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d41d48767f5acfa1c7cdcd.png)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1.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扩展到其他行业。
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①、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②、地理位置优越。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
③、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④、英国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廉价的充足原料,也为英国开辟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4)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发明: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并于1785年正式在工厂投入使用。
③1785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6)工业革命的意义: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7)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8)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促进整体世界形成。
③促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④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⑥对亚非拉殖民地带来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使其长期落后。
八年级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总复习
![八年级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099e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7.png)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纵向比较:明清前期的农耕文明比以往朝代更鼎盛,君主集权达到顶峰;2、横向比较:明清的农耕文明无法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清中期开始陷入统治危机;3、明清综合国力大体保持领先,“盛世”余辉表现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朝1368-1644二、清朝1616-1912: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抵御外来侵略(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西东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三、农耕文明的繁盛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二、★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二、近代前夜的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⑵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⑷代表人物和作品是:①先驱:但丁意大利神曲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等⑸意义:P381、新航路开辟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工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2、急先锋:最早进行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①1487年,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②1492,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③1497-1498年,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④1519-1522年,,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4、影响:P35二、科学革命1、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处火刑——宇宙无限,没有中心;3、意大利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天空中的哥伦布”,发现新宇宙;4、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峰;三、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四、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二、补充:1、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有:①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率先进行工业革命③占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④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2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34、拿破仑帝国⑴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⑵建立:1804年,建立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⑶内外政策对拿破仑的评价是:①对内:颁布法典影响: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战争: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许多地方;影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二、资产阶级颁布的宣言1、“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献⑵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⑷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税收权、军事权、立法权⑸意义是: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2、“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⑵颁布的时间是:1776年7月4日⑶意义是: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等,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4、献成效: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1787 成效: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工业革命本质是工业上科学技术的变革补充: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和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治2条件:①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和原料;经济②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经济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④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2.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①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污染小;功率高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个别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一、诞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爆发了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追求经济权利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失败的启示: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19世纪上半期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里叶法、欧文英――新和谐公社3实践基础:马克思德和恩格斯考察了工人运动二、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1内容: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途径,解放全人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目的2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三、诞生的意义: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1成立时间:1871年3月2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3政权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国际歌创作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中期★★补充:1、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原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农业;良好的教育;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强有力的领导俾斯麦;素来好战,有扩张野心,梦想统一德意志;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强;2、评价林肯:美国历史统之一;他领导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也有软弱的一面;3、,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扭转北方失利的局面直接作用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长远影响★★资产阶级的改革补充: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①16世纪中期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2、目的:使俄国成为强国;3、措施: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4、作用: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5、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改革;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①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人民纷纷起义,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②根本原因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④直接原因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权利法案、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文件对欧美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五、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的过程;请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加以说明1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国家独立后,制定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3宣扬了民主自由;拿破仑;★★(1)革命方式:英国、法国;英国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民族独立运动:如美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颁布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3)改革方式:如俄国、日本;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4王朝战争的方式:如德国;普鲁士宰相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法国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从而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一、罪恶的“三角贸易”最先是葡萄牙,英国日不落帝国”后来居上①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有利可图;②经过:欧洲出发金银、工业原料枪支、商品美洲非洲俘虏黑人③方式: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掠夺财富、占领土地等④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16世纪---19世纪⑤影响:1欧洲:大发横财,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掠夺原料和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美洲:黑人奴隶为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3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动力,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长期落后贫穷;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民族解放战争:1背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受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2海地独立:之前是法国殖民地①时间:1804年②意义: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3领导者: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独立之父”、圣马丁4结果:①摆脱西班牙、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 ②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除古巴等少数地区外,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获得了独立;三、印度民族大起义:①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导致印度民族矛盾尖锐;②人物:克莱武③机构:东印度公司④方式:占领土地、掠夺财富、倾销商品、占领市场等⑤结果:失败⑥影响: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一、工业化1、表现: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超过农业,工业推动农业发生巨大的变革;工厂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出现一些大城市二、城市化: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的生活方式取代原来农村的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1、积极: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奠定了现代生活的基础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①饮食结构合理②医疗水平提高③生活质量提高④妇女地位提高⑤教育普及⑥服饰、娱乐活动2、消极: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城市病”——这些生活上的变化并不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改善,政治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因为工业革命导致两极分化,贫富分化加剧,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享受到工业文明;第8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1、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2、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他们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大肆抢劫,纵火烧毁了这座有“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最终签订北京条约;5、太平天国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其领导人是洪秀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由于统治者的腐败与内讧,以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6、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在旅顺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最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7、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8、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引发了义和团运动;列强对此极为不安,于是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9、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撤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10、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理解仁人志士早期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2、洋务运动起初创办军事工业,如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后期又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3、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4、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派民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代表人物有张謇;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理解仁人志士早期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导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严复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着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用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3、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后被慈禧太后镇压,捕杀了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4、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着的作用;5、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上午印书馆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7、百日维新期间创设的京师大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31097557f01dc281e53af0d2.png)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3、作用:(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3)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A、商人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甚至可担任市长变化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B、贵族的变化: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C、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4、其它知识点:(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2)西欧手工工场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3)中国明清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对象:天主教会2、原因:(1)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
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3、代表人物及作品: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四大悲剧)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亚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5、核心: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6、性质: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7、作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8、中国同主题的文艺作品:汤显祖《牡丹亭》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1、领导人:马丁路德兴起国家:德国时间:16世纪对象:天主教会2、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e92569168884868662d605.png)
第五单元2、为维护统一多民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以分为明朝和清朝;也可以分为民族和对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方位) 方位角度: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大小和卓叛乱 ②设伊犁将军 北方:民族政策明:以防御为主(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中俄: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藏族:①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②驻藏大臣 ③金瓶掣签制度 云南:改土归流 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手中) ②1684年台湾府设立,隶属福建省 ③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3、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明朝:以防御为主: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清朝:怀柔政策:清朝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宏伟的喇嘛庙。
4、清朝前期时我国的疆域?(结合P8地图)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5、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特别是手工工场领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农业:①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②与此同时,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③一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引进中国。
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③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手工工场商业:①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②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等。
③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
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6、文字狱的危害?危害: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eb8d0a4693daef5ff73d3f.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中英近代前夜历史对比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冲破思想的牢笼第二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的统一2、美国内战(1861—1865年)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会有一些落后的规章制度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改革,不断的改革,才能摆脱束缚,获得成功。
改革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改革要有坚强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认识殖民扩张(1)对西欧: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等国进行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对殖民地:遭到西方国家的疯狂掠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些国家长期贫穷和落后。
伴随西方的殖民侵略,同时还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以及新的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国家工业文明的进程。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5世纪——“文艺复兴世纪”; 16世纪——“宗教改革世纪”18世纪——“启蒙世纪”; 19世纪——“科学的世纪”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维新变法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b5ab32a76e58fafab0037c.png)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1662年( )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05fc277375a417866f8f38.png)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4 — 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
手工工场的出现:(1)背景:14—15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农产品剩余很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3)手工工场的出现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工业文明的曙光(4)今天的工厂,就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5)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6)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
中国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在明清(前期)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
(7)说明: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是指其劳动方式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场”是指其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区别:特点家庭式,规模小,产量低,目工人多,分工合作,规模大,产量高,的是维持依附关系目的是为了增加、扩大雇佣关系。
工人(帮工、学徒依附于作坊主,不领取工资)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
(工人←→工场主)(被雇佣←→雇佣)手工工场作用:(1)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手工业产品的产量,改善人们生活。
(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使社会变革、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3)促进了社会关系(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西欧手工工厂集中的行业及国家: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发展迅速当时社会主要产业是农业,因为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
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海外贸易逐渐扩展到全球。
