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生活中的动漫作品唐老鸭和懒羊羊提问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以PPT 中图片的形式介绍土地改革,引出问题,宏大的批斗场面在画面当中如何表现?(二)发展阶段

1.白板展示《血衣》的片段,让学生讨论人物的动态和背景及身后故事

提问:在这幅画面上我们能看到那些内容?

《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

2.观察细节,对主角头像的处理是正面好还是侧面好?

刚着手画时,持血衣的妇女是正面。这样处理画家觉得不够含蓄,也不够有力。后来他又画了很多头像,半侧面,侧面……探索到最后,妇女把脸转了过去。画家认为这样表现比较含蓄,有力。

3.展示作者资料

《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三).欣赏毕加索《格尔尼卡》

1.毕加索简介

西班牙画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立体画派的主要代表。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2.背景介绍

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3.观看影片分析作品并试着让学生画一画感兴趣的图案,猜猜背后的寓意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学习新课意义的作品之一。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

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同学们,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好好欣赏这幅《格尔尼卡》,来更深入地体会作品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憾。

(四)因材施艺

课件展示其他作品,让学生理解因材施艺的定义,加深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五)总结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

2、"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六)板书设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王式廓《血衣》

2.毕加索《格尔尼卡》立体主义画派

3.因材施艺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趋于成熟,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但由于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观点也许幼稚、肤浅和不够全面,并且易受他人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理解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1.学生基本能工运用美术语言去分析作品,通过背景知识的了解和临摹勾画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含义达到了理解的程度。

2.学生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本节课中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在欣赏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