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
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及应用
![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b3e9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1.png)
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及应用近年来,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如何评估企业的创新绩效,成为了管理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种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新绩效评估的背景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在过去,企业往往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估创新绩效,如创新投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
然而,这种评估方法往往无法真正反映出创新对企业价值创造和长期发展的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估方法成为了重要课题。
二、创新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创新产出、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以下几个维度:1. 创新产出:评估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产出,如新产品数量、技术改进效果等。
这个维度可以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包括创新项目的数量、销售额增长率等。
2. 创新能力:评估企业进行创新的能力和素质。
这个维度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创新人员的素质、创新过程的有效性等。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员工培训的频率、专利申请数量等。
3. 创新环境:评估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这个维度考虑的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策支持等因素,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创新合作程度。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市场份额增长率、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等。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维度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企业的创新绩效评分。
三、创新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提供决策支持:基于绩效评估结果,企业管理层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及产出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创新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帮助管理层发现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激励与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绩效评估模型可以被用作激励和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的工具。
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和奖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d93728f111f18583d05a7a.png)
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李笑笑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创新网络视角为切入点,采用头脑风暴法筛选出4类,共12个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关键影响因素。
而后结合新创企业的特点,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层次解析,从而得到关键影响因素间的作用结构层次。
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7层,正是这些属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新创企业创新绩效。
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主要受到来自内部网络效度、外部网络效度和网络治理效度三大因素系统的影响,其他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对这三个因素产生影响。
关键词: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头脑风暴法解释结构模型一、引言新创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载体,在新产品或服务研发、新产品贸易以及工作岗位创造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显在或潜在推动作用。
因此,如何提升新创企业成活率以及创新绩效是创业实践和研究的核心问题。
然而现阶段针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匮乏,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尚属“黑箱”。
新创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提高创新绩效,必须尽早把握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理清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而找出提升其创新绩效的路径,为其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作为新近的研究热点,由于研究时间短,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研究并不多,也不够系统全面,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然而,考虑到新创企业与广泛意义上的企业各方面的相似性,因此可以结合现有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五个大类,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结构因素、个体因素以及基于系统工程视角的多因素综合作用机制,研究逐步深入、多元化。
环境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集中于企业外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以及市场需求。
周群( 2009)认为包括社会和市场在内的两方面环境因素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2024年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5f1a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9.png)
《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绩效水平对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分析国有企业绩效的内外因素,为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理论框架1. 国有企业绩效的概念及内涵国有企业绩效是指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业绩和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
其内涵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
2. 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理论基础(1)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拥有的资源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是其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2)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绩效不仅与股东利益相关,还与员工、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国有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
三、实证研究1. 国有企业绩效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等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在盈利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2. 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1)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
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而优秀的人力资源则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2)外部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
政策环境的支持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则要求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
3. 案例分析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分析其绩效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收集该企业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等,发现其绩效受政策环境、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其中,政策环境的支持和企业战略的调整对该企业绩效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对策建议1.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
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与实证分析
![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与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089bed4afe04a1b071de43.png)
