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教材,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

为什么我选择这样的一个主题作为我的培训内容呢,这是因为,教材数学教师每天要接触的书籍,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好它,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真正能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很多老师在拿到教材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在想这节课要教什么知识,对于怎么合理的运用教材,用活教材缺少更多的思考。同样的教材,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因为人的知识基础、专业素养、理解方式都不同。然而,读懂教材又是每个教师的本份,是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的必备的品质。

一、目前教师在理解教材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教师的理解偏差与处理不当,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

(一)直白的呈现教材知识。有些教师对教材认识不足,一边觉得教材难教,一边又草草对付。基本上是把书上提供的素材或练习搬给学生练习一遍,或如何解答讲解一番。至于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主题图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练习题等等一干问题概不考虑。

(二)盲目的拔高教材难度。有的教师注重学生的考试能力,为了提高成绩,不顾学生实际,把群体目标升格为个体要求,减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算法多样化对于个体来说,只要求其掌握其中一两种基本算法就可以了,并不要求一定要掌握多种算法。如果把多种算法强加于学生个体,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人为地拔高了学习要求。

(三)过度的挖掘教材内容。还有的教师觉得对教材挖掘得越深,拓展得越宽,其达成的效果也就越好。其实,过分或过度在某一处深挖,往往偏离

了设计的初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使教学目标异化,有时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难以操作,从而最终影响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人为的增加教材深度。有部分教师在开发教材时过分追求出奇制胜、强调深度挖掘,却忘了“深入”后的“浅出”。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与领会课标精神,没有深入研究与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没有认真探寻与分析孩子的学习起点与认知规律。

二、读懂教材才是硬道理

读懂教材到底应该读什么?懂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教材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过程与方法,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所教数学教材的内容结构有统盘系统的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所教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能只掌握一册教材的内容。例如:学习分数,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只须掌握把一个个体看作整体“1”的分数即可。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学生要掌握把多个个体看作整体“1”的分数。这样安排教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否则,把五年级的知识,提前到三年级教授,就会增加学习的难度,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了解教材的编排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读教材本身的特点。

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之上,注重知识的丰富性、逻辑性、实用性。体现着最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合理的学习方式,引领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既要相信教材,大胆使用教材,又要整体地通

读教材,理解知识点前后衔接的结构。只有整体、细致地读懂了教材,在教学设计时才会大处着眼,小处雕琢;才能既体现教材的精髓。

(二)读教材主题图的深层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基本理念。而,“主题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但教材是静态的,它容易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又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节约》一课,3个班积攒报纸和矿泉水瓶,一共912元。这个主题图的意图在于引出问题:每个班卖了多少元?但实际上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给学生渗透了一中节约意识,其次,也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读教材例题的内涵和外延。

教材中的许多例题和习题具有开放性,提供让学生继续探索的线索,为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做到适时地引导和开发,多问问学生为什么,哪种方法最优化,从而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列队表演(一)》一课,就是让学生结合“列队”的具体情节,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科书中呈现了划分点子图的三中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探索计算方法,经历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实际上,学生过程中还可以有更多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

(四)读教材练习题的编排目的。

练习题是评价学生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教材在编排相应练习时非常注意从基础出发,从模仿新课上的基础题的练习出发,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题,一些变式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最后通过向生活中延伸的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生在练习课上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使用时既要体现形式多样,又要与例题紧密配套。这样才能让教材中的练习题发挥原有的作用。

三、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

(一)准确理解,让教材使用更科学规范。

教师应该通读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脉络,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标精神,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审视每册、每单元的目标要求。其次,要认真学习教参,它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读教参就是与编者对话,教师要学会借助教参帮助自己理解准确理解教材,科学的使用教材。

(二)合理拓展,让教材知识系统更丰满。

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仅仅依靠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点来知道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拓展,帮助学生形成更丰满的知识体系。

(三)了解体系,让教材的使用更得心应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