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静气功:赋予精、气、神的独特内涵
道家三元功: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
![道家三元功: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6733c503a8956bec0875e309.png)
三元功源于道家,历经七代宗师的精心提炼总结,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完整、系统的功理功法。
它由动功入手,性命双修。
最后以静养完成三炼实功,结成圣胎,以达尽性至命、健德全形的上乘功法。
三元功包括太元功,采元功和养元功,通过三功不同次第的修炼,可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的上乘境界。
此功简单易学,上手快,气感强而明显,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容易掌握,月余便可达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之效。
太元功是以锻炼筋骨、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聚精全神、收发外气为主。
采元功是以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为主,为了更高层次(天人合一、特异功能的开发)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元功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修炼功夫,以养元为主。
太元功预备功,升清降浊定身心双足开立,与肩同宽,略呈后八字,双膝微曲,两手自然下垂体侧,要求头顶白会穴(在两耳往上联线之中点)与会阴穴(前后阴之间凹陷处)和脚后跟中间联线之中点,上中下三点成一垂直线,以自然舒适为宜。
口微闭,舌体自然顶于上腭,用鼻自然呼吸,目视地面三米远处一点,待心情平静下来后,意念由头部开始往下放松全身,直至脚底涌泉穴(在前脚掌三分之一处中间)。
待身体松静后,双手自然抬起,手心朝上,由小腹经胸前缓慢托起至头部上方,有如托着一物,继之翻掌朝下照住百会穴、待头部出现微晕感后,意念由百会穴灌人,通过身经涌泉穴入地三尺排除病浊上气,同时双手经面胸腹下降,落于身体两侧。
接做一卜势。
力推两山双沟通双手掌心朝上由身体两侧慢慢托起至胸齐,双掌心朝胸部往里画弧定于胸前,曲肘,手心朝前,指尖向上。
此时意念双手内劳宫慢慢向前推出至不能再推时,肘微曲,意念劳宫穴,收回双掌至胸前,再向前推出,如此九次日月相交炼真精按上式手掌推出后不动,故平手掌,掌心朝下分两臂宽于肩,转掌心朝里相对曲肘,意念劳宫穴向里合掌至相距10厘米后,两掌用意向外撑开宽于肩,再向内挤合,如此九次。
双手托起星辰月按上式双掌合住后,翻转手掌心朝上,意念有如托起一物缓慢上行于头部上方,接着向外转掌,指尖向后,接做下式,唯有此式只做一次。
意念是调理身体的大药——道教静功修炼最高境界“心到意到”
![意念是调理身体的大药——道教静功修炼最高境界“心到意到”](https://img.taocdn.com/s3/m/8e25f4d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a.png)
意念是调理身体的大药——道教静功修炼最高境界“心到意到”我们在修炼静功的时,很多功法上都提了心到,意到,形到等,做到意、气结合!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功法那上要做到意守,首先要做到心无旁骛,也就是说要除去杂念,先从思想上放松,做到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六触归一”,让身心处在一个极静的环境中,这样气血才能自然的循环!在动功中要用意念引领动作,要求手随心动。
“意念”就是心念。
心里想着好念头调理身体,病就去的快。
心念愈强、意识愈集中,产生的能量越大。
比如,调理肺推气管的时候,心里念着:“气管通”;推血管的时候,心里想着“血脉通”,就能够很快疏通肺气管和全身血管。
无论何病,运心于病处,比如,调理手臂麻木时心想“臂丛神经通”;胃脘疼痛,把手放在胃上想着:“消炎去痛,胃正常”;子宫长有肌瘤,按摩的时候想:“肿瘤消散,没有了”,就能消灭身体里的细菌、病毒,化解包块、肿瘤...。
心如王,病如贼,王至何处,贼便逃走。
当然,不好的意念同样会对身体起破坏作用。
众所周知,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
查出癌症后,由于心里极度恐惧,导致六神无主,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使心跳、呼吸、胃液分泌失控,免疫功能遭到破坏,这给癌细胞可乘之机,迅速繁殖吞噬正常细胞,身体不堪一击。
相反,如果心无恐惧,不把癌症当回事,情况就大不一样,就象我的一位家人,30多年前因为在唐山地震中目睹亲人丧生的惨状后极度悲哀,终日寡言,这情绪在心里积压蔓延,渐渐失声,一年后患上喉癌,但是经过手术、化疗,出院的时候,他的体重竟然增加了3 斤,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们说这是个奇迹。
一次我问他,当时知道这个诊断结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他说:“啥事没有!我就觉得自己是得了一场感冒”!他这种平常心让我感到震撼。
难怪他一顿饭能吃一个大酱肘子,化疗的呕吐反应也挡不住他吃,因为他的胃黏膜只是被药物的毒副作用伤害而没有遭致情绪的破坏,这是他康复的根本,活命的关键。
而同病房的几个喉癌病友手术后一、二年内就都先后病逝了。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eb16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9.png)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修炼精气神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修炼方式,它追求的是通过身心灵的修炼,提高个体的能量和意识水平,以达到身心健康、长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精、气、神是人体最基本的三个要素,也是构成人体功能及活动的基本力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修炼精气神的方法:首先,修炼精气神需要从调整呼吸入手。
深呼吸可以让人们吸收更多的氧气,从而提高气血运行的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修炼气功来达到调整呼吸的目的。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整人体能量的修炼方法,它能够增强体内的气血流动,提高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气功方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通过练习这些气功可以提高我们的气血流动,从而增强精气神。
其次,修炼精气神需要进行身体锻炼。
适当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人体肺活量,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此外,瑜伽、普拉提等也是一些非常受欢迎的修炼精气神的方法,它们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呼吸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增加体内能量。
第三,修炼精气神需要调节心态。
心态是一个人修炼精气神的关键。
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可以通过冥想、打坐、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让自己的思维回归到宁静和平和的状态。
