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第六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7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 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 构和社会关系。
h
8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h
3
2、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 现为阶级斗争。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各国的探月活 动是相互影响的。各国在探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 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h
15
浙江东阳蔡卢村农妇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将 水稻种子直接撒播在农田里。没想到,这种插法不仅节 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
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村民认为这是“懒办 法”,不足为效。党支部带领党员进行试验,结果平均 亩产从300多千克增加到477千克。 “直播法”不令而行, 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
A.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D.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 (ABC)
h
6
3、实践的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
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 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 客观性。
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
h
12
(09海南卷)“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 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 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 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②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
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
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历史性)
h
9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 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 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h
4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蜜蜂酿蜜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③神七飞天
④鹦鹉学舌
⑤《物权法》颁布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 ③⑤⑥⑦
h
5
明代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
是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 情感之发动、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 践)。这一认识(多项)
活 动
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
主 认观 识世界
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
然和社会的物质性的活动。
h
2
1、实践的概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
动物的本能活动)为主体、以客观事物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 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的存在。
(B)
h
13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 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测器。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也在2003年9 月27日顺利升空。2007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 号”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各国之所以争先恐后探月,据专家分析,其一,
为了抢占月球资源;其二,开展探月工程可推动国家 科技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实践的特征。
h
14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体现在月球作为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探月所用的飞船和探测器等 手段也都是物质的,人的智力也是在当前的客观条件 下形成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各国纷 纷探月都有其目的。在探月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人 的创造性。
但直播法也带来新问题,由于直播种子过于集中, 使得手工收割非常困难。为此,蔡卢人继续改进他们的 直播方法,用秧盘将秧苗一颗一颗分开,再将秧苗直播 到田里,这样就解决了秧苗过于集中的弊端。
蔡卢人还把这种方法进行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被称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h 是认识的基础的”16?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 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 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
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
获得的。
直接经验 获得认识
的途径
间h 接经验
17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 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 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 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 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C.物质性 D.能动性 (A)
h
10
我国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来指导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h
11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
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知识要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
性、条件性;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h
1
[考点一] 实践
1、实践的概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人 认识世界
实践 自然界
类
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