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
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
e
n n e n e n )(2)(22121-=
-=
∆λ
λ
λ
λ
φ
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
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
θ
λθλn n L 2sin 2≈
=
(θ 很小)
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
2
21
122θλθλn n =
,所以
2
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
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
>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
2n 2e = k λ,k = 0,1,2,3…
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 λ,则2
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
2
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
2300=⨯
=λ∆e ,则λ = 539.1nm 。
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 (n >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速度为c ,路程r
,光程
λ
图
13-1
n 3
图13-2
为r ,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n
λλ=
',速度为n
c =
v ,路程r ',光程为n r '。
在相同时间t
内,走过的路程r = ct ,t r v =',所以r r '≠,r ct t n r n ==='v ,光程相等。
所以选(C )。
13–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13-3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
A .2n 2e
B .2n 2e –)112n λ
C .2n 2e –1121λn
D .2n 2e –
122
1λn
解: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应为2n 2e –112
1
λn ,其中
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 的路程,其光程为2n 2e 。
另据n 1<n 2>n 3,薄膜(n 2)相对于n 1为光密媒质,反射光1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半波损失)1121
λn 。
所以选(C )。
13–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则[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解: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λ∆d
D x =
与缝宽无关,将其中一缝略变窄时,干涉条纹
间跨不变,但光强会有点变化,相消干涉强度不为零。
所以选(C )。
13–9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解: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形成明环的条件为
,3,2,1 2
2==+
k k e λλ
形成暗环的条件为
,3,2,1 2
)
12(2
2=+=+
k k e λλ
在中心处e = 0,由于半波损失,光程差为
2
λ,形成一暗斑。
现将平凸透镜慢慢向上平移时,e 增加,中心处0≠e ,根据满足明、暗环条件,交替出现明环和暗环,另外e 增加,明暗环级次增加,故牛顿环会向中心收缩。
所以选(B )。
13–10 如图13-4(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13-4(b )
图
13-3
n 3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解:若工件表面是平的,它与光学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现观察到条纹发生弯曲偏离棱边,在同一条纹上,对应的膜厚度相等。
因靠近棱边厚度越小,现条纹弯离棱边,可见工件表面为凸起纹。
有些条纹弯曲部分顶点与其右边条纹直线部分相切,即最大高度为相邻两条纹厚度
nm
2502
nm 5002
==
=
∆λe
所以选(B )。
13–1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6mm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5m ,实验测得条纹间距为1.5mm 求光波波长。
解:已知:d =0.6mm ,D =1.5m , 1.5m m x ∆=,由杨氏双缝干涉,可得
3
3
0.610
1.510
600nm
1.5
d x D λ--⨯=
∆=
⨯⨯=
13–12 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尖(劈尖角θ很小)。
用波长λ=6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
假如在劈尖内充满n =1.40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尖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mm ,那么劈尖角θ应是多少?
解:空气劈尖时,间距为
θ
λθ
λ2sin 21≈
=
n l
液体劈尖时,间距为
θ
λθ
λn l 2sin 22≈
=
所以
()()θλ21121n l l l -=-=∆
故
()rad
10
1.7)2(11 -4
⨯=∆-=l n λθ
13–13 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充满折射率n =1.33的透明液体(设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的折射率都大于1.33)。
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300cm ,波长λ=65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凸透镜顶部刚好与平玻璃板接触,求:
(1)从中心向外数第十个明环所在处的液体厚度e 10. (2)第十个明环的半径r 10.
解:(1)设第十个明环处液体厚度为e 10,则
A
B
(a )
(b ) 图13-4
λλ102
1210=+
ne
cm
10
2.32 419221104
-10⨯==⎪⎭⎫ ⎝⎛
-=n
n e λλλ
(2)牛顿环实验装置图如图13-5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2
2
2
k
k e R r R
-+=2
2
22k
k k e e R R
r +-+=
因R e k <<,略去2
k e ,由上式得
k
k e R r 2=
则
cm
373.021010==
e R r
13–14 白光照射到折射率为 1.33的肥皂膜上,若从45︒角方向观察薄膜呈现绿色(500nm ),试求薄膜最小厚度。
若从垂直方向观察,肥皂膜正面呈现什么颜色?
