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内容摘要】如何让数学跟着感觉走,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要成为一个有良好数感的人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在探索中体验数感,在估算中诱发数感,在交流中优化数感,在运用中强化数感。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培养
我们的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如爸爸今年15岁,“教学楼高9千米”,二(1)班学生有61.5人,铅笔长20米,“我的体重是35克”……诸如此类明显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出了问题?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才发现原因出在教师身上,教师缺乏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的一种意识,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数感缺失。
“跟着感觉走”是教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里就蕴涵着数感的萌芽,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观念。教师应该把数感冠冕堂皇的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重视数感的培养。那么什么是数感?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生活活动中,培养学生感知、发现、探索身边的数量。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数一数”
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孩子们会兴致盎然地去数:一面国旗、二个单杠、三条石凳、四个垃圾筒、五幢楼、六朵花、七只小鸟、八棵树、九个女孩子、十个男孩子……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数完了再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数成了学生之间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再比如,教学“0”的认识,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放着5个水果(分五种,每种1个),让6个学生上来每人拿走1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前5个学生很快地拿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第6个学生却为难了,不知所措。然后把水果重新放回讲台,另叫6个学生按上述方法再做一遍,结果相同。此时,我明知故问:“你为什么没有拿到水果呀?”学生回答:“水果没有了。”我接着追问:“那么,没有了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的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0”的理解,知道了“一个都没有,就用0来表示”,而且牢牢掌握了0比1小,1比0大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在认识了0以后,我也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0”,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还有像学完了“1-5的数的认识,6-10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后,都安排了“生活中的数”这样的情境图,让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再者,当学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后,就应画画,利用身边的物体比划比划,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厘米、1分米、1米、50米、100米的距离,到商场去摸摸、掂掂,感受500克、1千克的分量;在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用手头的物品来画画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感受面在体上……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又因为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在探索中体验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学数学,用数学。数感的培养和发展,当然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对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在教材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设计了好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
书包,延伸到整理自己的房间,并说说这样整理的理由;教学“认识11——20各数”时,我让孩子们数出12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数的时候让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数:先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接着引导孩子先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出2根,容易看出是12根……使孩子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1是10”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练习时我又让孩子们摆出15根、17根小棒及自己喜欢摆几根就摆几根,然后让孩子用手握一握,比一比这几捆小棒的多少,让孩子再次在比较中体验数的大小,建立了良好的数感。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到了具体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要让儿童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探索,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多种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在估算中诱发数感
估算是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策略。
估算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估算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当然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如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孩子:你能估计3本新华词典大约有多厚吗?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我班有51个学生,全校27个班大约有多少学生?在解题前,让学生猜想哪个量大,哪个量小或所求量的范围,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还能避免常见的错误。还有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数感。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数感的发展;再如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就有利于数感能力的培养。以上这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