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不会叫的狗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不会叫的狗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不会叫的狗人教(部编版)

14*不会叫的狗

文本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小狗的奇特经历。故事里的小狗不会叫,受到别人的嫌弃和奚落。于是,它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却引来了狐狸的嘲笑;它又向杜鹃学习咕咕叫,却差点儿被猎人击中。这两次误入歧途的经历颇为曲折,会引发截然不同的预测内容。本文篇幅较长,和前面两篇课文一样,以反复手法推进情节发展,较为特别的是有3种结局。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前两篇课文情节发展的简要梳理,引导学生了解这类童话表达上的特点,进而预测本文的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内容的一些线索和生活经验预测故事的结局,通过与原文的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和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检验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3.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预测后面的情节和最后的结局,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运用预测策略阅读、续编或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各种动物叫声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都有哪些动物。

2.指导学生积累描写动物声音的词语。

喵喵(小猫)哞哞(牛)嘎嘎(鸭子)喔喔(公鸡)

咕咕(杜鹃)汪汪(狗)呱呱(青蛙)咯咯(母鸡)

叽叽(小鸡)咩咩(羊)嗡嗡(蜜蜂)吱吱(老鼠)

3.教师过渡,引入课题。

过渡:每一种小动物都会叫,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领,而且它们的叫声都很独特。可是,同学们见过需要学叫的狗吗?没有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只小狗,看看它有怎样的故事。

4.出示课题,猜想课题。

思考:第一次读到课题,你能猜到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吗?

示例:(1)小狗为什么要学叫呢?它不会叫吗?这世上会有狗不会叫吗?那这只小狗太特别了。我猜它可能像丑小鸭那样经历了很多磨难,最后才发现自己不是狗,所以不会叫。(很有意思,你联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验,给了它一个不会叫的合理解释。)

(2)小狗可能会去向别的动物学习怎么叫,找了很多老师教它,它最后可能学会了很多叫声,也可能没有学会。(你的猜想跟故事有点儿接近,你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呢!)

(3)小狗的叫声与众不同,受了很多委屈,最后它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里全部都是不一般的小动物,比如三条腿的蛤蟆、一只眼睛的老鼠……(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而且这真是一条自强不息的小狗!)

二、初读课文,练习猜想

1.出示《小狗学叫》一书的封面,介绍作者。

过渡:同学们猜出了这么多不同版本的《小狗学叫》,要是都能写出来,一定特别精彩!那原本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呢?谁来帮我介绍一下作者?

贾尼·罗大里(1920—1980) 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运用上一次课学到的“写旁批”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要地写一写。

3.教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新词。 干吗m á 讨t ǎo 厌y àn

发怒n ù 批p ī评 来访f ǎn ɡ 担d ān 保 压y à根 差ch ā不多 忍r ěn 着 模m ó仿 百发百中zh òn ɡ 子弹d àn 发疯f ēn ɡ 汪w ān ɡ汪w ān ɡ 搞ɡǎo 不清

4.小组交流讨论。

(1)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明确: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故事。

(2)根据提示,讨论并划分层次。

提示:不会叫的狗被批评——跟小公鸡学叫——跟杜鹃学叫——三种不同结局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小狗不会叫,遭人批评。

第二部分(10~24自然段):写小狗学公鸡叫,被狐狸嘲笑。

第三部分(25~37自然段):写小狗学杜鹃叫,遭猎人枪击。

第四部分(38~52自然段):猜想三种不同的结局。

(3)出示本单元课文的情节图,讨论:这三篇课文在情节上有什么相同点?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老屋想要倒下——小猫求助——老母鸡求助——小蜘蛛求助——老屋还站在那儿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胡子长长——男孩剪胡子——鸟太太剪胡子——……

《小狗学叫》:不会叫的狗学叫——跟小公鸡学叫——跟杜鹃学叫——遇到小母牛、农民……

明确:三篇课文都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点预测本文的大致情节。

(4)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5.指名汇报展示猜想的内容以及这样猜想的理由。

填空:读到,我猜想,因为。

小结:同学们预测的本领越来越高了!大家已经学会运用看标题、看插图、联系生活常识、联系上下文这些基本方法来进行预测了。思路越开阔,我们就能预测出更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自然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不管这些预测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只要有依据,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难得的阅读体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三、研读课文,体验预测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

2.思考:这条狗和别的狗有什么不一样?别人是怎么评价它的?

