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01
弹塑性力学 第01-0章绪论
静力学: 物体的平衡条件--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 几何学: 位移与应变的关系--变形协调关系(几何方程和 位移边界条件)。 物理学: 应力与应变(或应变增量)的关系--本构关系。 如在材料力学中推导扭转切应力、弯曲正应力 时都应用了上述关系。
8、求解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数学方法
由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及力和位移的边 界条件求出位移、应变、应力等函数。 精确解法:能满足弹塑性力学中全部方程的解。例 如运用分离变量法将偏微分方程组解耦并化为常微分方 程组进行求解,另外还有级数解法、复变函数解法、积 分变换等。 近似解法:根据问题的性质采用合理的简化假设而 获得近似结果;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 等。
ε ≤ ε s 时,σ = Eε ε > ε s 时,σ = σ s sign ε
⎧1, 当 σ > 0 ⎪ ⎪ sign σ = ⎨0, 当 σ = 0 ⎪ ⎪ ⎩-1, 当 σ < 0
εs = σs E
4、线性强化(硬化)弹塑性模型
假设拉伸和压缩时屈服应力 的绝对值和强化模量E’都相同, 当不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可 以写成
如:梁的弯曲问题
弹性力学
材料力学
当 l >> h 时,两者误差很小。
材料力学计算简单而结果往往是近似的,但不少情 况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 变截面杆的分析
o
σ (x )
σ
(x )
? P
P x
τ (x )
二、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¾ 连续性假设,应力、应变和位移都可以用坐标的 连续函数表示,便于应用连续和极限的概念。 ¾ 均匀性假设,物体各部分的物理性质都相同,并 不会随坐标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¾ 各向同性假设,物体在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物理 性质,弹性常数不随坐标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弹塑性力学第01章
学习目的
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它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而 且理论直接用于分析工程问题具有很大的困难。原因主要是 它的基本方程-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数学上求解的困难。由 于经典的解析方法很难用于工程构件分析,因此探讨近似解 法是弹性力学发展中的特色。近似求解方法,如差分法和变 分法等,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的有限元方法, 为弹性力学的发展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弹性力学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弹性体 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实际工程构件 和结构的强度、刚度、可靠性、断裂和疲劳等固体力学问题 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 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 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 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 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 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 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 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 究的倡导人。1991年10月 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 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 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 雄模范奖章。
粘弹性?
§1-2 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内容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研究弹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 科,它推理严谨,计算结果准确,是分析和 解决许多工程技术问题的基础和依据。
目录
CH1 绪论 CH2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CH3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CH4 弹性力学空间问题 CH5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 CH6 弹性力学问题的变 分解法 CH7 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弹 塑性问题 CH8 应力应变分析和屈服 条件 CH9 塑性本构关系 CH10 简单弹塑性问题 CH11 理想刚塑性体的平 面应变问题 CH12 结构的塑性极限分 析
弹塑性力学01ppt课件
第1章 绪论1-2
线性弹性力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
如薄壁构件力学、薄壳力学、热弹性力学、 粘弹性力学、各向异性弹性力学等。
37
弹性力学解法也得到不断发展
数值解法 微分方程的差分解 [迈可斯(1932)] 有限单元法 [1946年]
第1章 绪论1-2
