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患者也接受此现状
➢ 发病率:(美国)1.9-38%0人年;(中国)0.76-4.3%0人年 患病率:(美国)0.4-1.0%;(中国)0.77%
➢ 高龄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存活率↑ 、心胸外科手术使患病率↑ ➢ 无论是房颤患病率和发病率,女性﹤男性;年龄,女性﹥男性 ➢ 与卒中、心力衰竭、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率的长期风险↑相关
➢ 阵发性房颤: 房颤持续时间≤7d,常≤ 48h,可自行终止
➢ 持续性房颤: 可以是房颤的首发表现,也可以是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的结果,
持续时间﹥7d,药物治疗和心律电转复可终止
➢ 长期持续性房颤: 持续时间≥1年,医生和患者愿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
转复为 窦性心律
➢ 永久性房颤: 持续时间≥1年,医生判断房颤不能转复或转复后将在短时内
➢ 尚未完全阐明,多种机制可能共同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 触发因素:在能自行终止的房颤,占主导地位 ➢ 维持因素:在不能自行终止的房颤中占主导地位 ➢ 二者常有重叠
➢ 交感/副交感刺激:β-阻断剂 ➢ 心动过缓:起搏治疗 ➢ 房性期前收缩及短阵房速:Ⅰc、 Ⅱ、 Ⅲ、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RFCA ➢ 房扑:药物/电转复、RFCA ➢ 室上性心动过速(W-P-W):RFCA ➢ 急性心房牵拉:祛除病因 ➢ 肺静脉电活动触发因素:药物、RFCA ➢ 非肺静脉触发因素:药物、RFCA
➢ 触发因子/始动因子持续存在 ➢ 心房基质:心房电和结构重构导致心房扩张、心房不应期缩短 ➢ 自主神经的作用:迷走神经介导(占主导)、交感神经介导的房颤 ➢ 体液因子的作用:炎症、RAS系统活性↑、钙超载
心房基质:在房颤(尤其是慢性房颤)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主要和原有心房 组织病变及电重构、结构重构有关,此外也与心房独特组织结构有关 ➢ 心房不应期离散度增加 ➢ 心房传导异常:传导阻滞、缓慢传导、心房内折返、肌束脱偶联 ➢ 离子通道重构:钙超载、RAS系统活性↑ ➢ 胶原丧失、糖原堆积、连接间隙处细胞与细胞偶联的破坏等 ➢ 心房牵张:心房扩大,可影响自律性和折返
➢ 治疗: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他汀、抗心律失常药物
RAS系统与心脏关系:
➢ RAS活性↑可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胶原纤维溶解和细胞凋亡,上述结果 是导致心房结构重构(有利于心房内折返的形成和稳定)的重要原因
➢ AngⅡ可促使炎症发生,炎症也可作为刺激物导致AngⅡ↑, ➢ AngⅡ与心房表达增强、心房细胞死亡、白细胞侵润有关
房颤的发病机制
➢房颤的病生理机制 ➢房颤的电生理机制
➢ 心房组织和心脏传导系统不断老化和退化(随着年龄增长) ➢ 原有结构性心脏病加重(如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 ➢ 心肌缺血、局部缺氧、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冠心病、AMI) ➢ 心包炎、心肌炎、心胸外科手术(炎症、心包劈开综合症) ➢ 心房结构重构:上述原因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增生、心房增大,电传导不均一,
➢ 一过性的可逆原因:甲亢、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心肌炎、近期心脏手 术、急性肺部疾病、饮酒或电击,可通过基础疾病的处理而消失
➢ 年龄、性别(高龄、男性) ➢ 基础心脏病或相关疾病:CHF、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 ➢ 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 ➢ 内分泌失调:肥胖、甲亢、蛛网膜下腔出血 ➢ 自主神经: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更为常见 高血压是目前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背景知识
➢ 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导致CHF、栓塞(包括卒中)、死亡 危险明显↑,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 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心肌梗死、CHF、瓣膜病等 ➢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生存率的改善,房颤正在
成为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
➢ 首诊房颤:
首次检测到的房颤,既往无房颤病史或发作时间不清楚
➢ 治疗触发因素、维持因素(上游治疗的一级预防) ➢ 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上游治疗的二级预防) ➢ 控制快速心室率 ➢ 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的上游治疗
➢ 定义:针对房颤基质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治疗。理论上可以通过预防 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炎症(如外科术后房颤)相关的心肌重构,阻 止新房颤的发生(一级预防);或减少房颤发作频次、延缓其发展为 持续性房颤的进程及房颤复律后减少其复发(二级预防)
所造成的心房压力改变和肥大,还可以抵消AngⅡ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资料显示:无房颤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每↑1cm,新发房颤的风险↑ 5.16倍,
左房内径↓可使相关房颤风险↓79% ➢ 荟萃分析: ACEI、ARB能使高血压患者房颤相关风险↓25% ➢ 临床结果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 ACEI/ARB合用使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 45-50% ➢ 综合研究报导: ACEI/ARB对房颤的一级预防作用﹥二级预防作用
ACEI/ARB作用机制:
➢ 通过抑制RAS活性(AngⅡ ↓ )使心房内压力及房壁张力↓ ,预防 心房重构(纤维化、扩张、肥厚),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 心房脑钠肽(BNP)、热休克蛋白(HSPs)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密 切相关,而ACEI、ARB能使二者的水平↓
循证医学:
➢ 心力衰竭:住院的房颤患者1/3存在心力竭衰,心衰进展中房颤发生率可高达10-35% ➢ 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合并症及危险因素。 : ACEI/ARB可预防高血压导致左房压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每6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例为房颤,且多为 左心房血栓形成,发生栓塞造成的缺血性卒中,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
➢ 心力衰竭:住院房颤患者1/3存在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进展中房颤 发生率可高达10-35%(互为因果)
➢ 生活质量:包括体力、社会、精神、情感健康及功能明显↓ ➢ 死亡率:使患者存活率↓
利于局部阻滞或折返
➢ 遗传易感性:家族发生的孤立性房颤,可能存在基因突变 ➢ 孤立性房颤:没有明确基础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年轻人多见 ➢ 自发或药物诱导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更为常见
➢ 房颤折返环路形成:肺静脉/其他心房区域快速局灶心动过速伴颤动 样传导形成房颤折返环路
➢ 心房结构重构:房颤本身可导致心房肌功能和结构改变促进房颤维持 ➢ 心房电重构:高频电活动和细胞内钙超载促发心房电重构 ➢ 多个亚细胞机制的激活和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