分类:1.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
2.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分为: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3.按照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定量遥感-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精讲
25
通量密度很多时候简称通量
•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亮度
基本物理量
太阳光是平行光入射,即只在Ω0方向存在 亮度,注意到公式:
Lλ =³ Φ / A λ Ω
波长与穿透性的关系?
32
• 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物体反射率随波长而改变的特性称为地物 反射光谱特性。
光谱曲线:
植物? 水体? 土壤? 云?雪?
水体+叶绿素? 水体+泥沙? 新雪、旧雪?
地物波谱(特性)
33
• 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总结:
作用类型
散射
反射 透射
吸收(发射)
率:以比例形式表征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强度 与入射辐射强度无关 ρ + τ + α = 1(无自身发射)
Ω0
Fλ =² Φ / A λ
因此,太阳的辐射亮度与Ω0方向上的辐射通量 (即太阳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L0=δ(Ω,Ω0)F0
26
• 各向同性辐射时亮度与通量的关系 基本物理量
假设地表为各向同性辐射,即辐射亮度L 在各方向分布均一,则其垂直地表向上的辐射
通量为:
F L cosd 2 θ
由于dΩ = dσ/r2 = sinθdθdφ 因此:
这三种反射形式分别在什么情 况下发生?
根据表面光滑或粗糙?
37
二、瑞利判据分析
L.Rayleigh提出表面为光滑或粗糙的标准为:
θi θr
镜面反射
当 h cos 为光滑表面
8
当 h cos 为粗糙表面
遥感复习点——黄芳
1、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规律与计算。 2、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形式。 3、大气散射的类型及特点。 4、结合典型地物光谱反射曲线阐述其光谱反射特征。 5、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黄方
1. 如何根据数字图像直方图形状分析图像特点。 2. 回归分析和直方图进行大气粗校正的原理。 3.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形成原因。 4. 什么是多波段彩色合成,以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 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案。 5.空间滤波的步骤及计算。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黄方
第六章 遥感信息提取
思考题: 1. 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特点。 2.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有何区别。 3. TM 、SPOT影像的光谱波段及其主要应用范围。 4. 气象卫星的类型,有何观测的优势。 5.垂直摄影航空像片上像点位移(投影差)的分布规律。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黄方
第五章 遥感数据处理
基本概念: 辐射畸变 几何畸变 数字图像直方图 植被指数 对比度变 光谱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瞬时视场 雷达
思考题:
1. 摄影类型传感器与扫描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微波遥感及其特点。 3. 成像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3. 如何提高侧视雷达分辨率。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黄方
第四章 遥感平台
基本概念: 航向重叠 旁向重叠 轨道 静止轨道 像点位移 光谱效应 轨道参数 太阳同步
复 习
Review Key Topics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黄方
第一章 遥感概述
基本概念: 传感器 遥感平台 主动/被动遥感 成像/非成像遥感 高光谱 遥感 基本问题: 1、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2、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对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遥感原理与应用_第2章_3遥感物理基础-地物波谱特性与遥感光学基础
在植被指数中,通常选用对绿色植物强吸收的可见光红波段和对 绿色植物强反射的近红外波段。这两个波段不仅是植物光谱、光合 作用中的最重要的波段,而且它们对同一生物物理现象的光谱响应 截然相反,形成的明显反差,这种反差随着叶冠结构、植被覆盖度 而变化。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SWJTU
典 型 地 1 2物 3反 4 5射 6 7波 谱 特 性
在短波红外波段
植物基本上吸收或反射电磁波能量,透射很少。 植物的光谱特性受叶片总含水量的控制,叶片的反 射率与叶内总含水量互相关。反射总量是叶内水分含 量以及叶片厚度的函数。
类能力。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SWJTU
典 型 地 1 2物 3反 4 5射 6 7波 谱 特 性
主要植被指数一览表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定性。
在进行遥感图象解译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地物波谱特
性的复杂性,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为提高定量遥感的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地面样本分析 建立先验知识,确定遥感模型的约束条件。
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基础物体的发射辐射PPT精品
地物光谱发射特 性曲线
地物在不同波段上 光谱发射率不同, 波长与发射率的对 应关系绘制而成的 曲线即为地物光谱 发射特性曲线。
The emission of ground object
Type
1. 原子光谱——核外电子能级跃迁; 2. 分子光谱——跃迁、振动及转动; 3. 晶体光谱——包括晶体振动。
晶体振动 3 ~ 30m
中红外、远红外
Definition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 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在遥感中的应用
电磁波分类 Υ射线 [小于10-6μm]
面积的辐射能 • 辐射通量密度(E=dΦ/ds):单位时间通过单
位面积的辐射能
Measur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辐照度(irradiation) (I=dΦ/ds):被辐射物 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 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radiant exitance) (M=dΦ/ds): 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 积上的辐射通量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把地物分为: 1)黑体:发射率=1 2)灰体(grey body):发射 率<1,常数 3)选择性辐射体(Selective radiator):发射率<1,且随 波长而变化。
不同类型地物的发射率
影响地物发射率的因素:
地物的性质、表面状况、温度:比热大、 热惯量大,以及具有保温作用的地物, 一般发射率大,反之发射率就小。一般 常用平均发射率来表示地物的发射能力。
对普朗克公式微分求极值:
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
28
传感器探测波段的设计,是通过分析
比较地物光谱数据而确定的。
多光谱扫描仪(MSS)的波段设计:
MSS1(0.5-0.6 μm) MSS2(0.6-0.7 μm) MSS3(0.7-0.8 μm) MSS4(0.8-1.1 μm)
TM的波段: TM1 0.45~0.52μm TM2 0.52~0.60μm TM3 0.63~0.69μm TM4 0.76~0.90μm TM5 1.55~1.75μm TM6 10.4~12.5μm TM7 2.08~2.35μm
2 k 4 4 4 W0 T T 2 2 15c h
40
(3)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 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max T b
温度 波长 300 9.66 500 5.80 1000 2.90 2000 1.45 3000 0.97 4000 0.72 5000 0.58 6000 0.48 7000 0.41
W
W黑
W W黑
4
在给定的温度下,物体的发射率=吸收率(同一波 段);吸收率越大,发射率也越大。
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
第一节: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第二节:地物的光谱特性 第三节: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第四节:彩色合成原理
1
第一节: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一、电磁波:电磁场在空间以一定的 速度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从能量的 角度又称为电磁辐射。
二、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 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依次为:
37
1.