预设:(1)它不会叫。孤零零的。(2)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

预设:读出人们对狗好奇、质疑、批评的语气,读出狗的委屈、可怜、无奈。

4.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可怜的小狗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批评。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读到这里,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1)小狗会想办法学叫,因为别人的批评让它觉得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它想要弥补这个缺陷。(2)小狗可能会伤心地离开这个国家。

6.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

明确:好的意见,我们要听从;不对的批评,我们不要太在意,还可以适当向别人解释一下。

(二)学习课文第10~24自然段。

过渡:故事是不是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1.自由朗读第10~24自然段。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内容?(小公鸡热心地教这条狗学叫,这条狗努力练习学叫,结果受到了狐狸的嘲笑。)

(2)这部分出现了几个角色?它们有着怎样的个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现了三种小动物,小狗、小公鸡和狐狸,它们的个性各不相同。)

2.学生汇报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小狗——勤奋、聪明。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等词句,朗读体会小狗的勤奋。小狗学得像,连狐狸都以为是只真的小公鸡叫,说明小狗聪明,有语言天分。教师再指导学生仿照“那么……那么……那么……”句式说话。示例:①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是那么大,那么红,那么香。

②妈妈一笑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柔,那么好看。

(2)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预设: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狗和小公鸡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

(3)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预设: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狗和狐狸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再出示课文里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描述狐狸的神态、动作,朗读体会课本上“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这一句。

3.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狐狸的嘲笑深深地伤害了小狗的自尊心,于是,这只可怜的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读到这儿,你们觉得,接下来小狗又会有怎样的遭遇。

4.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1)小狗可能又去学别的叫声了。(2)小狗的自尊心受了伤害,躲起来了。

5.思考:我们能不能嘲笑别人?如果被嘲笑,你懂得怎样寻求帮助吗?

明确:嘲笑别人、伤害别人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被嘲笑,一要记得勇敢地说“不”,二是可以及时寻求朋友、老师、父母的支持或帮助。

(三)学习课文第25~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5~37自然段,说说小狗又有了怎样的遭遇。

明确:杜鹃同情、关心小狗,主动教小狗学叫。结果小狗学会了咕咕叫之后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它开始跑啊跑啊……

2.思考:这一情节与之前我们的预测一致吗?与前面的故事情节有什么相似

之处?

明确:小狗都碰上了好心的小动物,得到了它们的帮助;小狗都学会了叫,只不过都不是狗的叫声;小狗学会了叫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3.教师小结,引导预测。

小结:这样一只可怜的,但是又有尊严、有追求、勤奋而聪明的小狗,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你们再想想看。

4.师生讨论交流。

示例:(1)小狗又遇到了其他动物,并向其学叫,结果又遭遇了嘲讽和困难。如,小狗学习田鼠吱吱叫,猫头鹰感到很困惑,责备小狗不应该混淆视听。(2)小狗这么聪明,经过几次失败的经历之后,反思总结了教训,意识到学的叫声都不是自己的叫声。自己本来就不会叫,也没必要学别人叫。

四、探究结局,深化认识

过渡: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但都不完整。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给这条小狗规划一个完整的结局。先看第一种结局——

探究第一种结局。

1.教师朗读课本上的第一种结局。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

(1)小狗像之前一样,学会了哞哞叫,而后被农场主挖苦了一番,赶出了农场。

(2)小狗学会了哞哞叫,农场主觉得可以让它管理牧场,因为它懂牛“语”。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思考: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一种结局

“不错。但我没有把握,这是不是正确的叫法。你是一头母牛……”

“我当然是头母牛。”