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与实证分析张方华(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本文有效整合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以知识获取为中间变量,构建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探究关系型嵌入和结构型嵌入影响企业外部知识获取并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的微观机理,并通过长三角地区270家本土企业的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企业通过对组织网络的关系型嵌入和结构型嵌入能够有效提高外部知识的获取效应,从而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为本土企业如何通过网络嵌入提高知识获取能力以及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导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嵌入;知识获取;创新绩效;概念模型[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10)04-0110-10【工商管理】一、引言企业的经济行为具有社会嵌入性,即嵌入在它与外部组织建立的各种关系网络之中。
通过这些网络渠道,企业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资金等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Granovetter ,1985)。
企业的社会网络和交流越多,信息和知识交流的频率和广度就越大,这种知识共享机制不断得到强化,进而推动企业不仅可以获取内部化那些显性知识,同时也可以吸收那些对创新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绩效。
Granovetter (1973)将网络间的关系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强联系通过频繁紧密的联系获取他人已有的信息资源,弱联系可以提供异质性的信息和知识等资源;Hansen (1999)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角度研究了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问题后指出,弱联系在跨组织信息传播上具有渠道优势,它能为行为人带来更多不重复的外部信息,因而在信息搜寻和共享上具有特殊价值;Dyer and Nobeoka (2000)通过对日本和美国汽车制造公司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丰田公司生产网络知识的转移效率最高,原因是网络内成员之间的强联系不断促进共享生产与信息,并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Chesbrough (2003)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开放的本质就是有效获取和利用外部的信息和知识等创新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创新绩效。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d276d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9.png)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关注焦点。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其主营业务基础上,通过并购、投资或创新等方式,进入与其现有业务不同的新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首先,多元化战略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多元化战略,企业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多元化战略可以实现协同效应,不同业务间的资源共享和交叉利用可以提高整体效能。
此外,多元化战略可以降低企业对市场和行业的依赖程度,降低风险,增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多元化战略也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通常会带来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开展新的业务,但新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反应是不确定的。
此外,多元化战略可能导致企业在核心业务上的分心,资源的分散可能导致核心业务的忽视,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
为了验证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国两家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公司A在过去五年内实施了多元化战略,进入了与其核心业务无关的新领域;公司B继续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未实施多元化战略。
通过比较公司A和公司B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本文发现公司A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后,企业绩效表现出一定的波动。
在战略初期,公司A的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新业务的投入和开发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A逐渐获得了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绩效逐步恢复并开始稳步增长。
虽然公司A的绩效较公司B存在一定差距,但多元化战略对公司A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本文也发现多元化战略并非对所有企业都适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决定了多元化战略是否能够产生正面影响。
对于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过度的多元化战略可能会分散资源,导致核心竞争力的削弱,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
综上所述,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有着复杂的影响。
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8127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b.png)
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科技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企业如何评价其创新绩效,进而指导和优化创新管理,已成为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进行实证分析。
一、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创新绩效评价是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科技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涉及多个维度,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研发投入效率、竞争优势等。
科技企业需要通过评价创新绩效来了解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为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二、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评价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持续创新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可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观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专家和管理层的意见,客观评价可以通过评估企业的技术专利和发明创新等指标来衡量。
2. 市场影响力评价模型市场影响力评价是评估科技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可以使用市场份额、销售额增长率、品牌价值等指标来评价科技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考虑客户满意度、品牌知名度等指标来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
3. 研发投入效率评价模型研发投入效率评价是评估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的成本效益的关键模型。
可以使用研发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例如研发投入产出比、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率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研发投入效率。
此外,还可以考虑研发项目的成功率以及研发时间的控制情况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研发效果。
4. 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竞争优势评价是评估科技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关键模型。
可以使用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程度、核心技术壁垒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还可以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定位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案例研究:XYZ科技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XYZ科技企业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企业。
创新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创新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b0cf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e.png)
创新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创新压力。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其创新能力,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而创新合作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
创新合作网络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建立联系,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并分享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
这一模式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创新边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外部资源,并获得更多创新机会。
