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04T14:21:39.7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作者:欧君娣
[导读] Hp感染对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评估胃癌发生与预后的潜在指标。
(上海普陀区利群医院上海 200063)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为B组,并从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80例为C组,使用碳14呼气试验和血清抗Hp-IgG检测三组的Hp阳性率,A组患者均随访3年,对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三组的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A组的Hp阳性率高于B、C两组(P<0.05),B组的Hp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中Hp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大于Hp阳性患者(P<0.05)。结论:Hp感染对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评估胃癌发生与预后的潜在指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碳14呼气试验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08-01
胃癌是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于首位的消化道肿瘤,胃癌在发病早期及癌前病变时的症状较为隐匿,且无明显的临床特异性,当症状比较明显时已经进入晚期,此时的预后较差,因此如何做好胃癌早期的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对Hp感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p感染在胃癌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A组,另从同期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和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各选取80例为B组和C组。A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8~82岁,平均(58.3±4.5)岁。B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35~80岁,平均(56.2±5.0)岁。C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6~78岁,平均(56.5±5.2)岁。三组的以上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使用碳14呼气试验(14C-UBT)检测三组的Hp感染情况。
14C-UBT法:三组受试者均在空腹状态下口服14C胶囊1粒,保持安静状态25min,指导患者向CO2集气瓶内吹气,待瓶中液体由紫红色转为透明时则停止吹气,若吹气时间>3min则瓶内颜色未完全褪色则停止吹气,之后向瓶内加稀释的闪烁液4.5mL,放入Hp测试仪(重庆九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以14C-UBT≥100dpmm/molCO2%为阳性。
80例胃癌患者中有46例行胃癌根治术;21例行姑息性切除术;5例患者行胃空肠吻合术;6例联合脏器切除,包括4例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2例联合脾脏切除。所有患者均实施同步放化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同时给予药物基本治疗,如预防感染、稳定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的Hp阳性率,A组患者均随访3年,对比A组中Hp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19.0,计数以(%)表示,比较为χ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的Hp阳性率比较
三组间的Hp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A组的Hp阳性率高于B组、C组(P<0.05),B组的Hp阳性率高于C组(P<0.05),见表。
2.2 生存率比较
A组患者中50例Hp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2.00%(21/50),30例Hp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6.67%(20/30),Hp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Hp阳性者(χ2=4.566,P=0.033)。
3.讨论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其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Hp感染、吸烟、慢性胃炎及胃溃疡迁延不愈等因素均是导致胃癌发生的相关因素,而Hp感染被共认为是胃癌形成的致病因素和制动因子之一。
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三组的Hp阳性率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C 两组间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B组更高(P<0.05),且A组中与Hp阳性者比较Hp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更高(P<0.05),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Hp能够通过侵袭胃组织,造成胃粘膜的炎症,发展成为慢性胃炎,造成胃粘膜肠上皮化增生和异性增生,导致胃部的癌变,而慢性胃炎也被认为为癌前病变,因此Hp感染与胃癌癌病之间的关系是微生物感染引起宿主的慢性炎症反应,继而导致癌变的一个过程。有研究表明Hp感染可削弱正常组织细胞的粘附性[3],破坏正常组织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屏障,加速癌细胞向深部组织的转移,增加癌变组织的治疗难度,从影响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Hp感染是胃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并对胃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可将其作为胃癌发生与预后的潜在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赵君,胡沛臻.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分析及幽门螺杆菌筛查的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5):743-746.
[2]帕提玛?阿布力米提,节阳华,谢新梅,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5):546-549.
[3]朱卫华,刘继斌,林兰.胃癌相关甲基化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