“我不是,我是一只狗。”

“你当然是只狗。这又怎么样?这并不妨碍你学习我的语言。”

“好主意!好主意!”狗大声说道。

“什么主意?”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那种主意。我将学会所有动物的叫法,我将让一个马戏团聘请我。我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将变得很有钱,娶国王的女儿为妻。当然是狗中之王的女儿。”

“你真不简单,想得真妙。那你就开始学吧。你听好了:哞……哞……哞……”

“哞……”狗学着。

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但它却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4.说一说: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

预设:可以在原文“好主意”处引导学生预测什么是好主意,而后再引导学生预测小狗的最终结局。

探究第二种结局。

1.教师朗读课本上的第二种结局,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1)小狗学会了说“人”话,从此和农民和谐相处,过上了宠物狗的日子。

(2)农民想把小狗带回去看家护院,可是小狗不会叫,农民就把小狗赶走了。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思考: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二种结局

“你往哪儿跑啊?”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4.说一说: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

预设:可以让学生预测,当小狗告诉农民自己不会汪汪叫时,农民会说出什么理由来收留小狗呢?

探究第三种结局。

1.教师朗读课本上的第三种结局。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2)认真倾听同学的预测,思考这样的预测是否有道理。

(3)互相提一提意见,既说一说你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也说一说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示例:(1)小狗终于碰上了另外一条会叫的狗,找对了自己的老师。

(2)小狗碰上了另一种不会叫但是能模仿狗叫的动物,小狗因为自己不会叫,所以很同情对方,还安慰对方。最后二者决定把“汪汪”这种叫声当作自己的叫声。(提示:因为第1自然段有“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的句子,所以预测这种叫声不会是狗发出来的)

3.出示课件,听老师朗读完整的结局。思考:故事结局与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三种结局

“可能是长颈鹿吧?不,也许是鳄鱼。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我得小心谨慎地靠近它。”

小狗在树丛中向传来“汪汪”叫声的方向匍匐前进,不知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分厉害。

“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

“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发出什么声音?我不发出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你会狗叫?”

“当然喽。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

“你不会叫?”

“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汪,汪……”

“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它又激动又高兴地想:“我终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

4.说一说:针对原文结局,你还有哪些大胆的预测?

预设:根据原文小狗的心理活动:“可能是长颈鹿吧?不,也许是鳄鱼。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可以引导学生就此预测究竟是什么叫声。

5.教师小结,深化认识。思考:不会叫的狗的奇遇故事结束了,如果你是这只小狗的好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示例: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联想续写。

过渡:读童话需要有一颗童心,还需要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端流出。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拿起手中的笔,为小狗写一写第四种结局吗?

2.小组练习。

(1)讲故事。

预设:把自己找到的同学们不熟悉的故事拿出来,轮流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篇幅较短的故事,可以在中间停顿两三次,请其他同学预测后面的内容。篇幅较长的故事,可以简要地介绍故事内容,请其他同学预测接下来的情节。

(2)预测故事。

预设:①预测时,注意说一说自己预测的依据,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继续预测。

②听故事的时候,如果注意到一些内容细节,也可以根据这些细节进行预测。

(3)交流讨论。

预设:①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和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讨论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情节走向或故事结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4)汇报展示。

预设:①小组派代表轮流朗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预测。

②评比“最佳朗读者”和“预测达人”。

3.布置作业。

(1)请把你为这只不会叫的狗设计的“第四种结局”认真修改后,写在积累本上。

(2)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培养兴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本课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学生愿读、爱读,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他们把握“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上。“读出了什么”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基本的预测方法,边读边体会预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谈故事内涵和给人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挖掘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设计了三次小组讨论。每次讨论的内容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一点一点地提高。第一次是自由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借鉴前两课的学习经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到三篇课文情节反复的特点,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简明的情节图,清楚预测的大致方向,从而对情节、结局做出初步的预测。这一次小组合作的重点在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内容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一环节我的指导相对较多。第二次是集体讨论环节,针对故事的三种不同结局进行预测。这次讨论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一环节,我只重点抛出引题,适当加以点拨。第三次是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有新鲜感的故事朗读并预测。这一环节更要求学生加强自主性,自己朗读故事,把握节奏;自己倾听故事,预测走向;自己提出意见,互相交流评价,从而使自己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一环节,我完全放手,只在最后学生汇报时加以点评、鼓励。