因此,研究创新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首先,创新合作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创新资源。
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资源等。
这种资源的跨领域整合有助于刺激企业内部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创新合作网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反馈,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定位产品和服务。
其次,创新合作网络提供了更广泛的合作机会和渠道。
通过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合作,企业可以在创新过程中分享风险和成本,并在共同合作中形成互补的优势。
合作伙伴之间的技术交流、知识共享、人才流动等,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此外,创新合作网络还可以促进企业在新兴市场和领域中的拓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再次,创新合作网络有助于加快创新的过程和速度。
在创新活动中,企业常常面临着时间紧迫和资源有限的挑战。
而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广泛合作,企业可以更快地获取并整合各种资源,加快研发和创新的速度。
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有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试验和市场推广过程。
这种协同创新的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企业的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
最后,创新合作网络有助于培养创新文化和创新能力。
创新合作网络倡导开放、合作和共享的理念,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创新文化的形成。
企业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互动和交流,融合不同的创新观念和方法,培养了创新人才和创新组织能力。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b9766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a.png)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迁,企业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作为企业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考察企业创新与ESG之间的关系,探讨ESG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并研究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
二、ESG对企业绩效的影响ESG因素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环境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改善企业形象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物排放,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能效。
同时,环境友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企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带来市场竞争优势。
其次,社会因素通过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维护企业声誉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具有良好的员工福利制度和对员工的关怀,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和绩效提升。
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支持。
最后,公司治理因素通过加强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加强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降低经营风险,避免公司运营中的舞弊和不当行为。
因此,ESG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ESG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企业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
ESG因素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环境因素的引入可以刺激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环境压力和法规要求的提升,迫使企业转向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这种转型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协同创新导向与绩效关联实证研究——基于系统协同效应分析的视角
![企业协同创新导向与绩效关联实证研究——基于系统协同效应分析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30b378f40242a8956bece4a9.png)
构, H a d j i m a n o l i s ( 1 9 9 9 ) 分析 了由企 络 结 构 J 。
而P e k k a n n e n和 H a ma r a k o r p i ( 2 0 0 6 ) 则 主 张 认 为 协
的影响 。S a n t a ma r i a和 N i e t o ( 2 0 0 7 ) 基 于西 班牙 制造
业企 业 的数据 , 指 出 协 同 网络 的 协作 程 度 和 企业 创 新绩 效存 在 显 著 正 相 关 效 应 J 。关 于 创 新 网络 结
控 制变 量 , 并认 为 以序 参 量 在各 子 系统 架 构 间 的 竞
的创 新供 应链 式协 同及其 组织优 势 。
基金项 目: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 目 —— “ 决策科学与创新管理 : 应急物资运输 问题优化模型研究’ ’ ( 项 目编号 : R WS K Z D 0 3
—
2 0 1 1 0 1 ; 项 目负责人 : 俞武扬 ) 成果 之一。
作者简 介: 沈飞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贸教研 室主任 、 讲师 , 研究方 向: 企业创新及区域产业 经济; 俞武扬 , 管理学博士 杭 州 电 子科 技 大
,
学管理 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企业创新与物流优化 。
3 1
第2 6卷
2 0 1 3年 6月
第 3期
第2 6卷
总第 1 5 3期
企业协 同创新导 向与绩效关联实证研 究
基 于 系统 协 同效 应分 析 的视 角
沈 飞 俞 武 扬
(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贸教研室 ,浙江 绍兴 3 1 2 0 0 0; 2杭 州电子科技大 学管理学 院,杭州 3 1 0 0 1 8 )
企业网络-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
![企业网络-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b5e400f78a6529647d535c.png)
企业网络\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企业利用企业间关系网络进行学习和知识转移,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的问题,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加以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知识转移是企业网络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企业网络主要通过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关键词:企业网络;嵌入性;组织学习;知识转移;创新绩效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以信息、网络和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日益取代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设备等而成为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
而围绕产品和工艺的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与知识创新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知识学习、转移或扩散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据此,本文研究企业利用企业间关系网络进行学习和知识转移,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问题。
1理论模型构建1.1 企业网络对企业绩效作用企业网络的研究主要关注网络的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证据。
如1998年对广州企业的研究[1]发现,包括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纵向关系、与不同行业企业的横向关系和企业的社会联系在内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该项后续研究证据[2]则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企业家的纵向关系和政治身份对企业短期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家横向关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学者们还进而研究了企业在企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企业网络的构造等网络整体结构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如研究[3]发现,占据网络中心位置的子单元有更好的产品创新绩效,但没有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而网络位置和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了产品创新和投资回报两方面的绩效。
可见,企业网络对企业绩效作用的研究已相当丰富。
该类研究较为一致结果的表明,企业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理论分析
![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89b91b0b4e767f5acfced7.png)
网络结 构 主要有 三 个 层 面 : 企业层面( 位 置 中
心度) 、 企业 间层 面 ( 联接强度) 以及 网络 层 面 ( 网
的知识进行识别 、 评价 、 获取 和传递 , 再将 这些知 识整合运用 到企业 内部 实现企业本 身绩 效 的提
络关系结构 , 基于此 ,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企业 问关