复变函数(20世纪30年代)萨文和穆斯赫利什维利 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孔口应力集中等 问题。
14
固体材料的弹塑性简单 说明(简单拉伸性能)
弹性极限(屈服 极限)
比例极限
弹性 阶段
塑性阶段(强化)
第1章 绪论
卸加载 (弹性)
弹性应变 塑性应变
低碳钢试件简单拉伸试 验应力—应变曲线图
弹性应变
15
第1章 绪论
• “完全弹性”是对弹性体变形的抽象。
完全弹性使得物体变形成为一种理想模型。 完全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应力 和应变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关系与时间无关,也与变形历史无关。
38
钱伟长
钱学森
胡海昌 徐芝伦
39
§1-2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体力
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重力、惯性力) z
大小: 平均集度
体力
lim F f V 0 V
O
x
fz V
F f
fy
fx
P
y
图11a 40
§1-2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方向 f的方向就是ΔF的极限方向
矢量f在坐标轴x、y、z上的投影fx、 f y、 fz ,称为
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关系通常称为 本构关系
——物理关系或者物理方程
• 线性弹性体和非线性弹性体
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PPT资料共54页
16.11.2019
10
§1-2 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律
2.1基本假设
假设1:固体材料是连续的介质,即固体体积 内处处充满介质,没有任何间隙。
从材料的微观看此假设不正确。因为粒子 间有空隙,但从宏观上看作为整体进行力学分 析时,假设1是成立的。假设1的目的:变形体 的各物理量为连续函数(坐标函数)。
16.11.2019
11
§1-2 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律
假设2:物体的材料是均匀的。认为物体内 各点的材料性质相同(力学特性相同),所 以从物体内任一部分中取出微元体进行研究, 它的力学性质代表了整个物体的力学性质。
16.11.2019
12
§1-2 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律
假设3:小变形假设。物体在外因作用下,物 体产生的变形与其本身几何尺寸相比很小。
哑标如:
3
rr1e1r2e2r3e3 riei riei r j e j 3 i1
uu1e1u2e2u3e3 uiei uiei u j e j
i1
33
1e 1 1 e 11e 1 2 e 2 .. ..3.e 3 3 e .3 ie jie jie jie j
排列符号的作用可以简化公式书写,如: 1. 三阶行列式:
A11 A12 A13 AA21 A22 A23eijkAi1Aj2Ak3eijkA1iA2jA3k
A31 A32 A33
(共六项,三项为正,三项为负)。
16.11.2019
32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 张量基本知识
2. 基向量的叉积:右手系
16.11.2019
弹塑性力学
授课教师:龙志飞 目录
弹塑性力学1
n = n1 e1 + n2 e 2 + n3 e3 = ni ei
ni = n ⋅ ei = cos(n, ei ) dSi = cos(n, ei )dS = ni dS
dS dS3
第一章 应力与平衡
一、固体中的应力状态
• 任意斜面上应力矢量的Cauchy应力公式
dSi = cos(n, e i )dS = ni dS
与
σ ij
的关系
′
(σ ij = σ ⋅ e j )
(i )
σ i′j′ = σ (i ) ⋅ e j′
= e i′ ⋅ σ ⋅ e j′ = e i′ ⋅ (σ mn e m e n ) ⋅ e j ′ = (α i′i e i ) ⋅ (σ mn e m e n ) ⋅ (α j′j e j ) = α i′iα j ′jσ mnδ imδ nj = α i′iα j′jσ ij
一点应力状态
σ = n ⋅ σ (n) σ j = niσ ij
(n)
t = n ⋅ σ t j = niσ ij
第一章 应力与平衡
二、应力张量
u
u = ui e i
ui
u1 u2 u 3
σ 11 σ 12 σ 13 σ 21 σ 22 σ 23 σ σ 32 σ 33 31
σ 11 − σ 0 σ 12 σ 13 0 σ 22 − σ σ 23 → σ 21 σ σ 32 σ 33 − σ 0 31 S11 S12 S13 = S 21 S 22 S 23 应力偏(斜)张量 S S32 S33 31
• 一点应力状态与应力标号
弹塑性力学讲义01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绪 论
一、弹塑性力学的发展
1、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荷载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 影响而发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及其分布规律的一
门科学,是研究固体在承载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
和塑性变形阶段这两个紧密相连的变形阶段力学响 应的一门科学。
阐明了应力、应变的概念和理论; 弹性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框 架得以确立。
7 弹塑性力学的目的
应用弹塑性力学基础求解塑性加工成型问题。在应 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求解塑性加工成形中的变形 力学方程和解析方法,从而确定力能参数和工艺变
形参数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
二、金属的弹性和塑性
无论是何种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都要产生一些 变化,我们管它叫变形。 弹性变形:能恢复的变形称之为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之为塑性变形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 虑物体内产生的永久变形,而弹性力学不考虑 .