回顾整堂课,我想还是有一些可借鉴之处的:

一是有很明显的“语文味儿”,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到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教小狗的良善,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的粗鄙,杜鹃怜悯、关心小狗的赤诚。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狗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出一些有用的启示,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是巧借课文空白,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例如,课文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文中有很多细节如“一个没有狗的国家”“总有一天你会上新闻的”,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供学生索骥、质疑、编创,这就是细节的留白。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三种结局续编完整,还让他们创造性地编写“第四种结局”,充分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创新的热情。

也有不足:

一是环节安排上不够精练。每个环节的设想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和讨论环节对时间的把控不够,很多环节潦草而过,没有很好地引申开来,略有遗憾。

二是教学难点:的落实有些僵化。学生读完故事后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也是相当精彩的。为了教学方便,我将这些内容随文分散,一方面确实比较好把握,但是教师的主观性太强,说教痕迹比较重,没能给学生充分探讨交流的空间。

三是启发、鼓励、评价学生时的语言不够恰当。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有时候很大程度上需要被激发出来,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到位,也很难呈现出满意地教学效果。所以我还要加强自身功底,往后在把握课堂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我们的课余生活汇编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1、体验康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欢乐,感受与同学生活的欢乐。2、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有礼貌,守秩序。尝试制定计划,学习合理的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学习合理消费。 4、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有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主题一多彩的课间生活 你说我说“十分钟” 活动目标:1、知道选择合适的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乐于参加课间活动。 2、知道课间先处理上厕所、喝水等事情,在去活动。 3、学习用讨论、做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 4、能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 活动准备:1、教师应进行学生情况分析,了解目前本班学生课间休息的基本情况,使活动有的放矢。2、教师准备歌曲《课间十分钟》录音带和有关课间活动游戏的录像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我的十分钟1、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演唱歌曲《课间十分钟》。 2、教师引导:歌中的课间十分钟是这么丰富多彩,这么受同学们喜爱,你们大凡怎样安排你们的课间活动呢?(说一说,做一做) 3、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间活动。 4、师:看来同学们在课间的活动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里休息;一种是到操场上活动,哪种方法更好呢? 二、我们的十分钟 1、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 2、在班级看个小小辩论会,两种意见都要说清晰自己的理由。 3、通过辩论做个小统计:户外和室内活动各自的好处。

优点室内活动 不受天气影响,活动量小,不会使人 太困乏……户外活动 空气新鲜,空间大,游戏内容多,消除久坐带来的困乏…… 4、教师小结:室内外活动各有好处,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提倡做户外活动。 三、十分钟里注意的问题 结合自身经验,给同学们提个醒,课间应注意什么。(先上厕所,注意安全,不能迟到…… 四、欣赏资料,拓展视野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课间玩的游戏,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欣赏图片或影响资料。) 五、做调查的前期准备1、其他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在课间玩各种游戏,他们都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2、在调查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分组、明确任务、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3、在调查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有礼貌、尽量打扰别人游戏、做好记录。)4、下次活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看看那个小组的收获最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全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1 水墨游戏教学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教学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教具: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 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安全(一)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校园安全 第一课时校园安全警示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了解校园的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具体内容。 3、观察校园,记录下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开展“看一看”、“答一答”、“拍一拍”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了解校园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一听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宜兴某学校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化名叫李小毛。2002 年9 月的一天午后,二年级的李小毛同学跟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学。就在离学校大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他碰到了几位坐在小汽车里的陌生人。他们假惺惺地向李小毛问路,热情而天真的李小毛没有多加思索,就跨上了陌生人的汽车。可谁知,他这一上车,就再也没有回来,他被歹徒绑架勒索了,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因此悲痛欲绝,几乎发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同学们,这件事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5 课《校园安全警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故事娓娓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在受到强烈的震撼的同时,初设计意图] 步明白确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二)、看一看 1、过渡:这件绑架勒索案发生以后,我们宜兴市各个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引起了足够重视,如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但百密还有一疏的时候,不信,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4 页的“观察在线”,请你也观察一下这些现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对于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观察图后自由发言) 2、归纳:你知道吗,校园安全隐患有20多种,请看大屏幕。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