【 I 收稿日 作者简介】 期】 2 王京安( 0 1 3 - 0 9 — 1 9 1 7 0 1
一
【 ) , 男, 河北安国人 ,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研究 方向: 组织理论与知识管理。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 7 1 0 7 3 0 7 8 ) ; 江苏省 2 0 1 3 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 新计划项 目( C X L X 1 3 _ 4 4 4 )
第1 2 卷
第4 期
2 0 1 3年 1 2 月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企 业 问合作 创 新 绩 效 的影 响 因素及 机 理
— —
基 于社 会 网络视 角 的理 论 分 析
王 京安 , 刘 丹
( 南京工业 大学 经济 与管理 学院 , 江 苏 南京 摘
2 1 1 8 1 6 )
与合作伙伴建立网络联结 , 形成 企业 间知识 网络 , 在知识网络 中, 企业相互 学习与合作 以提高创新
水 平 。在 网络 环 境 中 , 学 界 主 要 关 注 企 业 网 络 的
社会 心理 学家 常 以 社会 关 系 中的 信任 来 反 映
社会关系的质量。G r a n o v e t t e r 认为 , 信任来 自并嵌 于社会 网络之 中, 人们 的经济行为也嵌 于社会 网 络的信任结构 中 。对于合作创 新 网络 , 本文采 用 网络信任来反映 网络质量。按照 C h o w d h u r y等 的观 点 , 信 任 可 分 为 认 知 的 信 任 和 情 感 的 信 任 。据此 , 本文将 网络信任区分为网络认知信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241f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c.png)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大大方便和扩展。
这些联系和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社交媒体,还涵盖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社会网络。
这些社会网络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的形成及类型企业员工社会网络是员工之间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形成的一种交流网络。
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面对面沟通、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在企业外部,员工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供应商、客户等人群之间形成社会网络。
根据联系方式的不同,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交易的网络:一些企业会依赖特定的合作伙伴进行业务交易,这些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交易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基于交易的网络。
2. 基于关系的网络:员工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共同的兴趣、专业背景、工作任务等方面建立联系,形成基于关系的网络。
3. 基于社交的网络:社交网络是基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方面建立联系,这种网络更偏向于个人和时间层面。
三、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信息共享和知识转移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转移,从而提高团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社会网络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获取内部和外部信息来源,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方法可以被整合到创新流程中。
因此,通过社会网络传播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取代和补充现有的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绩效。
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可以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和广度,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
同时,社会网络可以促进团队合作,从而提高创新质量和创新竞争力。
2. 影响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企业员工社会网络还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网络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地改进其管理模式。
企业需要采取开放性和协作的文化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创新热情。
网络结构、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
![网络结构、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https://img.taocdn.com/s3/m/c8a581b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4.png)
第19卷第2期㊀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㊀V o l .19N o .22022年6月㊀C OM P L E XS Y S T E M SA ND C OM P LE X I T YS C I E N C EJ u n .2022文章编号:16723813(2022)02003108;D O I :10.13306/j.1672G3813.2022.02.004网络结构、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李培哲1,2,菅利荣2(1.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济南250014;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0016)摘要:为探究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创新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倒U 型关系,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基础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创新绩效;社会网络分析中图分类号:F 27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10130;修回日期:202104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3124,7150310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1B G L J O 5);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9Z Z G L 04)第一作者:李培哲(1981),男,山东滨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㊁创新管理.通信作者:菅利荣(1968),女,内蒙古集宁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㊁管理预测与决策.N e t w o r kS t r u c t u r e ,K n o w l e d g eB a s e a n dE n t e r pr i s e I n n o v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 L IP e i z h e 1,2,J I A N L i r o n g2(1.S c h o o l o fB u s i n e s s ,S h a n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f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L a w ,J i n a n250014,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j i n g 21001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m p a c t o f n e t w o r k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k n o w l e d g e b a s e o n e n t e r pr i s e i n G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n e t w o r k o f i n d u s t r y Gu n i v e r s i t yG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Gt e i sc o n s t r u c t e d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o c i a ln e t w o r k ,a n dt h en e g a t i v eb i n o m i a l r e gr e s s i o n m o d e l i s u s e d f o r e m p i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i n d u s t r y Gu n i v e r s i t yGr e s e a r c h i n n o Gv a t i o nn e t w o r kc e n t r a l i t y h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i m p a c t o ne n t e r pr i s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n e t w o r k s t r u c t u r e h o l e d o e s n o t s h o wa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v e r t e dU Gs h a p e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e n t e r p r i s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k n o w l e d g e b a s e h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e n t e r pr i s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k n o w l e d g e b a s e a n d n e t w o r k c e n t r a l i t y h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n e ga Gt i v e i m p a c t o n e n t e r p r i s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k n o w l e d g e b a s e a n d s t r uc t u r e h o l e h a s a p 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o n e n t e r p r i s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b u t i t i s n o t s i gn i f i c a n t .K e y w o r d s :i n d u s t r y Gu n i v e r s i t y Gr e s e a r c hc o o p e r a t i o n ;n e t w o r ks t r u c t u r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Ga n c e ;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a n a l ys i s 0㊀引言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逐渐增强,传统的创新模式因其资源的有限性和知识的单一性,已难以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12].