解:斜入射时。
由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干涉加强的条件是
,3,2,1 ,2/sin 22
2
==+-k k i n e λλ
k = 1给出
m 1011.145
sin
33
.1410500sin
47
2
2
92
2
min --⨯=-⨯=-=
i
n
e λ
从垂直方向观察,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2/2λ=ne 。
于是。
nm 590m 10
9.510
1.133.1447
7
=⨯=⨯⨯⨯==--ne λ
肥皂膜正面呈黄色。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
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
e
n n e n e n )(2)(22121-=
-=
∆λ
λ
λ
λ
φ
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
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
θ
λθλn n L 2sin 2≈
=
(θ 很小)
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
2
21
122θλθλn n =
,所以
图13–
5
λ
图13-1
2
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
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
>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
2n 2e = k λ,k = 0,1,2,3…
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 λ,则2
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
2
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
2300=⨯
=λ∆e ,则λ = 539.1nm 。
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 (n >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速度为c ,路程r ,光程为r ,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n
λλ=
',速度为n
c =v ,路程r ',光程为n r '。
在相同时间t
内,走过的路程r = ct ,t r v =',所以r r '≠,r ct t n r n ==='v ,光程相等。
所以选(C )。
13–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13-3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
A .2n 2e
B .2n 2e –)112n λ
C .2n 2e –1121λn
D .2n 2e –
122
1λn
解: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应为2n 2e –112
1
λn ,其中
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 的路程,其光程为2n 2e 。
另据n 1<n 2>n 3,薄膜(n 2)相对于n
1
n 3
图13-2
图
13-3
n 3
为光密媒质,反射光1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半波损失)112
1
λn 。
所以选(C )。
13–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则[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解: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λ∆d
D x =
与缝宽无关,将其中一缝略变窄时,干涉条纹
间跨不变,但光强会有点变化,相消干涉强度不为零。
所以选(C )。
13–9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解: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形成明环的条件为
,3,2,1 2
2==+
k k e λλ
形成暗环的条件为
,3,2,1 2
)
12(2
2=+=+
k k e λλ
在中心处e = 0,由于半波损失,光程差为
2
λ,形成一暗斑。
现将平凸透镜慢慢向上平移时,e 增加,中心处0≠e ,根据满足明、暗环条件,交替出现明环和暗环,另外e 增加,明暗环级次增加,故牛顿环会向中心收缩。
所以选(B )。
13–10 如图13-4(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13-4(b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解:若工件表面是平的,它与光学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现观察到条纹发生弯曲偏离棱边,在同一条纹上,对应的膜厚度相等。
因靠近棱边厚度越小,现条纹弯离棱边,可见工件表面为凸起纹。
有些条纹弯曲部分顶点与其右边条纹直线部分相切,即最大高度为相邻两条纹厚度
nm
2502
nm 5002
==
=
∆λe
所以选(B )。
A B
(a )
(b ) 图13-4
13–1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6mm 14–13 (1)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λ1=400nm ,λ2=760nm ,已知单缝宽度a =1.0×10-2
cm ,透镜焦距f =50cm ,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2)若用光栅常数d =1.0×10-3cm 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
解:(1)由单缝衍射明纹公式可知
1112
3)1(2
1sin λλφ=
+=
k a (取k =1)
22123)1(212sin λλφ=
+=k a
f
x 11tan =
φ,f
x 2
2tan =
φ
由于
11tan sin φφ≈,2
2tan sin φφ≈
所以
a
f x 2311λ=
,a
f x 2322λ=
设两第一级明纹之间距为∆x
cm
27.02312=∆=
-=∆a
f x x x λ
(2)由光栅衍射主极大的公式
111sin λλφ==k d ,2
22sin λλφ==k d
且有
f x /tan sin =≈φφ
所以
cm
8.112=∆=
-=∆d
f x x x λ
14–14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
(1) 如果需要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 此照相机的孔径需要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
解:(1)角分辨率应为
rad
103)10160( /10
5/7
3
2
--⨯=⨯⨯==l d c θ
(2)照相机孔径应为
2m
)10
3( /10
50022.1/22.17
9
=⨯⨯⨯==--c D θλ
14–15 7×50双筒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7,物镜直径为50mm 。
