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学设计
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叶春会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引导学生把视野从我国内政的范围,转向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是公民政治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框是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
同时在结构上,本框是上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延伸,又为后面外交政策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明确知道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懂得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必须坚定的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通过对时政热点利比亚与西方多国的关系变化分析,把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当今国际社会发生的政治现象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和世界眼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案例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以问题为主线,实现学生自主探究
3、利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热点导入
先用多媒体播放利比亚局势的相关图片新闻。
201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利比亚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
探究与共享一:此次多国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是出于何种目的?
材料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用这句话来形容西方国家与利比亚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说,美国及其盟友只是希望“夺取利比亚的石油”。
正如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引出新课内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设计意图:利用时政热点引出课题,既揭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讲授新课
新授第一部分内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具体教学环节:
在导入问题的思考回答(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基础上,教师展示利比亚与美法关系的有关新闻背景材料。
材料二:1969年,卡扎菲通过“9·1”革命上台执政,采取了激进的反帝措施,从此利比亚与西方关系恶化。
1970年6月,利比亚宣布收回美国设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军事基地。
1980年,美国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
1986年4月15日凌晨,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出动3艘航空母舰、34艘其它舰船和几百架飞机对利比亚进行代号为“黄金峡谷”的突然袭击,大规模超低空轰炸首都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市。
1991年,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制裁。
材料三: 2003年12月19日,卡扎菲发表声明,宣布利比亚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利比亚领导人发出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开头亲切地称呼卡扎菲为“亲爱的穆阿迈尔”,信的末尾写道:“致以最良好的祝愿,你的朋友托尼。
”
材料四: 2004年4月,美国宣布放宽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
2006年5月15日,美国和利比亚宣布从即日起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
美国还宣布,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
材料五:利比亚与欧洲地中海隔海相望,其周围又是四个讲法语的国家。
近年来法国总统萨科奇提出的“重返非洲”战略并积极倡导成立“地中海联盟”,而卡扎菲自认为是非洲的“带头人”,并不买法国的账,致使法国与利比亚的政治分歧越来越大。
而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原因。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如果能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同样,这也符合美英等其他西方国家的利益。
探究与共享二:利比亚与美法关系的变化说明国际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吗?美英法等西方大国与利比亚关系一波三折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利比亚与美法等国关系的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上述问题。
在探究总结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讨论出影响双方关系的不同因素,比如,除了国家利益之外,还会提到国家力量、综合实力等因素,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在众多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尽管新教材中已没有国家力量这一知识点,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此有必要提及。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谈话、讲授等方式进行引导、点拨、提示,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归纳,可以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归纳总结: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国家利益的基本依靠,是实现国家一直目标的主要能力,也是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接着让学生看课本96页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结合利比亚局势,让学生思考:主权国家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请评价西方多国的行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一国的外交活动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任何国家都不得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西方多国的这种行径是不道德的、非正义的、错误的,应该受到谴责和反对。
新授第二部分内容: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具体教学环节:
探究与共享三:请你根据利比亚与西方多国的关系说明什么是国际关系?利西关系反映了国际关系的什么内容?这些关系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利比亚与西方多国的关系分析,使他们能够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
学生归纳总结: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内容。
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教授第三部分内容: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利益。
具体环节:
探究与共享四:当前利比亚所面临的局势对我国有何启示?我国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利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情境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发言:中国必须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我国的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中学生应从思想上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从行动上积极履行政治性义务,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三)课堂小结:
1. 课代表就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2. 教师就本节知识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框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整理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习题,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置几个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
(五)课后拓展:
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北约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进行评论?利比亚战争,对维护我国家利益有什么启示?
形式:写成一篇时政评论性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关系
1.含义
2.内容
3.基本形式
4.变化的决定因素
二、我国的国家利益
1.特点
2.内容
3.维护方式和要求
相关资料连接:
1. 利比亚战争/view/5398663.htm
2.搜狐视频:利比亚战争美英法姿态/u/vw/13197868
3. 土豆网视频:利比亚战争回顾/programs/view/S80j7G9qE1o/
4. 伊斯兰之窗:《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news/Class149/201104/20110403180622.html
课后反思
本课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对国际关系知之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什么积累,理解起来较为吃力,但学生的思想活跃、自我表现意识又强。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避免理论分析,尽量用热点材料,通过创设情境,联系案例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感悟。
本节课我采用了关于利比亚局势的五则相关事例,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四个合作探究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合作的形式分析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本节课本人认为比较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实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原则。
当然,本节课的成功实施,必须借助与多媒体进行呈现相关的资料图片和视频信息,要求老师必须进行课前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筛选整理,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网络技术,同样还要老师切实引导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
课堂驾驭和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一些教学设计环节和问题的设置以及资料的筛选也需要进一度的斟酌优化,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