1、金属塑性的影响因素
1) 化学成分的影响
纯金属具有较高塑性。 纯金属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后成单相固溶体时也有较 好塑性. 合金的某元素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时,此二元合 金的塑性主要由基体元素的塑性决定,此情况也适 用于三元合金。 合金成分中不溶于固溶体或部分溶于固溶体中元素 将形成某种成分的过剩相存在于晶内或晶界,这些 过剩相对其塑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若所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塑性降低。 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晶格
(几何分析)
材料是连续的,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仍应是连续的。 固体内既不产生“裂隙”,也不产生“重叠”。则材 料变形时,对一点单元体的变形进行分析,应满足的 条件是什么?(几何相容条件)
弹塑性力学第1,2章
2.2 张量的计算
①张量的下标记号法: A点坐标x,y,z : F矢量力 Fx,Fy,Fz:
xi
i 1,2,3
fi
i 1,2,3
二阶张量应力可以表示为: ij ( i , j 1,2,3 ) x xy xz 11 12 13 yx y yz 22 23 21 31 32 33 zx zy z 二阶张量应变可以表示为:
ij ij i1 i1 i2 i2 i3 i3
11 11 21 21 31 31
12 12 22 22 32 32 13 13 23 23 33 33
ai, i
a1 a2 a3 ai x1 x2 x3 xi
张量的内积
A ai i i 张量A与张量B内积:
1 2 m
B bj1 j2 jn
A B
从张量A中和张量B中各取1个下标,约定求和一次成
为一个(m+N-2)阶的张量的运算称之为张量内积。 两个一阶张量的内积
A ai B bi
A B= A B cos A B
A B=ai bi a1b1 a2b2 a3b3
弹塑性力学的分析方法和体系
求解的基本方程: ①力的平衡方程式 ②几何方程或称之为变形协调方程 ③物理方程 弹塑性力学问题最后归结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这 三大基本方程的问题。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的最大区别,本构关系不同。
弹塑性力学的主要内容
1.弹塑性本构关系 本构关系是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种物理关系,指材 料内任一点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弹性本构关系 塑性本构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 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
弹塑性力学-01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
弹性力学 • 研究对象-块体板壳
弹塑性力学 • 研究对象广泛 • 数学方法
3
构件的四项基本要求
•强 •刚 度:抵抗破坏(断裂或过量塑性变形)的 度: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能力。 • 稳定性: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韧
性:抵抗大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4
基本任务
• 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载荷、温度变化及边界约束
1-2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任务
• 工程问题的对象是结构
• 结构的功能——承受载荷
• 结构的基本单元——构件
• 构件的属性 – 承受载荷、可变形、由固体材料构成
1
构件的种类——杆件、板、壳、块体
材料力学 • 研究对象-杆件
结构力学 • 研究对象-杆系
弹塑性力学 给出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方 法无法准确求解问题的解法 给出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无法 给出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的度量
边界条件
边值问题 求解
对工程 问题作 出评价
20
1-5 弹塑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
• 按照物体的性质以及求解的范围,忽
略一些可以暂不考虑的因素,而提出 一些基本假设,使所研究的问题限制
在方便可行的范围以内。
21
