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

合集下载

亚太安全结构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亚太安全结构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亚太安全结构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王洪涛/文当前亚太局势的特点及各方动向一、中国和平崛起进程加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力量对比虽然仍是“西强东弱”的格局,但“东升西降”态势明显,并突出地表现在亚太地区。

在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性陷入制度困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相对衰落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

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对美国和部分亚太国家造成进一步的现实和心理冲击。

二、美国落实“重返亚洲”战略部署美国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崛起的影响,提高对华政策在亚太战略中的地位,提出“太平洋世纪”论,宣布“重返亚洲”。

外交上,推进“前沿部署”外交,增加外交投入和人员数量,增强公共外交。

经济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希望未来将TPP与APEC合并成为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合作机制。

政治上,全面参与APEC、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机制,引导议题设置和发展方向;安全上,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公布《2012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增加亚太军力配置,挑起或利用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泰柬领土争端等地区热点,巩固老盟友关系,建立新伙伴关系,重构亚太安全格局。

美国还改变此前立场,高调介入中日钓鱼岛和南海争端,宣称《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主张南海航行自由,并与日、菲等国举行联合军演。

2013年美国国防预算显示美军数量从57万削减至49万人,但在亚太的军力不降反增。

三、美国的亚太盟友配合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巩固同盟关系,加强彼此协调日本服从美国加强美日同盟的政策。

日本在其经济遭遇冷战后两个“失去的十年”后,又进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其世界经济第二地位被中国取代。

日本战略“焦虑”十分严重,应对中国崛起成为焦点话题。

日本最初的反应是“顺势而为”,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

鸠山政府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主张,具有明显“脱美”倾向。

但日本无法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产生的影响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产生的影响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产生的影响作者:林湘如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1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其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和,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谋求世界霸主地位。

对苏联的总战略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遏制,通过建立冷战联盟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通过进行军备竞赛,追求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不惜使用武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获取利益,美国一直认为自身的民主价值观和市场经济比其他国家优越,除了军事的对立,还加强政治和文化渗透,通过各种手段传播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企图通过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通过和平演变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该国的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

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即冷战结束初期的第一次调整和小布什上台后的第二次调整。

一、冷战结束后的10年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第一次安全战略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初期,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这使得遏制战略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复存在。

由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转向冷战结束初期的“接触”战略;安全环境发生变化,使美国开始酝酿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调整。

面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众多理论的争鸣,老布什政府选择了在强调以传统安全方式为主的战略手段的同时,开始采用非传统安全方式;向多边主义倾斜,以确保美国优势地位为战略目标。

其“世界新秩序”战略构想,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总纲,它虽带有过渡色彩,也未完全抛弃冷战期间的战略观念,这种主张在实践中并不顺利,出兵索马里后来证明是失败的,老布什“世界新秩序”战略构想很快随其任期届满而成为历史。

但是它第一次确定了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目标,粗略的勾画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轮廓,标志着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冷战后战略构想的开始。

战后国家安全环境出现新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的安全战略理论在继承了老布什政府的大部分理论的基础上,一上任便开始着手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

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

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

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

余建军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主要通过单边军事力量部署和双边安全安排这两种方式来维持其安全存在.冷战后,美国出于对亚太地区多边安全的需求,积极参与和创设多边安全安排,以借助其它国家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受美国国内党派政治的影响,在不同政府时期,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无论是谁执政,美国一直将促进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作为其单边军事存在和双边安全同盟的补充性手段.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余建军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上海,201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03
【相关文献】
1.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多边安全偏好与行为研究 [J], 余建军
2.美国小布什政府亚太战略反思 [J], 吴伟平
3.冷战后亚太多边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J], 王小民
4.冷战后亚太多边安全进程对美国的挑战及其应对 [J], 余建军
5.小布什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及走向分析 [J], 马俊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环球视线》2011年11月15日——新驻军新协定美“押宝”亚太?主持人劳春燕: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这些天,美国围绕太平洋的搭台布阵那是紧锣密鼓,我们来看“三步走”。

第一步是在APEC峰会上力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第二步是在军事上。

本周晚些时候奥巴马将会在澳大利亚宣布,向澳大利亚正式派驻美军。

第三步在本周末奥巴马会到访印尼出席东亚峰会。

媒体报道说,他将会回应南海问题。

这一切都似乎都在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美国将要重返亚太,而且会坚守亚太。

如何来解读奥巴马这次“亚太行”的三步走?到底向咱们传递了一些什么样的信息?今天演播室里请到的是特约评论员宋晓军先生,还有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高祖贵教授,欢迎两位。