——商人的地位变了商人地位的变化:(1)具体表现:①经济地位变化: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超过王公贵族,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早期的资产阶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389a03be23482fb5da4c3c.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学期一度的期末考试又要到来了,那么初二的同学应该怎样做好复习准备呢?历史这一科该如何复习?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都城—东京。
统一: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消灭南唐等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
但是,当时仍处于北宋、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太祖通过兵变夺取政权,需要防止兵变重演。
措施:①军事: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组成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②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③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④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⑤其他措施:君臣礼仪的变化。
大臣上朝由坐到站,实质上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积极影响: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得到分割和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宠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北宋初年“崇文抑武”的策略,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
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4、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
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富国”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强兵”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积极影响: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bc0aea172ded630b1cb678.png)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作坊与手工工场的区别;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2、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工场;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3、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的意义;但西欧仍处于农业社会商人的地位变了1、16世纪商人地位的特点(经济地位显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2、利商政策与商人地位变化的关系(思考题)3、16世纪西欧的商人、贵族和农民地位的变化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西欧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意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运动)1、教皇奶牛称呼的由来2、宗教改革领导人--路德3、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德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革命)1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 3、布鲁诺---宇宙无限论4、牛顿-----物理力学(万有引力)理性之光(17-18世纪启蒙运动)1、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2、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发现新大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和客观条件2、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3、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和贡献全球联系的加强(正面影响)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荷兰----海上马车夫)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英国—日不落帝国)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议会军资产阶级领导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革命成果----《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产生(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年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2、来克星顿枪声---拉开独立战争序幕领导人----华盛顿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 4、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三权分立),确定共和政体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1793年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 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使革命达到顶峰(三次起义的成果) 3、革命文件《人权宣言》领导人—罗伯斯庇尔 4、法国革命的意义;法国政体—共和制 5、拿破仑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革命成果。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00918fc0242a8956bece42f.png)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1.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
2.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比较表格4.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1)提高生产效率(2)改善人们的生活(3)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4)促进阶级结构和国家政策的变化。
5.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答:发生变化的阶层有:商人、贵族和农民。
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
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2.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以新航路开辟为起点1.新航路的开辟(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统治有关。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创立新体制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被称为君主立宪制,这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也是革命不彻底的结果。
这一政体首先在英国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日本、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泰国等。
17、18世纪,英国、法国、美国先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的西岸。
独立后的美国,通过战争、赎买等方式,夺得英国、法国、西班牙和俄国在北美的大片殖民地,领土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一个西邻太平洋,东到大西洋,并拥有太平洋上夏威夷群岛和加拿大西面的阿拉斯加,面积居世界第四的国家。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1865725acfa1c7aa00cc66.png)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明清帝国的兴替1、明朝(1368-1644):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定都应天(江苏南京)(1)明朝的兴盛表现(明朝的统治措施)①政治: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影响:强化皇权)②经济: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影响: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③对外交往密切:郑和下西洋。
(影响: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影响。
)④市镇经济繁荣:赋役制度的改革。
(影响: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明末农民起义:①背景:赋税繁重、土地兼并严重、长期对后金用兵、自然灾害②爆发:1627年;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③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清朝(1616-1912):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该国号为清。
1644,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1)清初的统治:①清初的弊政: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②民众的抗清:反清复明③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④启示:统治政策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明清民族政策:(1)明:防御政策①增修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6300多公里。
)②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倭(日本)。
③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2)清:较积极主动,怀柔政策,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1)对内:①通过册封达赖(顺治帝)、班禅(康熙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②通过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新疆)的管理。
③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乾隆帝)。
④西南实行改土归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cb793d16fc700aba68fc34.png)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元朝末年,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采取了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4项举措,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在经济上实施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3项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
●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人崛起。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称之为倭寇。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胜利。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设置台湾府。
●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进一步加固增修了长城。
作用:一是抵御外敌,二是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出现长期和平交往局面。
●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屡次向清政府挑衅。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18世纪中期,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
意义:一是加强新疆与中央联系,二是巩固边防。
●清政府采取3项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一是建立册封制度(达赖、班禅),二是建立金瓶掣签制度,三是设立驻藏大臣。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882814bb68a98271fefa96.png)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P2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均田免粮,大顺政权)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5、清的建立:(1由女真族建立。
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1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
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6、明清的民族政策:(1)明代统治者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重点)(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
