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畜的适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家畜的适应

环境对生物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生物并不是环境的奴隶。它们能使自己适应环境,并且改变环境条件,来减少各项生存条件的限制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不仅在生理上可产生适应,甚至能将这些适应性遗传给后代。

第一节适应的概念与原理

一、概念

适应(Adaptation)是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机能反应或遗传反应。

适应性:生物对其在外界环境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过程中的调整能力与程度。它能使生物有机体一切功能保持着与周围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保证其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适应性有强弱之分,适应性差是指其耐受程度弱,对环境变化敏感,应激反应强烈;适应性强是指家畜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耐受幅度大,应激反应较弱。

二、适应的基本原理

(一)格罗杰(Gloger ,1833)法则——生活在温暖潮湿地区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其皮肤中的黑色素比寒冷干旱地区的同种动物多。生活在干早地区的动物,贮积黄色与红棕色的色素较多。这一理论主要阐述动物毛色与气候的关系。

注意:野生动物的皮毛颜色往往与保护色和繁殖求偶密切相关;家畜、家禽的毛色又与生产需要和人们的喜爱密切相关。

(二)白格曼(Bergmann,1841)法则和爱伦(Allen)法则

论述了动物体型与气候的关系。

白格曼法则——“同种温血动物,在(北半球)北方寒冷地区体格较大,在南方温暖地区(热带)体格较小”。(体格与气温的关系)

爱伦法则——气温高的地区(靠近热带),其体表面积大;而寒带温血动物的体躯更接近于球形,其体表面积小。(体表面积与气温的关系)

(三)威尔逊(Wilson,1854)法则——绒毛的含量与温度呈反比,而粗毛的含量则与温度呈正比;寒冷地区动物的表皮比较致密,重而厚,而热带动物的表皮层薄而疏松,皮下脂肪少。(动物表皮绝缘层与气候的关系)。

(四)白纳德(Bernard,1876)法则——动物身体的外周部位的温度是借助血液循环来进行调节的。主要论述畜体内部的反应与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三、适应过程的调节

体内平衡主要是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体内平衡最重要的调节者,它接受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接受器)和内部温度感受器(下丘脑、脊髓、胃肠道)传来的信息,并将与定点温度(set—point temperature)相比较,然后指令产生神经的、生化的(激素)和行为的反应。

第二节适应的类型

家畜的适应有表型适应和遗传适应。表型适应又有形态适应和生理适应。

表型适应——动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其机体在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的改变。

遗传适应——由于自然与人工选择,淘汰了不适应于环境变化的个体,保留了适应新环境的个体。

一、形态适应

(一)体格与体表

在同样条件下,温血动物散热大致与其表面积成正比。体型类似的动物,体格愈大体表面积相对愈小,有利于抗寒。体格较小的动物散热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生存。

需要注意的是,动物散热的难易程度还决定于其皮肤的结构特性。水牛的皮肤面积与黄牛相似,但汗腺密度仅及黄牛的六分之一,因而其皮肤散热机能差,气温高时就要靠浸水来散热。

(二)腿、脚与耳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动物(如骆驼、驴),通常腿特别长,因而其腹部与地面的距离加大,可减少地表辐射热的影响。同时腿长还便于其长途跋涉,寻找食物和水源。如索马里骆驼能行走500公里,瘤牛也能行走26公里寻找水源。腿长还使其采食上灌木林的嫩枝与嫩叶。

骆驼的蹄下有厚度可达1厘米的角质垫,并有大量黑色素,可以防阻沙粒的热量传递。在每一趾骨外面有三个梭状垫(直径2~4厘米的坚实弹性组织),使骆驼能够在热而深的流动沙粒上行走自如。牛、羊体重由两趾承担,因此便于在硬地、泥泞地及曲丘上行走。水牛蹄圆而宽,便于在泥泞及沼泽地中行走。马、驴由第三趾和蹄承担体重,且第三趾骨很发达,使其适应于在硬的地面甚至碎石地奔跑。马鹿的蹄具有巨大而平坦的底面,适宜于在雪地上行走。

有些动物耳朵有许多动静脉吻合管,可使血液能迅速通过耳朵,也能使流过的血液迅速转向,而且转向或分流能够定期开动,间歇地以温血供应局部组织。如兔子耳朵的血管,既可起散热作用,又可起保温作用。

(三)嘴与消化道

马嘴具有高度敏感的、强有力的、运动灵活的上唇,采食时,能将草放在上下门齿间。牛的舌长而坚实,运动灵活,表面粗糙。放牧时,牛舌伸展并环绕牧草,把草卷入口中。羊的上唇裂开,使其能啃很短的草。猪有一尖型下唇,便于拱地时采食。骆驼的上唇很敏感,能拣食矮小的植物,在嘴的周围有特别硬的组织,采食时不被带刺的植物刺破,口内粘膜也有厚的鳞状组织和长1—2厘米的乳突,可抗御带刺食物的刺伤。

肉食动物的消化道与体长相比比较短。这是因为其食物富于营养,可消化程度高。杂食动物的消化道比较长。例如,驯化了的家猪能食入并消化大量饲料,其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比野猪长得多。反刍动物的消化道,适应于体积大而营养差的饲料,而瘤胃就成为借助微生物分解粗纤维的场所。单胃草食动物(如马)的消化道则具有对于粗纤维有较强消化力的盲肠。

(四)体被

体被(Intergument)由皮肤及其附着物(如毛、蹄、羽毛、皮脂腺及汗腺等)组成。

1.皮肤颜色

动物对太阳辐射的适应性,与皮肤色素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生活在温暖及潮湿地区的家畜,色素比寒冷干燥地区者深,皮肤内的各种黑色素能吸收或完全吸收紫外线。因此,家畜有色素的眼睑比无色素的白眼睑患眼癌的机会少。如海福特牛,头部及脸部白色,眼睑缺乏色素,因而最易感染眼癌,在太阳照射强烈的地区更为严重。开始发病时表现为轻度的眼结膜炎或眼睑炎,后发展为眼癌。

2.皮肤厚度一般情况下,生长在温带、热带的家畜皮肤薄,生活在寒冷条件下的家畜皮肤厚。同种家畜,皮肤的厚度也会随季节而变化。例如苏联研究人员研究表明,牛的皮肤冬季增厚约10%(从7.9增到8.9毫米)。皮肤厚薄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区别。生长在热带的动物,如大象同样具有厚皮肤,这些动物的厚皮肤不但不影响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