2.
3、黑体辐射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电磁波 的偏振
电磁波有偏振、部分偏振和非偏振波,许多散 射光、反射光、透射光是部分偏振光。偏振在微 波技术中称为“极化”。遥感技术中的偏振摄影 和雷达成像就利用了电磁波的偏振这一特性。
偏振可以影响地物的反射率。
生活中的偏振如立体电影、偏光显微镜。
(五)电磁波 的多普勒效应
由观测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引起电磁波频率的改 变。如声波的改变,天文学中的红移现象形成大爆炸 理论的基础。
蓝 :0.43 ~ 0.47μm 绿 :0.50 ~ 0.56μm 橙 ;0.59 ~ 0.62μm
紫外线 :0 .001 ~ 0.38 μm (紫外线在通过大气层时,波长小于
0.3μm的紫外线几乎都被吸收,只有0.3—0.4μm波长的紫外线部 分能 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紫外波段从空中可探测 的 高度大致在2000m以下,对高空遥感不宜采用。)
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 收的物体。
绝对黑体是没有的,实验上理想的绝对黑体为空腔 壁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的、对辐射只有吸收和反射作用 的物体。最接近黑体的辐射源是恒星和太阳。
(示空腔壁)
不同类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吸收率α和反射率 ρ。
1 绝对黑体:吸收率α(λ,T)≡1,反射率ρ (λ,T)≡0;
(三)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
1 太阳辐射
传感器从空中或空间接收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主要 是来自太阳辐射的一种转换形式。
1)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 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 时间里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平均常数为1400W/m2
远地点常数为1345W/m2
近地点常数为1438W/m2 •太阳常数可以认为是大气顶端接收的太阳能量。
单位:瓦/米2。W= dφ/dA
4 辐射照度(E):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
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 通量。
单位:瓦/米2。M= dφ/dA
5 辐射强度(I):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
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即点辐射源在单位立 体角内发出的辐射通量。
单位:瓦/球面度。I=dφ/dω
(二)电磁波 的叠加和相干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 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 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叠 区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或完全抵 消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结果使得探测器在 某一位置接受到更多的能量,产生亮的效果,而在 另一位置接受到更少的能量,产生暗的效果,
遥感中运载工具与观测物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会引起
电磁波频率的改变,但飞行速度与光速相差很大。多 普勒效应不明显。
(六)电磁波 的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方面特性(似乎矛盾)
波动性可由波长、频率、速度、周期、相干、衍射、 偏振、多普勒效应来表征。
粒子性可由光电效应来表征。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波动性和粒子性表现的程度不同, 短波长的电磁波主要表现为粒子性,而长波长的电磁 波主要表现为波动性。
2)太阳温度: 5900K,可近似的看作黑体辐射,
3) 太阳能量: 总辐射能为3.8 x 1033 尔格/秒, 到达地球的辐射能为1.8 x 1023 尔格/秒。
4)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从近紫外到中红外这一 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较稳定。在X射线、 γ射线、远紫外及微波波段,能量小但变化大。被动遥 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热惯量(P)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映灵敏 性的一种量度, P值越大,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反映越迟 钝。热惯量与物体的密度及热学参量的关系为:
P =(k.ρ.c )1/2
P 热惯量 焦尔/厘米2 .秒1/2
k 热扩散系数 厘米2 /秒 (表示温度变化速率)
ρ 密度 克/厘米2
c 比热 焦尔/克 .度
热传导方程可证明,当物体吸收或损失的热量相同 时,其温度的变化幅度与热惯量的大小成反比。
λmax=2886/T微米.K
若知道了某物体温度,就可以推算出它所辐射的 波段。将太阳、地球的温度代入,可得峰值波0.47μm 和9,6 μm
如果辐射最大值在可见光波段,物体的颜色会随 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波长变短。(如星体)
(3)每根曲线彼此不相交,故温度T越高,所有波 长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波谱曲线
图中可直观地看出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1)与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是
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总辐射通量密度W可在从 零到无穷大的波长范围内。对普朗克公式进行积分, 即
