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案例1: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减税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案例

案例1:

一、案例名称: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减税效应

二、案例适用:第二章第三节第二目“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

三、案例来源:新一轮税改应加速,安体富,2005年1月3日

四、案例内容:

新一轮税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推行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些改革内容已开始实行,如出口退税制度改革2004年初已开始进行;取消农业税的步伐在加快;增值税转型在东北的试点工作也已启动。这次税改具有相当大的减税效应,这会引起社会资源相应地向非政府部门流动,从而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因此,“完善税制、适当减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应成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战略性选择,这也符合当今世界各国的潮流。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是实行结构性减税的最好时机,具有可行性。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税收连续几年的超常增长为实行减税政策提供了现实的财力支持。近几年来我国税收增幅很大,财政有能力拿出一部分支持税制改革,从而形成“经济—税收—经济”的良性循环。根据测算,这次税改的减税效应,如果不考虑偿还出口退税的欠帐,大约在2000-2500亿元之间,其中:增值税转型约会减收1000—1400亿元,两税合并约减收500亿元左右,取消农业税约减收600亿元左右。由于这次税改的任务是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假定五年内完成,则每年平均减税在400-500亿元,仅占2004年税收增长额的10%以下。

显然,这一减税规模财政是承受得了的。至于拖欠3000亿元出口退税款的问题,2004年已经还清,这也反映了财政具有相当大的承受能力。这次税改的减税效应会使得税收的增长幅度有所降低,而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近几年来我国税收出现了超常增长,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通过这次税改使税收增长幅度有所降低,反而有利于促进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例关系,使税收增长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因而,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步伐是可行的。

五、案例评析:

1、剩余产品价值分配形式多种,税收只是其中之一,国家所能占有的只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不是总量。剩余产品除满足国家政治权力及其社会管理职能的物质需要外,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发展进步,要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必须进行扩大再生产,把一部分剩余产品投入生产过程,即进行积累。在国家层次上政治权力与资产所有权分离情况下,政治权力不具有积累的职能,税收也不具有积累的因素。税收收入保持在合理限度内才不致于影响扩大再生产,才会随着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剩余产品价值总量增加而增加。

2、收税过度会损害投资者、生产者的积极性税负或税率高到投资者、生产者得不到任何盈利时,投资和生产就会停止,税收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税收员权就会枯竭。反之,税率定得很低、税收收入规模安排得很小,可以促进投资和生产,但国家政治权力及其社会管理职能的运行得不到足够资金,此时国家只能通过发行纸币或借债或二者并用以获得所需经费,而财政性货币发行往往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这意味着经济利益主体(企业、个人)以间接、隐蔽的形式向国家转移财富,借款最终还是以税收收入归还。也就是说税率低、主观安排的税收规模小,实际上不会降低税负,随后必须征集的一定数量的税收会违背国家政治权力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本意而导致间接、隐蔽、难以预测的后果,干扰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3、“减税”中的“税”是指税收规模、宏观税负、经济个体微观税负,还是三者兼有?减少税收规模是否意味着降低了宏观税负,同时也是否意味着减轻了经济个体的微观税负?

这是首先应弄清楚的问题。从“减税”观点对“税收超常增长”的研究看,“减税”中的“税”应该指税收规模;从“减税”观点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析看,“减税”中的“税”应该指宏观税负;从“减税”观点对“减税”效应的分析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的观点看,“减税”中的“税”应该指经济个体的微观税负。也就是说,“减税”观点主张减的税应该既包括税收规模、宏观税负,也包括经济个体的微观税负。同时,按照“减税”观点的论证,减少税收规模应该能够减轻宏观税负,也能够减轻经济个体的微观税负。 [1]

4、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并非整体过热,而只是局部过热,并且经过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贷款增势得到有效控制,货币供应回落到预期调控目标,特别是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200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11月末贷款增长13.5%,比2003年底下降了7.6个百分点;11月货币流通量M2增长了14%,比第一季度下降了5.2个百分点。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中的问题,绝非用“热”和“冷”能够概括的,主要表现为:结构失衡、制度缺失和效益低下。而税制改革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税制结构的优化,并且具有相当大的减税效应,引起社会资源相应地向非政府部门流动,从而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六、案例讨论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是否有减税空间,减税效应有多大,减税时间是否恰当以及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减税方式?

2、谈谈对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看法。

[1]黄远: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2004年12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