首先,我们要请宋先生给我们解读奥巴马这次在到访澳大利亚以后,将会宣布要正式向澳大利亚派驻美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正在评论:美国为何欲在澳大利亚驻军?专家观点:奥巴马不想让美国尽快蹉跎宋晓军特约评论员:从2009年开始,他在日本说我是太平洋总统之后,这些步骤都是一步一步做好的。

澳大利亚曾经是美国非常紧密的伙伴,无论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都参加了,但是这些战争对澳大利亚本身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澳大利亚不参加战争,这些国家也不会打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美国一直在冷战期间为澳大利亚提供“保护伞”,澳大利亚地很大,但是人很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澳大利亚实际上是欠着美国一笔安全账。

美国经过了反恐“9•11”之后的十年,由不可一世变得突然蹉跎。

美国不想蹉跎,到最后的时候想到了澳大利亚这块欠账,说我还是要过来找你。

澳大利亚靠着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两个海峡是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大国韩国和日本外航线的油轮,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石油,也得要必须经过的地方。

这样的话,它形成APEC之后的点睛之笔。

劳春燕:这一次,美国要向澳大利亚正式驻军,媒体也提到了两个地点,一个是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另一个在澳大利亚西部有一个温德姆港,重点来说说达尔文港,因为现在媒体报道的比较多,有可能在达尔文港附近驻军,要扩建或者新建一个比较大的军事基地来派驻美国的军队。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其国家安全政策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繁荣。

然而,其国家安全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的。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决策的分析。

一、历史背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与其所处的国际时代和国家地位密切相关。

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美国以反共为主要战略,实行全球霸权主义,积极干预世界事务,发展军备竞赛,加强联盟关系,维持美国的地位和利益。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转向多极化时代,逐渐从单一的反恐主义战略转变为涵盖多种威胁的综合安全体系,重视多边主义和合作。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1. 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冷战。

美国认为苏联是其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以反共为主要战略的国家安全政策。

美国通过发展核武器、加强间谍活动、推行反共外交政策等手段来镇压苏联,同时与西方盟友形成联盟,以共同对抗苏联。

2. 后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出现了转变,从单一的反恐主义战略转向涵盖多种威胁的综合安全体系,即“四个全球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繁荣、维护全球秩序和各国治理、促进人权尊重。

美国发展了全球军事基地网络,加强联合军演和情报交流,以提高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三、国家安全决策的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美国的国家安全决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包括大选、国会和政党派系等因素。

在大选期间,候选人往往会提出各自的国家安全议程和战略,以获取选民的支持。

同时,国会和政党派系也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军事因素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其军队和军事力量对国家安全决策有重要的影响。

军方将其经验和能力用于国家安全领域的决策制定和实施,并且军事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军事因素在国家安全决策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经济因素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也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

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

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
吴心伯
【期刊名称】《美国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一直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调整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二是美国决策者对美国在该地区政策目标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调整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其出发点在于适应冷战后变化的地区安全环境,如日本在安全上脱离美日同盟的倾向、朝鲜半岛的核危机以及中国的崛起.小布什政府在21世纪初调整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主要是由于保守的共和党人视中国崛起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将美国亚太安全政策的目标设定为遏制中国改变地区现状的"野心".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9·11"打乱了小布什政府的既定方针,反恐成为美国亚太安全政策的首要议题,中国暂时被置于次要地位.【总页数】20页(P125-144)
【作者】吴心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新变化及中国应对策略
2.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
3.小布什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及走向分析
4.美国东亚安全战略态势、变化及启示——析九八年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安全战略报告》
5.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未来走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战略的调整