(1)根据瑞利判据,这种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多大?设入射光波长为550nm 。
(2)眼睛瞳孔的最大直径为7.0mm 。
求出眼睛对上述入射光的角分辨率,除以7,和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对比,然后判断用这种望远镜观察时实际起分辨作用的是眼睛还是望远镜。
(1 nm = 10-9
m )
解:(1)望远镜的角分辨率:
1
122
.1D λθ=
则
5
3
9110
34.110
501055022.122
.1---⨯=⨯⨯⨯
==D
λθ rad
(2)人眼的角分辨率2θ为
5
3
9
2
210
6.910
71055022.122
.1---⨯=⨯⨯⨯
==D λθ rad
则
5
210
37.17
-⨯=θ rad
由于127
θθ>,所以用此望远镜时,角分辨率还是为人眼所限制,实际起分辨作用的还
是眼睛。
14–16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有两种波长的光,λ1=440nm ,
λ2=660nm ,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掠射角φ=60︒的方
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d 。
解: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222111sin ,sin λφλφk d k d == 2111221
12
132nm 660nm 440sin sin k k k k k k =⨯⨯==
λλφφ
当两谱线重合时有21φφ=,所以
6946232
1===k k
当第二次重合时
4
,6 ,4
6212
1===k k k k
由光栅公式可知:1660sin λ= d ,所以
mm
10
05.360
sin 63
1-⨯==
λd
14–17 波长λ=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测得第二级主极大的掠射角为30︒,且第三级是缺级。
(1)光栅常数(a +b )等于多少? (2)透光缝可能的最小宽度a 等于多少。
(3)在选定了上述(a +b )和a 之后,求在掠射角π2
1π2
1<
<-φ范围内可能观察到的
全部主极大的级次。
解:(1)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cm
10
4.2sin 4
-⨯==
+φ
λk b a
(2)若第三级不缺级,则由光栅公式得
λφ3sin )(='+b a
由于第三级缺级,对应于最小可能的a ,φ'方向应是单缝衍射第一级暗纹:λφ='sin a ,两式比较,得
cm 10
8.03/)(4
-⨯=+=b a a
(3)由光栅方程和单缝衍射极小位置,有
λφk b a =+sin )(,
(主极大) λφk a '=sin ,
(单缝衍射极小) ) ,3 ,2 ,1( 3 ,3/)(/ =''==+='k k k a b a k k
所以k =3,6,9 …… 缺级。
又因为
4/)(max =+=λb a k
所以实际呈现k =0,±1,±2级明纹(k =±4在π/2处看不到)。
14–18 在X 射线衍射实验中,用波长从0.095nm 到0.130nm 连续的X 射线以30º角入射到晶体表面。
若晶体的晶格常数d = 0.275nm ,则在反射方向上有哪些波长的X 射线形成衍射极大?
解:30º是入射角,因此掠射角为:θ = 90º–30º = 60º。
根据布喇格公式2d sin θ = kλ,得X 射线形成衍射极大的波长为:λ = 2d sin θ/k ,(k = 1,2,3,…)。
数值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十五章 光的偏振
15–1 自然光源强度为I 0,通过偏振化方向互成45°角的起偏器与检偏器后,光强度为_______________。
解: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强度为
121I I =
再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度为
012
124
12
145cos
I I I I =
=
=
则答案为I 0/4。
15–2 一束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
已知通过此两偏振片后的光强为I ,则入射至第二个偏振片的线偏振光强度为________________。
解:设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强度为1I ,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为
45
cos
2
1I I =
解得
I
I 21=
15–3 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强度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通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I 0/8,若在两片之间再插入一片偏振片,其偏振化方向与前后两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
角(取锐角)相等。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为____________。
解: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为
121I I =
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为
8
cos
02
12I I I ==α
解得
60=α
插入的偏振片其偏振化方向与前后两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
30
2==
αβ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为
2
20329cos cos 21I I I =⎪⎭
⎫ ⎝⎛=αα
15–4 一束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P 上,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P ,观察通过P 的光强的变化过程。
若入射光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则将看到光强明暗交替变化,有时出现全暗现象。
解:自然光和圆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不变,线偏振光(完全偏振光) 通过偏振片后光强有大小变化,且最小为零,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有大小变化,但最小不为零。
答案为线偏振光(完全偏振光)。
15–5 用相互平行的一束自然光和一束线偏振光构成的混合光垂直照射在一偏振片上,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强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倍,则入射光中,自然光强I 0与线偏振光强I 之比为__________。
解:透射光强的最大值为
I
I I +=01 透射光强的最小值为
2I I =
由题意得
52
1=I I
解得
4
10=I I
15–6 一束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夹角由1α转到2α,则转动前后透射光强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解:光强为0I 的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片后透射光强度为
