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学生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医学生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目前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相对来说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对社会的人情风俗缺乏经验,对患者缺乏理解、同情及责任心。尤其是进入实习阶段,当同学和师生间关系为主的人际关系转变为医患关系为主时,就会时常表现出与环境极其的不协调,不但妨碍了临床实践工作,也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其次,大部分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只关心患者的躯体疾病状况而忽略了患者心理和情感的诉求,只满足于基本操作的执行,缺少了对患者的关爱,容易造成患者的不理解甚至引起医患纠纷;第三,部分学生实习前贮备的

医学知识无法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当与患者交流时不能满足患者对病情的认知需求,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患间的沟通和配合;第四,医学院校多把教学重点放在“三基”训练上,在医患沟通方面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医学生没能得到必要的沟通经验和技巧。医学生在询问病史时如果言语生硬、查体时只顾及自己所

需不考虑患者的感受,会让患者心里不舒服,难以得到他们的信赖,如果再使用了不恰当的言辞,就会造成沟通过程不愉快,进而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上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对医学生及其医疗行为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宣传,增加了医患间的沟通难度。

咼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咼素质的医护人员,在掌握必要

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以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既要面对病人的躯体健康状况,也要面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

求。所以,应提倡增加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临床医疗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医学生掌握顺畅的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方式,训练他们自我情绪的调控以及理解患者的感受,当他们走上医疗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医疗环境。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校学习期间纳入医德医风教育:现代医患关系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际关系,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关系,它涉及到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多领域。在校教育期间就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医疗制度、规范的操作技术、正确的医患沟通方式、相关的医疗法规和法律以及面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等内容,正确认识医疗形势,强化医德医风,善于建立良好医患沟通关系,在实习前就能很快适应从学生角色到实习岗位角色的转换,熟悉和适应临床工作特点,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2、岗前培训中纳入沟通技巧的培训医疗纠纷中大约90%是由医患沟通不当所所致,患者希望通过医患交流了解自己的病情,希望能得到医疗方的人文关怀。岗前的实习医生应该养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态度,知晓如何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一切从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对患者能有一定的包容,尽量了解和接受患者的个性和习惯,学会关爱患者,使他们感到因被理解和支持而舒心。能够在医疗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学会用通俗、可亲的话语与患者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树立起患者的信任感。

3、临床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临床教学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实

习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实习带教老师应选派优秀的临床工作人员担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在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而再传授给医学生。此外,带教老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能力及取得的任何进步并及时纠正他们的过错并且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且乐于应对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

4、完善监督考核及奖惩机制。医学院校若要确保医患沟通教育工作更为高效地进行,应该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定期地进入临床,进行认真细致的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查,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医学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情况、医患关系处理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和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状况等,还可以定期地组织一些奖罚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医学

生将来大部分要工作在医院的第一线,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作为医学院校有责任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只有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临床的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医学生只有快速适应新型的医疗模式(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才能真正通过学校和临床的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护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