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们在学校上学有义务教育法保护,我们的父母上班有劳动法保护,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盜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说明()
A.法律只与我们学习有点联系 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作为一名中学生,下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 )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义务教育法③居民身份证法④劳动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这是因为( )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前的生活服务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③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要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实现中国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5.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下列案例中,能够体现法治这一要求的有( )
①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逮捕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③刘晓利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演唱会的门票④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列做法中,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
A.居委会组织文艺晚会迎接国庆节。

B.李敏和同学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D.刘伟网购了一本复习参考书。

7.2017年12月6日,“百名红通人员”第28号李某回国投案,李某系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国税局原工作人员,涉嫌合同诈骗罪,2013年8月逃往加拿大。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重要特征是( )
A.具有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功能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8.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表明法律( )
A.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维护社会秩序
C.只负责对社会成员进行劝诫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9.《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33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 ) A.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B.保护公民的财产收益权
C.对人们的行为起保护作用D.保护公民的财产使用权
10.如图漫画表明法律的作用有( )
①规范着人们的行为②指引、教育人向善③制裁严重违法行为④维护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陆川县的张某因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这表明
( )
①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②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③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2.近年来,校车安全、校园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 )
①我国没有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④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有四大保护防线,分别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回答13、14题。

13.漫画《言传身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B.司法保护C.家庭保护D.法律保护
14.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下列做法中,属于学校保护的有( )
①爸爸带梦薇去看望孤寡老人②某新闻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不公开可能判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④学校开展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15.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下列有助于我们远离违法犯罪的有
( )
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②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③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④在心中铭刻法治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简答题
16、严格失信惩戒学会依法办事(28分)
近年来,为了破解“失信惩戒执行难”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并联合多部门频出高招。

响应最高法院规定,两年前,山东潍坊市委市府就发布了《关于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意见》。

对失信人员的出行和消费行为上列出了明确的禁止项目,其中一条就是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明确要求“四类失信人员的子女不允许就读于民办学校”。

2018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某校在“市外考生”报名要求中增加了一硬性条件,那就是“报名考生的家长必须没有失信记录。

”对此,有人质疑:家长有失信记录就将孩子“拒之门外”,这会不会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
1.列举上述材料中体现出的“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12分)
2.踏入社会诚信做事。

当前就要培养“与法律同行”的意识,为此,你准备怎么办?(16分)
17.法律伴我们成长(18分)
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针对校园暴力发布案例,明确成年人遇到未成年人欺凌弱小,制止无效,可以对正在施暴者进行正当防卫,不应视而不见、路过不管。

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带头,四级检察院1796位检察长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级检察院专设未成年人检察机构。

(1)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9分)
(2)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样做?(9分)
18、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校园欺凌预防及事后处置等问题,给出了明确规定。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杜绝校园欺凌事件,提高广大师生“杜绝校园欺凌”意识,我校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教育活动。

请你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9分)
参考答案:
1---5AABCB 6---10CBDAC 11—15CBCDA
16.(1)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⑤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⑥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2) 答:①坚持依法办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应当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

④树立法律意识,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17.(1) 答: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 答:①树立法律意识,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②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③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青少年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18. 答:①加强对未成年的特殊保护,构筑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②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③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④树立法律信仰,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⑤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合理地调节和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