冥想是一种通过屏蔽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的修行方法,可以让我们清除心中杂念,提升我们的意识水平,帮助我们远离烦恼和压力。
此外,饮食也是修炼精气神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健康的食材来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
均衡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粗粮、瘦肉等,尽量避免过度摄入油脂、糖分和盐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此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
最后,社交关系和心理支持也是修炼精气神的重要方面。
道家关于气的名词解释
![道家关于气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4f00b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d.png)
道家关于气的名词解释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道家哲学中。
道家认为,气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万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本力量。
在道家的理论体系中,气具有广泛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
本文将对道家关于气的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天地之气道家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相反而统一的力量构成的。
其中,阳气代表着积极、明亮和阳光的力量,而阴气则代表着消极、阴暗和阴冷的力量。
天地之气指的就是太阳、星辰和大自然中的气息,是源自天地的原始能量。
天地之气是道家修炼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纽带。
通过与天地之气的合一,道家信徒可以获得灵感、智慧和力量。
同时,天地之气也提醒着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人之气在道家哲学中,人之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力量和精气神。
道家认为,人之气是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关键,也是修炼道法的重要基础。
人之气分为天生之气和后天之气。
天生之气是指人类在出生时所具备的先天能量。
这种气质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气质和体质。
后天之气则是后天通过修炼、锻炼和饮食等方式所获得的气息。
道家强调养生保健,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度的运动来调整人之气,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三、道之气道家认为,道是整个宇宙的本源和根本。
道之气是指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超越性的力量,它无处不在,无形无象。
道之气是道家修炼的目标和追求,也是实现个人内心平静和超越的关键。
道之气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力量,无法凭借物质世界的限制来描述,只能通过感知和领悟来体验。
修道者通过冥想、打坐和内观等方式,逐渐领悟和体会到道之气的存在和力量。
通过与道之气的合一,修道者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地。
四、神仙之气在道家哲学中,神仙之气是指修炼者所获得的超凡能力和灵性气质。
神仙之气超越了人类世俗的局限,具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力量。
神仙之气是道家修行者所追求的境界和目标。
神仙之气通过修炼和悟道达到,它从内心到外在的彰显都不同于凡人。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意思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bce62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a.png)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意思二五、内功形意拳既为内家拳,练形意拳就要会发内劲儿。
欲发内劲儿则必先练内功。
练内功的主要方式是练气。
练气时必须符合人的生理自然。
拳经云:“内功之传,脉络甚真。
不知脉络,勉强行之,则无益而有损。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千变万化,不离乎本。
得其奥妙,方叹无艰。
电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 脉络为人体内真气运行的轨道,练气而不懂脉络,犹如兴修水利而不明白江河分布,水势之大小,盲目行之,没有不出毛病的。
人身脉络主要的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其中最根本的则是前任后督两脉。
任脉在前,起于承浆穴沿喉头,胸骨柄、剑突、直下至阴前高骨。
督脉在后,起于尻尾(尾巴骨),上至命门(与肚脐,前后相对),再上至夹脊(背后两片扇子骨的正中)过大椎、泥丸(即百会穴)下印堂至人中而止。
小腹正中为气海,武术家也叫它丹田,它既是人体的中心,又是人体经络场的重要场源,气聚于气海之后,就会沿经络运行。
额上正中谓之天心。
气自尻尾上升经百会沿任脉而下聚于丹田,丹田气足则化而为神,自天心出,二目即芒可射人。
崂山道士匡常修有云,“神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即指此也。
肩头正中为肩井穴,肘头分中为曲池穴,此二者为周身发劲之所。
散打中之所以有“点肩井”和“打曲池”等手法,即以制止对方之发力也。
既明脉络之后,还须讲究姿势,此即气功中所谓“调身”是也。
正确的姿势才能有助于内气按正确的轨道运行。
对于姿势,拳经中有明确规定:“头正而起,背圆而正,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足竖而稳,膝曲而伸,档深而藏,胁开而张。
”形意拳内功虽有坐功,站功,行功之分,但仍以站功,行功为主。
上边一段话主要是针对站功讲的。
可是无论练哪种功,在姿势上都应正头起项,壮面凝神,肩松胸出背圆,前身微微有收敛之形,此乃练内功之真正诀窍。
形意拳内功的呼吸法,即“调息”,是用的逆腹式呼吸,也叫“后天法”。
气路是走的“混元气”而不是“经络气”。
动意功——静功功法
![动意功——静功功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9ad4c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2.png)
动意功——静功功法《动意功》功法,动静结合,即练动功⼜练静功。
性命修,打开⼈体智能库,融化⼈体的“雪⼭”地带,开发潜能,祛病健⾝。
下⾯主要谈⼀谈动意静功部分的内容。
动意功的静功和动功,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在练功⽅法上是形、⽓、意、神,表、中、⾥同时并练,但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动意”两字在静功中的重要性与应⽤。
动意静功的特点:压⽓。
练这套功是⾃然呼吸,但是我们在这讲⼀点⼩功法。
⼀开始吸⽓时,意想⽓从肚脐进⼊吸到命门内侧,呼的时候从命门到肚脐,但意念不要呼到肚脐外⾯,这样反复练3-9次,当练到⼀定的阶段,也就⾃然⽽然地配合上了呼吸。
因为⼈体的丹⽥部位时刻都在进⾏着升降开合,这就必然要影响⼈体的呼吸。
但是,⼀开始练功时,不要强制性的呼吸,应始终把握住“松静⾃然”,否则容易导致⽓泄。
