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的特性

合集下载

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影像的判读
等。
覆盖范围和分辨率
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所需的精 度,选择合适的覆盖范围和空间
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时相选择
根据目标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 时相的遥感影像,以获取最佳的
监测效果。
注意影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关注遥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即影像 获取的频率,以确保能够及时监测到 目标的变化。
空间分辨率
地物空间特征
总结词
地物空间特征是指地物在空间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纹理、结构等。
详细描述
地物空间特征是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地物在空间分布和形态上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
识别,可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地物动态特征
水体动态监测
通过遥感影像监测水体的 水位、流速和流向等信息, 及时发现水灾和污染等灾 害。
水生态系统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调查水生生 物种类、数量和水域环境 等信息,为水生态保护和 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05 遥感影像判读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类型
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影 像类型,如光学影像、雷达影像
遥感影像判读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结合,有助于 深入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影像判读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结合,将进 一步推动遥感影像判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作物类型与种植面积
农业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识别不同作物的光谱特 征和种植面积,分析农业种植结构和 发展趋势。
通过遥感影像调查农业土地资源、水 资源和农业设施等信息,为农业规划 和生产提供支持。

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概念: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受来自地球表层各类电磁波的信息,并对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征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一门科学技术。

遥感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可比性,多波段性,时效性,客观性,经济性,局限性(信息的提取方法不能满足遥感快速发展的要求)遥感的类型:按机理划分: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的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按平台划分:地面遥感: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 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小于80km),主要为飞机,气球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大于80km),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以卫星为平台的遥感叫做卫星遥感按电磁波段划分:可见光遥感(电磁波波长范围:0.38~0.76μm)红外遥感(电磁波波长范围:0.76~1000μm)微波遥感(电磁波波长范围:1mm~10m)按大的研究领域划分:陆地遥感;大气遥感;海洋遥感。

按应用范围划分:资源环境遥感;灾害遥感;农业遥感;地质遥感;渔业遥感....遥感技术系统的概念: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它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立体观测,是获取地球资源的现代高科技的重要手段电磁波谱:按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制成的图表电磁波谱的波段和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按波长由小到大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常用的是:紫外(0.01-0.38um)可见光(0.38-0.76um)红外(0.76-1000um)微波遥感器(1mm-1m) 辐射亮度:辐射亮度L: 面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单位是瓦/ 米²•球面度(W/m²•Sr)黑体辐射的三个特征;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出射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遥感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soybeans
遥感车--地面遥感平台
• 高空平台(5-10km)
航摄飞机
运七 运八
其他:里尔、双水獭、 空中国王等
遥感飞机
• 中低空(1-8Km)
航摄飞机
运十二 运五
• 其他飞机(500m)
蜜蜂3 无人机
航摄飞机
GT50 0
航天飞机
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3.1.2 遥感器与遥感图像特征参数
❖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和微波传感器,从可见光到红外区的光学波段的传感器 统称光学传感器,微波领域的传感器统称为微波传感器。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二、遥感器的分类
❖ 按工作方式分为
(1)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2)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 描仪(MSS)、TM、ETM、HRV、红外扫描仪 等。
❖ 热红外像片:8~14μm。
热红外像片典型特征:热阴影;
高速运动热物体的“拖迹”;
(参见教材P144 )
受风的影响较大。
§3.2 摄影成像
3.2.4 摄影像片的种类与特点
摄影像片特点: (1) 投影方式: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方式成像; (2) 视觉感受: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像片中各种人造地物 的形状特征与图型结构清晰可辨,从航空像片上可看到地物顶 (冠)的形态; (3) 阴影:本影与落影受地物在相片上的方位影响。 详见教材P145
些情2)况利下用,数波理统段计太方多法,,分选辨择率相关太性高小,、接方收差到大的信 息的量图太像大。熵,,形方成差海大量,数信据息量,大反。而会“掩盖”地物
辐射特性,不利于快速探测和识别地物。

