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 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对接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今年,公安机关把“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做为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工作来抓。
“三项建设”是摆在公安建设首位,可见搞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都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以及针对其问题如何更好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以促进公安事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征
(一)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警方最早提出并走上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警察局的创造性改革计划,将警务信息化推向
实战应用,并最终掀起了新一轮警务变革——信息
警务革命。
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程建设起步较晚,1998年公安部根据中央“科技兴国”战略,提出了“科技强警”的奋斗目标,并于同年8月提出了实施“金盾工程”的建议。
2003年9月,“金盾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4年8月,“金盾工程”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正式全面启动。
2006年11月,“金盾工程”一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2006年至2008年,公安部又把信息化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向应用,巩固完善、深化提高金盾工程一期建设成果。
2009年1月,全面部署开展“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任务。
尤以南京市为例,今年3月15日上午,南京市“网上公安局”正式开通。
网站开通3分钟后,南京电信公司的员工赵先生第一个访问了“网上公安局”。
他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更改了自己驾驶证的联系地址信息。
他告诉记者:“过去想办成这件事,必须去交警大队或车管所办理。
”诚然,当在全省1600多家网站的近2万个栏目设置了“网上110报警岗亭”和“平平、安安”虚拟警察,24小时接受网民报警和咨询求助,既便捷了百姓,又打击了犯罪时;当全省公安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既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又提升了治安管控能力时;当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工程进入群众生活,既拓展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又掌握了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时,我们切实感受到,信息化正逐渐成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公安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化、资源数字化。
公安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成为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积累的过程。
信息资源是最基本的社会资源。
在公安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占据优势和主动,实现信息资源化、资源数字化。
数字化,则是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公安纸质文档内容转化为数字文档,即用计算机处理和管理文档。
2.交流网络化、工作流程化。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中,网络成为广大民警相互间交流沟通的主渠道,各项警务工作流程化,各种业务流程网络化,网上办公、办案、办事以及网上协作逐渐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公安业务流与公安信息流交相融合。
3.应用专业化、分析智能化。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应用。
要积极整合公安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情报信息关联、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系统,建立警务情报部门和专业化的情报分析队伍,打破部门间的情报信息壁垒,综合处理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信息,实现自动比对、自动预警,借助智能化的数据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对社会治安形势与刑事犯罪动态的分析智能化程度。
4.指挥扁平化、作战一体化。
公安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单一、分散、独立的警务活动,通过信息网络有机地整合到一起。
各种信息和指令都在网络中流动,每位民警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具有同
时接收信息和指令的权力与机会,传统宝塔式的指令传播方式已被这种扁平化节点模式逐渐替代,警种间的立体化出击、一体化作战将变为常态。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薄弱。
一些部门或地方领导总是认为,信息化建设不过是配两台电脑,搞个平台,建个网站,敲敲键盘,信息录入查询而已,对打击犯罪、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没有明显效果。
然而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冰山一角,而非全部。
长期被动消极地对待信息化建设,无法以信息化建设指引他们向着违法犯罪的新领域、新动向、新手段探索攻坚,致使公安信息化建设形成重建设、轻应用的局面。
(2)科技人才的匮乏。
信息化建设是以应用者的素质为本,然而目前来讲,公安队伍往往在硬件上投入很大,信息化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单位信息化建设专业民警非常短缺,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放慢公安业务信息化的进程。
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薄弱,相关制度、规范还未建立或刚起步,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人员接受信息化知识机会少、层次底,制约了民警素质的提高。
致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不到长足发展,得不到更好的推进,信息化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不少该采集的信息没有及时采集录入,该更新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致使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不强。
(3)机制尚不完善。
信息化建设实施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由于制度制定时存在的有些漏洞,形成了“教育培训听过算过”等应付的心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公安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应用能力低。
有的民警只能进行简单的浏览和查询,不会打字。
有的民警打字不熟练,录入信息慢。
有的民警不知道公安信息库有多少可以用,不知道口令、密码是什么,工作效率低。
2、信息利用率低。
应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就没有信息化。
目前民警使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浏览信息的多,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的人少当前,基层科所队信息化应用不够普及,已经建成的一些基层所队主页及应用开展较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着重建设、轻使用问题。
基层信息系统建设仅有人口系统得到了应用,其中,部分模块数据量少,更新慢,应用价值不高;各基层科所队配备的公安网计算机都是浏览网页的多,业务查询的少,系统应用的少,特别是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违法犯罪人员等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业务数据利用率不高。
3、信息应用层次低。
信息化应用业务数据少、更新慢,一致性、动态性差,信息化建设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存在差距。
信息化应用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比对的低层次阶段,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
4、信息保密及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民警在运用公安信息平台时,缺乏保密意识和计算机安全维护意识,往往导致泄密和电脑系统感染病毒。
三、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措施
(1)转变观念。
公安事业要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要有新突破。
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
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
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
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
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
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
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
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
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信息化强警之路,把公安工作信息
化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观念转变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要从观念上加强引导,使全体民警充分认识到“领导不会使用电脑将失去指挥权,民警不会使用电脑将失去工作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要让每位民警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真正让每位领导带头参与信息化建设应用,每位民警都要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应用者和推动者。
(2)强化实战。
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于应用,旨在服务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
因此,公安信息化建设要不断适应实战需求,服务于侦察破案和基层基础工作。
我们必须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研,使全体民警自觉、积极和广泛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战、应用于基层,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让科技为公安工作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
(3)提高素质。
公安信息化讲求的是规模效益,既体现在信息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
只有信息警务理念和信息作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信息警务的参与者、受益者,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必须高度重视民警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扩大信息化应用群体。
一方面,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切实优化人才政策,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民警学信息科技,用信息技术,把信息应用技能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实现应用主体的最广泛性。
具体要做到:对所有的45岁以下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同时要制定刚性要求,开展好全员计算机培训。
让每个民警都能做到“会打字、会录入、会查询、会安全维护、会本岗位业务系统使用”,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必上网”的习惯,逐步形成“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新格局。
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形成人人重视信息、人人应用信息的良好氛围,把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公安工作中的有效利用。
真正叫响“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丧失工作岗位”的口号。
组织全体民警进行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分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展开全警教育培训,使全体民警都能熟练掌握和操作计算机,真正发挥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基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支撑。
(4)健全机制。
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注重先进典型的发现和培养,加大奖惩力度,发挥导向作用,对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应用有贡献的领导和民警,应和其他重要工作一样奖励和记功,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全方位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使全警看有标杆、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从而促使各单位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
综上所述,“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信息化作为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 , 作用于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 , 起着一线穿珠、提纲挈领的作用 , 引领警务机制的专业化和高效化。
公安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系统工程,而公安信息化建设则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建设过程而不断推进。
加强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公安交通管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实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文德.信息化引领警务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关莅.公安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浙江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3]赵大斌.对制约公安信息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7,(7).
[4]张建平.关于构建网上作战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研究,2005,(8).
[5]张俭,尹金初,孙赞峰.公安信息化战略问题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