在练静功时,坐好放松以后,利⽤这个⼩功法,把命门部位的⽓机调动起来,等它发热了、跳动了,这时⽓可能会沿督脉上⾏,这时你的意念⼀定要向下压⽓,把⽓机压到尾闾,使尾闾这⼀带⽓机充⾜,当尾闾这⼀带发热了,⽓机充实了,它再返回来向上的⼒量就⼤拉,这叫反冲⼒。
也就是我们动意惊动在练法上启动⽓机快,出功快的⼀⼤特点。
也就是我们动意静功在练法上和其他静功有着截然的区别点。
有很多的功法普遍主张向上领⽓、引⽓,⽽动意功则主张向下压⽓。
如果直接提⽓,按中医的道理,就会造成⼈体上盛下虚,上盛下虚⼈则⽆根。
所以,我们这种练功的⽅法,正符合中医理论上盛下虚的主张,也符合武术、⽓功中所提倡的上虚下实、⽓沉丹⽥。
在坐静功时,不是把⽓引向头部,⽽是应⽤了处处截击的⽅法。
什么时候不内部的⽓机压的⾃⼰能跳动起来了,⽓就充⾜了。
⽓机也就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才挖掘了潜在的能量,在应⽤到给⼈发⽓治病时,才能⽤之不竭,才不⾄于疲乏。
那么,怎么截呢?如果在练静功过程中,命门部位跳动起来了,这时,我们不能让⽓向上⾛,要⽤意识把⽓向下压,使下部的⽓机充实,当⽓满了以后,再也压不住了,不然要产⽣⼀个“反冲⼒”,⽓冲过命门可能⼀下达到脊关。
老子静功——呼吸入静法
![老子静功——呼吸入静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d543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8.png)
老子静功——呼吸入静法老子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养生家。
《史记》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益寿也。
”司马迁认为,老子的长寿得益于他的“修道”。
《列仙传》也说:“老子好养精气”。
在《道德经》中,老子不但提出了“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归根复命”等重要养生思想,而且还多处述及特定方式的气功修炼。
由于《道德经》对具体修炼方法语焉不详,且其文字简约玄奥,并常将养生同处世治国等相提并论,相互发挥,故令人难于窥其堂奥。
本文拟对老子的具体养生方法作些探讨。
《道德经》中比较明显涉及具体练功方法的是第3章、第6章和第10章、第16章。
其中,第10章和第6章涉及的是一种利用呼吸引导入静的静功。
用呼吸引导入静的静功第10章和第6章均涉及用呼吸引导人静的静功,第10章记述得更明确一些。
第10章一开始便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内容,意为一定要将神(营)和形(魄)统一起来,使之不分离。
这是老子提出的修炼目的和要求。
形神统一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
因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论》),“人之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形也”(《养性延命录》),如果形神分离,将会导致生命的衰竭和死亡,而形神统一,则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那么应如何实现形神统一呢?本章第2句“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便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它告诉我们,实现这个要求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呼吸来不断引导主体入静。
将意识活动集中起来专注到自己的呼吸运动,做到神息相依,神息相住,这不但能斩断主体与外界的联系,而且也能使主体的呼吸运动变得均匀柔缓,正如古人所说的:“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
”(《道乡依》)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呼吸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节律发生器,呼吸节律的兴奋几乎扩散到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对自主神经的影响尤为明显。
炼精化气最简单的动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炼精化气最简单的动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12b84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6.png)
炼精化气最简单的动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炼精化气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修炼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技巧,将体内的精气转化为气能量,进而提升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和气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武术和冥想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最简单的炼精化气动作,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并实践这项修炼技术。
通过合理的练习,我们可以有效地调节呼吸、激活经络、增加体内能量、加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炼精化气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平衡和内心宁静也有积极影响。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炼精化气的背景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两个简单而重要的炼精化气动作。
针对每个动作,我们将详细描述其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动作的重要性,并强调炼精化气的简单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实践,读者将能够掌握最简单的炼精化气动作,从而享受到来自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以了解更多关于炼精化气的有用信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章开头的部分,主要是为读者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具体内容如下:- 1.1 概述:对炼精化气的意义进行简要概述,说明其在身体健康和修炼中的重要性。
- 1.2 文章结构:说明本篇文章的目录和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 1.3 目的: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指出要论述的主题和要达到的效果。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用来详细介绍炼精化气最简单的动作。
根据目录中的内容,正文部分可以分为动作一和动作二两个小节,分别描述这两个动作的具体方法和要点。
具体内容如下:- 2.1 动作一:详细描述第一个动作的具体步骤和动作要领,包括姿势、呼吸方式、意念等相关要点。
气功有哪些流派
![气功有哪些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0b5a03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2.png)