遥感实验:MSS TM SPOT影像特征

遥感实验:MSS TM SPOT影像特征

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
用两个窗口各自打开TM6与其他波段图像(采用gray scale) 为什么TM6图像看起来比其他波段平滑?
从120米分辨率到30米分辨率重采样的过程
10
120 m
重采样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30 m
参照MSS影像操作步骤完成以下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30m
6 Thermal infrared 120m
7 Mid-infrared
30m
0.45-0.52um 0.52-0.60 0.63-0.69 0.76-0.90 1.55-1.75
人文要素(比如公 路);并对水体对有 一定的穿透性
用于陆地/水体、植 被等监测
10.4-12.5 2.08-2.35
0.7-0.8 um 0.8-1.1 um
主要用于识别人文要素 (比如道路);对水体有 透视能力
主要用于陆地/水体和植 物的识别
¾读取MSS影像光谱信息 打开一幅MSS影像
怎么样浏览一幅遥感影像的信息? Utilities / layer infor
通常显示的每层信息:
File, Layer, Statistic, Map , Projection 如何改变层?
率直方图 2) 对比波段2和波段4的平均亮度
(average brightness)及图像对比度 ( image contrast
3) 解释说明波段2和波段4频率直方图 Mean value of DNs 及variability of DNs的不 同.
¾ 观察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1. 创建AOI(Area of interest) 2. 添加AOI光谱特征(Add AOI to a spectral signature) 3. 创建多种地物的光谱特征 4. 根据平均值曲线(Mean Plots)解释反射率的变 化(reflectance)

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

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
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主要涉及:
空间分辨率
比例尺
投影性质
几何畸变
⑴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上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大小(地面分辨率)。
成像遥感器的技术参数
地物的空间特性
地面分辨率取决于:
地物与背景环境的反差
⑵ 影像比例尺
影像比例尺——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的比值。
基本概念
4.1 遥感图像类型及基本属性
影像 影像——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经成像系统处理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影像的特点:点对点地表示地物目标。
遥感影像——遥感器对地表(目标物)通过摄影或扫描而获取的影像。
遥感图像——遥感影像经过处理或再编码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遥感影像根据成像方式划分: 光学摄影成像—— 像片(连续) 数字扫描成像—— 图像(离散)
从波谱学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差异来识别区分目标物,是进行遥感解译应用的基本原理。
在相同的成像条件下,相同地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波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特性。
遥感图像记录了其相应的探测波段范围内不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信息:
表现—
反映—
电磁辐射能量(强度)的大小
Your name
第四章 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光机扫描图像特性
固体自扫描图像特性
成像雷达图像特性
学习内容
遥感图像类型及基本属性
光学摄影像片特性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目的和要求
遥感图像的类型 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 各种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波谱特性 通过学习,掌握遥感图像的类型及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并掌握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为遥感图像解译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3).旋转斜距投影 Sab--侧视雷达图像影像面 ab--在阴极射线管屏幕上光点
掠过的轨迹 光点出现的时间取决于雷达发出
微波到接收到回波间的时间间隔, 由于微波传播速度固定 ∴雷达影像实际为斜距的投影,投 影性质为旋转斜距投影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影像几何畸变
畸变(distortion):严重不正常地变化,既可以指外在的,又 可以指内在的。 ◆物理学之畸变——物体上的直线经过透镜成像后变成弯曲的 现象。畸变是由于透镜的放大率随光束和主轴间所呈角度改变 而引起的。光线离主轴越远,畸变越大。 ◆摄影之畸变——拍摄四方形物体时,使周围拍成卷翘或膨鼓 的现象。 ◆遥感学之畸变——在一般的光学系统中,只要畸变引起的图 像变形不为人眼所察是可以允许的,允许的畸变值约为4% 。 但若需图像特性来测定物体尺寸的光学系统,如航空测量镜头 等,畸变则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必须对其严加校正,使畸变小 到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几。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分辨率:12.5厘米,地面上每12.5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 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80m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分辨率:10厘米,地面上每10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 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60m,或20楼的高度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2.影像比例尺
指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地物 的水平距离的比值。
理想条件下:由遥感光学系统 的焦距和遥感平台的航高之比 确定,即f/H。
注意:受中心投影性质所限, 不同于垂直投影,受地形起伏 及在像幅的位置影响,图像各 处比例尺可能不一致。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3.投影性质与影像几何畸变
遥感影像均经光学系统聚焦成像,透镜的成像规律和遥感器 成像方式决定了遥感图像的投影性质,不同投影性质会产生 不同性质的影像几何畸变。

遥感影像的特征选择与分类方法

遥感影像的特征选择与分类方法

遥感影像的特征选择与分类方法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影像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物信息,如何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准确地选择出有价值的特征,并进行有效的分类,是遥感领域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遥感影像的特征选择是整个分类过程的基础。

简单来说,特征就是能够描述影像中地物的属性或特点。

这些特征可以是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空间特征等。

光谱特征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特征。

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波段上会有不同的反射或辐射特性。

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而水体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较弱。