α2
0cos
21I I =
当α由α1变到α2,其透射光强度之比为
2
2
122
1cos
cos αα=
I I
15–7 如图15-1所示的杨氏双缝干涉装置,若用单色自然光照射狭缝S ,在屏幕上能看到干涉条纹。
若在双缝S 1和S 2的一侧分别加一同质同厚的偏振片P 1、P 2,则当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相互______________时,在屏幕上仍能看到很清晰的干涉条纹。
解:由干涉的相干条件可知,当两列光波的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干涉才能产生。
因此当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才能满足条件。
答案为:平行或接近平行。
15–8 马吕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α20cos I I =,式中I 为通过检偏器的透射光的强度;I 0为入射__________的强度。
解:马吕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I 0为通过起偏器的透射光的强度,因此入射检偏器的光为线偏振光。
答案为:线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15–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 .无干涉条纹 解:干涉条纹的间距λD
d x =
∆,入射光波长与装置没变,则条纹的间距不变。
自然光
通过偏振片后强度减半,每束光的强度减少,则明纹的亮度减弱。
答案为:(B )。
15–10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
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比值为[ ]。
A .1/2
B .1/3
C .1 /4
D .1 / 5
解:自然光强度为0I ,光强度始终为0I ;线偏振的光强度为I ,通过旋转偏振片后,最小光强为0,则混合光通过旋转偏振片后的最大光强为I I +0,最小光强为0I 。
答案:(C )。
15–11 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 1、P 2、P 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 =I 0 / 8。
已知P 1和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 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 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设P 1、P 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为α,P 2、P 3的偏振化方向夹角为α- 90,且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为
22081)90(cos cos 21I I I =-⎪⎭
⎫ ⎝⎛=αα
解得
45=α
现改变夹角α为β,有
P 1
P 2
图15–1
)90(cos cos 21220=-⎪⎭
⎫ ⎝⎛='ββ
I I
解得
0=β或
90=β
则P 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45=-βα
答案为(B )。
15–12 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
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
A .光强单调增加
B .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C .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D .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
解: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两偏振片堆没有光线通过,说明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垂直。
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90°时透射光强度将从0增至最大,再继续转动90°时透射光强度将从最大减至0。
答案为(B )。
15–13振幅为A 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一理想偏振片上,若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入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夹角为60︒,则透过偏振片的振幅为:[ ]
A .A /2
B .2/3A
C .A /4
D .3A /4
解:透过偏振片的振幅为 60cos A A =',则答案为(A )。
15–14图15-2所示的六个图中,左边四个图表示线偏振光入射于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最右边的图表示入射光是自然光,n 1、n 2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图中入射角i b = arctan(n 2 / n 1),i ≠ i b 。
试在图上画出实际存在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用点或短线把振动方向表示出来。
解:当i ≠ i 0时,两种振动方向的光都是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即既有反射光,又
有折射光。
当时i = i b ,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光只折射不反射,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光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
反射线和折射线及偏振状态如图15-3所示。
图15–
2
15–15 棱镜ABCD 由两个45︒的方解石棱镜组成(如图15-4所示),棱镜ABD 的光轴平行于AB ,棱镜BCD 的光轴垂直于图面。
当自然光垂直于AB 入射时,试在图中画出o 光和e 光的传播方向及光矢量振动方向。
解:作图如图15-5所示。
15–16 有一平面玻璃板放在水中,板面与水面夹角为θ(见图15-6),设水和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1.333和1.517。
欲使图中水面和玻璃板面的反射光都是完全偏振光,θ角应是多大?
解:如图17-7,设i 1和i 2分别为水面和玻璃板表面的布儒斯特角,γ为水面下的折射角,由布儒斯特定律知
333.1tan 11==n i
138
.1333
.1517.1tan 1
22===
n n i
得
︒=12.531i ︒=69.482i
由图17-7中∆ABC 可知
γθγθ-=→︒=-︒++︒+22180)90()90(i i
又由布儒斯特定律和折射定律知
︒=+901γi
即
190i -︒=γ
代入θ 的表达式得
图15-3
图15–5
图15–6
图15–7
C
D
图15–4
︒-+=-︒-=-=90)90(21122i i i i i γθ
︒
=︒-︒+︒=8.119069.48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