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综述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其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是教育史学科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原理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地走向深入。本文简单介绍了关于教育历史分期的基本观点,并提出对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不同标准和依据,对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历史分期;标准

教育自产生以来,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教育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教育发展历史分期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但是人们对此问题的观点不一,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梳理,使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更加的深入和清晰,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一、关于教育发展历史分期问题的现有观点

目前,关于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根据生产关系性质所确定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将教育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这种划分是教育史和教育学界传统的历史分期。

(二)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根据和标志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的教育和古代阶级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古代教育又可分为古代劳动者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

(三)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为标准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将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分为:原始状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几个基本阶段。

(四)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的学说,即人类发展经历对人的依赖阶段、对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阶段和人的自由发展阶段,将人类教育发展划分为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和未来理想社会的教育。

(五)依据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三种文化类型: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前喻文化而将人类教育分为后喻文化教育、并喻文化教育和前喻文化教育三个阶段。

(六)从信息社会的显露提出人类教育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和信息社会教育。

(七)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即从教育所凭借的媒介及其所创造的文化的角度将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分成:语言文化阶段的教育、印刷文化阶段的教育、电子文化阶段的教育和数字文化阶段的教育等四个阶段。

上述可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育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因此,用于划分教育发展历史阶段的标准不同是产生教育发展历史分期问题分歧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发展历史分期新探

我们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剖析教育的发展史,是教育学术繁荣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人们更透彻地认识教育的发展历史。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从教育进化、教育形态衍生的新视角,尝试着将教育发展划分为:个别教育衍生阶段、学校教育衍生阶段、学校教育系统衍生阶段、终身教育系统衍生阶段等四个阶段。

(一)个别教育衍生阶段

个别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个别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以引导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广义地说,个别教育包括一般个别教育和特殊个别教育两种形态。一般个别教育是指他人教育的个别教育,在原始社会表现为氏族教育形态。特殊个别教育即自我教育,是指以人的自我觉醒为前提,自觉选择学习目标,自觉对己施教,自觉监控学习过程的一种自主性教育(学习)形态。

我们认为,人与猿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自主意识。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当“猿”进化到能够自主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够自主获取野生动植物,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时,“猿”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猿”,而是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类早期的自主意识,主要是生存意识,并不包含自主教育意识。因此,人类诞生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并没有诞生。

尽管人类社会的最初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却存在一种“前教育”。人类的“前教育”具有如下特征:(1)人类还没有教育意识和被教育意识,更谈不上专门的教师、教材、场所、经费等等。(2)在获取野生动植物的过程中,人类是无意识地习得、继承了这种社会生活方式。(3)在这个时期,只要是有一定自主意识的人,是有记忆、有生命的人,均有无意识发展的可能,“前教育”具有普遍性。

(二)学校教育衍生阶段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在相对固定的校舍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对入学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在奴隶、封建社会表现为古代学校教育形态。

人类揖别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之际,古代学校诞生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初步形成:(1)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使社会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有可能让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教和学的活动,为早期学校教育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了空前的积累,为早期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此时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如我国的巫、史、卜、贞等知识分子,使早期学校选择专门的师资成为可能。

人类揖别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之际,古代学校诞生的动力也开始形成。奴隶主们实际上控制着有限的社会剩余产品,控制着奴隶的人身自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统治者们为了要维持、强化自己的统治,就迫切需要专门的学校来培养自己的继承人,这形成了古代学校创建的基本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统治者们动用自己所控制的剩余产品,调集人力和文化资源,这样就建立起了最早的古代学校。

(三)学校教育系统衍生阶段

学校教育系统是指在工业化社会背景下,由古代学校教育逐步演变而成的,包含多层次、多类别的现代学校的教育组织系统。

学校教育系统化是以工业化为社会背景的。(世纪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时代。随后的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等动力机器的问世,使工业化趋势不可阻挡。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系统衍生的条件开始成熟。学校教育系统衍生的物质基础主要有:(1)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社会生产力空前高涨,社会产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教育的普及化创造了条件。(2)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层次化、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3)造纸业、印刷业等工业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地学校教育系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学校教育系统衍生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系统的需要。大工业生产普遍要求工人至少具有初步的文化和技术基础知识,需要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以维持大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转。用斯大林的话说:“新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工作者比闭塞无知的农奴更有文化、更加伶俐,能够懂得机器和正确地使用机器。

有了物质基础,有了社会动力,学校教育系统自然就应运而生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育理论的问世,学校教育的系统化过程得到了教育理论的指导。例如早期班级授课制的研究,就为学校教育走向何方提供了智力支持,使学校教育的系统化进程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大加速了发展进程。

(四)终身教育系统衍生阶段

终身教育系统是指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逐步生成的,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为核心,以广播电视、网络等为现代媒体手段,联系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所构成的,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教育系统。

现当代社会的信息化,是终身教育生成的根本动力。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分三个阶段:(1)个体信息阶段,以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为标志。(2)社会信息阶段,以纸张、印刷为标志。在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隋唐之际我国发明了刻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3)现代信息阶段,以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

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典型代表是网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其中,网络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是近年来依托网络正在生成的最新形态的教育。它具有如下特征:(1)网络教育对学习者没有限制,可以全员参与。(2)网络教育可以是正规教育,也可以是非正规的教育。(3)网络教育可以超越空间限制,是联结学校、社区、家庭的有效纽带。(4)网络教育的环境具有高度虚拟性。(5)网络教育可向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以任何内容、任何方式向学习者提供机会,具有高度开放性。(6)网络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处于时空隔离状态,学习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容易隐蔽。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不仅仅只是带来了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的问世,更重要的是,它使当代学校教育系统、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具有了区别于近代教育的新质。这种新质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即教育的信息化。以教育的信息化为依托,学校教育系统各部分之间,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相互交叉、相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