通过对不同波段的组合和分析,可以初步区分出一些典型的地物类型。

纹理特征则反映了地物内部的灰度分布规律。

比如,森林的纹理通常比较粗糙,而农田的纹理相对较为均匀。

形状特征是根据地物的轮廓和外形来进行描述的,比如房屋的形状一般较为规则。

空间特征则考虑了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关系。

在进行特征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考虑特征的可区分性,即所选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将不同的地物类别区分开来。

其次,特征的稳定性也很重要,如果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变化较大,那么在分类时就可能会出现误差。

此外,计算复杂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过于复杂的特征计算可能会导致处理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谈谈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

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大类。

监督分类是指在分类之前,已经知道了一部分地物的类别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个影像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等。

最小距离法的原理比较简单直观,它计算每个像元到已知类别中心的距离,然后将像元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类别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对于复杂的地物分布可能效果不佳。

最大似然法则基于概率统计的原理,假设地物的光谱特征服从正态分布,然后计算像元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将像元划分到概率最大的类别中。

遥感影像的特性

遥感影像的特性
探测系统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A/D),对电压曲线分段读数,然后把这些数据记 录在存储介质上,即成为数字图像。回放时,数字图像经过数模转换(D/A),将离散的数据连接成 电压曲线,再经电光转化,聚焦扫描成像。
10.2 遥感资料概述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数据——数字图像
记录到介质上去的数字。
10.2 遥感资料概述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影像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物体或现象的质 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也就是说根据影 像特征来识别它们所代表的物体或现象的性质。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理论基础:遥感是建立在不同目标物的电磁波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上的。遥感影像的成 像过程是将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用不同的成像方式形成各种影像,即
影像→{
}→地物
原理是:
灰度或色调(物理性质 ) 形状大小(几何性质)
影像特征
电磁波谱
物体性质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本质与条件 具体说来,解译就是从影像特征——地物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判断电磁波的性
质和空间分布,进而确定地物的属性,也就是从影像特征识别地物。应具备的条件: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灰度与介质数据 地物的反射率
地物 MSS4:0.5-0.6μm MSS5:0.6-0.7μm MSS6:0.7-0.8μm MSS7:0.8-1.1μm雪Fra bibliotek0.89

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遥感影像是通过人造卫星或飞机等载具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利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和记录地球表面的物理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图像进行存储和分析。

遥感影像技术在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遥感影像通过收集地球表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能量来获取信息。

电磁波能量的吸收、散射以及反射特性与地球表面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有关。

通过不同频段的传感器获取的电磁能谱信息可以用来解析地物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测定植物生长状况等。

遥感影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时效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地表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提供了重要的空间数据。

遥感影像分为低空遥感和高空遥感两种方式,其主要区别在于探测高度和获取分辨率。

低空遥感通常指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可以实现较高分辨率的图像获取,适用于对局部区域进行详细观测。

而高空遥感则是利用卫星对整个地球进行遥感监测,能够提供大范围的遥感影像,适用于对大尺度地表景观进行监测和分析。

遥感影像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农业领域,遥感影像可以用于农田的土壤和植被监测,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城市扩张、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遥感影像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自然灾害、森林覆盖变化、水资源分布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影像还可以用于地质勘探、气象预测、海洋监测等领域。

然而,遥感影像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受到设备和探测距离等因素的限制,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具有不同的分辨率,这对于一些细小的地物或现象辨识和观测提出了挑战。

其次,遥感影像获取的过程中,受到地球大气、云层和地形等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图像的质量下降或部分信息的丢失。

另外,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需要结合地面观测和实地调查来进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遥感图像的类型与特性(1)

遥感图像的类型与特性(1)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
ASTER
星载高级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
MOPITT 对流层污染测量
第三章
遥感图像的类型与特性
第一节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最大 空间分辨率可达250m,扫描宽度2330km。 MODIS有36个波段,波谱范围宽,0.4μm (可见光)到14.4μm(热红外)。 时间分辨率优势明显。一天可过境4次 ,对 各种突发性、快速变化的自然灾害有更强的实 时监测能力。
人造地球卫星、探空 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 机、太空站等
第三章
遥感图像的类型与特性
第一节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对用于地球资源和环境遥感的航天平台
要做到:
⑴.对全球表面进行周期性成像覆盖; ⑵.保证在卫星通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时 有最佳光照条件; ⑶.同一地点、不同日期的成像地方时间、
太阳光照角基本一致。
∴地球资源卫星必须按一定的轨道运行
第三章
遥感图像的类型与特性
第一节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1999年4月15日 范登堡空军基地 设计寿命 6年 NASA从1972年开始的陆地卫星计划的最后 一颗 该卫星2003年5月1日后不再提供数据
LANDSAT
LANDSAT 1,2 轨道倾角 轨道高度(km) 半长轴(km) 半短轴(km) 偏心率 运行周期(分钟) 飞行速度(km/s) 星下点平均速度 穿越赤道过降交点地方时间 总扫描角 扫描带宽度(km) 赤道上当天两圈距离(km) 赤道上相邻两圈距离(km) 99.114° 918 7285.82 7272.82 0.0006 103.267 7.399 6.47 9:42/9:30 11.56° 185 2862 159.18