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战略的调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平衡地区力量:美国将继续平衡地区力量,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新兴大 国的出现。这可能包括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如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 以维护地区稳定和繁荣。
5、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美国还将继续应对亚太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如 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通过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和提供援助等方式,提高应对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的变化。美国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和所带来 的影响上。
2、加强区域合作。美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多边安全机制,以应对地区威胁。
3、强调军事存在。美国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包括增加军事预算、 部署先进武器系统和加强与地区国家的联合军演。
然而,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严格的许可证制度 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市场机会,影响其竞争力。其次,网上备案虽然提高了透明 度,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行政负担。最后,限制出口可能导致关键技术难以在全 球范围内得到有效利用,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政府应采取以下对策:
1、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许可证制度的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的行政 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
4、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的利益,包括贸易、投资、军 事存在等方面。为了维护这些利益,美国需要调整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以确 保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得到有效保障。
四、未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 战略走势
未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走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加强与盟友的合作:美国将继续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 全威胁和挑战。通过军事同盟、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式,提高美国的地区 影响力和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摘要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构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力量结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冷战结束;美国;对外战略调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宣告了“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面对这一迅猛的国际形势,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能不对战后持续40多年的全球战略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调整,以寻找新的范式替代反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本文将从布什政府时期,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以及现在的奥巴马执政时期来分析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不同时期如何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其领导地位。

一布什政府时期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

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

3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

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

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汇报人:日期:•权力与美印关系•安全与美印关系•经济利益与美印关系•美印关系的互动与影响•结论与展望目录01权力与美印关系权力政治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冷战后的美印关系也不例外。

美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大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权力的竞争和博弈。

国际关系的权力平衡常常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美印关系中均有体现,并影响了两国在冷战后的权力动态。

权力政治与国际关系美国在冷战后的全球权力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战略利益,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秩序。

然而,随着其他大国的崛起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权力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印度在冷战后的地区权力地位印度在南亚地区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并试图扩大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范围。

印度在冷战后的经济发展也为其在地区内的权力地位提供了支持。

印度在冷战后逐渐崛起为地区大国,具有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02安全与美印关系冷战后的全球安全格局全球核武器扩散冷战后,全球核武器扩散问题日益严重,包括朝鲜、伊朗等国家和地区拥有或试图拥有核武器。

国际反恐合作冷战后,国际反恐合作逐渐成为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议题,美印在此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强。

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多极化趋势加强、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等。

1美国的安全战略与政策23冷战后,美国将战略重心从中东地区转移至亚太地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合作。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移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打击恐怖组织和基地组织,维护美国自身安全和全球反恐合作。

反恐战争美国实行全球核威慑战略,保持强大的核武器库,并试图通过核现代化和降低核门槛来应对潜在的威胁。

核武器政策印度将印度洋地区视为其安全利益的重要区域,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合作。

印度洋地区安全核武器发展反恐合作印度拥有核武器,并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来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影响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影响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影响作者:陈文玲任海平来源:《全球化》 2015年第2期陈文玲任海平摘要: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重大的调整,加快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和东西方战略的新平衡,进行了全方位的外交、经济、军事布局,提出经济主导外交,调动和开发全世界资源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将中国列为军事“假想敌”,借乌克兰事件进一步联欧制俄,这些对亚太以及世界形势带来了深远的重大影响。

中国的生存、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世界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有效应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及“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坚定地维护我国正当权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必须全面辩证地看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以全新的战略思维制定一整套与“强国梦”匹配的对外战略措施,予以长期性、系统性和主动性的应对。

关键词: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影响作者简介: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任海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逐步形成其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既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结果,也反映出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驱使下从本土扩张到海外扩张、从海外扩张到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冷战结束后,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变化,美国不断对其全球战略进行调整。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和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地区热点问题的不断升温,美国不断加快其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特别是从其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战略布局不断明晰,实施步伐不断加快。

尽管美国这一轮战略调整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速度或快或满,力度或强或弱,但总的趋势已基本确定。

乌克兰事件后,美国联欧制俄,进一步推动东西方战略的新平衡,并通过制俄助力战略东移。

美国针对亚太地区的新一轮外交、军事、经济等全方位的综合战略部署,对亚太以及世界形势都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重大影响。

冷战后美国东北亚安全战略探析

冷战后美国东北亚安全战略探析

亚 安全 战略 的实质 性 内容 。
( ) 进攻 性现 实主 义看 美 国的东北 亚安 全 战略 一 从 进 攻性现 实 主义假 定 : 国际 体系 处于无 政府 状态 , 当~ 国受 到 另一 国的威 胁 时, 没有 供它 们求 助 的更高 权威 , 而且 国家 永远
推行 “ 遏制诸 强, 维持一超 , 独霸 天下” 的全 球战 略重 点地 ,9 5 19 年 无法 确信 其它 国家 对它 们不 怀敌 意 。因此 , 国家 为 了生存 , 必须
I g l y t m n o i y _ a S se A d S ce a t
{占 I 缸会 ; I
20.0中 1() 09
冷 战 后 美 国 东 北 亚 安 全 战 略 探 析
孙 国强
摘 要