气功有哪些流派气功有哪些流派气功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百家争鸣,气功有了新的发展,对于气功运动的派别非常的多,我们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具体的派别的代表功法是什么?下面就跟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气功的派别吧!中国古代气功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发展很快,出现了多种练功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有道家、儒家、释家、医学、武术和俗家六大门派,对后来传统气功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道家气功1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在代表著作《道德经》中写有:“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内容,除了反映老子的哲学观点,也讲述了练功的方法。
庄子在《刻意篇》中专讲古代气功的内容,如“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所举彭祖,相传是殷商时人,享寿800岁(当时60天为1岁,800岁相当于现在130多岁),为长寿代表人物。
道家气功的特是:主张清静无为,重视养生,运用“吐纳”、“导引”、“守神”的方法进行练功。
其代表功法是华山十二睡功,彭祖导引法,内丹术等。
2、儒家气功儒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又一大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代表著作《论语》中写有:“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这可能是孔子的一种练功体会。
孟子对儒家修身养性也十分重视,他有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反映了孟子练习气功的切身体会。
孔子有一位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向孔子报告自己创编“坐忘”的练功体会,引起了孔子极大兴趣,并在儒家学派中推广。
所谓“坐忘”,就是在静坐时,要求做到忘掉一切,甚至连自己的肉体也不知存在的程度,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气功中静功的起始。
儒家气功的特点是:以静坐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气功入静三境界平静、心静、神静
![气功入静三境界平静、心静、神静](https://img.taocdn.com/s3/m/9adc2e50f01dc281e53af002.png)
气功入静三境界:平静、心静、神静练气功,讲究要入静。
练功者能否很快入静,以及入静程度的深浅,是一个人功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入静,是人体一种精神上的保养。
人在入静中,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也叫做精神维生素)。
入静也是心灵的净化过程。
我体会到,入静和人的道德修养是水乳交融地联结在一起的。
我国的传统养生理论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中又首重养德。
入静的程度,其实是人的道德水准的一个标志。
仔细区分,气功入静有两种:一是一时入静,一是长久入静。
一时入静也可称为小入静,即练功时或接受气功治疗时排除杂念,使大脑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心静意定,全神贯注,忘记自我,外在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进入一种似醉非醉、若有似无、恍兮惚兮的功态。
小入静一是可以使脑电波稳定;二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三是可降低血中乳酸浓度,因而可迅速消除疲劳,收到显著的健身效果。
进入功态后,患者和练功者才能更有效地接受气功师的信息和导引,进行体内调整,而达到健身和祛病的目的。
长久入静也可称为大入静,即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都在入静的状态中。
只有一时之静而没有长久之静,气功祛病健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练功时,你可以屏除杂念,但练功以后回到现实中,却热衷追逐名利,斤斤计较,名利得失,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就嫉妒忌恨,觉得自己受了冤屈就悲愤交加,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拍桌子瞪眼,大发雷霆,练功时的入静效果会被冲得干干净净。
气功入静,既要讲求一时入静,更要修炼长久之静,而把长久入静作为奋斗的目标。
长久入静可分为三个境界,也即三个层次,即平静----心静----神静。
平静平静,是长久入静的低级阶段,是练功入门的起始。
平静,似乎十分简单,但要做到也不容易。
人生活在世界上,心理上是很难平静的。
就如同大海一样,真正风平浪静的日子是很少的。
社会生活错综复杂,变化万端。
人就像湍急黄河中的一页扁舟,在不断地同激流险浪搏斗。
你一会儿遇到困难,一会儿遇到挫折,一会儿遭逢危险,时不时被人暗算,免不了蒙受冤屈,“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不如意事常八九”。
从放松到炼神,道家秘传静养行气六步气功
![从放松到炼神,道家秘传静养行气六步气功](https://img.taocdn.com/s3/m/2d94ee9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5.png)
从放松到炼神,道家秘传静养行气六步气功静养行气,以通周天,是练静功的基本要求,也是气功锻炼向高深境界发展的首要关键。
古今练功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功种功法。
作者在整理研究古今各家有关静功功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练功实践经验,提出静养行气六步功法。
按此法学练,可疏通全身经络气血,加速内气循任、督及十二经脉通畅运行,培养人体之精、气、神,又可避免练功出偏差。
实践证明,不少严重慢性病患者按此法锻炼不久,即可出现气通大、小周天,并随之食欲增进,睡眠安宁,从而逐渐治愈多年顽疾,恢复健康。
本功法分为六个步骤依次进行。
全套功法是有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每一步都互相衔接、一环扣一环。
因此,练功时必须循序渐进。
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自我锻炼,要求做到意、气、形内三合。
即意息相随,以意引气,疏通全身经络,最后进入适怡虚无、“与天地同体”之境界。
这是本功法之特点与要求。
现将六步功法分述如下。
1、端正姿势、全身放松练功开始,首先要求心情舒畅,大脑安静,以一念代万念,排除杂念,思想集中。
按练静坐和站桩的姿势要求,做到头正身直,虚灵顶劲,舒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膀,脊柱成轴,两腋松开,舌抵上腭,面带笑容,两眼垂帘,鼻尖对脐等。
接着进行全身放松,即先用于轻轻拍打头部、胸部、腰腹及手臂、大腿,使之放松,或可用震颤手脚之法引导全身放松;继则意息相随,以意引导全身逐步逐段地放松,从头至脚,由表及里,使全身皮肤、肌肉、神经、血管、脏腑等都放松。
同时,意想那一部位放松时,呼吸亦随之配合,呼吸自然,吸气时想静,呼气时想松。
通过这样的放松训练,使内气得以运行,可感到周身轻松舒适,从而逐步产生得气感。
于此同时,由于心里只想着全身放松这一念头而代替了其他千万念头,故还可使杂念逐渐排除,使大脑逐渐入静,从而有利于练功入门,又可避免出偏差。