一、连续性假设:物质密实地充满物体所在空间,毫无空隙。 (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力学量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可 用微积分数学工具) 二、均匀性假设:物体内,各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 三、各向同性假设:组成物体的材料沿各方向的力学性质完全 相同。(这样的材料称为各项同性材料;沿各方向的力学 性质不同的材料称为各项异性材料。) 四、小变形假设: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构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与原始尺寸相比甚小,故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时可忽略其 变形。 五、无初应力,物体原来处于一种无应力的自然状态,在外力 作用之前,物体内各点应力为零 22
【弹塑性力学】1 绪论ppt课件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物体是连续的,其应力、应变、位移都可用 连续函数表示。
(2)变形是微小的,忽略变形引起的几何变化。 即连续介质和小变形假设。
7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特点
弹性变形的特点: 应力-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近似地按线性关系处理。 塑性变形的特点: 应力-应变关系不再一一对应, 且一般是非线性的
5
1.1 基本概念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弹 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应用于机械、 土木、水利、冶金、采矿、建筑、造船、航空航天 等广泛的工程领域。
目的:(1)确定一般工程结构受外力作用时的弹 塑性变形与内力的分布规律;(2)确定一般工程 结构物的承载能力;(3)为进一步研究工程结构 物的振动、强度、稳定性等力学问题打下必要的理 论基础。
从1970年前后至今岩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十分活跃, 建立的岩土本构模型也很多。
1982年Zienkiewicz提出广义塑性力学的概念,指出 岩土塑性力学是传统塑性力学的推广。
17
1.3 塑性力学的主要内容
(1)建立屈服条件。 对于给定的应力状态和加载历史,确定材料是否超出弹性界
限而进入塑性状态,即材料是否屈服 (2)判断加载、卸载。 加载和卸载中的应力应变规律不同,需要建立准则进行判断。 (3)描述加载(或变形)历史。 应变不仅取决应力状态,还取决于达到该状态的历史,在加
于第三类方程
14
1.2 弹塑性力学发展历史
1678年胡克(R. Hooke)提出弹性体的变形和 所受外力成正比的定律。
19世纪20年代,法国的纳维(C. I. M. H. Navier )、柯西(A. I. Cauchy)和圣维南(A. J. C. B. de Saint Venant)等建立了弹性理论
01 绪论 弹塑性力学内容
12 / 27
01 绪
◆ 工程力学一般研究方法
论
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类似于 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类似于 一般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可归纳为: 一般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可归纳为:
与已知结论相 对系统进行抽 比较, 比较,或由实 象与简化, 象与简化,建 验进行验证 立力学模型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利用力学原理 确认或进一 选择有关的 进行分析, 步改善模型, 进行分析,推 步改善模型, 研究系统 理,得出结论 深化认识
单元体的受力——应 应 单元体的受力 力理论; 力理论; 单元体的变形——变 单元体的变形 变 形几何理论; 形几何理论; 单元体受力与变形间 的关系——本构理论; 本构理论; 的关系 本构理论
以受力物体 内某一点 单元体) (单元体) 为研究对象
建立起普遍 适用的理论 与解法
1,涉及数学理论较复杂,并以其理论与解法的严密 涉及数学理论较复杂, 性和普遍适用性为特点; 性和普遍适用性为特点; 弹塑性力学的工程解答一般认为是精确的; 2,弹塑性力学的工程解答一般认为是精确的; 可对初等力学理论解答的精确度和可靠进行度量. 3,可对初等力学理论解答的精确度和可靠进行度量.
(1) 受力分析及静力平衡条件 (2) 变形分析及几何相容条件 (3) 受力与变形间的本构关系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力的分析) 力的分析) (几何分析) 几何分析) (物理分析) 物理分析)
10 / 27
01 绪
◆
论
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变形前, 变形前,在某表 面绘制标志线; 面绘制标志线; 变形后, 变形后,观察总 结构件表面变形 的规律 做出平截面 假设, 假设,经三 方面分析, 方面分析, 解决问题
第一篇第一章弹塑性力学基础
E
s
ssign s
E
s
E
s
sign
s s
A m sign
E1
(4)在弹性区完全线弹性假设
-- 假定物体是,
a.完全弹性—外力取消,变形恢复,无残余 变形。 b.线性弹性—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因此,即应力与应变关系可用胡克定律表示。 符合(1)-(4)假定的称为理想弹性体。
变形状态假定: (5)小变形假定--假定位移和形变为很小。
a.位移<<物体尺寸,
例:梁的挠度v<<梁高h.