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网络内的知识流动和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各创新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22年6月主体在合作过程中会形成创新网络,而创新网络结构是影响网络中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因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特点,新的创新的出现一般会受到原有知识基础的影响,企业的知识基础也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产学研创新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优化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并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研究.Z a h e e r等[3]认为在创新网络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创新具有重要影响;S c h i l l i n g等[4]利用高技术制造业联盟数据构造产业联盟创新网络,得出网络可达性和聚集系数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O b s t f e l d[5]通过分析汽车产业合作网络,得出网络密度和知识结构的异质性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李晨蕾等[6]对产业联盟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结构洞与创新绩效负相关,网络紧密度与创新绩效正相关;高霞等[7]通过对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合作网络的聚簇系数和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影响;刘岩等[8]构建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知识基础网络,发现企业知识基础网络密度和分解性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文献梳理表明,现有文献虽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关于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创新联盟或集群网络,关于产学研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因数据较难获得,构建创新网络相对困难,导致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关于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学者们多从静态视角进行研究,利用的主要是截面静态数据,缺乏对动态趋势的研究,且研究方法对于过度分散计数型数据的适用性也不强;再次,大多学者研究集中在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知识基础与网络结构的交互作用还较少有研究涉及.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综合考虑产学研创新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2003~2017年无线通信行业发明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提取无线通信行业55家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产学研创新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也可以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决策参考.1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近年来,随着对创新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性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开始从网络结构嵌入性的视角展开研究.结构嵌入性主要研究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优势,体现企业的影响力以及控制资源的能力,结构嵌入性以网络中心性㊁结构洞等指标进行衡量[910].诸多学者对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结论仍不统一,可知,仅对网络嵌入性指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缺乏全面性,得出的结论也不够准确;而知识基础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条件,许多学者已经证明它对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8,11].因此,本文综合考虑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及其交互作用,探究其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1.1㊀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网络中心性主要表示企业合作的广泛性以及获取资源的能力,反映创新主体在网络中接触到的资源的数量以及地位优势[12].网络中心性高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合作的创新主体更多,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异质信息,有利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和资源获取,在创新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优势;随着网络中心性的提高,企业的合作范围不断加大,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渠道,通过不断积累合作经验,进一步增强企业对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能力,通过对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进新知识的产生[13].因此,提出假设1:假设1㊀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1.2㊀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结构洞体现了企业对知识流动和资源的控制能力,反映创新主体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占据结构洞的企业能够将彼此分散的企业联系起来,是影响网络成员间知识流动的关键节点,相比其他企业更容易获取丰富的资源和信息[1415];同时,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企业,能有效减少节点间的无效链接,并减少对其他成员的依赖,能够更加高效地吸收和整合外部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当占据的结构洞数量超过某一临界点后,由于企业控制信息和资源的能力过强,导致其他网络成员对其依赖性过大,容易造成权利过度集中,进而激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创新主体间的信任程度,影响创新主体间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最终反而会抑制企业创新产出.因此,提出假设2:假设2㊀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33第19卷第2期㊀㊀李培哲,等: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1.3㊀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知识基础包括知识基础的宽度和深度,本文知识基础指的是知识基础深度,即企业以往的经验㊁资源等创新基础[8].知识基础较好的企业,一般研发投入较高,且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经验,使得整体创新能力增强;同时,前期取得的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于后续相关创新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出假设3:假设3㊀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1.4㊀知识基础与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网络中心性高的企业容易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为企业创新提供条件.低知识基础的企业,由于自身资源㊁创新能力有限,即使处于网络中心位置,虽然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但由于创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也难以实现创新的提升.对于高知识基础的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创新经验,有时更趋向于自主创新,或者寻找拥有异质性知识的合作者;同时由于在网络中拥有过多的联系和接触,容易造成知识冗余,增加搜索成本,因此,高知识基础的企业,更容易倾向于内部挖掘知识资源,进行产品或技术的创新;同时,随着企业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企业在知识的吸收和资源的协调利用上成本加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收益降低,创新产出也随之减少[16].因此,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会抑制企业创新产出.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当企业知识基础较低时,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虽然获取信息㊁知识等创新资源的机会增加,但往往由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限制,难以有效地对获取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吸收,因此企业创新产出也相对较低.随着知识基础的累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吸收能力变强,能进一步促进知识在网络中的流动和共享,获得更多的控制收益;企业也会在创新合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知识的甄选㊁吸收和整合能力.