实践证明,不少练功出偏差者,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懂得或没做到全身放松,以致当内气自丹田发动后,出现气机乱窜或憋气、胸闷等。
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
![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e5cf7bd16f1aff00bed51ee2.png)
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一种用于搏击的技术。
拳有内家、外家之分;拳的种类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共同的一点是必须有技击的含义。
不能用于技击的,就不能称之为拳。
拳是一种载体,它可以去承载不同的思想、文化而变成独具特色的拳种。
在当今社会,拳更赋予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拳是技术,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须区分于操或舞蹈,它一定在吻合人体的生理基础上,有非常完美的运动曲线,才能体现拳术的魅力。
所以对任何拳术都有“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之说。
而“太极”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华夏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太极图是对太极形象而又贴切的概括。
从太极图上看:太极呈一圆,圆中有黑白两部分,俗称“阴阳鱼”,两鱼互抱,循环往复;白鱼中有一黑眼,黑鱼中有一白眼,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它维系了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太极拳中必须能够体现出太极的阴阳之理,需知道如何通过在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阴阳变化和阴阳互变,要知道如何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太极拳就是把这个太极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为太极拳的,就是用拳作为载体、用动作来展现太极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极拳称为“哲拳”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既然被称为“太极拳”,她必须包含了“太极”和“拳”的两层含义,也就是必须把太极的阴阳之理融入到拳里面,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太极拳。
而不是缓慢地做一些看似打拳的动作就是太极拳了。
所有太极拳的经典拳论上说,太极拳是根据“太极的阴阳学说,结合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融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创立的。
所以说太极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极的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为生理依据,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为练气的方法,以武术拳架为载体的一种性命双修的拳法。
另外,我们再看太极拳著作的经典理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为:节节贯穿、不丢不顶、以柔克刚、避实就虚、等等。
据以上所述,练太极拳或教太极拳必须要搞明白的几个原则:一、每一个动作必须能够完全符合经典拳论和太极拳创立时的原理要求,即每招每式应具有太极阴阳之理,周身上下、手脚身背处处皆应虚实分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不断转换。
道家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道家气功疗法六字真言](https://img.taocdn.com/s3/m/9565ea4202768e9951e7389c.png)
道家气功疗法六字真言*导读: 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
即:松、静、自然。
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
静是排除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
即:松、静、自然。
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
静是排除杂念,情绪安定。
自然,是呼吸、动作纯任自然,不憋气,不用力呼吸,动作轻松舒适自然大方。
姿态端正,两足平站开立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虚腋,沉肩膀坠时,目平视而反观,屏息体会脉搏之跳动,待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驰,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轻微摆动,松弛如肉之欲坠。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就吸气时引天空之清气,进入肺中,胸部扩张压迫横膈膜下降,则小腹自然隆起。
本功法先吐后纳。
以念字为吐,呼气尽。
呼气时,开口读字用提肛收腹缩肾之力压出各脏腑之浊气。
初练时,为了调整口型,可发出大声音,待把口型练熟能调动内气时,则呼气读字诀,吐气如微风习习不使耳闻,这一点很重要。
待该经络中之浊气全部吐尽,则两唇轻闭,舌抵上腭,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气开始吸气的过程,横膈膜随吸气之势向下扩张,小腹隆起,吸气纯任自然。
吸气尽可用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气读字,每个字连做六次后,做一次调息。
练六字决,吐气时任其自然,足踵不着意,只用吐浊纳清调整气机,通任督二脉,也叫吐纳法。
3、各读字、口型的练法(1)嘘字功发音:嘘XU阴平,音需读希迂。
口型: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伸,舌的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
动作:两手叠于小腹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则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内外劳宫相对,以鱼际穴压在肚脐上,劳宫穴对下丹田,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开始呼气读嘘字,呼气尽,再自然吸气,可做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呼气并读嘘字。
道家台州南宗伍止渊大师“虚实静功”
![道家台州南宗伍止渊大师“虚实静功”](https://img.taocdn.com/s3/m/598e403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f.png)
道家台州南宗伍止渊大师“虚实静功”道家台州南宗伍止渊大师“虚实静功”道家南宗”虚实静功”人元阶段伍止渊张剑鸣一、虚实静功理论道家气功原本无派,到了唐宋以后,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派;东派陆潜虚,从意守后丹田(夹脊)入手;西派吕纯阳,从意守外丹田(体前膻中到神阙之间一尺五到两尺的地方)入手;南派张紫阳,从意守中丹田(脐内前七后三,亦即中宫)入手;北派王重阳,从意守上丹田(即眉心)入手。