弹性体--当可变形固体由于受外因而发生的 变形限制在弹性范围内时,相应的物体称为 弹性体。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弹性体。 完全弹性—对应于一定的温度T,受载物体 的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和时间t无关。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形状的弹性 体,主要是板、壳、块体等非杆状结构,并 对杆状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 1.1.3 塑性力学 塑形力学—研究物体在塑性状态的应力和应 变分布规律。 在塑性阶段,应力与应变不在具有一一对应 的全量关系,和加载路径有关,且呈现非线 性的关系。
第一节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概述 第二节 弹塑性力学中的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三节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第四节 弹性与塑性力学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基本概念 第六节 弹塑性力学的基础实验 第七节 变形体的本构模型
§1-1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概述
1.1.1 弹性与塑性的概念 1、弹性--变形的可恢复性。 2、塑性--变形的不可恢复性。 1.1.2 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边界约 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 位移。
然后在边界条件下求解上述方程,得 出应力、形变和位移。
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弹塑性力学绪 论
与 成非线性关系。 只要是在B点前 2)AB段 此段内,
卸载后不会有残余变形,因此B点之前是弹性阶段。B点 对应的应力为弹性极限,记为 s 。 3)BC段 从B点开始,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如果继续加 载,会有塑性变形产生。从B点至C点屈服阶段。这阶段的 特点是应力不增长,但变形继续增大。因此B点应力又称 为屈服极限 s 。比例极限 p 与屈服极限 s 在数值上非 常接近,在工程上认为它们相等。
弹性力学的发展初期主要是通过实践,尤其是通过 实验来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英国的胡克和法国 的马略特于1680年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弹性体的变形 和所受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被称为胡克定律。牛顿 于1687年确立了力学三定律。
8
同时,数学的发展,使得建立弹性力学数学理论 的条件已大体具备,从而推动弹性力学进入第二个时 期。在这个阶段除实验外,人们还用最粗糙的、不完 备的理论来处理一些简单构件的力学问题。这些理论 在后来都被指出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些甚至是完全 错误的。 在17世纪末第二个时期开始时,人们主要研究梁的 理论。到19世纪20年代法国的纳维和柯西才基本上建 立了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柯西在1822~1828年间 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应变、应变分量、 应力和应力分量的概念,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几何方程、 运动(平衡)方程、各向同性以及各向异性材料的广义 胡克定律,从而奠定了弹性力学的理论基础,打开了 弹性力学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9
塑性变形现象发现较早,然而对它进行力学研究, 是从1773年库仑提出土的屈服条件开始的。 特雷斯卡于1864年对金属材料提出了最大剪应力 屈服条件。随后圣维南于1870年提出在平面情况下理 想刚塑性的应力-应变关系,他假设最大剪应力方向和 最大剪应变率方向一致,并解出柱体中发生部分塑性 变形的扭转和弯曲问题以及厚壁筒受内压的问题。莱 维于1871年将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推广到三维情况。 1900年格斯特通过薄管的联合拉伸和内压试验,初步 证实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
《弹塑性力学》课件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拟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拟是研究材料在 不同应力状态下表现出的弹塑性性质 ,对于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和优化材 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弹塑性行为模拟的方法包括分子 动力学模拟、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之间的关系,预测材料的弹塑性行为 。
THANKS
感谢观看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工程实践中,由于材料和结 构的复杂性,弹塑性力学应 用面临诸多挑战,如非线性 行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的确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 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实 验技术,提高模拟精度和可
靠性。
此外,加强跨学科合作,将 弹塑性力学与计算机科学、 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 推动工程实践中的弹塑性力 学应用不断发展。
《弹塑性力学》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性力学基础 • 塑性力学基础 • 材料弹塑性性质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的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性和 塑性范围内行为的学科。它主要关注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行为, 以及这种行为与材料内部应力、应变 的关系。
塑性
材料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发生的不可逆变形。
屈服准则
描述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的应力条件。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应力平衡方程
01
描述受力物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平衡关系。
几何方程
02
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屈服准则
03
确定材料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实验设备与实验原理介绍
实验设备
弹塑性力学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包括压力机、拉伸机、压缩机 、弯曲机等。
实验原理
介绍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 本概念、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等。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介绍
实验操作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试样制备、加载方式选择、数据采集等。
数据处理方法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 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弹塑性力学实验与实践教学 • 总结与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定义与分类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状态下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相互作用的学 科。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屈服条件方程、流动法则方程、 强化法则方程等。
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本构关系
描述材料在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
弹塑性稳定性理论
研究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稳定性 问题。
弹塑性极限分析
确定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极限承 载能力。
03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02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包括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
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的基本应用
包括屈服条件、流动法则、强化法则 等。
包括压力加工、材料强度、结构稳定 性等。
《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绪论
如矢径
rr(或黑体)、位移
u、力
F 等,
矢量的符号记法。 矢量也可以用它的标量表示:
3
r r1e1 r2e2 r3e3 ri ei
i 1
x1
x3
rr
e3
er1
e2
x2
2020/2/9
20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张
量基本知识
其中 e1、e2、e3为坐标的基方向(单位向量),
如应力 、应变 ,张量的符号记法。
11e1e1
12
e1e2
......