三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四、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案19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所有课时详案共199页) 第1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经典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安全一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课校园安全 第一课时校园安全警示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了解校园的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具体内容。 3、观察校园,记录下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开展“看一看”、“答一答”、“拍一拍”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了解校园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一听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宜兴某学校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化名叫李小毛。2002 年9 月的一天午后,二年级的李小毛同学跟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学。就在离学校大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他碰到了几位坐在小汽车里的陌生人。他们假惺惺地向李小毛问路,热情而天真的李小毛没有多加思索,就跨上了陌生人的汽车。可谁知,他这一上车,就再也没有回来,他被歹徒绑架勒索了,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因此悲痛欲绝,几乎发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同学们,这件

事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 课《校园安全警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故事娓娓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在受到强烈的震撼的同时,初设计意图] 步明白确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二)、看一看 1、过渡:这件绑架勒索案发生以后,我们宜兴市各个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引起了足够重视,如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但百密还有一疏的时候,不信,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4 页的“观察在线”,请你也观察一下这些现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对于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观察图后自由发言) 2、归纳:你知道吗,校园安全隐患有20多种,请看大屏幕。 校园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骑车不走非机动车道…… ●饮食卫生安全:喝生水、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暴饮暴食…… ●运动安全:摔伤、擦伤、不做准备运动而造成的拉伤韧带、扭伤脚踝(huái)…… ●用电、用气安全:随意触摸开关、不拧紧煤气筏门…… ●网络安全:上网随便交友…… ●游泳安全:溺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归纳总结,得到了对校园安全隐患种设计意图] 类以及内容的感性认识。3、观察校园,看看有哪些安全隐患,记录下来,向校方提出建议。(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 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我们的课余生活

找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生活的乐趣。2、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有礼貌,守秩序。尝试制定计划,学习合理的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合理消费。 4、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有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主题一多彩的课间生活 你说我说“十分钟” 活动目标:1、知道选择适当的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乐于参加课间活动。2、知道课间先处理上厕所、喝水等事情,在去活动。3、学习用讨论、做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4、能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 活动准备:1、教师应进行学生情况分析,了解目前本班学生课间休息的基本情况,使活动有的放矢。2、教师准备歌曲《课间十分钟》录音带和有关课间活动游戏的录像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我的十分钟1、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演唱歌曲《课间十分钟》。2、教师引导:歌中的课间十分钟是这么丰富多彩,这么受同学们喜爱,你们一般怎样安排你们的课间活动呢?(说一说,做一做)3、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间活动。4、师:看来同学们在课间的活动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里休息;一种是到操场上活动,哪种方法更好呢? 二、我们的十分钟 1、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 2、在班级看个小小辩论会,两种意见都要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下,提倡做户外活动。 三、十分钟里注意的问题 结合自身经验,给同学们提个醒,课间应注意什么。(先上厕所,注意安全,不能迟到…… 四、欣赏资料,拓展视野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课间玩的游戏,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欣赏图片或影响资料。) 五、做调查的前期准备1、其他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在课间玩各种游戏,他们都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2、在调查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分组、明确任务、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3、在调查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有礼貌、尽量打扰别人游戏、做好记录。)4、下次活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看看那个小组的收获最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篇一:201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使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和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认识唱名do re mi;用不同唱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快乐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在演唱歌曲时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在涂色处用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眼睛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眼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探究的过程,并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重点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会做简易动画。 活动记实 第一课时 1、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猜个谜语好不好,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谁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器官?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结构,有哪些作用?这些你们想知道么,那么这次活动我们就以《我们的眼睛》为主题,好吗? 2、确定主题,板书主题一《我们的眼睛》 3、提出问题。 (1)你的视力怎么样。 (2)眼睛的结构。 (3)眼睛有哪些作用。 (4)眼睛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5)关于眼睛,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4、归纳问题。 5、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6、小组长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设计活动方案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确立了本次活动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各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各组的活动计划。 二、制定计划 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各自的活动计划表。 2、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指导收集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收集资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资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1、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和有关书籍。 2、指导学生掌握收集的方法。 (1)调查采访(2)查阅书籍(3)上网查找(4)社会调查 三、教师总结。 第四课时整理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课下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整理。 二、交流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和分析的结果。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交流活动资料及活动感受,互相学习,共同分享。