他们以入手方法不同而分为四大派。
道家气功虽分为四派,但它不是派系的分裂,而是为了普及。
因为它们都是以老子的“清静、无为、自然”和“毋忘毋助,若存若亡”作为功法的要领的。
所以“三千六百门”、“七十二种道”都不出四大派的范围,也都是从意守四个丹田人手的。
四派功法虽异,但一旦入门,功夫渐长渐进,后来都会相继贯通。
“神气合一”,便是这贯通的开始。
因此,四派都有“得一万事毕”的说法。
五十年代中期,经由上海市卫生局陈涛同志的介绍,我与其他七位同志到黄岩向伍止渊大师学气功。
伍止渊是南派张紫阳的嫡系后裔,他传授的气功,即虚实静功。
关于我练功的经验和心得,详见“练气功二十八年”一文。
(一)虚实静功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天之先”阶段,就是未始之始、未身之身的阶段。
什么叫未始之始、未身之身?就是当母亲怀孕前的一刹那,也叫“父母之于穆初”或“无极生”,它无形无质,所以也称为“天元阶段”。
这阶段是比较渺茫的。
第二阶段:“先天”阶段,就是母亲怀孕后的阶段。
这阶段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乾坤坎离)”的阶段。
当人的生命开始时,即生八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中所说“八脉者,大道之根,先天一气之祖”,就是指的这个理论。
这胎儿阶段,也就是先天。
胎儿在腹胞内,靠母体血液营养,以母息为息(胎息),渐长渐大,十月期满出生。
这就是先天阶段,也叫做“地元阶段”。
第三阶段;“后天中的先天”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前的这一阶段,也叫做“人元阶段”。
道教气功口诀和入门心法
![道教气功口诀和入门心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948a8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57.png)
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世伟丈夫。
日月同明永永存,乾坤并老壮玄都。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倒置颠。
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心诚则灵,信则灵。
气功定义:气功是一门研讨人体在特定意念主导下,进行身、息、心自我调练,通过淡泊虚无、导气益真以达到看病、保健、调能、延年意图的办法和理论的科学。
气功,古人称扶引、吐纳、练气、静定、参禅、炼丹、摄神、养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朴归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为内在及宗派习气而改易。
如今,它以涉及到今世的人体科学、医学科学、健身科学、古今哲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武技学、精神学以及宗教、历史、国防、杂技等多方面范畴。
气功最基本的意图便是强身健体,进一步的意图便是济世利人。
《黄帝内经》云:正气常存,邪不行干。
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训练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
咱们道家文明中最主要的思维是:盗六合,夺造化,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意图。
道家养生重三宝。
三宝者:精、气、神也。
道家长生法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向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资料。
精气神三者是彼此关联、彼此转化的,三者是不行分割的主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
气功训练归根结底便是这个根本。
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
一、练功要有三心———恒心、诚心、决心。
二、练功要具备三个条件————松、静、天然。
三、练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形正则息调,息调则心静。
练功的关键在于调心,静便是练功,恍恍惚惚的虚静态即为气功态。
致虚极,守静笃。
长生无妙药,只在一静中。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定是深度的入静态,慧是可以洞彻世界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彻大悟。
静,是练气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气功发生超凡能力的必修手段,无论什么功法最终都要归结到“静”上。
心中无物为虚,想法不起为静。
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气功的名词解释
![气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ab8e8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9.png)
气功的名词解释气功,作为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广为人知。
然而,对于气功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气功的含义,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气功的真正内涵。
一、气功与身体修炼在传统的理解中,气功主要是一种身体修炼的方法。
它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以达到调节体内气场、提升健康和增强体能的目的。
气功重视不仅是对外界气场的吸收,更强调调和心身之间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和谐。
气功的核心是修炼内气,即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通过专注和调整呼吸,使其运行畅通,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二、气功与心理修炼除了身体修炼外,气功还强调心理修炼的重要性。
在气功的修炼过程中,人们需要保持专注和冥想,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内外环境。
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气功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并且增强情绪稳定性。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气功的心理修炼部分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三、气功与能量治疗除了对个体身体与心灵的修炼以外,气功在能量治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气功理论,人体的气场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调整和疗愈。
这些手法可以用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清除疾病或病理性的气场干扰,以达到促进健康、辅助疗愈的效果。
气功的能量治疗功能,使其成为一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替代疗法,尤其在一些慢性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气功与精神修炼值得一提的是,气功不仅仅是一种对身体的修炼,更是一种涉及到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修炼。