同时,随着知识基础的积累,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也更加注重维护企业在合作网络中的声誉,可以降低结构洞带来的信任危机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因此,提出假设4:假设4a㊀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假设4b㊀知识基础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2㊀研究设计与变量测度2.1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创新研究广泛使用的数据.联合申请专利可以较好地反映知识在组织间的共享和转移,成为众多学者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其中发明专利代表着原创技术,技术含量更高,更能反映技术创新成果,因此本文选择发明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到国内专利从申请到公布一般需要18个月,研究提取了2003~2017年中国无线通信行业产学研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信息.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专利检索平台,首先检索下载2003~2017年中国无线通信行业145139条发明专利数据;然后对所有检索到的发明专利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去除单一机构申请的专利以及企业与企业㊁大学与其所属企业及科研机构等联合申请的不符合产学研合作的发明专利,从中获得两类数据:第1类是用于构造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中国无线通信行业发明专利数据,共631条产学研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信息.以三年时间窗构造产学研合作网络[7,17],并使用R语言计算网络相关指标.第2类是合作企业的专利数据,剔除专利多年为0的企业,最终选取出参与产学研合作的55家企业,统计并得到55家企业在2003~2017年间的历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3类是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主要从企业网站以及行业报告中获取.2.2㊀变量测量2.2.1㊀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专利申请数㊁新产品收入等,由于无线通信企业知识密集性高,技术创新多表现为专利的申请,专利数据相对其他指标也更加客观且易于获取,而且已有研究也验证了利用专利数据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性[8,13],因此本文采用企业每年新申请的发明专利数(P a t e n t s)衡量企业创新绩效,收集并分析了样本中每一家企业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另外考虑到专利的滞后效应,选择滞后1期的企业发明专利数据.2.2.2㊀自变量1)网络中心性.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22年6月网络中心性(D C )代表创新主体在网络中的地位,度数中心性是测量网络中节点中心性的最直接指标,度数中心性越高的节点,代表其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越强[18].度数中心性可以分为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其中相对中心度综合考虑了网络规模,使数据间更具有可比性.因此,采用相对中心度来衡量企业的网络中心性.相对中心度计算公式为D C n i ()=d n i ()/n -1()=ðnj =1x i j/n -1()(1)其中,ðnj =1x i j 为节点i 的绝对中心度,n 为网络规模,即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数量.2)结构洞.结构洞(S H )体现了网络中处于该位置的节点在信息和资源上的控制优势[19].B u r t 的结构洞主要考虑有效规模㊁效率㊁限制度和等级度四方面的因素[14],其中,结构洞限制度应用较为广泛,许多学者倾向于将其作为衡量结构洞的有效指标.本文采用1与结构洞限制度的差值作为衡量结构洞的指标,其值越大,结构洞水平越高.结构洞计算公式为S H =1-C i(2)其中,C i 代表网络中创新主体i 的结构洞限制度,其公式为C i =ðjp i j +ðq ,q ʂi ,q ʂjp i q p q j ()2(3)其中,q 为i 和j 的桥梁,p i q 为i 和中间人联系的强度,即行动者i 投入到q 中的关系占i 投入到总关系的比例.3)知识基础.知识基础(K B ):企业的前期知识积累能够影响其在后续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学习和吸收能力,本文采用企业前3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表示知识基础.知识基础计算公式为K B =ð3y =1p a t e n t i t -y(4)其中,pa t e n t i t 表示i 企业在t 年新申请的发明专利数.2.2.3㊀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企业规模(S c a l e )和企业年龄(A g e )作为控制变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在研发投入㊁资源整合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优势,会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采用企业注册资本代表企业规模.另外,企业的成立时长对于知识获取及组织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成立较早的企业,知识基础一般越好,经验也更丰富,创新能力往往也越强,企业年龄使用截止数据采集日期的企业创办年限来衡量.2.3㊀模型选择由于企业专利申请数是非负整数,属于计数型数据,使用线性回归会导致参数估计的无效和不一致,对此类数据最好采用计数模型,泊松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它的前提条件是均值与方差相等,而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可知,专利申请数的方差远大于均值(见表1),说明泊松模型并不适合本研究数据,已有学者证明负二项回归模型对于过度分散的计数型数据更加有效[13,20].负二项回归模型的表达式为l n λi ()=α0+αi X i +εi(5)对式(5)进行指数变换,可得回归模型(6):E Y i X i ()=e x p α0+αi X i +εi ()(6)其中,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及控制变量,i 表示第i 个企业.通过对模型进行H a u s m a n 检验,发现随机效应模型在p <0 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被拒绝,因此,采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3㊀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3.1㊀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基本特征分析本文假定创新合作关系持续期为3年[7,13],即基于三年时间窗(2003~2005,2004~2006, ,2015~2017),运用R 语言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因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前三个和最后三个时间窗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图,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前三个时间窗,无线通信行业产学研创新网络规模较小,参与的创新主体较少,网络较为松散,合作不够紧密;最后三个时间窗,产学研合作规模逐渐增大,参与的创新主体逐渐增多,但创新合作仍集中于少数核心节点,总体合作不够紧密.43第19卷第2期㊀㊀李培哲,等: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图1㊀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图F i g .1㊀S t r u c t u r e e v o l u t i o nd i a gr a mo f i n n o v a t i o nn e t w o r k 3.2㊀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自变量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均在p <0 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在p <0 01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表1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T a b .1㊀D e s c r i p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变量均值标准差P a t e n t sS c a l e A g e D C S H K BP a t e n t s 57.193216.4921S c a l e 576.6322595.933-0.0051A g e 11.0298.3040.237∗∗∗-0.162∗∗∗1D C 2.3550.5240.060∗00.351∗∗∗1S H 0.0860.0320.073∗00.312∗∗∗0.536∗∗∗1K B138.624536.2560.604∗∗∗-0.0090.258∗∗∗0.105∗∗∗0.079∗∗1㊀㊀注:∗∗∗:p <0.01;∗∗:p <0.05;∗:p <0.1.㊀㊀为衡量模型的多重共线性严重程度,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 I F 值)对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各自变量的V I F 值均小于3,说明自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表2㊀各变量V I F 值T a b .2㊀V I Fv a l u e o f e a c hv a r i a b l e变量S c a l eA ge D CS HK BV I F 值1.031.252.272.201.07536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22年6月3.3㊀回归结果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样本期内中国无线通信行业55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以检验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1仅加入控制变量,模型2到模型5,依次加入自变量及相关自变量的平方项,模型6和模型7分别加入了不同的交互项.由于涉及到交互效应,本研究对解释变量网络中心性㊁结构洞和知识基础进行了中心化处理,以更好地避免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21].