涛刘 乃Βιβλιοθήκη 刚 冷战后亚太地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新重心, 东北亚地区则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对美国外交
结果 便是 成为地 区霸主 。 而取得 地 区霸权 的 国家 , 常常试 图阻止
行 其 是 的制 造麻 烦 。
随着冷 战结束 , 东北亚 安全格局 的力 量对 比产 生了变化 与重 其它地 区 的大国续 写它们 的辉 煌 , 因为它们 担心后 者在 其后 院 自 新组 合 , 国的东 北亚地 区政 策也 面 临着 前 所未 有 的战略选 择 。 美 从政 治、 军事 方面看 , 冷战 的结 束使 美 国可 以从第 二次世 界 苏联) 的垮 台使美 国处于 一种 独一 无二 的地 位 , 为第 一个也 是 成
约 瑟夫 . 奈指 出“ 论相 当于于路线 图 , 理 它们可 以帮助 我们 认
识那些 不 熟悉 的地方 。 果没 有路 线图 的话 , 么 我们会 迷 路 。 如 那

冷战后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

冷战后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

动因
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美国希望通过在亚太地区建立海权联盟来维护其全球霸 权地位,确保其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领导地 位。
防止中国成为地区霸权
美国担忧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会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因此希望通过建立海权联盟来防止中国成为地区霸权。
应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
亚太地区存在许多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 海盗活动等,美国希望通过建立海权联盟来应对这些挑 战,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应对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
美国可以与亚太地区国家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等 非传统安全威胁。
应对中国崛起
美国可以与亚太地区国家加强合作 ,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对地区影响 力的扩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还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加强与盟友的海上合作,促进地区内的经济整合和一体化 ,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强化盟友关系
塑造国际秩序
应对全球挑战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实施 ,有助于强化与盟友之间的关 系。这种联盟战略为盟友提供 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利益共享 ,从而加强了盟友பைடு நூலகம்间的联系 和信任。
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海权联盟战略提供了条件。
02 03
亚太地区的重要性
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还是全球重要的地 缘政治和经济区域,因此美国希望通过在该地区建立海权联盟来维护 自身利益。
中国的崛起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美国担忧中 国的影响力会威胁到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因此希望通过建立海权联 盟来制约中国的崛起。
02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 主要内容和特点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

我们首先要知道美国重返亚洲,其实是虚晃了一枪,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从亚洲离开过,只不过有时亚洲在其的对外政策中侧重不同而已。

在很多的方面,美国虽然讲是重返亚洲,其实是调整其亚洲政策,并且将其兵力作有弛有张的调整,虽然因应中国的因素较大,但同时考虑到了整个的亚洲态势。

美国为了继续主导全球事务的能力,就必然要有驾驭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能力,当所谓亚洲时代的论调风头正劲时,其实美国的重返亚洲,就是要主导亚洲。

而美国想要主导一个怎样的亚洲呢?暂且不作分析,看看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一年多来,亚洲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现实变化?首先南中国海的领土冲突公开化了,美国的核潜艇公然在敏感时刻访问冲突中的一方,选边站的意图一目了然!其次公开支持日本钓鱼岛立场,把争议岛屿纳入日美安保条约,这是在明显不过的公然鼓励对抗,与其宣称的要维持亚洲和平的宣传是背道而驰的,不得不使人产生美国在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阴险感觉。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是在帮助亚洲弱小国家抵御新兴超级大国—中国,其实这只是事情的表面,美国重返亚洲,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整个正在崛起的亚洲,美国希望的不是一个团结的亚洲,因为那它将无机可乘。

亚洲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多种文化历史的独特性,与美国同是一脉的欧洲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真正亚洲时代到来时,美国的影响力将日渐萎缩,所以这一切是美国根本不愿看到的。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的几场战争,让它在二战中积攒起来的正义资本和形象消耗殆尽,所以它现在重返亚洲的真实意图,在其国家战略的最深层面就是拆分亚洲,分裂亚洲,祸害亚洲!以图最终达到阻止亚洲时代的到来的目的!其次,美国重返亚洲,是想在亚洲塑造新的敌人,破坏亚洲和平。