通过气功的修炼,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觉知能力和心灵境界,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和全面发展。
气功修炼者可以通过专注与冥想,提高自己的内心平静与坚韧,培养正念与正能量。
这种修炼方式,有助于人们培养宽容、慈悲和积极的心态,以及更为深入的人生哲学思考。
五、气功与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
![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3cfc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2.png)
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道家强调修炼养生,注重养精气神。
养精气神是指调养人体的精神和能量,使人保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气血旺盛。
下面将介绍一些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
一、修养心态道家认为心态的平和与安宁是养精气神的关键。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摆脱烦恼和压力。
可以通过冥想、静坐、打坐等方式,让思绪平静下来,保持内心的宁静。
此外,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不争不抗,遇事淡然处之,不给自己增添过多的负担和烦恼。
二、调节饮食道家注重饮食的调节,认为养生之道在于饮食节制。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
饮食应符合自然规律,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和添加剂的食物。
道家还认为,饮食应有节制,不过饱、不过饥,保持适度的饥饱感,避免过度负担消化系统,影响精气神的调养。
三、适度运动道家主张“行气养生”,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加体内能量的流动。
道家推崇太极拳、气功等柔和的运动方式,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达到调和阴阳、养精气神的效果。
此外,道家还主张与自然界的亲近,可以选择户外散步、登山、打太极等活动,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增加身心的愉悦感。
四、保持良好的作息道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节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早睡早起、有规律的作息可以调整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增加精气神的储备和稳定。
此外,道家还主张午睡,午睡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疲劳,提高精力和注意力。
五、修炼内功道家修炼内功是养精气神的核心方法。
道家内功修炼主要包括炼丹、炼精、炼神等修炼方法。
炼丹是指通过呼吸调节、运动锻炼等方式,将自身的能量转化为精华,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
炼精是指通过戒欲、戒烟酒等方式,保护和积累精华,增强身体的活力和抵抗力。
炼神是指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意识和境界,达到心灵与精神的升华。
养精气神是道家养生的核心理念,通过修养心态、调节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修炼内功等方法,可以达到养精气神的目的。
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
![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2c77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9.png)
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修炼身心、调整生活方式以及修行道德等方面来达到养精气神的目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
首先,道家强调调养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
在道家修炼中,心态的平稳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练习呼吸法可以帮助调整呼吸节律,缓解紧张情绪,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入量,促进身心的放松和平衡。
此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也是养精气神的关键。
道家推崇节制饮食,尤其是忌口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引起体内脾胃的失调。
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足够的精力。
其次,道家修行注重心性的培养与修炼。
道家提倡自我修养,倡导内省反思,培养超脱世俗的心性。
修行者可以通过坐禅、打坐等冥想方式来沉淀心境,提高专注力和内心平静的能力。
默念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可以帮助修行者修复心灵,增强智慧和悟性。
此外,养成行善积德的习惯,对他人多一份关心和理解,可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善意,从而帮助修行者培养宽容、善良的道德心。
再次,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离不开身体锻炼和运动。
道家注重保持身体的活动性和柔软性,以达到身心的协调和平衡。
拳术、太极拳、气功等都被认为是非常有效且受欢迎的道家体育活动。
这些运动形式涉及到呼吸、动作、心理意象等多个方面,通过特定的方式和节奏来强化身心之间的联系,达到调整身体能量和气场的效果。
此外,自然散步、静坐等运动方式也是养精气神的好方法,它有助于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灵敏度,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
最后,道家还倡导与自然界保持联系,感受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在自然环境中行走、呼吸新鲜空气、观景听音等都是道家修行者常常从事的活动。
除此之外,阅读有关自然的书籍、观看自然纪录片、种植花草等都是帮助修行者与自然界相亲近的方法。
这样的互动可以使修行者充盈精神,并赋予他们智慧和灵感。
综上所述,道家养精气神的方法主要包括调养身心、修行心性、身体锻炼和与自然保持联系。
南怀瑾:道家讲究“精气神”
![南怀瑾:道家讲究“精气神”](https://img.taocdn.com/s3/m/c6fb39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f.png)
南怀瑾:道家讲究“精气神”道家所讲“精气神”,拿现在的观念来比喻,就是物理上的“光热力”,神就是光,精就是热,气就是力,力量。
古代圣人研究生命,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只是地区不同,像印度、中国或者欧洲,表达就两样。
生命存在,在佛教的唯识里头叫“暖寿识”,同“光热力”或者“精气神”没有两样。
佛教的这个“识”,有时候中国佛学把两个字连起来叫“神识”。
换一句话,不管你怎么表达,这个生命是一个东西,各家表达的方法不同。
这个地球的生命,地球的文化,一切靠太阳的光明“神光”所照。
