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
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1
本讲内容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过程 第三节 控制类型 第四节 控制方法 第五节 有效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2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管理学原理: 10-3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二、控制的特点 三、控制的功能
管理学原理: 10-4
一、控制的含义
(一)控制的概念 (二)经典控制模型 (三)控制与计划
管理学原理: 10-42
第四节 控制方法
管理学原理: 10-43
第四节 控制方法 一、财务控制 二、人员控制 三、综合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44
第五节 有效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45
第五节 有效控制
一、控制有的 二、控制有据 三、控制有时 四、控制有度 五、控制有情
六、控制有别 七、控制有遴 八、控制有层 九、控制有责 十、控制有价
适应环境 的变化
打破现状
三、控制的功能
(一)导向 (二)矫正 (三)协调 (四)调整
管理学原理: 10-13
第二节 控制过程
管理学原理: 10-14
控制的一般过程
衡量实际并 与标准相比
Yes
达到标准了吗?
什么也不做
No Yes
偏差可以接受吗?
什么也不做
目标 标准 测量实际工作
No
标准可行吗? Yes
管理学原理: 10-26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管理学原理: 10-27
(三)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管理学原理: 10-28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措施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三)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管理学原理: 10-29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控制与计划
管理学原理: 10-10
二、控制的特点
(一)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二)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三)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 (四)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
管理学原理: 10-11
三、控制的功能
管 理 控 制 的 主 要 目 标
管理学原理: 10-12
限制偏差 的累积 维持现状
管理学原理: 10-23
2.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一是必须可以考核; 二是必须与控制能力相适应; 三是必须尽量简化。
管理学原理: 10-24
二、衡量工作绩效
(一)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
客观性和有效性
管理学原理: 10-25
(一)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管理学原理: 10-7
控制的概念
控制就是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拟 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对组织的管理活 动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 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再 度发生。
管理学原理: 10-8
(二)控制的经典模型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制定 控制标准
衡量 实际工作
采取 适当措施
管理学原理: 10-9
(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资源投入 (3)组织活动
2.控制的对象
(1)人员 (2)财务活动 (3)作业活动 (4)信息 (5)绩效
管理学原理: 10-18
(二)选择控制重点 1. 关键控制点 2. 关键点的种类
管理学原理: 10-19
1.关键控制点 (1)目标 (2)计划 (3)标准
管理学原理: 10-20
管理学原理: 10-30
确定可接受的偏差范围
可接受的上限 标准 可接受的下限
可接受的 偏差的范围
t
t+1
t+2
t+3
t+4
t+5
管理学原理: 10-31
发现偏差后的 管理行动
管理学原理: 10-32
什么也不做 纠正偏差 修订标准
(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管理学原理: 10-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1. 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2. 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3. 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管理学原理: 10-34
第三节 控制类型
管理学原理: 10-35
第三节 控制类型
一、按实施控制的时机分类 二、按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分类 三、按控制者与受控系统的关系分类 四、按控制层次分类 五、按控制领域分类
管理学原理: 10-5
(一)控制的概念
斯蒂芬·罗宾斯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 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 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 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 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
管理学原理: 10-6
控制的必要性
(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
管理学原理: 10-36
一、按实施控制的时机分类
(一)预先控制 (二)现场控制 (三)事后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37
控制的3种类型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防可能 出现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 10-38
现场控制
及时纠正工作进 行中出现的问题
反馈控制
纠正已经 出现的问题
二、按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分类
2.关键点的种类
1.获利能力 2.市场地位 3.生产率 4.产品领导地位 5.人员发展 6.员工态度 7.公共责任 8.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管理学原理: 10-21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制定标准的方法 2.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管理学原理: 10-22
1.制定标准的方法
(1)统计性标准 (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3)工程标准
管理学原理: 10-46
(走动管理)Managing By Wandering Around 简称MBWA
美国学者彼得斯和奥斯汀在《赢得优势》(1985年)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领导方 式和领导艺术。这种领导方式主张面对面地领导,领导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到处走 走看看,进而与顾客在一起,同销售商在一起,同自己的职工在一起,也就是同预兆新事 物到来的第一次震动保持接触。 走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领导者通过深入基层,自由接触职工,进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广泛 的、非正式的、公开的信息沟通网络,做到体察下情,沟通意见,共同为企业目标奋斗。 目前,西方企业管理人员普遍认为,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远比组织名目 繁多的委员会和撰写冗长的研究报告更有意义。所以,一个运转有效的企业,其领导者很 少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深入现场和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的领导 方式不仅会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会极大地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 ,有利于提高全体职工的士气,促进企业发展。 运用走动管理,需要重点同时做好三件事。这三件事是:倾听、教育和促进。倾听是保持 接触的基本要素,即从供应商那里,从顾客那里,从自己的职工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未被 歪曲的真实情况。倾听必须建立在关心的基础之上。走动管理的同时必须进行教育和促进 。通过到处走走,领导者可以把价值观念面对面地传播给职工,可以为职工提供直接的帮 助,进管理而学教原育理:职10工-4,7 促进职工的发展。
识别偏差
No
重新制定标准
修正工作方式
管理学原理: 10-15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制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工作绩效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措施
管理学原理: 10-16
一、制定控制标准 (一)确立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管理学原理: 10-17
(一)确立控制对象
1.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直接控制 (二)间接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39
三、按控制者与受控系统的关系分类 (一)越级控制 (二)逐级控制 (三)自我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40
四、按控制层次分类 (一)战略控制 (二)结构控制 (三)作业控制
管理学原理: 10-41
五、按控制领域分类
多数的组织以它们所利用的四种基本资源—— 物质、人力、信息和财务资源来确定控制的领 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