美军冷战后历次军事 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美军冷战后历次军事    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02 “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
克林顿时期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 略报告》,将“扩展战略”发展为“参与和扩展战略”,在 “扩展”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政经模式的同时,更加突出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介入和参与,反击退回“美国堡垒”的主 张,坚称只有“参与”才能“扩展”。参与和扩展战略”的 提出,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 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 转轨。
04 反恐战略
军事行动(三)——阿富汗战争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 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 争的开始。
最终以完成消灭奥萨 马及其恐怖组织和打 击庇护它的塔利班武 装的目标而结束
军事行动(四)——伊拉克战争
军事行动(一)——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 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 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 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 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03
“塑造—反应—准备” 三位一体新战略了《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在“参与和扩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塑 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的全球战略新构想。
强调维护当前利益与应付未来挑战相结合
“塑造—反应—准备”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过 程中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它既是对“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有力补充,更 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已完成了“冷战后”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转型,将 着眼于21世纪,以更加灵活多样和富于进攻性的手法参与国际斗争.

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及其演变

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及其演变

浅析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前言; 世贸大厦被摧毁以后,美国凭借冷战后十年里继续的强大国力,扛起反恐大旗,在西亚和波斯湾大打出手,旷日持久的两场战争掏空了美利坚的国库,也消耗掉了美利坚民族的耐心,经济危机的蔓延让美国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策略越来越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奥巴马政府进行了战略调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美国此次战略调整的分析,重返亚太的原因以及表现,美战略调整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四个部分来浅析这次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

一:美国此次战略调整的分析。

实际上是“伪装在战略外衣下的撤退”是一种战略收缩,原因有三。

其一,这次战略调整是迟来的调整。

上世纪90年代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认为已经基本把巴尔干半岛摆平,为了保持全球战略平衡,原先以欧洲为重点的战略天平可以朝亚太地区倾斜了。

但由于“9·11事件”,美国推迟了本已着手开始的战略调整。

因此,这次调整是上一次调整的继续。

其二,这次战略调整是美国在经济不景气下的无奈之举。

美国的战略调整除了在冷战时期与前苏联严重对峙和在越南战争后期的战略调整外,大多是在战略扩张期的主动调整。

而这次调整是在美国经济遭到金融危机重创、经济提升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面临预算大幅削减压力下的一种被动调整。

?其三,这次调整是美国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的战略收缩。

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财力物力,战争后遗症将长期困扰美国。

美国意识到它已经无力再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不得不改为“确保打赢一场战争,同时,遏制另一场战争”的新战略。

美国此次战略调整是在寻求以下三个平衡。

一是寻求国防投入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的平衡。

确切地说,就是不能因为军费减少,而给潜在挑战者以追赶美军实力的机会。

二是把握应对当前威胁和未来挑战之间的平衡。

美国目前是要在打赢当前战争,应对地区威胁的同时,防范潜在对手的挑战。

在确保欧洲安全的情况下,削减欧洲驻军,扩大和巩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显示了美国战略重心仍是控制欧亚大陆,而战略关注点则更多地转向欧亚大陆的东头,即亚太地区。

