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
[摘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教育启蒙的关键起步阶段,而写话教育是该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文以作者多年教学实践,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兴趣爱好及感悟、表达能力等方面,精练出从生活中细微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作为写话的基础;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由仿到创,逐步规范写话的语言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用表演、画图、思考、实践的方式,不断充实写话的内涵,为以后的习作作好铺垫。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教学;生活;资源;感官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由此可见阅读写作的重要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是写作的准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写话提出了以下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低年级的写话练习作为作文意识训练、作文能力形成的准备阶段,如能打通阅读、生活、口语与写话的壁垒,通过激发想象,整合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表达能力训练,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逻辑表达能力,势必将有效缓解“作文难”。

一、再现生活小细节,盘活写话的源头活水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造了一个句子,许多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但却说得跟他相差无几,学生进入了迎合老师、刻意模仿的怪圈。

要消除学生对说话写话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教师应强调写话与生活的联系,多观察,多思考,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记录生活中有趣的语言,展示“童言无忌”。

下雨时,我问妈妈:“为什么会有彩虹呢?”妈妈说:“彩虹是雷雨后有阳光才出现的。

”我说:“原来彩虹是雨睡觉时做的梦啊!”今天我在床上的时候,妈妈不小心用手抓到我的小脚,“好痛啊!”我大叫了一下。

妈妈说:“你是纸做的?”我说:“我是豆腐做的。

”妈妈听了哈哈大笑。

类似的生活场景随处可见,与父母朋友间的对话都是写话的素材。

——培育动植物,展示“生长经历”。

低年级的学生对饲养小花小草、小鱼
小龟情有独钟。

这些动植物的不断生长变化,背后的科学常识,孩子们对其所寄托的情感,都是写话的源泉。

正是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还提高了观察辨析能力。

——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展示“实践过程”。

孩子们的头脑里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

蚂蚁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还重的食物?蜗牛为什么背着重重的壳?奶奶说今天爸爸不在家,到底是真的吗……五花八门的问题让孩子们心存疑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那就试一试吧。

撒些面包屑,看看蚂蚁能背多重的食物,他们是怎么完成这项重任的,再完整叙述试验的经过,写几句话便不在话下了。

——聚焦丰富的校园生活,展示“活动场面”。

一次美术课上制作了挂盘,孩子们都做得兴致勃勃。

课后写写制作的过程,同学们的成果,再配上老师拍的照片,立刻成了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

大小节日学校搞的多彩活动、热闹生动的课堂,外出的实践观影等,拓展了写话素材的积累空间。

紧紧围绕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引导他们阅读“生活的百科全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实践、积累,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生活资源的体验,盘活了写话素材。

二、利用课堂资源,规范写话的语言形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

掌握正确规范的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将提高书面语言质量。

1.紧扣文本资源,由仿到创
教材一直是我国语文课堂最主要的学习资源。

人教版教材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能为学生提供范例。

教师应善于从文本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有机整合并有效开发。

那些在结构上有特色,在思想上有深度,在意境上有韵味的好词佳句,都是学生模仿的典范。

首先让学生理解范例,读懂它的“形”和“神”,即语言的组成结构、事物特点、思想含义等。

如在教学《两只鸟蛋》时,教师拿出鸟蛋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说感受,引导学生从形状、大小、触感等多个角度,抓住事物的多个特点来介绍,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随机出示“小小的鸟蛋”,“凉凉的鸟蛋”,再让
学生想想,这个短语能换种说法,意思不变么?结合课后的习题“我会读”,以同桌对答的形式,如一个说“小路长长的”,一个说“长长的小路”,了解该短语的构词规律。

然后请学生用上这样的方式说说其他事物,其他学生判断正误,形式是否运用得当,特点是否清楚表达。

接着用上这个短语说一句完整、具体的话,最后写一写。

在讨论、交流、品评、动笔中给学生搭建迁移的平台,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往思维的高深处进发,体现了“模仿——悟理——迁移——创造”的训练过程。

2.把握生成资源,有序表达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答问时也能有机渗透语言训练。

教师应认真倾听,捕捉学生语言表达的优点和问题,及时寻找能成为范式的语言形式,或发现语言中的诟病,或强化,或纠正,注意语言训练及指导。

在要求对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的若干同学进行评价时,开始学生常说:“XX读得好!”教师追问:“能说说好在哪里吗?”一学生说:“我认为XX读得最好,因为他把字音读准了。

”另一学生说:“刚才XX读得很好,她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读出了感情。

”在教师的引导下,前者用了因果倒装句,后者用上了关联词语,且用词通俗化、口语化,很有特点,应加以充分肯定及总结,并启发学生学习和模仿。

当学生说出零散的词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些话整理起来概括地说一说。

这样学生要想完整有序地表达,就不再简单地把几句话串起来,而是不得不调整语序、整合内容、选择恰当句式、梳理思维,不但加强了语言训练,更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连贯完整地写话打下了基础。

三、调动多项感官,挖掘写话的丰富内涵
低年级孩子写话的特点是句子简单,有时看似篇幅较长,但会前后重复。

在演一演、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中激发孩子合理想象,让学生在注意顺序的前提下,把过程写清楚,把对话写具体,把形态写生动。

——学会补白,把动作写清楚。

低年级孩子的说写反差较大,往往说时头头是道,写时却提笔忘字,不知如何下笔。

比如有学生写“我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

这句话是完整的,但其中有很多细微的动作缺失了。

此时让学生来演一演,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回到家,要先放下书包,拿出书和本子,打开铅笔盒,挑选一支尖尖的铅笔,才能开始写作业。

补充了一系列的动作后,句子就显得有
血有肉了。

——依靠问答,把形态写生动。

如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时,孩子会写:橘子熟了。

让学生看看图片,插上想象的翅膀,橘子生长在什么地方,像什么呢?绿叶和橘子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步步深入,学生第二次写时,就能写出动态美了。

“果园里,一个个挂满枝头的橘子像是挤在一起的小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向外张望。

”再请学生像老师一样问一问,每个问题要注意前后联系,这样短短的句子在孩子们的提问中逐渐拉长。

多次训练后,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观察,把句子写生动的习惯。

——演画结合,把事物写具体。

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

实践证明,较之面对现实生活,儿童更愿意沉湎于想象世界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科幻色彩的场景,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如《我和外星人交朋友》,让学生先画一画外星人,大家都饶有兴致地动起笔来,有的把脑袋画得方方的,有的画了天线,再根据自己的图画,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外星人的模样、本领。

演一演,外星人来到了地球,你跟他相遇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到情趣盎然,对话内容也丰富多彩,有问候外星人,了解外星球的,有向外星人介绍自己的,还有被外星人劫持去外星球的,学生大胆地“异想天开”。

由于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低段写话需要回归这种纯真本色,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说出孩子的话,让写话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同时又要重视写话教学的语言质量,学会规范表达,从而真正地展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