33e3
e3
3
3
ij
ei
ej
i1 j1
每个分量用一个标量(具有两个下标)与两个
并在一起基矢量(并矢),称为二阶张量。矢
量可称为一阶张量,标量为零阶张量。
2020/2/9
ij
j
x1 x2
a11 y1 a21 y1
a12 y2 a22 y2
a13 y3 a23 y3
x3
a31 y1
a32 y2
a33 y3
i 为自由指标,取i=1,2,3 表示三个方程。
j为哑指标,表示求和。
2020/2/9
26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 张量基本知识
2020/2/9
23
§1-5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矢量、 张量基本知识
哑标如rr: r1er1 r2er2 r3er3 3 rieri rieri rjer j
1-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绪 论 弹塑性力学讲义 中文版 教学课件
1.1 研究内容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变形体受外界作用 (外载荷、边界强制位移、温度场等)时在变形体 内的反应(应力场、应变场、应变速度场等)。
与其它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 力学)的区别:研究方法、对象、结果的差异。弹 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而不是分离体)变形 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而不是危险端面)。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1.4 基本假设
假设的目的:为了简化研究 ✓ 连续性假设(无间隙、无空洞、无堆积) ✓ 均质、各向同性假设 ✓ 弹、塑性体假设
弹性体——满足广义虎克定律; 塑性体——符合体积不可压缩规律
✓ 小变形假设(几何假设。弹性:整个变形体;塑性: 各个变形瞬时)
✓ 无初始应力作用假设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1弹塑性力学的任务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外部干扰(载荷、温度交化等)下的力学响应的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学科分支。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弹性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由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包括在外部干扰下弹性物体的内力(应力)、变形(应变)和位移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塑性力学则研究它们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响应。
大多数材料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是弹性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即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的。
所谓弹性和塑性,只是材料力学性质的流变学分类法中两个典型性质或理想模型;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主要表现为弹性的或塑性的。
因此,所谓弹性材料或弹性物体是指在—定条件下主要呈现弹性性态的材料或物体。
塑性材料或塑性物体的含义与此相类。
如上所述。
大多数材料往往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有时又称为弹塑性材料。
本书主要介绍分析弹塑性材料和结构在外部干扰下力学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以及相应的“破坏”准则或失效难则。
以弹性分析为基础的结构设计是假定材料为理想弹性,相应于这种设计观点就以分析结果的实际适用范作为设计的失效准则,即认为应力(严柞地说是应力的某一函数值)到达一定限值(弹性界限),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材料将破坏。
结构中如果有一处或—部分材料“破坏”,则认为结构失效(丧失设计所规定的效用)。
由于一般的结构都处于非均匀受力状态,当高应力点或高应力区的材料到达弹性界限时,类他的大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界限之内;而实际材料在应力超过弹性界限以后并不实际发生破坏,仍具有一定的继续承受应力(载荷)的能力,只不过刚度相对地降低。
因此弹性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导致材料的某种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 体力分布集度
V 0 V
(矢量)
F Xi Yj Zk
z
Q
Z
X、Y、Z为体力矢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k
单位: N/m3 kN/m3
X V Y
i Oj
y
(1) F 是坐标的连续分布函数; x 说明:(2) F 的加载方式是任意的 (如:重力,磁场力、惯性力等)
(3) X、Y、Z 的正负号由坐标方向确定。
xy
➢ 平面应变问题
1.引例: 水坝、隧洞等
xz
y
y
yz
zy zz
y
y yx
yx
xy
xz
z
x x
zx
xy
简化为长度很长的等截面柱体, 载荷垂直于长度方 向,且沿长度方向不变—作为无限长柱体看待。
2. 平面应变问题的特征
(1)位移分量
对于无限长柱体,由于任一横截面都可看成对称截 面,而对称截面上的各点是不能产生沿Z向的位移 的,因此,对任一截面都应有:
(2) 面力
