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学校园建筑特征及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大学校园建筑特征及型式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提高修养的高文化环境,因此,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校园不仅要绿化,而且还要美化。
纵观国内外着名高校,许多校园建筑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也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因此许多大学建筑成为一所大学的标志,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以下将对大学建筑及特征做详细解析。
谈到“建筑”首先离不开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建筑师离开建筑材料,创造的也只是空中楼阁。
早期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砂、石、灰、木材等。
它们至今人在建筑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砖
砖是一种常用的砌筑材料。
砖瓦的产生和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秦砖汉瓦”之称。
制砖的原料容易取得,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低,体积小,便于组合。
所以至今仍然广泛地用于墙体、基础、柱等砌筑工程中。
砖按照生产工艺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按所用原料分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炉渣转和灰砂砖;按有无孔洞分为空心砖、多孔砖和实心砖。
二、石材
三、砂石 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石子称为粗骨但是由于生产粘土砖毁田取土量大、能耗高、砖自重大,施工生产中劳动强度高、工效低,因此有逐步改革并用新型材料取代的必
要。
标准粘土砖的尺寸为240mm ×115mm ×
53mm 。
天然石材具有很高的抗压
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经加工后表面美观富于装饰性,资源分布广、蕴藏量丰富,便于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古今建筑工程修建城垣、桥梁房屋、道路及水利工程的主要材料。
天然石材经加工后具有良好的装饰性,是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装饰材料之一。
石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用石材建造的结构具有永久保
存的可能。
料,砂称为细骨料。
石子除用作混凝土粗骨料外,也常用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的路基道渣等。
石子分为碎石和卵石。
砂是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建筑的大宗材料。
砂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粒,称为天然砂。
按其产源不同,天然砂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
粒混合在一起的平均粗细程度。
通常
有粗砂、中砂细砂之分。
根据粒径不
同可以作不同的用处。
四、灰
所谓是石灰和石膏。
石灰是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较早的矿物凝胶材料之一。
石灰的原料石灰石分布很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以一直应用很广。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石灰石煅烧,碳酸钙将分解成为生石灰。
工程上使用石灰时,通常将生石灰加水,使之消解成消石灰,这个过程称为石灰的“消化”。
生石灰在化灰池中熟化后,通过筛网流入储灰坑。
石灰浆在储灰池中沉淀并除去上层水分后称为石灰膏。
建筑工程中使用较多的石膏品中是建筑石膏,建筑石膏加水后拌制的浆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除用于室内抹面、粉刷外,更主要的用途是制成各种石膏制品。
常见的有纸面石膏板、石膏装饰板、纤维石膏板、石膏空心条板、石膏空心砌块和石膏夹心砌块等。
石膏还可以用来生产各种浮雕和装饰品,如浮雕饰线、艺术灯圈、角花等。
五、钢材
钢材是指用
于钢结构的各
种型材(如圆
钢、角钢工字钢
等)、钢板、管
材和用于钢筋
混凝土中的各
种钢筋、钢丝
等,如图所示。
钢材在严格的技术控制条件下生产的,品质均匀致密,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切强度都很高,常温下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荷载。
钢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铸造、锻压、焊接、铆接和切割,便于装配。
六、水泥
水泥是粉状的水硬性凝胶材料,即加水拌合成塑性胶体,能在空气中和水中
凝结硬化,可将其它材料胶结成整体,并形成坚硬石材的材料。
水泥按其用途及性能分为三类:普通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铝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磷酸盐水泥、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它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七、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其用量越来越大。
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优点。
混凝土本身自重大,由混凝土材料构成的建筑物具有厚重、坚实、有力的外观效果。
混凝土种类很多。
按凝胶材料不同,可分为水泥混凝土(又称普通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膏混凝土及混合物混凝土等。
一般建筑物多使用普通混凝土,它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实的整体。
以上所述材料是建筑物所用的一般性材料。
建筑物的构造主要由基础、墙或柱、楼板、楼地面、楼梯、屋顶、隔墙、门窗等部分组成。
基础:位于墙或柱的下部,其支撑建筑物的作用,把建筑物的自重及荷载传给地基。
承重墙与柱:起承重作用,将屋顶、楼板传下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同时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的侵袭,事室内有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起维护作用。
楼板:将整个建筑分成若干层,并承受作用在其上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作为承重结构传给墙或柱。
地面与楼板上的地面:均承受作用。
以下将列举我国国内具有特殊建筑风格的大学作具体分析:
厦门大学历经八十多载风雨,逐步形成了以
群贤、建南、芙蓉等楼群为代表的“嘉庚风格”
校园建筑,它们既蕴涵着强烈的乡土情结和中国
传统的风水观念,又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
和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
这些中西合璧、恢弘大
气的建筑样式一直备受各方赞誉,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
一个典范。
厦大嘉庚风格的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
征:
1.鲜明的地域特色。
厦门大学地处闽南地区,而作为校园建筑方案的实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陈嘉庚先生本身就是在厦门集美出生长大的,所以他的建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闽南建筑风格的影响。
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他充分利用有地方特色的材料作为校舍建设之材。