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㊀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结果T a b.3㊀R e s u l t s o f f i x e d e f f e c t n e g a t i v e b i n o m i a l r e g r e s s i o n变量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模型7S c a l e2.59ˑ10-52.39ˑ10-51.66ˑ10-51.67ˑ10-51.56ˑ10-51.66ˑ10-51.65ˑ10-5(3.12ˑ10-5)(3.40ˑ10-5)(3.42ˑ10-5)(3.41ˑ10-5)(3.42ˑ10-5)(3.44ˑ10-5)(3.45ˑ10-5)A g e0.0979∗∗∗0.0567∗∗∗0.0459∗∗∗0.0476∗∗∗0.0422∗∗∗0.0407∗∗∗0.0405∗∗∗(0.00751)(0.00932)(0.00981)(0.0102)(0.0106)(0.0106)(0.0106)D C0.939∗∗∗0.575∗∗∗0.556∗∗∗0.541∗∗∗0.580∗∗∗0.599∗∗∗(0.129)(0.153)(0.155)(0.155)(0.156)(0.159) S H9.331∗∗∗13.72∗13.62∗12.73∗13.05∗(2.487)(7.557)(7.554)(7.685)(7.728) S H∗2-25.19-22.14-12.64-17.22(40.65)(40.62)(41.33)(42.01) K B0.000142∗0.00105∗∗∗0.00120∗∗∗(7.90ˑ10-5)(0.000368)(0.000404) K B∗D C-0.476∗∗-0.664∗∗(0.194)(0.324) K B∗S H0.118(0.167)C o n s t a n t-1.740∗∗∗-3.451∗∗∗-3.253∗∗∗-3.397∗∗∗-3.352∗∗∗-3.558∗∗∗-3.611∗∗∗(0.120)(0.284)(0.279)(0.367)(0.368)(0.386)(0.394) L o g l i k e l i h o o d-1659.9901-1630.0148-1623.1454-1622.9467-1621.5271-1619.0084-1618.7716W a l dc h i2171.84195.86215.30208.77218.08215.10217.12P r o b>c h i20000000㊀㊀注:∗∗∗:p<0.01;∗∗:p<0.05;∗:p<0.1,括号内为标准误差.㊀㊀由表3可知,所有模型在p<0 001水平下都是显著的,且对数似然函数值逐渐增大,因此,从模型1到模型7,模型拟合度越来越好,即加入后续变量后模型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模型1仅加入了两个控制变量,即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分析发现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为企业创新往往会受到研发投入㊁技术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规模化可能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有限;企业年龄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企业在该领域经营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能力也就越强,对企业创新绩效会产生正向影响.模型2~4分别测量了网络中心性㊁结构洞及结构洞平方项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2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了网络中心性,可以看出,网络中心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β=0 939,p<0 01),假设1得到验证.模型3㊁4分别加入了结构洞及其平方项,结果表明,结构洞系数为正值且显著(β=9 331,p<0 01),结构洞的平方项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β=-25 19),假设2没有得到验证.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影响,原因可能是无线通信行业产学研创新网络较为松散,由表1也可以看出,结构洞的均值为0 086,标准差为0 032,结构洞的值及其变动范围都很小,表明创新网络中仅有少数创新主体的连接较多,大多数创新主体处于网络的边缘,并未占据结构洞位置.占据一定数量结构洞位置的企业更容易获取所需的资源和信息,随着网络结构洞的增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因本文选取的样本规模不大,使得形成的创新网络不够紧密,没有达到结构洞密集的程度,因此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关于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第19卷第2期㊀㊀李培哲,等: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知识基础,结果表明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 000142,p <0 05),即知识基础能够影响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会产生促进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模型6和模型7在模型5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的交互项,回归结果显示,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且显著(β=-0 476,p <0 05),假设4a 得到验证;知识基础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β=0 118),假设4b 没有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与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相似.为更直观地表示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以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交互的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作为分组标准,在高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和低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交互情况下,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刻画(见图2),可知,当处于低知识基础时,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较弱,处于高知识基础时,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同理,描绘知识基础与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效应(见图3),可知处于低知识基础时,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处于高知识基础时,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基础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并没有得到验证.图2㊀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F i g .2㊀K n o w l e d g e b a s e a n dn e t w o r k c e n t r a l i t y图3㊀知识基础与结构洞F i g .3㊀K n o w l e d ge b a s e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h o l e 4㊀结论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无线通信行业发明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提取55家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结构嵌入性视角实证分析了产学研创新网络结构㊁知识基础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企业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时,拥有更多的合作链接,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新知识,有利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和资源获取,通过对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新知识的产生.2)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倒U 型关系.原因可能是无线通信行业产学研创新网络合作较为松散,大多数企业处于网络的边缘,并未占据结构洞位置,没有达到结构洞密集的程度;由于结构洞优势过于明显而导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3)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显著.表明企业知识储备影响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学习和吸收能力,知识的积累程度越高,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知识基础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基础好的企业不能仅注重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地位,更应选择互补性的创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积极获取异质信息和资源.知识基础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但从分析可知企业处于低知识基础时,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处于高知识基础时,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因此,不同知识基础的企业,其知识基础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因本文符合条件的样本量有限,结论还需进一步分析和验证.参考文献:[1]WA N GC ,R O D A NS ,F R U I N M ,e t a l .K n o w l e d g e n e t w o r k s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n e t w o r k s ,a n d e x p l o r a t o r y i n n o v a t i o n [J ].A c a d e Gm y o fM a n a g e m e n t J o u r n a l ,2014,57(2):484514.[2]杨博旭,王玉荣,李兴光.多维邻近与合作创新[J ].科学学研究,2019,37(1):154164.73。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03281a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a.png)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二、文献综述2.1 ESG与企业绩效的关系2.2 ESG与企业创新的关系2.3 ESG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三、ESG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分析3.1 ESG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3.2 ESG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四、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4.1 企业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4.2 企业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4.3 企业创新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五、ESG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5.1 研究样本介绍5.2 数据源和变量定义5.3 实证结果与分析六、实证结果的启示和对策建议6.1 实证结果的启示6.2 对策建议七、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7.1 研究局限7.2 未来研究方向八、结论8.1 研究结论8.2 研究贡献与不足参考文献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再仅仅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是逐渐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即要在经济目标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ESG成为一个新兴的投资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