—— 作用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外力
lim F
Q —— 面力分布集度(矢量)
S0 S
z
F Xi Yj Zk
Q
Z
X Y Z —— 面力矢量在坐标轴上投影
单位: 1N/m2 =1Pa (帕)
X S Y
k
1MN/m2 = 106Pa = 1MPa (兆帕) i O j
y
(1) F 是坐标的连续分布函数; x
摩尔应力圆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
➢ 平面应力问题
1.引例: 墙壁、座舱隔板等
简化为图示等厚度板 受载情况--平行于板 面且沿板厚均匀分布 前后板面没有载荷; 此种情况即属平面应 力问题。
2.平面应力问题的特征
y
x
Z
t/2
y
薄板如图:厚度为t,以薄板的中面为xy面,以垂直 于中面的任一直线为z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因板面上(z = t/2)不受力,所以有:
绪论
➢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研究弹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
➢ 材料受力三个阶段: 弹性 → 塑性 → 破坏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破坏力学
断裂力学等
弹塑性力学基本假设
➢ 物体是连续的,其应力、应变和位移都可用 连续函数来描述;
➢ 物体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每一个部分都具 有相同的性质,物理常数不随位置和方向变 化而变化;
y
所以,在薄板中只剩下平行于x、y面的三个应力 分量,即:
、 x
、
y
xy
;
yx
此即为平面应力问题的特征。用单元体可表示如图
y
yx xy
x
x xy
y yx
xy x
yx y
3.平面应力问题的定义
对于仅有平行于xy面的三个应力分量的均质薄板
类问题,就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
x
;
y
xy
说明: (2) F 的加载方式是任意的;
(3) X Y Z的正负号由坐标方向确定。
2. 应力
(1) 一点应力的概念
内力
(1) 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 作用力; (不考虑)
(2) 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lim
dP
(1) M点的内力面分布集度 ----M点的应力
dS (2) 应力矢量 dP 的极限方向
➢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v cos2 ,
v
1
2
s in 2
平面应力状态
p q cos 2 xy sin2
q sin2 xy cos 2
➢ 主应力与应力主向
1 2
p
q2
2 xy
tan
20
xy
q
➢ 最大剪应力
max
1 2
(
1
2)
p
1 2
(
x
y
),
q
1 2
(
x
y
)
➢ 变形是微小的,变形后物体内各点的位移都 远小于物体本来的尺寸,因而可忽略变形所 引起的几何变化。
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 根据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和运动(或平衡) 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解出位移、 应变和应力等的表达式。
精确解法,即能满足弹塑性力学中全部方 程度解;
近似解法,即根据问题的性质,采用合理 的简化假设,从而获得近似结果。包括数 值解法。
(x, y); (x, y); (x, y); (x, y)
x
x
y
y
xy
yx
z
z
由于 1 [ ( )] 0 ( )
zE z
x
y
z
x
y
对于平面应变问体,真正独立的应力分量只有三个。
x , y , xy yx , z 0
3.平面应变问题的定义
对于无限长柱体, 所有的应变与位移都发生xoy 面内,就称为平面应变问题。这类问题称为平面
应变问题 x , y , xy yx
小结:平面问题基本未知量
平面应力问题
1. 应力分量
平面应变问题
(x, y), (x, y), (x, y),
x
y
xy
(x, y),
x
(x, y),
w 0 0, 且u u( x, y), v v( x, y) z
(2)应变分量
根据对称关系和剪应力互等定理有
0;
0
zx
xz
zx
0;
0
zy
yz
zy
0,故仅考虑: (x, y); (x, y); (x, y)
z
x
x
y
y
xy
xy
三个应变分量。
(3) 应力分量
( )z z t 0, ( ) zx z t 0, ( ) zy z t 0
2
2
2
由于板很薄,外力又不沿厚度变化,应力沿板的厚度 又是连续分布的,因此,可以认为在整板的所有各点 都有:
0, 0, 0
z
zx
zy
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x
z
0, 0,
xz
yz
t/2 t/2
y
y
xy ( x, y),( z )
(3个)
2. 应变分量
独立的(3个)
( x, y), x
( x, y),
y
xy ( x, y); ( z )
第1章 应力分析
1. 应力状态 2. 三维应力状态分析 3. 三维应力状态的主应力 4. 最大剪应力 5. 等倾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6. 应力罗德参数与应力罗德角 7. 应力张量的分解 8. 平衡微分方程
1-1 应力状态
1. 外力 体力、面力
(1) 体力 —— 弹性体内单位体积上所受的外力
F
由外力引起的在 P点的某一面上内力分布集度
应力分量 应力的法向分量 —— 正应力
应力的切向分量 —— 剪应力
单位: 与面力相同 MPa (兆帕)
应力关于坐标连续分布的 (x, y, z) (x, y, z)
dP
n
M
(法线)
dS
斜截面上的应力
➢ 斜截面上的总应力
P P cos S S / 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