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战略的调整

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战略的调整


美 亚 太 联 盟 政 策 的调 整
进入 9 代 , 0年 随着 冷 战 的结 束 , 国的 安 全 战 略 在 观 念 上 出现 了这 样 一 些 改 变 :1 由冷 美 ()
战时的争夺霸权转变为维持霸权 。具体表现为由冷战时应付明确的 目标到应付多样化 的威胁 和潜 在 对 手 ; 世界 总 体局 势 缓 和 , 点 问题 热 点地 区 比如 朝 鲜半 岛 等 向着 良性 循 环 的方 向 发 在 热
资源 等各 种 矛 盾 , 在新 的缓 和形 势下 埋藏 着 爆 发 的危 机 。局势 仍 有 诸 多 动 荡 不 安 的 因素 。冷
战后国际安全环境变化之大和变化速度之快 , 已使任何 国家都无法单独控制。为 了将亚太地 区的热点限制在“ 可控范围” , 内 美国战略理论界认为 , 其冷战后必须保持 的重要能力之一 , 就 是 组 织 联盟 和 领导 联 盟行 动 的 能力 。 ② 冷战后亚太联盟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双边同盟 内部 的强化调整 , 另一个是双
某 种程 度 的标 准 化 是 必要 的 。 这 方 面 特 别 有 用处 的可 能 是 设 立 程 序 和 建 立 机 制 , 在 以加 强 美
收稿 日期 :02一o 一o 20 4 5 作者简 介 : 王帆 (9 3 . . 宁沈 IA. 16 一) 男 辽 t . n 。外 交学院 国际关 系研 究所讲 师 , 士。 博
2 9
维普资讯
国和主要地 区伙伴在战略 、 军事行动和战术领域的情报分享 ” ①。这个报告反映 了美国亚太联 盟战略调整 的 3 个重要倾 向:1在伙伴关系基础上 , () 深化和扩大双边联盟 ;2 在 双边联盟基 () 础上 , 向多边化发展 ;3 要在机制上和程序上使这类合作落到实处 , () 使之更为有效更为持久 。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中国变量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中国变量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中国变量
姜德琪
【期刊名称】《当代世界》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依据其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亚太安全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尽管美国亚太政策调整的背景复杂、目标多重,但其中的中国因素无疑十分明显,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也是直接的。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姜德琪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法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利益与价值观的权衡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调整 [J], 潘忠岐
2.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 [J], 王帆
3.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与中美战略关系 [J], 孙雯
4.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J], 赵文艳
5.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J], 张晓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东北亚联盟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

美国东北亚联盟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
21 0 2年 4月 第3 1卷 第 4期
洛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o u y n r o r  ̄ fL o a gNom ̄ Unv mi ie t y
Apr 201 ., 2
V0 . 1 No 4 13 .
美 国东北 亚联盟的“ 盟 引导型安全 困境 " 联
宋 达
联 盟 的唯 一 的选 择 。只 有 打 破 目前 美 国 东 北 亚 联 盟 关 系或 者 改 变 东 北 亚 的 安全 格 局 才 能 实 现 东 北 亚 安 全 。
关键词 :美国东北亚联盟 ; 盟 引导型安全 困境 ;对朝关 系;东北亚安全 联 中图分类号 : 8 59 D 1 .
收稿 日期 : 0 1 2— 5 2 1 —1 2


引 言 :东 北 亚 安 全 格 局 的 发 展

系 , 苏关 系 举 足轻 重 ,起 着 支 配 作 用 。2冷 战 期 美 l 间 , 美关 系 受两 大阵 营 内大 国关 系 的影 响 ,经 历 朝 了从 朝 鲜 战争后 全 面对抗 到互 相 寻求 接 触 ,至冷 战
近 代 以来 ,由于特 殊 的地 理 位 置 , 鲜 半 岛成 朝 为 周 围大 国 ( 国、俄 罗 斯 和 日本 ) 中 的利 益 交 汇点 ,
出于 国家 重 大 安 全 考 虑 和 与 朝 鲜 的传 统 友 谊 ,坚 持 韬 光 养 晦 而又 与 朝 鲜 意识 形 态 发 生 分 歧 的 中 国 义无 反 顾 地 担 起 了这 一 历 史 重 任 。此 时 的朝 鲜 半
岛 与冷 战 后 国 际 局 势 的 整 体 缓 和 相 反 , 而 成 了 反
是 大 国博弈 的角 力 场 和必 争 之 地 。二 战之 后 ,美 国 又将 其 战 略利益 的触 角伸 向朝鲜 ,取 代 日本 成 为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王帆2012-8-15 17:41:00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2004年03期作者简介:王帆(1963—),男,辽宁省沈阳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历史学博士。

(北京100089)内容提要:美国的联盟政策从属于安全战略,是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无论是“合作性戒备”,还是“参与与扩展”战略,联盟政策都得到重点强调。

这是因为联盟政策与美国安全战略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是其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联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政策也不断得到重点强调。

之所以如此,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

本文通过对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演变的历史勾勒,揭示美国在该地区战略调整的过程,并分析这一安全战略与其联盟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演变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处于深刻变革之中。

冷战结束使地区安全环境呈现出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的特点,一方面一些地区大国开始在这一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地区一些潜在的冲突也存在升温的可能性。

美国开始担心自己原有的掌控亚太局势的能力被削弱。

面对变化中的亚太安全秩序,美国认为,它的亚太安全政策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以应对新的挑战。