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在投资和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
由于ESG 因素的具体表现仍不确定和不可量化,使得ESG在实践中的应用普遍存在困难。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在考虑ESG因素时,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本文将从ESG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ESG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机制,特别是ESG在企业的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创新是企业得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之一,同时也是ESG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一个难点。
大量的研究显示,企业在ESG维度得分高的情况下,创新能力也更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ESG促进企业创新转化成企业绩效提升,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从ESG与企业创新的角度,探讨ESG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这种机制是否成立。
汽车核心企业内部创新网络 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汽车核心企业内部创新网络 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a4ce8b8762caaedd33d43f.png)
汽 车 核 心 企 业 内部 创 新 网 络 在 整 车 研 发 中 发 挥 着 决
定性 作用 . 该 内部 创新 网络具 有 系统 性 和复 杂性 目前研
主 动 克服 部 门间 信息 、 知 识 传 递 障碍 . 提 高 产 品创 新 的效 识 . 促使 他 们 在 共 同学 习 过程 中的 学 习效 率更பைடு நூலகம்高 。 知识 整
识 学 习和整 合有 直接促 进作 用 假设 3 c : 汽 车企业 内部 网络 共 同愿 景有 利 于创新 主体 知 识共 享与 整合 . 对 其具 有正 向影 响作用 。
1 . 汽 车核 心 企业 内部 网络共 同愿景
( 1 ) 企业 内部 网络共 同愿 景 与网络 结构
企 业 内 部 网络 共 同 愿景 是 指 企 业 内部 组 织 中所 有 成
员 的 共 同 目标 和 愿 望 , 内 部 网 络 结 构 是 指 企 业 内部 各 单 元 阅 联 结 的 结 构 和 模 式 如 果 企 业 内 部 创 新 职 能 部 门 间 能 够
网络 的共 同愿 景却 有利 于该 过程 中知识 的共 享 与整合 。因 为 共 同愿 景 促 使 各创 新 单元 对 于 创新 任 务 具有 共 同 的认
合 效果 更 好 , 正 如谢 洪 明等认 为 , 企 业 内 部 共 享 愿 景 对 知
时, 他 们会 形 成创 新共 识 , 具有 达 到 目标 的动 力 . 进 而积 极
之 间信任 关 系的建 立和 交流频 次增 加 。 ( 3 ) 企业 内部 网络共 同愿 景 与知识 共享 与整合 。 知识 共享 和 整合 过程 是企 业竞 争 力 的真正来 源 . 对 于
《2024年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9b8f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5.png)
《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动态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自身资源、整合内外信息、创新管理模式的能力。
创新绩效则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许多学者对企业国际化和动态能力的关系、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企业国际化能够促进动态能力的发展,而动态能力则是企业实现创新绩效的关键。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本文提出的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创新绩效的衡量标准。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 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2. 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 企业国际化通过增强动态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问卷对象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数据经过整理和清洗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资源、整合内外信息、适应不同市场环境,这些过程都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动态能力。
因此,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动态能力的发展。
2. 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越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捕捉到创新机会,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创新目标,从而提高创新绩效。
3. 企业国际化通过增强动态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c061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6.png)
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企业家社会网络在双元性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家社会网络对双元性创新的影响,以及双元性创新如何进一步影响技术创新绩效。
我们试图揭示企业家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双元性创新的内涵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标准,并构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将对企业家社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
企业家社会网络是指企业家通过社会交往形成的各种关系网络,包括商业伙伴、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
这种网络结构对于企业家获取资源、传递信息、分享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将从网络的规模、密度、异质性等角度探讨企业家社会网络对双元性创新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双元性创新的内涵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双元性创新包括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个方面。
探索式创新强调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开发,利用式创新则注重现有技术的优化和应用。
我们将分析双元性创新在企业家社会网络影响技术创新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双元性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差异。
我们将构建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我们将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还能为企业制定有效的创新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家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获取和信息交流渠道,对企业的双元性创新(即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以探讨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141117a8114431b90dd823.png)
交 流 与合 作 。针 对 这 一 趋 势 , F r e e ma n ( 1 9 9 1 ) 最 早
提 出了创新 网络 的概念 , 将 创新 网络 解 释 为 系统 创 新 性 的一种 基本 制度 安排口 ] 。Ha d j i ma n o l i s( 1 9 9 9 ) 认为, 创新 网络是 由企 业 、 大学 、 研 究 机 构 和 中介 组
新型 国家 的重 要 战 略需 求 。作 为研 发 创 新 的 主体 ,
大 中型企 业肩 负着 增 强 自身研 发 实 力 、 带 动 产业 和 国家 竞争 力稳 步提 高 的历 史重 任 。研究影 响大 中型 企业 研发绩 效 的主 要 因 素 , 以及 它们 之 间 的作用 机
制对 于促进 大 中型企 业研 发绩 效 的提高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用 。基 于创 新 网络 的视 角 , 利 用 VE C模 型 和 脉 冲 响 应 函 数 实证 分析 了创 新 网 络 主 体 间知 识 共 享 、 研 发 投 入 转 化 两 种 主要 创 新 网 络 活 动 对 我 国 大 中型 企 业研 发 绩 效 的 动 态 影 响 , 并提 出 了提 高 大 中型 企 业研 发 绩 效 的
提 出提高 大 中型企业 研发 绩效 的建 议 。
惠 合作 关 系_ 3 ] 。此 后 , 国 内外 很 多 学 者 开始 研 究 创 新 网络 活动 对企 业研发 绩效 的影 响 。网络 资源 基础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 —2 3 基金项 目: 陕 西 省科 学技 术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软科学类) 重 点项 目( 2 0 1 2 KRZ 0 3 ) 作者简介 : 张 近乐 ( 1 9 6 5 ) , 男, 陕 西咸 阳人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究 方向: 产业 集群发展与产 业成长 、 企业 创 新 方 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