(2)维恩位移定律 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随 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它表明:黑体的绝对温度 增高时,它的最大辐射本领向短波方向位移。
微波: 1mm - 1m (能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遥感探测。微波
遥感可以采用主动或被动方式成像,另外,微波对某些物质 具有一定的穿透能 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 覆盖物。 )可分为:
毫米波:1mm - 10mm、 厘米波:1cm – 10cm :
分米波: 1dm – 10dm
红外波段: 0.76 - 1000μm (范围宽,为遥感主要 波段,
6 辐射亮度(L):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
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 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单位:瓦/米2.球面度。L=dφ/dω.dA cosθ
二 物体的热辐射
宇宙中的各种物体,如太阳、各种星体、一定厚 度的大气层、人造飞行器、地球及地球上各种生物、 非生物都是热辐射源。为了便于讨论一般物体的热辐 射性质,需要有一个理想的标准热辐射体作为参照源, 这个参照源就是绝对黑体。
(三)电磁波 的衍射
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 象称为光的衍射。从夫朗和费衍射装置的单缝衍射 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入射光垂直于单缝平面时的单 缝衍射实验图样中,中间有特别明亮的亮纹,两侧 对称地排列着一些强度逐渐减弱的亮纹。如果单缝 变成小孔,由于小孔衍射,在屏幕上就有一个亮斑, 它周围还有逐渐减弱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3)遥感主要波段为 8-14μm 该波段占其总辐射能的 约50%。(夜间成象)
第三节 地球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影响
地球大气从垂直方向可划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 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大气成分可分为不变成分和可变成分:
不变成分主要有氮、氧、氩、二氧化碳、氦、甲烷、 氧化氮、氢等(这些气体在80km以下的相对比例保持不 变,含量各不相同,空气中不变成分的相对含量是氮占 78.09%,氧占20.95%,氩等其余气体共占不到1%),
5)太阳与大气的作用
约30%的能量被云层和大气反射回去。约17%的能 量被大气吸收。约22%的能量被大气散射,大部分到 达地表。约31%的能量直接到达地表。
2 地球辐射
1)辐射特点 地球的温度为2900K,辐射峰值波长为 9,6 μm ,位于热红外区。
2)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与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辐射 从地表向下增温,地球内部的热能向上传导,形成热平 衡线,热平衡线以上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以下主要 受地球内部的热能的影响。固地球的长波辐射主要由太 阳的短波辐射转化而来。
0.98-0.99 0.92 0.96 0.63 0.94 0.05 0.03 0.21 0.07 0.90 0.92
同一种物体的发射率与温度有关
温度
-20oC 0oC
20oC 40oC
石英岩 0.694 0.682 0.621 0.664 花岗岩 0.787 0.783 0.780 0.777
(二)物体的热惯量
第二节 电磁辐射源
一 电磁辐射的有关概念
1 辐射能量(Q):电磁波辐射的能量。
单位:焦耳(J)
2 辐射通量(辐射功率,φ):单位时间内通过
某一表面的辐射能量。 单位:瓦(W,焦耳/秒)。φ=dQ/dt
3 辐射出射度(辐射通量密度W):面辐射源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 体单位面积上发出的辐射通量。
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
自然界中实际物体的发射和吸收的辐射量都比相同 条件下绝对黑体的要低。实际物体的辐射不仅依赖于 波长和温度,还与构成物体的材料、表面状况等因素 有关。
发射率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ε= W′/ W •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 下辐射功率之比。
分类:
①绝对黑体ελ=ε=1
X射线 :10-6 ~ 10-3μm
γ射线 :小于10-6μm
特点
•电磁波波长范围非常宽。
•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波长之比高达1022
倍以上。
•遥感波段:紫外-微波。
•传感器通过探测或感测不同波段电磁波谱的 发射、反射辐射而成像,电磁波的存在是获取 图像的物理前提。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 波谱段。
二 电磁波谱
不同的电磁波由不同的波源产生。γ射线、X射线、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都属于电 磁波。如果我们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 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
电磁波波长范围非常宽
无线电波:
长波: 大于3000m 超短波: 1 - 10m
中波和短波: 10 - 3000m
白天夜间均可成像)其中
近红外; 0.76 - 3μm
远红外: 6 - 15μm (也有其它划分)
中红外: 3 - 6μm 超远红外: 15 - 1000μm
可见光: 0.38 ~ 0.76μm (范围窄,遥感主要波段)其中
紫 :0.38 ~ 0.43μm 青 :0.47 ~ 0.50μm 黄 ;0.56 ~ 0.59μm 红 ;0.62 ~ 0.76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