确保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亚太战略的重心。

于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开始经历转型和调整。

在有关的政策辩论中曾出现四种观点:一是所谓“脱离派”,即从亚洲脱离。

该派认为,由于冷战终结,因冷战需要而在亚洲的前沿部署已无必要。

美国不必再承担责任和风险,而应成为不干涉主义者。

二是“分担责任派”,即推行多边主义。

该派认为,美国在亚洲仍有重大利益,因此必须继续主导亚洲局势,但同时应创立一个新的地区机制,将本地区的基本力量全部吸收进来。

三是“传统学派”,即保持传统威慑。

他们认为冷战时期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应继续保留,由于亚洲没有类似欧洲的多边安全机制,因此仍应以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双边安全同盟体系作为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手段,避免结构性混乱导致出现“安全真空”局面。

四是“激进派”,即全面介入。

他们认为应当采取将政治和经济融为一体的综合战略,既维持传统盟友关系,又全方位地发展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各种关系,从而使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发挥平衡势力和缓冲矛盾的双重作用。

以上四种观点,除第一种属于“新孤立主义”之外,其余均强调干涉主义,即美国应当继续在该地区发挥关键影响。

因此美国决策者最终认为,最佳的政策选择是既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又加强双边军事同盟,并在传统同盟的基础上尝试发展某种地区安全机制。

与此同时,90年代中期美国决策圈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即战略机遇期概念。

这一概念在1997年的美国安全战略报告中有明确表述:“从现在到2015年的安全环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再出现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的、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形成军事挑战的‘全球性同等竞争对手’。

另外,在未来10~15年内,也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当美国实施全面军事动员并将军队部署到冲突地区后,该地区的强国或多国联盟能够集聚起足以击败美军的常规军事力量。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1997~2015年期间它仍将如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上述安全环境预测以两个基本设想为基础:美国将在未来10~15年里在世界上保持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积极参与;美国将在军事上保持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对手的优势。

如果美国撤回它对国际社会所做的承诺,放弃它的外交领导地位,或是放弃它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危险,美国、美国的盟国、友邦和利益所面临的威胁将变得更加严重。

”[1]这个报告体现的战略指导原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亚太安全战略保持了一致的思路。

简而言之,就是美国应充分利用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提供的巨大机会,在旧体制解体、新体制尚未形成的力量转型期,巩固冷战成果,填补真空,进一步谋取和扩大其战略利益,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以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作为后盾,通过与盟国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地区性力量均势,保持地区稳定;通过建立地区新秩序来实现世界新秩序,并将诸如自由、民主、人权及市场经济等美国价值观念作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政治思想基础推向全世界,以确立和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为在21世纪维持美国霸权的长久存在打下坚实基础。

从199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历经4次大的变化与调整。

第一次调整是在乔治.布什政府任内。

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提出“合作性戒备”安全战略,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以美国为核心、以多组双边关系为基础、具有较强适应力和灵活性的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体系,美国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协调该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并由各国共同作出贡献;2.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规模和任务加以调整,提出10年分三阶段的精简兵力计划。

在涉及联盟战略的转变方面,美国则提出了“扇形战略”,即以双边安全同盟为支柱,由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构成弧状“扇形结构”,向北伸展的扇骨是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向南伸展的扇骨是美与菲、泰、澳等国的同盟,连接各方的是共同经贸利益。

第二次调整是在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后。

美国政府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概念,突出经济安全在美国亚太安全政策中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提出要在亚太地区构筑多边安全机制。

这可以说是美国亚太安全政策的重大调整。

克林顿政府的安全战略以“参与与扩展”作为其纲领性指导方针。

根据《东亚安全战略报告》的界定,“参与”就是增强美国与盟友之间既有的安全合作关系。

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既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新西兰等与美国订有安全防卫条约的国家,也有与美国签订“自由联盟”(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的马绍尔群岛、硫球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太平洋岛国。

这些由亚太海洋国家所组成的区域防卫体系,就是美国在亚太实现其安全目标与经济利益的凭借,特别是美国与日本的安全关系,更是该安全防卫体系的主轴。

在以美日安全为核心的区域战略框架下,美国和其他国家双边安全关系的重点分别是:1.美韩安全联盟是确保东北亚稳定的主要力量,其防卫结构基于1953年相互防务条约、联合作战部队与年度安全磋商三大要素。

