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维纳斯的诞生》的绘画风格与内容,代表了画家波提切利的基本画风,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的精神追求。请以此画为例,具体赏析画家的风格特征及精神追求。

这幅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这个形象告诉观赏者,女神是怀着惆怅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人间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画家自己对现实态度的写照。《维纳斯诞生》还有另一层涵义。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认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实际上说的就是: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画家用维纳斯的形象来解释这种美学观念,因为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会衰老,永葆美丽青春。维纳斯的造型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刻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和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

2、《美术品收藏室》是典型的巴洛克绘画。请以此画为例,具体说明巴洛克绘画的基本特点,并与《维纳斯的诞生》就画面感作出比较,说明你更欣赏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巴洛克绘画,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艺术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美术品收藏室》是威廉•凡•海切塔的作品,是典型的巴洛克绘画,我认为画家的艺术风格明显受到当时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某些方面在形式风格上流于对后者的模仿,于是画面中有一种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除此之外,画家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使画面形象生动,装饰性很强。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画面上纯洁秀美的全裸女神踩在硕大贝壳上浮水而出,春神,和花神向她吹送着夹有鲜花的春风。手执披风的天后赫拉正欲向维纳斯加衣,飘拂着金色长发的维纳斯体态柔美娇嫩,全身沐浴在阳光和春风之中,充分显示了人体美和自然美,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美不能从非美中诞生,也不能逐步完成,美只能自我完成”柏拉图这样解释维纳斯的诞生,对于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而言,也许只有大自然才不能算作“非美”。对于维纳斯我们并不陌生,她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传说女神诞生于海上,生下来就是少女。她美艳无比又非常浪漫,掌管动植物的繁衍与人间爱情等6项职务。画中她大理石般的躯体纯洁美丽,华美的金发在风中飘扬,显透出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她眼神中露出迷惘,忧郁,茫然。

从《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的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像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这副画以优美的、诗一

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即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深深吸引了我。

3、《维纳斯的诞生》是西方以神为题材的作品,《洛神赋》是中国以神为题材的作品,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对“神”的理解上不同,而且在画法上也截然不同。试比较说明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神”是宗教生活的灵魂,对于神的本性的理解最鲜明地表现出某个宗教或

信仰的特点。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神。按其有无实体性而言,

则可找到两种极端的类型。它们与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相当,即源于此大陆西边的犹太

-基督教的唯一实体性神,与源于它东边的中华文化的非实体性神。在这两者之间,有

各种混合的类型,比如印度和波斯的类型。有实体性的神就是以实体性来表现其终极性

的神,而且是与人的生存而非只与人的思辨相关者,也就是说实体性神,表现为有意志

和有智性,或有人格的实体。这样的实体性神,是通过与人“定约”的方式来干预世俗

生活的。“约”正表明这人格实体性神与人的关联的外在性,即这关联需要契约和证据

来保证。“旧约”主要表现为戒律、礼仪和制度。这约在某个意义上缓解了神与人之

间的疏远和任意的关系,使神以律法、礼制、道德、教会的形式进入或塑造信仰民族的

生存。因而西洋画体现了西方人对神的理解,具体、现实、富有人格魅力。中国人对神

的理解却恰恰相反,中国的神是非实体的神,在中国文化中,“天”的地位(而非其本

性)就相当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耶和华、真主),也被视为塑造人的生存形态的终极

力量。“天”有神性,但没有实体性可言。根据确切的记载,比如《诗经》和《书经·周

书》,周人有“天命无常”或“惟命不于常”的说法。正是由于这天的神性并非人格实

体性的,它也就没有必要象耶和华那样去断定和维护自己的唯一性、普遍性、创造者的

身份以及与人类的定约。那么,天通过什么方式体现于人生和世间呢?以天为极的中国

古人的思路非常深妙;他们明白,通过人的活生生的和含有“几微”机制的体验和领会,

人可以非概念、非框架地收敛于终极之处而成气象境界,即“与天地相参”而入天时。

因而《维纳斯的诞生》和《洛神赋》在表现对“神”的理解上不同,而且在

画法上也截然不同。

⑴取材不同。《洛神赋》是曹植用神话来寄托他失恋的悲哀,它反映了封

建社会制度下,青年对于婚姻不自由的苦痛,也间接反映了曹氏家族中由于争夺王位而

引起的兄弟生死斗争。曹植是才学丰富,风流自赏而又感情诚挚的大诗人,对于亲身感

受的压迫和痛苦和尤其引为终身遗憾的失恋。顾恺之是完全按《洛神赋》的主题思想塑

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的。《维纳斯的诞生》一画,据说是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