嘉庚风格建筑群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所用材料是以闽南当地的青石花岗岩为主,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前的建筑
,这样使得建筑群不仅给人以素雅美观与坚固大气之感,又体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另外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嘉庚瓦的发明。
这种橙色带釉面的大瓦片是嘉庚先生利用当地材料,按照自己的要求让附近龙海等地的砖瓦厂生产的。
这种橙色瓦做屋面或装饰,配上清水花岗岩的墙壁和周围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显得格外和谐;其次在设计上,嘉庚先生把闽南大厝红砖文化运用到建筑物具体设计上,如建筑物里的地板用有着浓厚闽南地方特色的红地板砖铺成,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校园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韵味。
2.巧妙的中西文化合璧。
嘉庚先生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7岁
远渡外洋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上他博采中西文化、古今
文化之众长,形成中西合璧、古今合璧的风格。
最为明显的标识是他用典型的
中国古典建筑屋顶,设计起翘的
飞檐并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斜屋顶
,配上西式的花岗岩大屋面、拱
劵及廊柱等,被人雅称为“穿西装
,戴斗笠”。
这样的格局使整个建
筑群在依绿山、面碧海的环境里
,典雅而庄重,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建南大礼堂。
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样体现在
建筑方位布局上。
这主要以建在
演武场上的群贤楼群为代表。
群
贤楼群总体布局采用非合院式的、无内庭院的一字形横向排列,体现了西式建
筑所长,但在楼群具体设计上比如一主四从轴线式对称布局上却又是以中式为主,并且以闽式重檐“三川脊”歇山顶的群贤为首的集美、同安中间三座为中式,两端囊萤、映雪两座为西式的哥特式橙色嘉庚瓦尖屋面,体现了中西文化辉映之特色。
另外,在各建筑名字的启用上,无论是中式的、西式的,还是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嘉庚先生都采用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词语为之命名,如出自《荀子》中的“群贤”,出自《尚友录》的“映雪”,出自《晋书》中的“囊萤”,出自《礼记》中的“笃行”、“博学”等等。
3.强烈的时代特点。
厦门大学所在的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中国最早列入经济特区的四座城市之一,这种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沿海城市的特有环境使得厦门大学办学很早就体现出了较强的开放性,表现在校园建设上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大海内外校友和各界贤达在嘉庚精神的感召下,慷慨捐资,捐助厦门大学兴建了一大批重要的建筑,如逸夫楼、克立楼、建文楼、亦玄馆等。
这些建筑一方面保持了嘉庚建筑风格,一方面又深深体现着时代的特色,这其中以2001年
竣工的被誉为学校跨世纪发展战略性、标志性建筑的嘉庚楼群为代表,其时代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空间上。
嘉庚楼群从高度和总面积都远远超过了群贤楼群、建南楼群等。
主楼颂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0平方米,呈正方形并以富有闽南传统韵味的四坡锥体顶收势,重檐错落,楼栏悬空,给人以巍然耸立、气凌云霄之感。
其余“四从”保欣丽英楼、成枫楼、祖营楼及钟铭选楼均有六层,建筑面积均为6500平方米。
其二,材料上。
主楼部分局部玻璃幕墙、金属材料及其它现代工艺材料的采用更是体现出现代化的气息。
其三,室外布局上。
在室内外环境处理上引入了一个大台阶,这样既联系了室内外的空间,又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理想场所。
同时立体化的中心广场亦丰富了视觉,某种意义上是较有特色的上弦场大台阶的延续。
台阶下是一个临芙蓉湖的广场,广场临湖边缘做成弧形台阶迭落湖面,使广场与湖面完美衔接,而临水弧形台阶内半圆形广场上布置了八块契形巨石,刻着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样的布局使人一走出大楼便有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而走到临湖的台阶上又令人滋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综观厦大校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群,其生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一”字型格局的运用。
这种格局是嘉庚先生生态建筑思想最杰出的体现。
按照美国建筑师墨菲的设计方案群贤楼群为“品”字型。
其二,伟大的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座建筑的设计必须和当地的环境气候相结合。
在这方面,嘉庚风格的建筑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连廊”和“外廊”的设计运用上。
“连廊”以“一主四从”的群贤建筑群、嘉庚楼群和漳州校区的主楼群为代表。
这种“连廊”的设计不仅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而且也适应厦门地区亚热带气温偏高、湿热、有时多雨的气候特点,可以遮风挡雨,不畏日晒,可谓全天候式的走廊。
不仅如此,在学生宿舍和单身教工宿舍的设计上,又采用“外廊”式的结构,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学生平时的交流,也有利于建筑物更好的采光通风。
其三,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生态的节约性。
嘉庚建筑的材料很多是就地取材的。
比如所用的石材是厦门本地和附近地方出产的,本地石材的采用不仅节约了建筑成本,而且这种石材非常坚固亦美观。
还有“嘉庚瓦”,由于它具备抗风力强,隔热、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再加上由于表面有些釉面,也不易老化,抗衰老性不错,砌筑过程也不复杂,操作简便,造价也比琉璃瓦便宜,特别适合当地的环境,因此很快就流行于厦门地区,
并被誉为“嘉庚瓦”,简称“庚瓦”。
下面针对河南科技大学的建筑作简要分析:
教学区:教学区是教师和学生,办公及学习的主要场所,人在其中的活动频率高,且需要较大的空间满足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建造。
框架结构因受力体系由梁、柱组成,能很好地承受竖向荷载,但是其抗侧移能力较差。
因此仅适于高度不大的建筑。
如图所示:
文科2号楼
学生生活区:学
生生活区人口密度
大,不适宜建造高层
建筑,混合结构法因
此被普遍采用。
混合
结构通常墙体采用砖
砌体,屋面和楼板采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故亦称砖混结构。
菁园一角菁园一角体育中心:
以上分别以厦门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当代大学建筑物的特征和风格。
大学校园作为教学、科研和交流的载体,体现着大学内部活动的历史变迁,反映着大学在城市中功能的发展轨迹。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学作为一种智力资源被迅速认可。
设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大学校园发展的重要特征。
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提高与他人的交流协作能力,需要在空间规划布局上把交流共享空间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促进形成一个多元交流、积极创新的校园氛围。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的发展不再封闭独立,大学与社会的互动性加强。
营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丰富现代感的校园,体现历史的传承性与人文精神,营建生态型、丰富和谐的校园景观,实现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性的成长,是新世纪校园建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