遥感摄影测量实训报告(3篇)

遥感摄影测量实训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摄影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我们组织了一次遥感摄影测量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遥感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和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遥感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几何校正技术;3.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形测量、土地利用调查等应用;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遥感摄影测量基本原理(1)遥感影像的成像原理: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地表物体的反射或辐射信息,形成遥感影像。

(2)遥感影像的几何特性: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投影变换、坐标变换等。

(3)遥感影像的辐射特性:遥感影像的辐射畸变、辐射校正等。

2. 遥感图像处理(1)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包括去噪、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

(2)遥感图像的增强:包括对比度增强、锐化、边缘检测等。

(3)遥感图像的分类: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

3.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1)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原理:根据地面控制点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变换,消除图像的几何畸变。

(2)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包括多项式变换、双线性变换、仿射变换等。

4. 遥感图像测量应用(1)地形测量: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等测量。

(2)土地利用调查: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识别、面积测量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收集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可见光、红外、多光谱等。

(2)地面控制点采集:在实地采集地面控制点,用于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3)遥感图像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去噪、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

2. 实训实施(1)遥感图像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增强、分类等处理。

(2)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根据地面控制点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遥感技术的特点

遥感技术的特点

遥感技术的特点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复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

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复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Meteosat 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

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

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遥感大学期末考试重点

遥感大学期末考试重点

遥感大学期末考试重点1、遥感的特性(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目前用于遥感的电磁波段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3)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3、遥感平台名词解释: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4、可见光范围(每一个波段的范围都要知道)5、遥感系统的组成(图要掌握能够画出,必考题8分,英文要写出全称及对应汉字)光学信息为模拟信号在胶片上成像;A/D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HDDT high density digital tape 高密度数字磁带;CCT Computer compatible tape计算机兼容磁带5、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米氏散射:这种散射是指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与大气散射有关的各种解释题(强调波段):(1)大气瑞利散射解释天空蔚蓝与朝霞夕阳的橘红色(考研):特别是对可见光而言,瑞利散射现象非常明显,因为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λ4)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

在日出和日落时,因为这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

在长距离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

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

遥感的特点有什么特征

遥感的特点有什么特征

遥感的特点有什么特征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在地面以外的空间采集地物信息的技术。

遥感具有以下特点:一、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农业、林业、地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地物的空间分布、时变过程、数量、质量等多种信息。

二、高效快速:遥感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地物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大面积的地物进行监测,实现快速更新和全面把握区域的动态变化。

三、非接触性:遥感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激光、红外线等方式,对地物进行感知和监测,无需与地物接触。

这种非接触性保证了地物不受人为操作的干扰,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持被监测地物的真实状态。

四、全球性: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的地物信息,能够对全球的陆地、海洋、大气进行监测和研究。

这种全球性特点为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五、多源数据: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多种数据源获取地物信息,比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

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提高地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并能够提供多角度、多时相的观测。

六、多波段观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数据,比如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波段。

通过多波段观测,可以获取地物的多种物理特征,如颜色、温度、湿度等,丰富了地物信息的内容。

七、自动化处理: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借助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

自动化处理节省了人力成本,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具有广泛应用、高效快速、非接触性、全球性、多源数据、多波段观测和自动化处理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手段,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遥感技术的相关特征。

八、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中每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地物的大小。

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

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

1、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遥感:遥感是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

基本特征:利用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和反射特性,通过接收电磁波的辐射或反射信息获取地物的特性。

地物特性:分为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两种。

几何特征:如土壤的粗糙度,房屋的轮廓、各种植被的形状和长势等;物理特征:如地物的介电常数、土壤湿度等,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遥感目的:就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信息反推出地物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反演过程。

类型:可见光遥感、反射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

特点: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具有连续观测的特点。

象元: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确定遥感图象识别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2、遥感系统的组成3、遥感系统的分类按平台高度:航空、航天与地面测量。