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变成地球的热能。
地热由地球的中心再上升出来,回转来能够生长万物,所以“神光化气,气化精”,凝结起来。
我们要把这个生命恢复,使青春常在,就要走相反的路。
我们的肉体是有形的东西,先要把有形的精,有形的东西,修炼变成有形无形之间的那个气,然后再进一步,把有形无形之间的气,修炼回到那个形而上的神光。
能修到这个地步,寿命是可以长存的。
不过,人到了老年,身上的所谓“上药”的本钱没有了,因此道家方士派,又产生一种方法叫做栽接法。
如果老年人懂了这个方法修炼,也可以返老还童。
不过大家不要听了就抱很大的希望,所谓有人成了道成了仙,都是听说的而已,最后访问结果,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你们去看古书《抱朴子》,那是道家正统的书,葛洪写的,神话特别多,所以说,不说神话不叫做道家。
但是道家这个理论绝对是正确的,我可以说保证是真的,只是人不容易做到。
原因是什么?修道家有一个条件,“善行为先”,要多行善事功德,只顾自私在那里打坐修道,不肯为他人做一点事情,那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不会成就的。
我常常说修道的人最自私,两腿一盘,眼睛一闭,说我要修道,不要吵我,什么事情我都不管,万缘放下。
拿万缘放下这一句话逃避现实,实际上他什么都没有放下,他最大的欲望摆在前面,就是想长寿。
道家的老祖宗老子讲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把自己摆下,先为人,不怕你不活着;如果先自私为自己,最后你先走路。
气功内涵的理解
![气功内涵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f50bd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a.png)
气功内涵的理解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和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家和佛家思想,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识来调和身心,平衡生命能量。
气功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 气功是修炼气的功法:气是生命的能量,通过气功的修炼可以增强和调和人体内部的生命能量,以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2. 气功是调和阴阳的修行:气功强调阴阳的平衡,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平衡的阴阳相联系。
通过气功的修炼,可以调和阴阳,使身体内部的能量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3. 气功是修炼心和意识的修行:气功修炼注重意识的调控和心理的平和。
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修炼身体姿势等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
4. 气功是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修炼:气功修炼注重与自然界的互动和与宇宙能量的联系。
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吸纳天地的气息,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的境界。
总的来说,气功的内涵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识来调和身心、平衡生命能量,以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修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静气功:赋予精、气、神的独特内涵
*导读:从中国历史渊源上看,道家静气功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
但又赋予其独特的内涵。
一、古代不同学说对精、气、神的注……
从中国历史渊源上看,道家静气功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
但又赋予其独特的内涵。
*一、古代不同学说对精、气、神的注解。
1.《周易》的气凝聚,气魂游散说。
《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
2.古典哲学的心志说。
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
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
3.传统医学的精气与精神说。
古典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
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
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泄漏。
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
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
*二、道家静气功的精、气、神独特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与医学的精神与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
道家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
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
---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
---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
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
---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
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静气功修炼的能源。
在静气功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
---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
---先天之神:但就静气功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
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
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
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精、气、神本是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在*道家养生学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
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
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这里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武当师行功夫馆撰稿
201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