小学三年级健康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要求: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尊敬老 师、长辈。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2.难点:坚持礼貌行为,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学习过程: (一)故事、歌曲引入: 1.你听说过五指争峰的故事吗?会唱《一支竹子》这首歌吗? 2.讲五指争峰的故事,示唱《一支竹子》这首歌。启发学生说出其中道理:团结才有力量。 (板书) (二)阐述团结友爱的意义: 1.在校、在家可与同学、家长和睦相处,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习好打下基础。 2.团结友爱,一个集体才有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3.举例进一步阐述1、2点意义:像拔河、赛龙舟、接力跑。 (三)团结友爱与有礼貌的关系:

1.怎样才是团结友爱? 2.要团结首先要友爱,同学、家人间要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样自然会造就一个团结友爱的环境。 3.相互友爱的前题又在于人与人之间应有礼貌,礼貌通常表现在语言、行动上,所以有礼貌→友爱→团结→有力量,取得胜利。(板书) ①日常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②怎样把礼貌体现在行动上?让学生看书中插图说说。 (四)为什么要尊敬师长? 1.什么叫师长?(老师、长辈) 2.为什么要尊敬师长?怎样尊敬师长? ①老师辛辛苦苦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我们,培养我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使我们从1、2、3、4到加、减、乘、除,从b、p、m、f到会写作文,这些无一不渗透老师的心血,老师还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老师值得我们尊敬,要尊敬老师,就要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学习。 ②尊敬长辈:象我们的父母,他们生育我们、抚养我们成长,他们也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要做到尊敬长辈,就应该从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认真学习,减少他们的担心,孝敬他们。 (五)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三条,说明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不只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到的,而且是有义务要做到的。 (六)判断题:先判断对不对,不对的,错在哪?应怎样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传统文化》----第三单元五岳独尊—--泰山 教材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积累语言;背诵中,朗读、在理解、秋天的美好,

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9.通过朗读传统文化《泰山》,领略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神奇和秀美,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 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动重点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会做简易动画。活动记实第一课时 1、导入,引出主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猜个谜语好不好,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谁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器官?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结构,有哪些作用?这些你们想知道么,那么这次活动我们就以《我们的眼睛》为主题,好吗? 2、确定主题,板书主题一《我们的眼睛》 3、提出问题。(1)你的视力怎么样。(2)眼睛的结构。(3)眼睛有哪些作用。(4)眼睛与我们人类的关系。(5)关于眼睛,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4、归纳问题。 5、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6、小组长汇报 本组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设计活动方案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确立了本次活动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各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各组的活动计划。 二、制定计划

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各自的活动计划表。 2、各小组汇报 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教师总结第三课时指导收集资料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收集资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资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1、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和有关书籍。 2、指导学生掌握收集的方法。(1)调查采访(2)查阅书籍(3)上网查找(4)社会调查 三、教师总结。第四课时整理展示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课下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整理。 二、交流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和分析的结果。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交流活动资料及活动感受,互相学习,共同分享。 三、教师总结。第五课时实践操作课前准备工具:小刀、铅笔、橡皮、双面胶材料:16开大小的打印纸1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