按遥感波段分:光学与微波。

按成像信号能量来源:被动与主动,被动式分为反射式、发射式,主动式分为反射式与受激发式。

按应用:空间尺度分为全球、区域、局地遥感;地表分为海洋、大气、陆地遥感;行业分类环境、农业、林业、水文、地址遥感。

4、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横波,传播速度为3×108 m/s,不需要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会有反射、吸收、透射、散射等,并遵循同一规律。

电磁波普: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γ线、x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常用的:紫外线的一部分(0.3-0.4μm),可见光线(0.4-0.7μm),红外线的一部分(0.7-14μm),以及微波(约lmm-1m)。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 m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第 10 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内容提要: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影像的分析解译是遥感应用的关键,本 章内容包括解译原理,遥感资料的种类与特 征,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遥感影像的目视 解译方法,遥感地图制图。 重点: 遥感解译的原理,遥感影像的特性,解 译标志及其可变性理解,目视解译的原则、 程序,遥感地图制图工艺流程和地图设计。
灰度或色调(物理性质 )
}→ 地物 形状大小(几何性质)
电磁波谱 物体性质
原理是: 影像特征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本质与条件
具体说来,解译就是从影像特征——地物 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判断电磁 波的性质和空间分布,进而确定地物的属性, 也就是从影像特征识别地物。应具备的条件:
遥感影像解译
解译对象基础 理论和专业知识
遥感理论知识 和分析解译技术
区域地理特征 与背景资料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影像解译内容包括:图像识别、图像量 测、图像分析 ● 图像识别: 实质是分类,即根据遥感影像 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相特征,按照解 译者的认识程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 别和鉴定的过程。
1 )遥感影像所显示的是某一区域特定地 理环境的综合体,提供的是一种综合信息。 2 )遥感数据所对应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复 杂的、多要素的、多层次的、具动态结构和明 显地域差异的开放巨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 断变化,因而遥感信息中的各要素是相互关 联、复杂变化的。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影像解译的复杂性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 遥感理论基础: 遥感是建立在不同目标
物的电磁波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上的。遥感 影像的成像过程是将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用 不同的成像方式形成各种影像,即
电磁波特性(物理属性 ) 地物→{ }→影像 成像方式(几何属性)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解译类型-目视解译
优点: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区域资料、遥 感技术和工作经验,根据影像特征,以及地物
的空间组合规律,通过地物间相互关系分析比
较、逻辑推理、综合判断来识别目标。
缺点:解译速度慢、定量精度受到限制,
且往往带有解译者的主观随意性。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就是借助简单的仪器设备,直接 由眼睛来识别影像特性,从而提取有用信息。 解译条件:具有解译对象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 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地面实况资料。 解译质量:解译人员、研究目标、遥感影 像三个因素的统一程度。
a)地物波谱特征复杂,受多种因素控制,
本身也因时因地变化。 b)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同物异谱”与 “异物同谱”现象。 c)地物的时空属性和地学规律错综复杂, 各要素、各类别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
根据解译信息的特征分为:定性解译和定量 解译; 根据解译的技术和方法分为:目视解译和计 算机解译; 根据解译内容分为: 一般解译和专题解译。 其中最基本的解译方法是目视解译。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图像量测:在已知影像比例尺的基础上,应 用图像的几何关系,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 长度、相对高度等,以获得精确的距离、高度、 面积、体积、形状、位置等信息。 借助于光度学的知识和特殊设备,通过测 定图像的色调(密度)估算目标物的光谱亮度— —辐射强度——属性数量特征。
物体通过它们的电磁波能量来产生影像。
物体性质 电磁波能量
影像特征
第10章பைடு நூலகம்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Interpretation) 原理:根据各
专业要求,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遥 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识 别出所需要的地物或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 程。 影像→{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图像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归纳,从目标 物的相互联系中定性、定量地提取和分析各种 专题特征信息。 ☆特定地物及状态的提取 ☆指标提取 ☆物理量的提取 ☆变化检测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影像解译的复杂性
☞解译类型-计算机解译
优点: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以数据的统 计特征值为依据,进行类型自动识别、划分和 指标计算。 缺点:不能利用遥感信息所包含的地学内 涵,难以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且对地物空间 特征的利用不够。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 遥感信息处理: 将接收到的原始遥感数
据加工制成可供观察和分析的可视图像和数据 产品,这一过程称为遥感信息处理。
☞ 遥感影像解译: 根据影像的几何特征和
物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物体或 现象的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进而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 也就是说根据影像特征来识别它们所代表的物 体或现象的性质。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计算机解译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 析处理,提取有用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类。该技术既快速准确,又能直接得到 解译结果,是遥感分析解译的发展方向。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感 原 理 与 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