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①粉碎蒙古准噶尔贵族葛尔丹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①清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de3d8e8762caaedd33d45a.png)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2、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3、手工工场的特点:(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2) 工人多,分工合作(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4、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 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二、商人的地位变了1、商人地位的变化(1) 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3) 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2、新诞生的社会阶层手工工场主——早期资本家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的前身3、没落的阶层——贵族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2、主要代表(1)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2)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3) 但丁:意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4、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将人尊奉为世界的中心三、欧洲的宗教改革1、赎罪券——罗马天主教会为聚敛钱财而兜售2、“教皇的奶牛”——德国3、宗教改革: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主张:宗教信仰人人平等4、宗教改革使欧洲各国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四、近代科学的诞生1、英国科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天空中的哥伦布”5、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五、启蒙运动17、18世纪法国1、宗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2、主要代表(1)伏尔泰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2)罗梭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倡人民主权思想(3)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一、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3)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西欧人已能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2)积累了丰富先进的航海技术(3)罗盘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4)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3、新航路的开辟1487—1488 迪亚士(葡)葡萄牙—非洲好望角1492—1502 哥伦布(意)西班牙—美洲大陆1497—1498 达伽马(葡)葡萄牙印度1519—1522 麦哲伦(葡)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1)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2)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促进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二、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1、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1)掠夺财富和土地,毁灭印第安文明(2)贩卖黑奴(3)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和贫穷2、欧洲殖民者的罪恶掠夺财富,灭绝种族,贩卖黑奴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商业国家之一黄金海岸—非洲加纳海岸移民之父—哥伦布“日不落”殖民帝国—英国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着世界近代史开始2、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3、主要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查理一世王朝4、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独立战争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2、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3、主要战役1776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4、1787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共和政体4、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5、美国国旗星条旗6、美国的共和体制——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1、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人权宣言》,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17281210a6f524cdbf850d.png)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较大,雇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
3、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为了富国强兵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手工工场出现后发生变化的阶层是商人阶层,新的阶层资产阶级。
4、中国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明清时期,地点景德镇。
5、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6、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德国人,宗教改革家是路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倡天赋人权的思想家是伏尔泰,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出人民主权思想的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
7、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8、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生的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bc2233647d27284b735155.png)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高分方法:和思想品德一样,先死记硬背,而后融汇贯通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特点:1.工厂的前身手工工场兴起,新的社会阶层产生2.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专制制度开始被摧毁。
一.工厂从手工工场发展而来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2.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瓷器画工分工)。
3.英国15世纪前后有很多小作坊(家里人帮忙,收学徒,请妇女等),16世纪一个有钱的英国人办了一个千人工场二.手工工场的特点:(英国采煤行业)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2.工人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3. 生产规模较大,雇用工人多三.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A人们生活有了丝绸衣服,房间摆瓷器,睡觉用木板床,窗户用上玻璃窗等,以前只能达管贵人用B13世纪欧州有了计时钟,体积大且贵,只有繁华城市和教堂用得起。
后来贵族家里也有了壁钟,再后来17世纪工场技术改造后生产出小而便宜的家用表。
2.进一步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16世纪英国主要的呢制品出口数量收入大增,英国成立了多个如东印度公司的出口贸易公司)3.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四.手工工场分布和发展1.中世纪晚期,主要集中在纺织,造船,采矿,冶金行业2.英国,德国,法国发展迅速3.农业仍然是当时主要产业,西欧还是农业社会五.商人地位提高(例:欧州富格尔家)1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要组织生产,又是商人要销售产品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领域地位显赫,实力巨大,甚至国王要借钱。
3政治地位的变化:政府重用商人,任命商人为财政顾问,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制定,甚至可当市长。
六.16世纪西欧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伊丽莎白为了促进商品生产:1.取消国内关卡2.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来英国工场工作3.政府中重用商人,任命商人为财政顾问,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制定。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bc098e02d276a200292e9b.png)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一、西方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手工工场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
2、发展: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3、特点:①生产规模大,效率高,产量大;②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③生产过程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4、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手工工场。
二、14—18世纪,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发生重大事件文艺复兴(14世纪):1、背景:中世纪的欧洲在天主教会的统治下,神权至上;14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2、兴起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后传播到法、德、英等欧洲其他国家。
3、内容: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的含义─—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与需要;4、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5、性质及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6、意义: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宗教改革(16世纪)1、历史背景:16世纪,德国受罗马教会剥削最严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领导者:马丁·路德3、内容: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3、影响:使英国、瑞士等西欧国家相继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近代科学的诞生(16世纪以后的科学革命)(最早是在天文学领域)1、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3、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提出宇宙是无限的;4、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理性的内涵: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人类社会的法则2、内容(或思想主题):理性;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自由、民主、平等。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6a26df4fab069dc502201df.png)
一、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明朝的时间:14 世纪到17 世纪(西方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等)2.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明朝时中国皇权不断强化,清朝时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同时期西方王权被限制或被推翻了: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限制王权;法国通过大革命推翻王权)①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丞相最早出现在秦朝)②设置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称厂卫。
③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
(是思想文化方面)(一)清朝的起止时间。
清朝的疆域。
(1)时间:1636-1912(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清朝覆亡)(2)清朝奠定了我国现在疆域的基础。
(与今天版图基本相似)。
注意:清朝的疆域比现在中国疆域大。
东北:库页岛、外兴安岭、北部:乌里雅苏台和西北部分领土不在今天的版图内(3)清朝巩固疆域措施:①雍正时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②粉碎了蒙古草原西部准噶尔贵族的分裂活动,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④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二)清朝的闭关自守。
(乾隆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处)1.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①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略;②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交流会引起统治不稳;③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必与外国通商。
3.演变过程:①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②统一台湾后,设立四个通商口岸③乾隆皇帝下令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并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4.影响:使中国不了解世界,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改变此政策;而中国开始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
启示:狭隘保守导致文明衰落和落后,开放才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