2.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另一个难以估量的盟国,它不仅提供基地设施为美国前沿军力使用,在许多区域及全球组织中也采取和美国共同的安全立场。

3.东盟不仅不是美国在亚太区域的权力竞争者,而且其成员中的菲律宾与泰国还与美国订有协防条约,其他东盟成员也是美国长期的友邦,因此,美国应寻求扩大与东盟国家双边安全合作的关系,强化彼此应对危机的能力。

4.新西兰虽然加入了1951年的“美澳新共同防卫条约”(ANZUS),但自1984年新西兰立法禁止核武器船只进入其港口后,美国于1986年暂停对新西兰的安全义务。

不过双方从 1994年起已提升政治与军事接触,美国希望这种接触能持续发展至恢复ANZUS联盟关系。

美国的“参与”策略表明,对多边安全体制的支持是在稳固的双边联盟基础上才支持区域性的多边安全机制。

换言之,东盟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ARF)是辅助美国在亚太的联盟关系与前沿部署的,而不是要取代美国在该区域既定的安全领导地位。

“扩展”策略源自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贝克在1993年9月提出的“从遏制到扩展”的全球战略观,也就是将西方的市场民主体制扩展至非西方国家。

美国亚太安全政策中的扩展策略,就是将美国的影响力扩及非传统的亚太盟国与区域,主导亚太安全体系的发展,从而使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亚太社会的主流。

总体而言,“参与与扩展”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掌握:“参与”是美国连接其亚太安全框架的轴承,即强化美国与亚太盟友的双边安全联盟关系;“扩展”则是美国启动亚太安全政策的动因,也就是扩张美国在亚太的安全版图及政治经济利益。

另外,在1995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的基础上,前美国国防部长佩里首次提出要在亚太推行“预防性防御战略”,强调以“海外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作为对付地区性危机和战争的基本手段[2],并强调它有四大支柱:维持和巩固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的核心联盟;促进多边安全合作;与中国进行接触;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与“地区防务战略”相比,“预防性防御战略”具有更为明显的扩张性和进攻性。

第三次调整于1997年8月开始,明确提出美国将推行“塑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将威胁进一步确定为:地区性冲突、不对称挑战、跨国危险以及“不可知因素”,突出强调跨国组织和势力的威胁。

军方人士认为,美国作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世界强国,必须拥有慑制和击败在相距遥远的两个战区爆发的、时间上相互重叠的大规模战区战争的能力。

“塑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在继承前两大战略的基础上,又有一系列重大发展:首先是确立了美军面向2015年的发展方向;其次是面对新的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美国在强化其亚太驻军和安全同盟关系等基本战略措施的同时,对其意义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扩展,比如修改美日防务指针,给予美日联合军事行动以更为灵活的作用和行动空间;第三是放弃了原有的三阶段逐步撤军计划,保持并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3]。

第四次调整以小布什上台之后于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为标志。

该报告与以往的美国亚太战略相比,其引人注目之处如下:第一,针对世界形势和亚太形势的变化,提出把制定防务计划的基础由过去占主导地位的“基于威胁”模式转变为面向未来的“基于能力”模式。

这种模式更重视“对手可能如何作战”,而不是“对手可能是谁”或者“战争可能在哪里发生”;它认为只筹划在遥远的战区进行大规模常规战争是不够的,美国必须具有慑制和战胜依靠突然袭击、欺骗和非对称性作战来达到目标的对手所需要的能力;美国除了应对国家行为体可能的、比较明确的威胁之外,更应注重非国家行为体的威胁方式。

该报告出台于“9.11”事件之后,因此战略转向的意图比较明显。

这种“基于能力”的防务计划模式,要求美国既要在关键领域保持军事优势,又要开发军事优势新领域,并使对手无法拥有非对称优势[4](前言部分,p.2)。

第二,突出强调盟友和伙伴的重要性。

该报告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安全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作用是建立各种联盟和友好关系的基础,可提供对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普遍稳定与信心感。

”[4](前言部分,pp.5~6)美国在履行国际义务时必须做到:1.保护盟友的安全与繁荣;2.防止敌对力量主宰关键地区。

除了原来强调的欧洲、东北亚、中东和西南亚之外,该报告特别提出一个新的地区概念,即东亚滨海区,指从日本以南到澳大利亚,再到孟加拉湾这一地区[4](前言部分,pp.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